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8 个结果
  • 简介:为研究大豆肽对湘黄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湘黄鸡2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分别饲喂A组(对照组,不添加大豆肽)、B组(大豆肽:0.4%)、C组(大豆肽:0.8%)、D组(大豆肽:1.2%)饲料,实验期为42d.结果表明,添加大豆肽可以提高湘黄鸡的日增重,降低料肉比,其中B组和c组增重较佳,育雏结束时,平均体重分别为350.06g和349.00g,显著高于A组和D组,料肉比C组最低,为2.49,显著低于A组和D组;添加大豆肽可以提高湘黄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其中c组和D组较高,显著高于A组和B组;添加大豆肽可降低胸肌肌肉的滴水损失.滴水损失为C组〈B组〈D组〈A组;添加适量的大豆肽可提高湘黄鸡育雏期的经济效益,其中B组利润最高,为5.62元/只.综合生产性性、肉品质和经济效益,本试验条件下大豆肽的适宜添加量为0.4%.表5,参14.

  • 标签: 大豆肽 湘黄鸡 育雏期 生产性能 肉品质 经济效益
  • 简介:以宜香优2115(YX),川农优华占(HZ),F优498(FY)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实验模拟重金属镉污染,研究不同混作方式和单作方式下水稻生长和物质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两混作模式和三品种混作模式下水稻地上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均比单作模式下低;光合作用受混作处理影响不大,但4种混作处理下地下部可溶性总糖含量均较单作下显著升高,而地下部淀粉含量在HZ与FY混作以及三品种混作下显著升高,HZ升高的程度最大.因此,在重金属胁迫下,混作栽培比单作栽培受到的胁迫压力更大,且不同品种的适应性不同.

  • 标签: 重金属 栽培模式 水稻 光合作用
  • 简介:摘要:环境监测的含义是以自然环境作为监督对象,采用一系列化学、物理、生物方法和设备来监测自然环境中的污染物。监测的对象有空气、水、放射性物质,环境监测主要是为后期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制定出合理的环境治理措施,避免自然环境被污染,突出改善目前环境的现状。环境监测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种科学技术融合在一起,为社会服务,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基于此,本文将对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 标签: 环境影响 环境监测 存在的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所谓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在项目立项之后针对其在实施期间可能会造成的各种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前制定好应对措施,避免项目所在环境受到污染。近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势态较好,但也付出了较大的环境代价,全国各地的环境都受到了严重污染,各种因环境所产生的自然灾害事件,比如酸雨、雾霾等频发,让我国意识到了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因此近年来我国的环境监管部门不断修订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并出台了各种政策来提高社会各界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工作强度。对于我国各城市来说,其在开展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保护环境为己任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于此,本文将对环保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 标签: 环境影响评价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排出的污染物日渐增多,生态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分析生态环境监测概述及国内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其次探讨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及评价重点,最后就环保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建议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

  • 标签: 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监测 实践
  • 简介:经口染毒大鼠检测妊娠动物接触吡草醚原药后引起致畸的可能性,初步评价吡草醚原药致畸危害程度。依据《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选用的大鼠按雄、雌2:1比例同笼交配,次日清晨阴道涂片检查雌鼠,发现精子即确定为受孕第0天,设低、中、高三个剂量组(18.56、92.80、464.00mg·(kg·d)-1)、一个阴性对照组和一个阳性对照组。在雌鼠受孕第6~15天灌胃给予受试物,连续共10天,在妊娠第19.5天,处死孕鼠检查胚胎发育情况。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孕期体重增重值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吸收胎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胎鼠重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阳性对照组胎鼠外观畸形明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剂量组胎鼠外观畸形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中、高剂量组组和阳性对照组胎鼠骨骼及内脏畸形例数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结果表明吡草醚原药中、高剂量组可明显影响雌鼠体重增长及其胚胎的发育。

  • 标签: 吡草醚 生长发育 胚胎毒性
  • 简介:以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作为受试生物,分析不同暴露浓度、不同暴露时间三苯基锡(TPT)、五氯酚(PCP)对斑马鱼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在0,1.05,2.09,4.18,6.27,8.36μg.L-1的TPT和0,5.01,10.02,20.04,40.08,80.16μg.L-1的PCP暴露下,反应时间分别为1d和7d,分别对斑马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初步探讨了TPT和PCP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以期及时发现并排除TPT和PCP污染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斑马鱼体内酶活性受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的影响,TPT和PCP分别对SOD、CAT、AChE影响趋势基本一致,差异显著(暴露组与对照组均显著差异,p〈0.05)。SOD、CAT和AChE活性变化可以成为TPT、PCP污染胁迫的敏感指标。

