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电力行业发展至今不具备可替代性,是我国基础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能源。电力抄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行为,需要抄人员挨家挨户地登记,这种传统的工作方式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成本,所以基于这样一种考虑,设计了一款智能电表,它能够实现远程抄的功能,这将大大解放了电力公司员工的双手,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智能远程 抄表系统设计
  • 简介:【摘要】压力作为工业常见的指示仪器,在现代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压力指示器主要针对工业生产设备运行的状态进行检测,保障工业设备运行的安全。压力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被广泛使用。研究人员为保证压力检测的精准性,需要对压力的构造原理进行掌握,以此对压力运行中产生的故障问题有效解决。当压力故障发生后,对压力立即进行调试,保证设备运行的运行。压力的功能是任何检测仪器无法取代的,为企业的生产提供重要的运行数据支撑。

  • 标签: 压力表 常见故障 检定方法 维修技术
  • 简介:摘要:装接电工作是供电企业的基本工作,正确安装电能、接通线路是安全供电和公正计费的保障。在日常生活中,装接电工作主要由工作人员完成,普通用户无法自行安装。在装接电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问题,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威胁工作人员和用户的生命安全。因此,工作人员应认真对待装接电工作,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 标签: 装表接电 安全隐患 解决措施
  • 简介:摘要:在电力计量之中,装接电并不是字面上的装上电表以及接通电线这样简单的操作,所以,在装接电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也并不仅仅是装上电表以及接通电线这两项简单的内容。因为这项工作本身就是服务于社会人民的一项工作,所以装接电工作进行的前夕最重要的是对客户的服务,全程的跟踪以及监督每一位客户用电的情况,这样才能实现最好的为社会服务,从而使客户的顺利用电得到有效的确保。而电力计算也是一项与社会经济直接相关的工作,所以装接线工作是否进行良好,将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市场经济。

  • 标签: 电力计量 装表接电 应用现状
  • 简介:摘要:我国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使智能配网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满足了各行业领域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与此同时,智能电网也针对各类技术与设备进行优化革新,例如智能电网的装接电技术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电表的接电模式,以此来保证电网的运行质量。基于此,本文针对智能电网装接电技术展开研究,首先阐述智能电网电表的应用优势,其次对装接电技术要点进行介绍,最后提出智能电网装接电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 标签: 智能电网 装表接点 技术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超声评估肾病透析患者不同透析方式对左房容积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 120例在我院进行 治疗的肾病透析患者,治疗时间在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之间,随机均分为 42例腹膜透析组和 42例 血液透析组,选择36例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 对比两组患者透析后左房容积参数和功能的差别。结果:根据数据统计,两组透析患者在功能参数上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血液透析患者在最小容积、左房最大容积、收缩前容积、左房容积指数均对比对照组有增加,腹膜透析患者左房收缩前容积和左房容积指数均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显著,P<0.05。 结论:应用超声评估肾病透析患者不同透析方式对左房容积和功能显示,不同透析方式对左房功能无显著影响,在左房容积增加上血液透析患者效果更佳显著。

  • 标签: 超声评估 肾病透析 不同透析方式 左房容积和功能
  • 简介:【 摘要】 目的 : 探讨营养风险评估和个体化护理在消化道肿瘤化疗病人中的 应用效果 。方法 : 40 例消化道肿瘤化疗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20 例,对照组行常规化疗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行营养风险评估和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相关指标。 结果 : 化疗后,两组营养评分有所下降( P<0.05 );且对照组较 试验组 下降更明显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风险评估护理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年 2月 -2018年 2月时间段内于我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72例作为对照组;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时间段内于我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72例作为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针对性护理,观察组则采用风险评估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风险情况及 NDS评分。结果:观察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2.78%低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溶栓后 7d观察组患者 NDS评分( 8.36±1.01)分低于对照组患者 NDS评分( 10.32±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期间采用风险评估护理,可有效评估其可能出现的风险性事件,施以防护措施,能显著降低出血风险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于临床推广研究。

