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II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和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II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心理干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和自尊水平(Rosenberg自尊量表)。结果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重指数比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Rosenberg自尊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Rosenberg自尊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II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自尊水平

  • 标签: 心理干预 II型糖尿病 疗效 自尊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无肝性脑病临床症候的肝硬化患者进行心理智力测试及诱发电位检查有助于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诊断,而重症肝病患者常同时存在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本研究通过对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心理智力测试、诱发电位检测及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对心理智力测试和诱发电位指标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同时发现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与心理智力测试和诱发电位异常密切相关,提出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应警惕亚临床肝性脑病的发生。

  • 标签: 亚临床型肝性脑病 心理智力测试 诱发电位 血浆内毒素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自发性脑出血疾病越来越多。作为急诊的常见疾病,约占全部卒中患者的10%-20%,患者致残致死率均较高。BNP是利钠肽家族成员之一,具有排钠、利尿、舒张血管和抑制肾素-醛固酮系统等作用。近些年有研究表明,血BNP及其受体在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脑出血后血BNP水平出现明显异常波动。但脑出血患者个体差异较大,脑出血量几毫升至数十毫升不等,不同脑出血量、脑出血部位及病情程度患者BNP表达是否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旨在充分了解血BNP在脑出血患者中的表达特点及与脑出血量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 标签: 脑出血 血B型脑钠肽
  • 简介: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治疗AECOPD合并Ⅱ呼衰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AECOPD合并Ⅱ呼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即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BiPAP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h及一周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患者住院天数、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3h后及一周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PaCO2明显下降,而PaO2显著上升,两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iPAP在AECOPD的治疗中有确切疗效,可快速改善临床呼衰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 正压通气治疗 AECOPD 临床疗效 Ⅱ型呼吸衰竭 BIPA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BNP水平检验对心功能不全(舒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功能不全(舒张)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收治时间在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分别对两组血浆BNP水平进行检验。结果观察组心功能不全(舒张)患者检测后的血浆BNP水平(541.08±125.75)Pg/ml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浆BNP水平(25.89±12.35)Pg/ml(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检验对心功能不全(舒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不仅能客观、全面反映心功能不全(舒张)患者的疾病,还能对患者预后以及心功能作出客观评价,具有准确性高、简单易行等优点,值得运用。

  • 标签: 血浆BNP水平 心功能不全(舒张型)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2糖尿病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Nycocard-Reader分析仪定量测定2糖尿病血浆D-二聚体水平,其中并发有血管病变39例,无血管病变31例,并选择健康体检30例作为对照,比较组间差异。结果2糖尿病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血管病变组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5)。结论D-二聚体可作为监测2糖尿病病情发展的一项指标。

  • 标签: 2型糖尿病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观察H高血压患者血清内皮脂肪酶(EL)和脂联素(APN)水平变化,并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EL、APN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20例,男性77例,女性43例,年龄30~70(52.7±4.3)岁,其中H高血压组患者90例。按血清Hcy浓度分为三组:Hcy〈10μmol/L为单纯高血压组(30例),Hcy10~30μmol/L为轻度升高组(59例),Hcy30~100μmol/L为中度升高组(31例)。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检测Hcy、EL、APN、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水平。结果H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的TC、LDL-C、SBP、DBP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H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血清EL水平升高,APN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高血压组较单纯高血压组的血清EL和Hcy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单纯高血压组、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随着Hcy水平的升高,三组血清EL水平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水平与EL、LDL-C呈正相关(r=0.397,P〈0.01;r=0.409,P〈0.01)。结论H高血压患者血清EL水平升高,APN水平降低,且EL随着Hcy升高而升高。