  • 标签: 斑马鱼 三苯基锡 五氯酚 SOD CAT ACHE
  • 简介:生态农业设施中存在大量的弯管,无论是气态还是液态物质在弯管中都存在大量的能量消耗,降低能耗是农业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笛卡尔坐标系下,利用数值方法对弯管流动能量耗散进行公式描述.在此基础上以不同几何尺寸的弯管为例,从迪恩涡的影响因素(弯管几何尺寸和离心力)出发对弯管中流体运动的能量耗散进行数值模拟,并得出了能量耗散随迪恩数的变化曲线.为了更精确地描述迪恩涡对能量耗散的影响,借助有限体积法(FVM)模拟管内流场,并采用带旋流修正的realizablek-e双方程模型和SIMPLE算法来求解控制方程组.研究结果表明:r/Rc越大,能量耗散越显著;在层流区和过渡区由离心力所引起的能量耗散相对较低,而在湍流区剧增;迪恩数以5000为分界点,小于5000时能量耗散呈一定规律变化,而大于5000时能量耗散急剧增大.

  • 标签: 迪恩涡 能量耗散 弯管 数值方法
  • 简介:二氧化碳腐蚀可使钢铁发生严重的局部腐蚀穿孔及应力腐蚀开裂.利用失重腐蚀试验方法研究了各种影响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度低于70℃时,腐蚀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不同温度下,腐蚀速率随二氧化碳分压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加;pH值为4~9时,腐蚀速率基本不变;在介质矿化度为0.03mg/L时,腐蚀出现极大值.在合金钢中铬含量为1%时,二氧化碳的腐蚀速率最小.

  • 标签: 二氧化碳 腐蚀实验 失重法
  • 简介:采用半静水式实验方法,研究Pb^2+暴露30d对中华大蟾蜍(BufobufogargarizansCantor)生理状态和耳后腺分泌蟾蜍甾烯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b^2+浓度(0.68~5.46mg·L^-1)升高,蜕皮和自发活动减少,存活率下降。进一步采用液相-质谱检测技术发现,0.68mg·L^-1Pb^2+暴露下,10种蟾蜍甾烯水平出现1.5倍以上变化。5.46mg·L^-1Pb^2+暴露下,17种蟾蜍甾烯水平发生下调(〉1.5倍),其中bufarenogin水平显著下降(P〈0.05),其他物质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Pb^2+暴露对蟾蜍耳后腺中蟾蜍甾烯物质具有潜在影响

  • 标签: 铅离子 中华大蟾蜍 蟾蜍甾烯
  • 简介:传感器节点定位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大范围应用的基础。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已提出的各种定位算法,从算法在网络中的实际应用出发,探讨了定位算法性能评价指标以及实际应用中应考虑的各种因素。

  • 标签: 无线传感器网络 定位算法 评价指标 因素
  • 简介:采用连续灌胃染毒的方法,探讨了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acid,PFOA)经口急性染毒对大鼠海马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选择雄性Wistar大鼠40只,实验组PFOA染毒剂量分别为2、8、30mg·kg^-1(bw).连续灌胃染毒7天后,制备海马单细胞悬液,采用Fura-2/AM荧光探针法测定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使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机法(HPLC/MS-MIS)检测血清与脑组织中PFOA浓度.结果表明,染毒组大鼠血清与脑中PFO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血清与脑中PFOA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611,P〈0.01).PFOA染毒8、30mg·kg^-1(bw)实验组海马细胞[Ca^2+]。分别为(207.89±22.84)nmol·L^-1和(284.19±14.75)nmol·L^-1,显著高于对照组((141.68±11.47)nmol·L^-1)和PFOA染毒2mg·kg^-1(bw)实验组((147.38±19.23)nmol·L^-1)(P〈0.01).大鼠脑、血清中PFOA浓度分别与海马[Ca^2+].存在正相关关系(r^2=0.552,P〈0.01;r^2=0.756,P〈0.01).研究结果显示,PFOA暴露可使血清和脑组织中PFOA浓度增加,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Ca^+].升高.

  • 标签: PFOA 大鼠 海马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 简介:油田开发建设中潜在危险因素主要有自然灾害、环境腐蚀、误操作、设备缺陷、施工及人为破坏等问题,结合锦州油田开发建设及所处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来自于钻井、修井作业及油气集输系统的油气水渗漏等相关的工艺环节进行风险评价与分析,分析了油田开发建设对大气、生态、土壤、水环境的影响,从工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污染预防控制措施,并分析了建立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 标签: 锦州油田 污染影响 控制措施
  • 简介:为了提高污泥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溶出率,改善污泥的厌氧消化效果,研究了水热温度对污泥中碳、氮、磷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预处理加速了污泥固体有机物的溶出和水解,提高了污泥中碳、氮、磷的溶出效率。在水热温度为200℃的条件下,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提高了168.76%,氨氮和总氮达到最大溶出率。污泥经过厌氧消化后,污泥中磷酸根和总磷的含量明显降低。