  • 标签: 风险评估护理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出血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颈返流试验(HRT)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以脉搏指示持续心排量测定(PiCCO)联合容量负荷试验(VE)获取的心输出量变异度(ΔCOVE)为金标准,将ΔCOVE≥15%定义为液体反应阳性,反之为液体反应阴性。所有患者进行HRT和VE,获取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及每搏输出量(SV)等血液动力学参数,其中包括HRT 15 s和60 s的数据,并与ΔCOVE相比,获得相关性指标。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RT后ΔCOHRT、ΔSVHRT对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结果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液体反应阳性组36例,液体反应阴性组24例,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HRT前基线值1相比较,液体反应阳性组中HRT后15 s血液动力学参数CVP、CO、SV显著增加[CVP:(8.9±2.1)cmH2O vs(7.8±1.9)cmH2O,CO:(3.7±0.7)L/min vs(3.4±0.7)L/min,SV:(30.2±6.2)ml vs(27.2±6.7)ml,P<0.05],而液体反应阴性组无显著变化(P>0.05)。HRT 15 s与60 s相比,心率、MAP、CVP、CO及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E试验中,液体反应阳性组VE后MAP、CVP、CO及SV较补液前基线值2有所增加[MAP:(75.7±7.3)mmHg vs(72.0±7.6)mmHg,CVP:(9.1±1.5)cmH2O vs (8.0±1.8)cmH2O,CO:(3.8±0.7)L/min vs (3.5±0.6)L/min,SV:(30.2±5.6)ml vs (27.2±6.7)ml,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ΔCOHRT、ΔSVHRT与ΔCOVE具有相关性(r=0.82、0.83,P均<0.01)。此外,HRT中,以ΔCOHRT=11.7%为阈值,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95±0.03(95%CI:0.903~1.00,P<0.01),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87.5%;以ΔSVHRT=12.7%为阈值,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942±0.03(95%CI:0.884~0.999,P<0.01),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1.7%。结论HRT利用自体输液原理判断容量反应性,是一种无创、操作便捷、较可靠的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颈返流试验 容量反应性 感染性休克 心输出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对老年与非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的能力差异。方法从美国贝斯以色列迪康医学中心重症监护室2001年至2012年住院患者医疗信息数据库中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筛选出脓毒症患者,以院内死亡作为主要结局,使用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入院时SOFA评分对老年(≥60岁)与非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能力的差异;在SOFA评分系统中增加年龄、心率以及体温的有关参数后,使用ROC曲线比较SOFA评分与改良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能力的差异,并使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改良SOFA评分与老年脓毒症患者临床预后的关联。结果共有10 206例脓毒症患者纳入分析,其中老年患者6 928例(67.88%),非老年患者3 278例(32.12%)。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SOFA评分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能力(AUC=0.67,95%CI:0.65~0.68)低于非老年患者(AUC=0.75,95%可信区间0.72~0.78)。与SOFA评分相比,增加了年龄、心率以及体温参数的改良SOFA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能力显著提高(AUC=0.67比0.69,P<0.01),而在非老年患者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UC=0.75比0.75,P=0.77)。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改良SOFA评分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的多个结局指标均密切相关(院内死亡:OR=1.17,95%CI:1.15~1.19,P<0.01;28天内死亡:HR=1.12,95%CI:1.10~.13,P<0.01;90天内死亡:HR=1.10,95%CI:1.08~1.11,P<0.01)。结论SOFA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预测能力较非老年患者下降,通过增加年龄、心率以及体温的有关参数可提高SOFA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预测能力。

