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输血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输血在改善恶性血液病患者贫血症状的同时,对其临床输注效果、疾病进展、疾病预后等方面均存在影响。结果及结论目前大量研究大多集中在实体瘤、手术创伤患者输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探索。

  • 标签: 输血 恶性血液病 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对临床输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输血的8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后胆红素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满足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交叉配血主测相合次测凝集。其中无出血症状的有54例,对无出血患者进行输血前后血红蛋白测定,观察血红蛋白升高情况,判断能否达到临床完全有效输血。结果80例患者输血均遵循主测相合,次测凝集强度不高于直接抗人球蛋白凝集强度的原则进行输血输血过程中患者未见明显不适症状,输血前后胆红素变化不明显,54例患者输血后血红蛋白增长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别。结论在抢救用血情况,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的患者输血遵循主测相合,次测凝集强度不高于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凝集强度的原则,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或者去白红细胞是合理并且相对安全的。

  • 标签: 直接抗人球蛋白 胆红素 血红蛋白 输血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应用凝聚胺技术的应用效果及优势。 方法: 本研究选择的研究样本为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 110 例, 以 2015.10~2016.10 为样本选取时段, 对其静脉血进行采集,将血液样本分为 2 份,分别采用凝聚胺技术和盐水法进行检验,对 2 中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比对和分析。 结果: 相较于盐水法,血液检验中采用凝聚胺技术敏感度明显较高,并且,应用凝聚胺技术在 3min 内及以后特异性均显示为消失, 75 例( 68.18% )在 5~10s 非特异性消失,各项对比数据差异均 P<0.05 ,统计学形成意义。 结论: 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应用凝聚胺技术优势明显,不但敏感性较高,方便操作,检验准确性较高,可对输血安全进行保证。

  • 标签: 临床输血检验 凝聚胺技术 应用效果 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临床输血样本,在对100例临床输血样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时分别采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和盐水法,观察并对照两种检验方法的的检验效果。结果100例采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检验的输血样本中,检查显示阳性的共有12例,阳性检出率为12%;100例采用盐水法检验的输血样本中,检查显示阳性的共有5例,阳性检出率为5%。在检验细胞的凝聚集数方面,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检验效果也远高于盐水法的检验效果。结论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具有极高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的提高检验的灵敏度、有效性和检验准确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使用。

  • 标签: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 临床输血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hD阴性血型抗原分析在临床输血安全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患者并经过确诊的56例RhD阴性血型患者,对RhD阴性血型抗原进行分析。结果RhD阴性患者血型抗原分布中O型有25例,占比最大为44.6%;本次实验研究共检测出DEL型12名,占21.4%(12/56),其中,O型有5例,占比最大为41.7%(5/12)。结论分析RhD阴性血型抗原能够避免血液之间产生同种抗体,预防溶血性输血,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输血安全性。

  • 标签: RhD阴性 抗原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低离子聚凝胺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180例受血者为研究对象,对受血者与供血者分别采用低离子聚凝胺法及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盐水法试验结果显示,1例患者检出阳性,检出率为0.56%;低离子聚凝胺法试验结果显示,有8例患者检出阳性,检出率为4.44%,两种不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对比显示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5.272,P<0.05)。结论输血检验采用低离子聚凝胺法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势,能够有效减少输血反应,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低离子聚凝胺 输血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临床输血中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1~9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血型检查的13566份标本,对其进行抗体筛查,筛查出阳性者,并对其进行抗体鉴定。结果13566份标本中筛查出阳性标本共24份。其中抗-E4例,抗-cE7例,抗-Ce4例,抗-M1例,抗-Mur1例,抗-Lea2例,自身抗体3例。在22份抗体阳性标本中,发生阳性抗体几率最高的为妇产科患者,共12例,所占比例为54.5%;其次为骨科、血液内科、肿瘤科、普外、神经外科。结论进行输血前,加强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可以及早发现、确认有临床意义的抗体,便于提前为抗体阳性的患者准备合适的血液,有助于降低输血性溶血反应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临床输血 不规则抗体 筛查 鉴定
  • 简介:目的探讨《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简称《推荐方案》)在疑难血型配血困难及抗体筛查阳性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对血型鉴定困难及抗体筛查阳性且生命危急的患者,启动《推荐方案》中输血方案进行抢救,密切观察输血过程中的输血反应,并比较输血前及输血后1d、7dHB、HCT、TBIL、DBIL、IBIL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应用《推荐方案》紧急抢救输血的患者均得到及时救治,且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疑难血型配血困难及抗体筛查阳性时,为抢救患者生命而及时有效的启动《推荐方案》是有必要的,有助于临床输血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规避医疗风险。