  • 标签: 水热处理温度 剩余污泥 碳、氮、磷
  • 简介:离子液体具有极低挥发性等良好理化性质而被公认为是传统有机溶剂的替代品,然而其较强的水溶性对水环境造成的潜在威胁受到关注。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有关不同类型离子液体对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个体、组织器官、细胞、酶等的毒性影响,并对碳链长度、阴阳离子以及环境因子等毒性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设计绿色离子液体及合理控制管理水环境提供参考。

  • 标签: 离子液体 水生生态 毒性效应 构效关系
  • 简介:以镇江内湖2004年4月21—22日、2004年8月18—19日两次野外大规模水文、水质及泥沙同步监测资料为基础,针对内湖与长江相通、潮汐作用明显的特征,对内湖水位、库容、流量、流速的基本变化规律,水质、泥沙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内湖水面面积与库容随潮位变化较大,枯季内湖最大潮差比洪季高0.39m;内湖流速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潮汐影响强度,进出断面一般在低潮位后出现最大流速,在高潮位后出现最小值;洪季内湖水质明显优于枯季,涨潮过程水质浓度下降,退潮浓度上升;洪季内湖水体含沙量及全潮泥沙淤积总量大于枯季,但洪季水流的挟沙能力较强,泥沙淤积量占全潮总来沙量的百分比(27.8%)小于枯季(50%)。

  • 标签: 环境工程 镇江市 内湖 监测 水文 水质
  • 简介:油田含油污泥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制成路基材料是一种有效的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文章针对油田含油污泥处理后残渣(含油率≤2%)作为路基材料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含油污泥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残渣(含油率≤2%)作为路基材料可以满足JTG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三、四级公路路床的路基填料要求;放射性检测结果表明其满足建筑材料的要求;其浸出液中重金属、苯并(a)芘、石油类、COD等主要污染指标检测值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要求;残渣中重金属、农药类等污染指标检出值低于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 标签: 油田 含油污泥 残渣 路基材料 环境影响
  • 简介: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土壤中添加不同粒径磷矿粉对玉米吸收积累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不同磷矿粉均可显著地降低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玉米植株对Cd、Zn、Cu和As的吸收积累也受不同粒径磷矿粉添加的影响。与对照处理相比,添加200μm、22μm和0.8μm的磷矿粉可导致玉米地上部Cd和As质量比分别降低14.1%~26.8%和15.4%~22.9%,玉米地上部Cu质量比和地下部As质量比分别提高5.2%~10.5%和56.3%~75.6%。与200μm和22μm相比,0.8μm磷矿粉可显著降低玉米根系对土壤Cu、Cd和Zn的吸收,说明该粒径磷矿粉是修复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潜力的材料。

  • 标签: 植物学 土壤 玉米 重金属 复合污染 磷矿粉
  • 简介:本文利用实测资料分析了在高水期入湖洪量较大时洞庭湖调蓄量变化的特点,得出由于下游干流泥沙淤积造成的城陵矶水位逐渐抬高,洞庭湖在高水期开始发挥调洪削峰作用的临界入湖洪量在逐渐减小,而且随着淤积的加剧,1日调蓄量随入湖洪量增加的速率在逐渐增大的结论,以上两种不利情况是洞庭湖调蓄量被动增加的具体体现.调蓄量的增大加重了长江中游的防洪压力.

  • 标签: 长江中游 临界入湖洪量 洞庭湖 高水期 泥沙淤积 调蓄量
  • 简介:地表监测数据表明,我国近地层O3污染日趋严重,已对水稻和冬小麦的生长造成严重威胁。为评估O3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的风险,综合已有剂量反应实验结果,对我国南北五个地区(北京、定兴、江都、嘉兴、东莞)水稻和冬小麦的O3敏感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随着实验地区和实验品种的变化,两种作物的O3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水稻对O3的敏感程度由北到南逐渐增加;(2)两种作物的产量均随O3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冬小麦的减产程度高于水稻;(3)基于FACE实验得到的作物O3敏感性高于基于OTC实验的研究结果。利用上述研究得到的O3剂量反应方程和O3浓度预测数据,对未来我国水稻和冬小麦的产量损失进行了评估。预计到2020年,我国五个主要作物产地水稻和冬小麦的产量损失范围分别为3.2~28.8%和7.8~36.9%。上述结果表明,O3污染已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造成巨大威胁,且作物品种间存在明显的O3抗性差异,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O3浓度的上升,同时,需要利用更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O3抗性品种的选育,这对降低O3的农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臭氧 水稻 冬小麦 开顶箱 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