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生儿静脉输液损伤的成因及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8
/ 2

浅议新生儿静脉输液损伤的成因及护理措施

江如意

钟祥市人民医院 431900

摘要:静脉输液是一种临床治疗的辅助手段之一,它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从达到治疗效果。此方法对于一些新生儿也同样适用,但由于新生儿的血管较为脆弱,所以在对新生儿进行静脉输液时会出现意外损伤等情况,对新生儿的身体造成影响,并且会引起医患纠纷。本文将从造成静脉输液损伤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生儿静脉输液损伤;形成原因;护理措施

1.静脉输液损伤的成因

第一、药液外渗性损伤及产生原因

首先是新生儿患者的原因,新生儿的血管与大人的血管不同,他们的血管相较于大人的血管而言更加细小,也比较脆弱,没有大人的血管弹性好,因此提高了静脉输液的难度,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可能会出现药液外渗的情况,造成对新生儿身体的损伤。并且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新生儿会出现反抗、啼哭、乱动等情况,造成反复尝试静脉输液失败的情况,对新生儿造成药液外渗的损伤。

其次一些药物也会引起静脉输液药液外渗的情况,由于新生儿身体机能还不是很好,所以对于一些高深药液和一些具备血管活性的药液吸收能力不强,就会在输液过程中出现新生儿药液外渗的情况。并且一些刺激性药物的注射会增加新生儿药液外渗的情况,甚至一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注射到新生儿体内,会出现部分皮肤坏死的现象,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再有一点就是护理人员的操作原因,新生儿的血管不比成年人,静脉输液难度大,会出现多次反复的穿刺情况,多次刺伤血管会造成新生儿的血管损伤,因而引发药液渗透在外的情况。在新生儿静脉输液时药针的斜面可能出现没有完全进入血管的现象,就会导致药液直接渗透到血管外,导致新生儿出现并发症。

最后因为新生儿自身疾病的原因,一些新生儿由于疾病的原因也会引发药液外渗的情况,如果新生儿出现高烧发热的状况,导致血管内外环境的改变,造成药液外渗的情况;如果新生儿出现局部感染和末梢循环差的情况,导致新陈代谢障碍、供氧不足,以至于出现药液外渗的情况;如果新生儿出现血壁损伤的情况也会导致药物外渗的情况发生。   

第二、皮下血肿的产生原因

引起皮下血肿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反复操作穿刺活动会导致新生儿血管损伤,从而导致皮下血肿。另一方面由于血管壁针眼与皮肤表面的针眼不在同一个点上,而是有一段距离的,这样在针头扎进皮肤表面后就会与皮下脂肪有接触,可能出现皮下血肿的状况。还有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新生儿会害怕啼哭,就会导致血管内的压力增加,如果在拔针时没有将针眼进行及时按压或者按压时间短也都会出现皮下血肿的情况。对新生儿的健康产生危害。

第三、头皮刮伤的产生原因

新生儿一般都会在单独的无陪护病区,他们的日常管理和照顾都是由科室的护士来进行的。在静脉输液时护士会将新生儿需要打针的地方的头发刮掉,才能进行静脉输液,但在过程中由于新生儿的皮肤薄并且比较嫩,在操作时新生儿还会因为恐惧、不安等导致哭闹和乱动等情况,护士在刮头发的时候既要安抚孩子的心情,又要同时刮头发,难免会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情况,导致新生儿的头皮被划伤。

第四、针头划伤的产生原因

首先,新生儿在打针时会乱动,不受控制,护理人员在给新生儿打针时新生儿乱动就很可能被护理人员手中的针头划伤。其次,新生儿爱动,如果在打针时新生儿乱动也很可能会被针头划伤。还有在新生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时,会不穿衣服裸露皮肤,新生儿可能自己把针头拔掉划破皮肤。