  • 标签: 序贯器官衰竭评估 脓毒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达图在老年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1月—2019年8月将某医院收治的老年脊柱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护理常规进行单项风险评估,观察组填写自制的风险综合评估与措施单并绘制雷达图,作为评估首页与各单项评估单联合使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风险防范健康教育效果、护理风险防范服务满意度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肺部感染、急性低血压、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风险防范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风险评估中的应用雷达图,使多项风险评估可视化,规范了老年患者的疼痛管理,降低了相关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风险防范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老年人 脊柱骨折 风险评估 雷达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肺不张区域容积(NILT)与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31例中-重度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ARDS原因、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氧合指数(PaO2/FiO2)等基本资料;收集患者入ICU 1 d和7 d的CT影像学资料,根据CT值分为过度通气区域(-1 000~-900 HU)、正常通气区域(-899~-500 HU)、通气欠佳区域(-499~-100 HU)、肺不张区域(-99~100 HU),计算总肺容积和NILT占总肺容积百分比(NILT%);同时收集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根据28 d随访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ARDS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NILT%预测ARDS患者28 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确定诊断的准确性,并根据NILT阈值对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31例中-重度ARDS患者中,剔除诊断ARDS超过48 h、非首次因ARDS入ICU、ICU住院时间<7 d、入ICU 72 h内死亡、存在慢性间质性肺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入ICU后7 d内未进行胸部CT检查、入ICU后2 h内未进行标本采集的患者,最终共53例患者纳入分析。53例患者中,28 d存活31例,死亡22例,28 d病死率为41.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岁:65.32±11.29比55.77±14.23),SOFA评分更高(分:11.68±3.82比8.39±2.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性别、BMI、ARDS原因、APACHEⅡ评分和PaO2/Fi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ICU 1 d时两组CT检查获得的CT值、总肺容积和NI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ICU 7 d时死亡组NILT%明显高于存活组〔(28.95±8.40)%比(20.35±5.91)%,P<0.01〕,而CT值和总肺容积与存活组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RDS患者28 d预后与年龄、SOFA评分和7 d NILT%独立相关〔年龄:优势比(OR)=0.892,95%CI为0.808~0.984,P=0.023;SOFA评分:OR=0.574,95%CI为0.387~0.852,P=0.006;7 d NILT%:OR=0.841,95%CI为0.730~0.968,P=0.016〕。ROC曲线分析显示,7 d NILT%可以预测中-重度ARDS患者的28 d预后,AUC为0.810(95%CI为0.678~0.952,P<0.01)。确定NILT%阈值为15.50%,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80.6%,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74.6%。根据7 d NILT%阈值对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将7 d NILT%>15.50%定义为临床预后高风险,≤15.50%为低风险;与低风险患者(7例)比较,高风险患者(46例)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机械通气时间(d):9.37±6.14比4.43±1.72,ICU住院时间(d):12.11±5.85比7.57±1.13,总住院时间(d):18.39±5.87比11.29±2.22,均P<0.05〕。结论中-重度ARDS患者入ICU 7 d NILT%>15.50%与不良预后相关。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T检查 肺不张区域容积 像素分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超声B线与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分层的关系,并分析B线数目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入住我科的患者,记录Killip分级,行床旁肺超声检查,记录B线数目,并行心电图、心脏超声、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血肌酐等检查,计算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分析B线数目与Killip分级、NT-proBNP、cTnI、GRACE评分及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下面积法计算KillipⅠ级、Ⅱ级与Killip Ⅲ级、Ⅳ级的B线截断点,根据此截断点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共入组568例患者,其中Killip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分别为254例、198例、76例、40例,平均B线数目分别为1.4条、6.4条、12.1条、15.9条。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B线与Killip分级、NT-proBNP、GRACE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934、0.657、0.858,均为P<0.001)。ROC曲线下面积法计算Killip Ⅰ级、Ⅱ级与Killip Ⅲ级、Ⅳ级的B线截断点为7.5条(曲线下面积0.986,灵敏度0.935,特异度0.945),将患者分为B线≤7.5组(478例)和B线>7.5组(9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急性左心衰竭[63例(13.2%)比56例(62.2%),P<0.001]、急性肾功能衰竭[78例(16.3%)比24例(26.7%),P=0.019]和全因死亡[16例(3.3%)比12例(13.3%),P<0.001]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肺超声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分层,预测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肺超声 B线 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分层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指导护理方法,观察该种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心血管患者为观察对象,时间段为 2019年 9月— 2019年 12月,并且根据分析需要把患者分成两组,对照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护理。结果:两组护理满意度对照中,治疗组为 98.07%,治疗组为 76.92%。( 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心血管患者护理过程中使用健康教育融合心理指导效果明显,该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荐。

  • 标签: 心理指导 健康教育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Blatchford入院危险性积分(Glascow-Blatchford Scoring System,GBS)、修正版GBS(Modified Glascow-Blatchford Scoring System,mGBS)评分系统对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干预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于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54例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计算所有患者的GBS和修正版GBS得分,比较两种评分系统预测患者住院期间再出血率、输血、内镜干预、患者死亡及转ICU率的价值。结果GBS评分系统在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再出血、死亡和转ICU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1、0.714、0.865、0.829,mGBS评分系统在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再出血、死亡和转ICU评估的AUC分别为0.753、0.718、0.871、0.792,两种评分系统均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GBS评分系统对内镜下干预预测的AUC为0.540,mGBS评分系统统对内镜下干预预测的AUC为0.542,具有较低的预测价值。GBS评分系统输血、再出血、死亡和转ICU的截断点分别为8、11、12、11,mGBS评分系统输血、再出血、死亡和转ICU的截断点分别为7、8、10、11,最佳截断点均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大,两种评分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评分系统均能较好地预测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疾病干预需求及预后,推荐临床使用更为简便的修正版GBS评分系统。

