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疾病控制中心,预防接种是其中基础工作,护士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所具备的素质,对个体受种者的健康和在疾病预防工作整体效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文主要是从护士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形象仪表素质和技能素质等几方面来说明护士在预防工作中应该具备的素质,并且对提高接种质量,减少预防接种纠纷等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预防接种 护士 素质
  • 简介:特应性皮炎是在遗传背景下由免疫失衡造成的皮肤炎症反应性疾病,但其确切发病机理复杂,临床上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研究发现,一些免疫制剂对特应皮炎具有良好疗效,有望成为特应性皮炎免疫治疗的新方向。本文阐述了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在特应性皮炎中应用的进展。

  • 标签: 特应性皮炎 免疫调节 免疫抑制剂 进展
  • 简介:摘要由于流动人口数量多,城镇流动儿童免疫工作在免疫规划工作中是一个薄弱环节,该群体接种水平低,成为易患人群,免疫屏障无法形成,造成疾病的爆发或流行1。为有效的控制和预防传染病,使流动儿童享受到国家免费接种的政策,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把国家关于免疫规划的工作落到实处,在免疫规划工作中,亟需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

  • 标签: 流动儿童 免疫规划 探讨 计划免疫 条带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况,探索促进相关工作的干预措施,从而加强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方法于2009年9月在调查区域采取现场拦截法对前来接种疫苗的流动儿童家长进行包括干预需求、疫苗使用、传染病知识等问卷调查,随后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短片、举办知识讲座等方式进行干预。实施1年后对辖区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二类疫苗的接种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接受问卷调查的680名对象中,91.9%的人群表示有了解预防接种知识的需要;干预前后对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知晓率由26.2%提高至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课题,同时开展免疫预防知识宣传,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参与免疫预防的自觉性、主动性,是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的重要举措。

  • 标签: 流动儿童 免疫规划 现状调查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和了解兰州市西固区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情况,分析影响因素,评价工作成效,从而为其进一步改善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方法对2008-2011年兰州市西固区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抽样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2008-2011年出生儿童300名,其中,原有免疫规划疫苗合格接种率高达99%以上,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增疫苗的合格接种率只有约90%左右,平均接种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改善。结论我区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原有免疫规划疫苗合格接种率让人满意,新增加疫苗的接种率也有所提高,但仍然相对较低,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 标签: 兰州市西固区 国家扩大免疫规划 接种率 调查 分析
  • 简介:细菌性糖结合疫苗的出现改变了儿童疫苗的应用策略。目前应用于结合疫苗的载体蛋白主要有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toxoid,TT),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toxid,DT)以及白喉类毒素突变体无毒变异体交叉反应物质197(Cross-reactingMaterial197,CRM197)。研究显示,以DT为载体的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要弱于另外两种载体蛋白,以TT为载体蛋白的多价结合疫苗可降低糖类抗原的免疫原性,而以CRM197为载体的多价结合疫苗对减弱糖类免疫原性影响较小,但是可引起旁观者干扰,尤其是对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InfluenzaeTypeB,Hib)和乙型肝炎(hepatitisB)的免疫反应。基于此,只有可避免这些问题的新型载体才能推进儿童免疫规划及结合疫苗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干扰 结合疫苗 HIB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红景天苷低、中、高浓度给小鼠连续灌胃30d后,处死测定小鼠体重、睥脏及胸腺重量,计算脾指数与胸腺指数,观察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变化;采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测试红景天苷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采用溶血空斑形成实验测试红景天苷对小鼠体液免疫的影响。结果红景天苷能够增加小鼠免疫器官重量,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增加B淋巴细胞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能力。结论红景天苷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对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 标签: 红景天苷 小鼠免疫 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DC+CIK细胞免疫疗法就是在体外培养干细胞,诱导其分化为树突状细胞,再用经抗原刺激的树突状细胞诱导CIK细胞产生特异性肿瘤杀伤作用。