2.静脉输液损伤的护理措施

第一、药液外渗性损伤的护理对策

首先,要选择合适静脉输液的地方,好的静脉输液地方可以减少新生儿的哭闹,也可减少药液外渗的情况。静脉输液的地点要选择在血管粗大、明显容易看清、血流速度快、血管弹性好的地方,这样护理人员在施针时可以加快速度,提高命中率。新生儿刚刚出生对于世界充满着好奇,所以比较爱动,在静脉输液时如果选择动作多并且幅度大的手臂或者腿的话就可能会出现被新生儿拔动或者滚针的情况。因此在新生儿静脉输液时,他们的头部是首选的地方,选择头部可以减少新生儿因为乱动引发不良状况,也可以减少因血管和多次穿刺引发的药液外渗引发的损伤。

其次,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时要注意稳定新生儿的情绪,减少和避免造成新生儿血管壁机械刺激和损伤。新生儿在进行静脉输液时的情绪很重要,如果在静脉输液时新生儿情绪平和,不乱动,医护人员也会一次成功完成静脉输液的穿刺活动,如果新生儿在静脉输液时情绪不稳定,乱抓、乱动、哭喊那么就给给护理人员的穿刺工作带来难度,可能会进行多次穿刺,这样的话就会导致血管多次被刺穿,出现药液外渗的情况。除了要在静脉输液时注重安抚新生儿情绪的同时,还要注意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给新生儿打针的难度相对于大人来说较高,所以要求护理人员也必须具备专业的技能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室在派遣护理人员时要注意派遣一些经验丰富的、了解新生儿习性的护理人员,他们知道如何安抚新生儿的情绪,知道在什么时候施针并且一次成功。注意以上情况,即可减少药物外渗的情况发生,保障新生儿身体在受伤害。

第二,皮下血肿引起静脉损伤的护理对策

新生儿在打针时会忍不住活动、玩耍,在活动时就可能会碰到打针的针头,引起针头晃动造成皮下血肿,所以在对新生儿进行静脉输液时要注意看护好新生儿,避免他们因为乱动引起的血肿。另外在拔针时要注意手部按压的力度和时间,在按压时要力度得当,不能太用力,轻轻按压即可,并且在按压时手部不能移动或者用手揉拔针的部位,要注意按压的时间,不能过短,时间段可能会导致局部出血和皮下血肿。针对此种情况的发生应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性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避免出现多次穿刺的情况,争取一次成功,减少因多次穿刺导致的皮下血肿。

第三,头皮刮伤引起静脉损伤的护理对策

首先要提高护理人员刮头发的技术,要动作敏捷轻快,避免出现新生儿乱动划坏头皮的现象。同时要照顾好新生儿,给予他们安抚,可以以为护理人员负责安抚新生儿,分散新生儿注意力,另一位护理人员刮头发。要保持刀片干净卫生,在使用前要对刀片进行消毒,以免出现头皮划伤导致感染问题。

第四、针头划伤引起的静脉损伤的护理对策

由于针头划伤引起的静脉损伤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新生儿在静脉输液时情绪不稳定,出现哭闹、乱动现象,导致护理人员扎针不顺利可能会划伤新生儿的头皮。还有新生儿在打针时他们的手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在头上扎针会让新生儿感觉不舒服,就会出现他们自己去拔针的状况,所以在进行静脉输液时,要对新生儿的手进行保护,给他们的小手带上保护手套,这样新生儿即便想拔针手也被保护起来了。在静脉输液结束时,护理人员给新生儿拔针也要注意,新生儿本身爱动,要避免在拔针时新生突然活动,划伤他们。

总结

新生儿静脉输液估计难度大,护理人员既要注意新生儿的情绪,也要注意在新生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例如划伤、滚针、针头不好固定导致回血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造成新生儿的静脉输液损伤,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健康,所以作为医护人员我们要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训练,多学、多练增强临床护理经验,同时在新生儿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中要注意耐心细致,做到心细如发,要保障新生儿在静脉输液时不收任何损伤,在高质量的估计环境中康复,保护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岳高杰;住院患者参与静脉输液用药安全的现况调查[D];郑州大学;2019,(03):12-14.

【2】杨晓雪;阳性强化法在社区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效果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09)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