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 对比研究反映窒息新生损伤的指标差异。方法 测定48例窒息新生(重度25例、轻度23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γ-谷胺酰转肽酶(GGT)、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常规的变化。结果 重度窒息组各项指标的异常发生率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重度、轻度窒息组内尿NAG,GGT,β2-MG的异常发生率(83.3%和50.0%,83.3%和50.0%,83.3%和70.0%)高于血清BUN,Cr,Ua异常发生率(33.3%和15.0%,57.1%和40.0%,50.0%和33.3%)。结论 窒息新生普遍存在肾功能损害,以肾小管损伤为主为重。早期诊断用尿酶、β2-MG和尿常规反映更为有价值。

  • 标签: 肾损伤 肾功能 新生儿窒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新生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提高存活率。方法通过正确的复温和减温、预防控制感染、严密观察病情、积极支持各系统内器官的功能,保证营养能量的供给等护理。效果满意。结果正确的治疗护理是提高重症新生硬肿症的存活率的关键。

  • 标签: 重症 新生儿 硬肿症 寒冷损伤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重度窒息新生中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及其诊断标准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重度窒息新生。根据2005年急性肾损伤协作网提出的AKI诊断标准(包括尿量标准和SCr标准),将入选患儿分为AKI组和无AKI组。采集患儿一般资料、围生期资料、肾脏损伤情况、治疗和近期预后情况。结果最终纳入患儿30例,AKI组17例,无AKI组13例。①AKI组10/17例仅符合尿量标准,而不符合SCr升高标准,按AKI分期标准分为1期4例、2期5例、3期1例;7/17例同时符合尿量标准和SCr标准,其中3例按照SCr标准和尿量标准分期相同(均为1期),1例按照SCr标准分期为2期的患儿符合尿量标准1期,余3例按尿量标准分期高于SCr标准。7/17例有SCr一过性升高(SCr〉133μmol.L-1),达到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②AKI组和无AKI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7±13.9)和(13.7±9.6)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AKI组预后不良5/17例(29.4%),包括死亡1例(同时符合尿量标准和SCr标准),放弃治疗4例(3例同时符合尿量标准和SCr标准,1例仅符合尿量标准);无AKI组预后不良2/13例(15.4%),均为死亡病例(均仅符合尿量标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8)。按照SCr升高标准,符合AKI诊断的4/7例(57.1%)患儿预后不良,不符合SCr升高标准的3/23例(13.0%)患儿预后不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在重度窒息新生中存在AKI的病例。SCr升高可能提示预后不良,但由于样本量小,无长期随访资料,目前尚不能评价SCr和尿量是否为诊断新生AKI的最适宜指标。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功能衰竭 重度窒息 新生儿 血清肌酐 尿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窒息后并发器官损伤的情况以及临床预后特点。方法新生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患儿100例,均在入院后安排支持、对症等综合救治方案,针对具体器官损伤情况进行对症治疗,患儿治疗前后均进行检查,对比患儿疗效以及身体指标变化。结果患儿治疗1周后,治愈55例,好转40例,治疗总有效率95%。对比治疗前后患儿肌酐、心肌酶等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需要短时间查明原因并予以对症治疗,更好地提高新生窒息患儿的治愈率、治疗预后效果。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多器官损伤 抢救治疗 预后效果
  • 简介:1病例报道初产妇,22岁。因孕足月腹胀痛伴见红1d于2009年11月5日10时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9年2月1日,预产期2009年11月8日,早孕反应轻,整个孕期无头晕、心悸等不适,不定期孕检均未显示异常。孕足月腹痛伴见红1d,无阴道排液。既往体健,无手术及药敏史。查体:T36.7℃,P80次/min,R19次/min,BP120/80mmHg,神志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隆,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专科情况:骨盆各径线测量均无异常,耻骨弓偏低,宫高32cm,腹围102cm,头先露,固定,宫口开0.5cm。化验结果:血、尿常规无异常,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及血糖均无异常。B超检查结果提示:BP8.6cm,HC31cm,FL6.9cm,AC35.2cm。入院诊断:G1P0,孕39+4周,单胎、活胎,左枕前位,先兆临产。入院后经8h试产,宫口开全1h后拨露,当胎头娩出后发生肩难产,助产者推压宫底,接产者暴力向外牵拉胎头,胎儿娩出,新生1min阿普加评分6分,5min评分10分,但右上肢肌张力差,未见活动,体重3600g。产后第3d产妇出院时新生右上肢垂臂,考虑为臂丛神经损伤。出院后新生先后到北京、上海经2次手术才基本康复。