  • 标签: 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 评分系统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ISS评估急诊科多发创伤患者滞留时间的临床影响因素,并分析滞留时间与患者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1月经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创伤患者244例,评估、记录患者ISS评分,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急诊滞留时间及此次就诊的转归。结果研究显示,涉及患者244例,男性191例、女性53例,急诊滞留时间(117.25±87.442)min,数据显示临床转归为死亡的人数46例。结论:多发性创伤患者ISS分值越高在急诊科的滞留时间相对越长,急诊滞留时间延长的患者病死率相对较高,多发性创伤ISS分值更高则病死率更高。

  • 标签: 多发性创伤 ISS评分 急诊滞留时间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OA患者双手骨赘的好发部位,分析骨赘严重程度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手OA患者104例,根据病程分为3组:<1年组,1~5年组,>5年组。应用高频超声对手OA患者的第一腕掌关节(CMC1)、掌指关节(MCP)、近端指间关节(PIP)、远端指间关节(DIP)进行探查,记录骨赘部位并进行半定量分级(OSGS),同时记录入组者年龄、病程、ESR、CRP,填写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澳大利亚/加拿大手骨关节炎指数(AUSCAN)疼痛量表,比较不同病程组的各项指标,统计骨赘好发部位及发生率,分析骨赘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χ2检验以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共检查双手3 120个关节,骨赘占33.56%(1 047/3 120)。不同病程组OSGS和AUSC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485,P<0.01;H=51.491,P<0.01),VAS、ESR、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808,P=0.055;H=2.878,P=0.237;H=2.319,P=0.314)。②双手不同关节区中,PIP所占比重最大(46.54%,484/1 040),其次为DIP(46.51%,387/832)、CMC1(30.77%,64/208),MCP所占比重最小(10.77%,112/1 040),不同关节区骨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194,P<0.01)。③双手指间关节区中,骨赘构成比最大的分别是MCP3(46.43%,52/112)、PIP3(30.58%,148/484)和DIP2(31.01%,120/387)。④ OSGS与年龄、病程、VAS、AUSCAN评分呈正相关(r=0.370,P<0.01;r=0.382,P<0.01;r=0.215,P=0.029;r=0.390,P<0.01),与ESR、CRP无相关性(r=0.173,P=0.079;r=0.162,P=0.101)。结论手OA骨赘多见于PIP,其次为DIP,高频超声对骨赘的探查有助于手OA诊断和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 标签: 骨关节炎 高频超声 骨赘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生物电阻抗矢量法评估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容量负荷,探讨高容量负荷状态对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透析前收缩压(6次透析治疗前平均收缩压值)>160 mmHg的血液透析患者。用生物电阻抗矢量法评估患者容量状态,并根据患者容量状态分为容量增加组和非容量增加组(包括容量正常和容量下降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细胞内液比例(ICW)、细胞外液比例(ECW)、体细胞质量、瘦体重、干瘦体重及其占总体重的百分比、脂肪含量占总体重的百分比、阻抗/身高、容抗/身高、相位角、疾病指数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共51例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入选本研究,容量增加组19例,非容量增加组32例(容量正常27例,容量下降5例)。容量增加组患者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磷较非容量增加组显著下降,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容量增加组的细胞外液比例、疾病指数显著高于非容量增加组(均P<0.01);相位角、阻抗/身高、容抗/身高显著低于非容量增加组(均P<0.01)。临床追踪20个月,容量增加组患者血压达标率(透析前收缩压<160 mmHg)低于非容量增加组(26.3%比4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容量增加组患者全因死亡率高于非容量增加组(26.3%比15.6%),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提示两组生存率的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容量负荷增加的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细胞外液增加明显,营养状态评估指标较非容量增加的高血压患者明显下降,而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可能与患者微炎症状态有关。容量负荷增加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更加难以控制,临床预后可能不及非容量增加的患者

  • 标签: 肾透析 高血压 电阻抗 生物电阻抗矢量法
  • 简介: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 (thrombosisofdeepveinoflowerextremities, DVT)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于下肢,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下肢水肿、皮炎、淤滞性溃疡等,病因与静脉血流滞缓等因素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研究表明,临床中妇科盆腔术后 DVT的发生率约为 8. 3%~ 11. 6%,急性 DVT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肺栓塞的产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故在临床中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妇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及护理对策展开论述。

  • 标签: 妇科手术后 患者下肢 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评估和人文关怀护理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0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3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癌症三阶梯止痛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疼痛评估和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状态、住院舒适度、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舒适状况量表(GCQ)、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疼痛评估和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缓解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疼痛程度和负面心理,提高患者舒适度、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疼痛评估 人文关怀 疼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