  • 标签: 生物治疗 DC+CIK 护理
  • 简介:摘要国家免疫规划是降低儿童死亡率、减少和预防疫苗可控制控制疾病发生的最为易行、较简便、非常有效并且很经济的一种措施。并且国家免疫规划也是提高人口素质以及儿童生命质量的关键手段。如何做好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提高儿童预防保健工作水平,是当前免疫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国家免疫计划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国家免疫规划对儿童预防保健的意义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与儿童预防保健工作的健康发展。

  • 标签: 国家免疫规划 儿童 预防保健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认知的获取途径、认知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免疫接种门诊立卡咨询的形式对儿童家长进行现场调查,对最终的调查情况作出分析。结果免疫接种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的认知度与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有直接联系,获得疫苗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基层免疫接种门诊的防疫人员。结论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让更多的免疫接种儿童家长深刻认识到儿童免疫接种的的重要性,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和调整宣传的方式方法,提升儿童接种率,扩大免疫接种的服务面。

  • 标签: 儿童家长 计划免疫 认知需求
  • 简介: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烈性动物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口蹄疫病毒共有7个血清型:O、A、C、Asia1、SAT1、SAT2和SAT3型。O型的流行最为广泛,其次为A型和Asia1型,c型和南非三型非常罕见。

  • 标签: 牛口蹄疫 抗体监测 疫苗免疫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口蹄疫病毒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原修复方法在石蜡包埋组织免疫荧光染色中的应用。方法石蜡切片经0.2%TritonX-100和0.5%TritonX-100梯度去垢剂(细胞表面活化剂)处理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定位明确,无扩散效应和非特异性着色。其染色强度接近石蜡包埋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结论低浓度梯度去垢剂TritonX-100进行抗原修复,技术方法简单可行。

  • 标签: 免疫荧光 染色抗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患者目前采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100例患者的100份样本,并随机分为对标本的采集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方面进行样本的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的观察组,及对样本的临床免疫检验只进行常规的质量控制的对照组各50例。对样本的卫生部的检验结果和相关的乙型肝炎等五项指标进行对比观察分析,除此之外,还要对不同质量控制所造成不同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对临床免疫检验的治疗控制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通过两者的检验结果对比发现对患者进行质量控制分析后的检验结果显著较对照组的高,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明显较对照组的好,两组间存在差异。结论临床免疫检验的准确度是确保获得准确实验数据的前提,而保证检验准确的关键是要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质量控制 临床免疫检验 准确实验数据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探讨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以便寻找解决的方法和加强质量控制,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严重程度的手足口病患儿的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方法检测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球蛋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与健康同龄儿童进行比较。结果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反比。结论手足口病患儿的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作为该疾病的诊断、病情判断和治疗的参考指标。

  • 标签: 手足口病 炎症因子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作用。方法选取在2008年3月到2013年1月来我院进行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患者,随机抽取出240例,称为实验组,选取在2005年2月到2008年2月来我院进行临床免疫检测的患者,随机抽取220例,成为对照组,把实验组的240份血样的质量控制和对照组的220份的临床免疫检验血样进行对比研究,对质量控制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后,胰岛素抗体、甲状腺功能检测、甲胎蛋白、血清胰岛素、Ca199、Ca125、癌坯抗原的变异指数比控制前的指数明显下降,其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采集、选用仪器设备试剂和其他相关影响因素等都会对免疫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科学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检验的可靠性。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均可引起机体创伤应激反应,所产生的应激因子、炎性介质等均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从而对机体造成损害。因此,良好的术后镇痛,保护机体免疫功能,显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镇痛模式有硬膜外镇痛、静脉镇痛和切口镇痛等;镇痛药物包括,阿片类药或非甾体消炎药等;大量研究表明这些镇痛药和镇痛模式对机体免疫功能存在着不同的影响,本文就单纯阿片药物或复合用药术后镇痛及不同镇痛模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作加以阐述。

  • 标签: 术后镇痛 免疫功能 阿片类药物 镇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