  • 标签: 特殊情况 推荐方案 紧急抢救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采用输血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以往昭通市一院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82例,将其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输入悬浮红细胞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输入血浆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期间再出血事件发生例数、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控制总有效率、治疗总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仅有1例再出血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显著(P<0.05);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控制总有效率达到90.3%,高于对照组的68.3%,差异显著(P<0.05);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采用输血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再出血事件的发生,使治疗的安全性水平提高。

  • 标签: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输血 再出血
  • 简介:本文报道我院2017年1月1例双胎输血综合征胎儿镜下胎盘交通血管激光凝固(fetoscopiclaserocclusionofchorioangiopagousvessels,FLOC)术后脐带缠绕。本例双胎输血综合征于孕22周行FLOC,术后规律产检、超声随访,胎儿生长发育好,孕34周时提示两胎儿脐带缠绕,遂行剖宫产术,术中单羊膜腔,可见分离羊膜片,明确诊断脐带缠绕。我们认为双胎输血综合征胎儿镜术后序贯超声监测非常重要,对于术中跨膜凝固交通血管者尤其需要警惕羊膜分隔破裂致脐带缠绕这一极少见的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双胎输血综合征 胎儿镜下胎盘交通血管激光凝固术 脐带缠绕 羊膜分隔破裂
  • 简介:临床输血属于临床治疗与抢救患者不可替代的方式,科学与合理的输血可挽救患者生命,反之若输血不合理则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影响治疗,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需加强重视。2010年起我院按照市卫计委要求开始推进科学合理用血工作,临床合理用血情况逐年有所改善。

  • 标签: 不合理输血 原因 合理输血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500例输血患者(2016年10月17日到2017年3月17日期间),对其进行输血前实施不规则抗体检测,后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500例患者在输血前实施不规则抗体检验中发现10例患者血清中含有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2.00%,其中抗体类型主要为抗-C(0.60%)、抗-D(0.40%)、抗-E(0.60%)、抗-Ce(0.20%)、抗-Ec(0.20%)。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采取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能够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值得研究。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供血机构在输血医疗纠纷中面临的问题和相应对策。方法根据输血医疗纠纷中的采供血机构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相应采取措施。结果由于采供血机构在工作中的一些纰漏和问题会间接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采采供血机构应加强对采供血的系统化管理,能有效的降低输血纠纷事件发生率。

  • 标签: 采血机构 医疗纠纷 相应对策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在临床输血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期间60例输血患者,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化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所有患者采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血,而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常规红细胞悬液输血,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后的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给患者进行输血,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外周血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并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输血患者中效果显著。

  • 标签: 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红细胞悬液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输血技术引起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为采用合适的临床输血技术提供依据。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7月9862例接受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反应统计分析。结果本院近两年9862例进行输血的患者当中发生了78例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79%。其中血液替代制品输血不引起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成分输血引起的非溶血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滤除白细胞输血为0.65%,自体输血为0.34%。输血反应主要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以发热和过敏为主。结论不同输血技术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血液替代制品<自体输血<滤除白细胞输血<成分输血

  • 标签: 血液替代制品 成分输血 自体输血术 白细胞滤除技术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反复输血超过3次的患者中应用血小板抗体测定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医院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的120例反复输血超过3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命名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血小板检测110例反复输血次数≤3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注1h后的外周静脉血液的CC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输注24h后的外周静脉血液的CC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输注无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反复输血超过3次的患者,应用血小板检测时,能有效提高血小板输注效率,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 标签: 反复输血 血小板抗体检测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