  • 标签: 肩难产 新生儿 臂丛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根据临床资料,针对新生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原因有锐器伤、压伤、敷贴黏贴或撕脱伤、药液外渗引起的皮肤损伤等。防范措施加强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做好皮肤护理评估;输液时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针头有无脱落、有无外渗等,及时给予处理;进行备皮操作规范化培训;加强仪器使用前的培训,指出潜在的隐患,告知护士,尽量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好物品、管道等规范管理,防止硌伤;使用绑、夹功能的护理用具时,应及时松绑、换位;因病情需要固定体位的患儿,要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变化,可采取按摩、加纱布垫等措施。

  • 标签: 新生儿? 医源性皮肤损伤? 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足月窒息新生心肌损伤的变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窒息组和对照组。窒息组分为A(重度窒息)组20例、B(轻度窒息)组45例,对照组为C组40例。所有观察对象在日龄24小时内、3天、7天采取外周静脉2ml,检测心肌标志物(CK-MB、CTn-I、pro-BNP)及48小时内检测TORCH及床旁心电图;对心肌损伤患儿用磷酸肌酸钠治疗7天。结果1.窒息新生心肌标志物水平明显增高,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对照组第1天心肌标志物水平,重度窒息组与对照组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窒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动态观察窒息新生心肌标志物水平变化显示窒息组患儿随日龄增加,心肌标志物水平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且三个时间点心肌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重度窒息组尤为明显。同种窒息程度,重度窒息组第3天心肌标志物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窒息组第3天心肌标志物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重度窒息组心肌标志物水平、轻度窒息组心肌标志物水平、对照组心肌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轻、重度窒息组治疗前后心肌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轻度窒息组治疗、未治疗心肌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新生窒息后心肌损伤程度随日龄增加逐渐下降,窒息程度越重,心肌损伤越严重;2.轻度窒息后心肌损伤可完全代偿;3.重视重度窒息后心肌损伤的治疗,疗程要足;

  • 标签: 足月新生儿 窒息 脑利钠肽前体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68例新生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根据病情不同,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其中1例重度硬肿症患儿自动出院及1例合并肺出血死亡外,66例患儿痊愈出院。结论新生寒冷损伤综合征病因复杂,但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及合理的复温、加强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是促进患儿康复、保证护理成功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一种临床治疗的辅助手段之一,它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从达到治疗效果。此方法对于一些新生也同样适用,但由于新生的血管较为脆弱,所以在对新生进行静脉输液时会出现意外损伤等情况,对新生的身体造成影响,并且会引起医患纠纷。本文将从造成静脉输液损伤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新生儿静脉输液损伤 形成原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新生出生时时有臂丛神经的损伤,存在穿脱衣及固定困难问题,传统的病号服穿脱操作时需要2名护士同时操作,而且也很容易对新生本身已损伤的臂丛神经造成二次刺激,挂脖式固定法手臂容易脱落,延长恢复期。设计一种新生臂丛神经损伤专用服,具有方便穿脱,只需一人操作即可完成,也不会对损伤的臂丛神经造成再次刺激,还能更加稳定地固定损伤的手臂,有利于促进患儿的恢复。具有方便穿脱,同时还具有节省人力成本,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的优点。

