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NICU收治的135例NRDS早产儿的病例资料,根据患儿呼吸机模式不同,分为NHFOV组69例与NCPAP组66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aO2较治疗前升高,PaCO2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HFOV是治疗NRDS患儿的有效通气模式,且相比NCPAP,NHFOV模式可更快改善患儿氧合状态、减轻CO2潴留,有助于降低初始治疗失败率。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来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及并发症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从2017年5月到2019年5月本院治疗的60例新生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相比于采用常规药物和方法如吸氧等治疗的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以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以新生儿治疗一天后的气血功能、7天后疗效、并发症率为评价指标。结果:联合治疗组的PaCO2浓度更低、PaO2浓度更高(P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联合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重点探讨在治疗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过程中应用消鼾利汤联合持续正压通气的治疗新方法取得的远期临床应用疗效评价及预后分析。方法:挑选2021年度在我院老年医学中心接受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老年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采用奇偶数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个组别,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嗜睡量表评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评分及终点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92%),且嗜睡量表评分(6.8±1.42)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7.2±1.31)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消鼾利气汤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先天性气狭窄合并重症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单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5年间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PICU、入院后48 h内采用NCPAP治疗先天性气狭窄合并肺炎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基线资料、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动脉血气、临床转归及NCPAP使用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共64例患儿纳入本研究,有效组58例,无效组6例。NCPAP治疗5年总有效率为90.6%(58/64),有效组63.8%的患儿在3~7 d撤机,平均撤机时间6.09 d。有效组NCPAP治疗后早期心率、PaCO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H、PaO2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效组共6例患儿,最终均改为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两组患儿存活率均为100%。所有入选患儿无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结论NCPAP可有效改善先天性气狭窄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氧合,且有效率高、安全性好。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先天性气道狭窄 重症肺炎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COPD合并OSAHS的重叠综合征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应用BiPAP治疗,对照组应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多导睡眠监测(PSG)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O2、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3.80%,显著低于对照组25.87%(P﹤0.05)。结论BiPAP治疗COPD合并OSAHS较CPAP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值2013年1月期间治疗的80例支气管哮喘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护理组和对比组2组,其中对比组有40例患者,接受常规的综合治疗措施,并持续通过鼻导管进行吸氧;而护理组40例患者接受双水平正压通气护理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和期间的症状变化,比较经皮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以及最大通气量等指标结果通过分析护理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比对比组更加明显;且护理组在治疗前后患者的参数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进行辅助通气对于治疗哮喘具有较好疗效,同时做好BiPAP护理工作对于治疗重症哮喘具有重要意义,保证哮喘治疗处于安全状态

  • 标签: 哮喘治疗 哮喘护理 呼吸 人工
  • 简介: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BiPAP)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BiPAP通气治疗。结果81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有效率达942%,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气、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鼻罩或面罩BiPAP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同时有助于呼吸肌疲劳的恢复。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治疗 COPD 合并症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鼻塞持续正压呼吸治疗8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从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于我院共有80例病患被诊断为新生儿呼吸衰竭。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新型鼻塞持续正压呼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简易水封瓶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气结果、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PaO2、PaCO2、SaO2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正压呼吸治疗呼吸衰竭新生儿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新型鼻塞 气道正压 呼吸衰竭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合并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接受新型鼻塞持续正压呼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患儿60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3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简易水封瓶正压呼吸治疗,观察组行新型鼻塞持续正压呼吸治疗。结果在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新型鼻塞持续正压呼吸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SaO2为(99.59±9.96)%、PaO2为(98.73±9.87)mmHg、PaCO2为(32.51±3.19)mmHg,与对照组患儿的SaO2、PaO2、PaCO2等血气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接受新型鼻塞持续正压呼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呼吸衰竭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方法对比应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法治疗的治疗组和应用机械通气法治疗的对比组的新生儿患者在治疗后合并症的发生率、血气分析结果和呼吸机的使用时间。结果治疗后,可以明显的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其中PO2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差异,但PCO2大于对照组,pH值、上机时间和合并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且P<0.05,有明显差异。结论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对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患儿仅给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患儿28例,有效患儿12例,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5.12%和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88%和72.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进行比较,两组患儿的PaO2、PaCO2、PaO2/FiO2以及pH值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PaO2、PaO2/FiO2水平和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肺换气和通气功能。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伴呼吸衰竭应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联合氨溴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新生儿ICU收治的肺炎伴呼吸衰竭的新生患儿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26)和对照组(n=26)两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营养补液、抗生素抗感染等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以NCPAP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对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NCPAP治疗时间、临床疗效、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有效率达96.1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0.76%;实验组患儿在气促消失时间、NCPAP使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H值、PaO2、PaCO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疗效突出,有效改善患儿通气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呼吸衰竭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氨溴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策略在新生儿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中对皮肤的保护作用,并评估其对新生儿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出生的80例接受NCPAP治疗的新生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预见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结合预见性护理策略。对比两组患儿的新生儿皮肤状况及新生儿舒适度。结果:护理后,预见组新生儿皮肤状况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护理后,预见组新生儿舒适度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中,采用预见性护理策略能够显著改善新生儿的皮肤状况,并提高其舒适度。

  • 标签: 预见性护理策略 新生儿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皮肤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持续正压对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11月时段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分别40例,对照组接受降压治疗,实验组接受降压药物治疗联合持续正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两组进行对比,实验组日间血压变化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6个月后夜间血压情况比对照组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正压治疗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可以有效地降低日间的血压,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顽固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呼吸持续正压给氧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2015年6月到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48例小儿呼吸衰竭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4例。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使用呼吸持续正压给氧治疗法,跟踪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是79.2%,而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疾病当中,使用呼吸持续正压给氧治疗法有较为显著的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道持续正压给氧 小儿呼吸衰竭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持续正压给氧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期间诊断患儿共计78例,在双盲分组法下分为研究组(n=39)和对比组(n=39),对比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实施呼吸持续正压给氧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给氧2小时血气分析及治疗效果。结果除却两组患儿PaCO2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SaO2、PaO2指标对比均具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持续正压给氧治疗下对小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呼吸道 持续正压给氧 小儿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湿化与间断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患者湿化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78例行气管切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间断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持续湿化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湿化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痰液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持续湿化与间断雾化吸入相对比,前者更能够有效满足气管切开患者对于温化要求,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与推广。

  • 标签: 持续气道湿化 间断雾化吸入 气道湿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