  • 标签: 新生儿 结构简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68例新生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根据病情不同,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其中1例重度硬肿症患儿自动出院及1例合并肺出血死亡外,66例患儿痊愈出院。结论新生寒冷损伤综合征病因复杂,但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及合理的复温、加强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是促进患儿康复、保证护理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氧复苏治疗方法在新生窒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新生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新生窒息患儿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儿给予21%氧浓度进行复苏治疗,作为A组,30例患儿给予40%氧浓度进行复苏治疗,作为B组,30例患儿给予100%氧浓度进行复苏治疗,作为C组,比较三组患儿新生窒息治疗效果、开始啼哭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出生后5min心率和出生后14d新生神经行为情况。结果A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3.33%,B组为96.67%;C组为86.67%,B组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儿的开始啼哭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出生后5min心率和出生后14d新生神经行为情况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使用40%的氧气浓度进行新生窒息复苏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儿新生窒息症状、预防新生脑损伤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氧复苏 浓度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亚低温治疗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过程当中,提供全方面前后护理干预模式,对其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研究的时间区间是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1学期筛选的方法,将140名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人作为研究样本,并且按照病人的家属意愿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分别提供常规护理干预模式以及全方位的监护护理干预模式,并针对他们的住院时间,神经行为测定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肠梗阻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高于研究者病人,住院时间长于研究组,病人神经行为评分低于常规组,病人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针对性生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病人开始临床治疗操作时给予亚低温的治疗和干预,并且在治疗的过程当中提供全方位的监测护理,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同时也可以整体提高病人的预后效果。

  • 标签: 亚低温治疗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应用效果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线粒体病(MD)是指由于线粒体DNA或核DNA突变导致的氧化磷酸化系统或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功能障碍而出现的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从新生期到成人期的任何年龄,并常以综合征发病。新生期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早产、宫内生长受限、肌张力低下、呼吸困难、惊厥、喂养困难、高乳酸血症等,缺乏特异性。新生期发病的综合征包括Leigh综合征、线粒体脑肌病-乳酸酸中毒-卒中样发作综合征、Alpers综合征、儿童肌脑肝病谱系障碍、Barth综合征及Pearson综合征等。目前MD需依赖临床症状、生化检测、神经影像学、组织学检测和基因检测等技术进行诊断,其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如基因治疗和外源性线粒体移植,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线粒体病 线粒体脑肌病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线粒体病(MD)是指由于线粒体DNA或核DNA突变导致的氧化磷酸化系统或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功能障碍而出现的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从新生期到成人期的任何年龄,并常以综合征发病。新生期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早产、宫内生长受限、肌张力低下、呼吸困难、惊厥、喂养困难、高乳酸血症等,缺乏特异性。新生期发病的综合征包括Leigh综合征、线粒体脑肌病-乳酸酸中毒-卒中样发作综合征、Alpers综合征、儿童肌脑肝病谱系障碍、Barth综合征及Pearson综合征等。目前MD需依赖临床症状、生化检测、神经影像学、组织学检测和基因检测等技术进行诊断,其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如基因治疗和外源性线粒体移植,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线粒体病 线粒体脑肌病 新生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胃穿孔是临床少见的急腹症,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诊断无明确标准,病情发展迅速,易因造成延迟诊断而导致预后不佳。目前对于新生胃穿孔的病因尚有多种学说,尚无一种学说能明确解释新生胃穿孔病因,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也有学者提出保守治疗的方式对于胃穿孔患儿有效。

  • 标签: 新生儿胃穿孔 病因 治疗
  • 简介:摘要新生生后2周内静脉血血红蛋白≤130g/L,毛细血管血血红蛋白≤145g/L可诊断新生贫血(anemiaofthenewborn)。足月儿生理性贫血在生后2~3个月发生,早产儿生后3~6周即可出现。新生病理性贫血由出血、溶血、红细胞生成障碍三种原因所致。

  • 标签: 新生儿贫血 病因分析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