  • 标签: H型高血压 内皮脂肪酶 脂联素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饮食护理干预对 2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 2016.5到 2018.7的 100例 2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参照组给予常规化干预,饮食护理干预组开展饮食护理干预。结果:饮食护理干预组满意度、血糖监测水平对比参照组有优势, P< 0.05。饮食护理干预组血糖水平控制达标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优于参照组, P< 0.05,饮食护理干预组血糖水平控制达标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是 5.78±1.41天(空腹)和 7.21±1.23天(餐后)。结论: 2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 标签: 饮食护理干预 2型糖尿病患者 血糖水平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滋水平肝汤对老年阳亢阴虚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心内科就诊的老年阳亢阴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基础降压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滋水平肝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中医证候学评分水平变化,判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血压和中医证侯学评分的改善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配合中药汤剂滋水平肝汤,可明显提高西药基础降压治疗的降压效果。通过准确的辩证论治,能够有效控制阳亢阴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稳定,有效减少由高血压发展而导致的多种并发症,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阳亢阴虚 原发性高血压 滋水平肝汤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Ⅱ呼吸衰竭。方法采用经鼻罩/鼻面罩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16例Ⅱ呼吸衰竭患者。结果13例患者血气指标明显改善,预后良好。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是治疗Ⅱ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手段,且因并发症少、疗程短、费用和死亡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Ⅱ型呼吸衰竭 纳洛酮治疗 呼吸机辅助通气 面罩BIPAP 呼吸衰竭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的血清尿酸(UA)水平,探讨血清UA水平的变化在2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62例2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早期组和糖尿病肾病临床组,同时收集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UA水平,并进行分析,研究血清UA水平与2糖尿病肾病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糖尿病肾病组和单纯糖尿病组的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随着肾病病变程度的严重,血清UA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血清UA水平的升高与2糖尿病肾病病变关系密切,在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临床诊治中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控制血清UA水平对防止糖尿病患者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尿酸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饮食护理干预对2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5到2018.7的100例2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参照组给予常规化干预,饮食护理干预组开展饮食护理干预。结果饮食护理干预组满意度、血糖监测水平对比参照组有优势,P<0.05。饮食护理干预组血糖水平控制达标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优于参照组,P<0.05,饮食护理干预组血糖水平控制达标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是5.78±1.41天(空腹)和7.21±1.23天(餐后)。结论2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 标签: 饮食护理干预 2型糖尿病患者 血糖水平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脂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我院住院病患者中符合WHO诊断标准糖尿病患者186例,年龄在27~80岁之间。清晨空腹采静脉血4ml,送检、离心取血清,检验Glu、CRP、TC、TG、ApoA1、ApoB、LDL-C、HDL-C。结果Glu、CRP、TG、LDL-C、ApoB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HDL-C、ApoA1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以及单纯T2DM患者CRP、血脂水平明显异常,二者联合检测,对预防并减少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C反应蛋白 血脂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TOAST病因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特点及其血尿酸水平变化,为有效治疗和预防该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TOAST分标准对患者进行分,同时选取158例无心脑血管疾病者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检测血清血尿酸水平,分析不同TOAST病因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特点及其血尿酸水平。结果1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40例(LAA,25.3%)、心源性栓塞19例(12.0%)、小动脉闭塞73例(SAO,46.2%)、其他明确病因16例(10.1%)、不明原因10例(6.3%)。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小动脉闭塞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小动脉闭塞组、心源性栓塞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明确原因组及不明原因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OAST病因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TOAST病因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存在显著差异,LAA、SAO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其他类型以及非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能与患者吸烟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有一定关系,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以重视。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尿酸 TOAST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糖尿病伴神经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糖尿病性142例,健康对照组98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三组人群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统计分析。结果2糖尿病性组血浆D-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结论2糖尿病患者存在着病理性凝血和纤溶状态,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的诊断及其程度监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神经病变 D-二聚体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2糖尿病肾病患者甲状腺水平与肾功能关系。方法选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60例住院治疗的老年2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为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微量尿白蛋白组,大量尿白蛋白组,分别测量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项目。结果与老年2糖尿病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组、大量尿白蛋白组FT3水平降低,TSH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2糖尿病肾病患者FT3水平与肾功能水平呈负相关(r=-0.28)。结论老年2糖尿病肾病患者FT3值降低,TSH值升高;随着病人肾功能受损加重,其FT3值逐渐降低。

  • 标签: 老年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与血脂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脂异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本院2015年7月-2017年11月就诊的183例2糖尿病患者经过眼底照相及眼底镜检查分为两组,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91例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92例,分别测定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分析血脂水平与DR的关系。结果NDR组与DR组的各项指标比较,LDL-C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DR组的TG平均水平高于NDR组。结论DR患者血脂中TG与LDL-C两项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LDL-C有显著差异。联合检测DR患者的血脂水平,对2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观察、病情诊断和控制以及预防并发症的产生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脂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钠尿肽原(NT-proBNP)及心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49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49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观察组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及对照组的NT-proBNP、H-FABP水平,分析两项指标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NT-proBNP、H-FABP水平分别为(341.52±12.74)pg/mL、(69.01±11.45)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9.60±12.73)pg/mL、(37.25±11.4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047、13.735,均P<0.001);观察组NYHA Ⅲ级患者的NT-proBNP、H-FABP水平分别为(295.62±42.38)pg/mL、(75.09±19.15)ng/mL,均明显高于NYHA Ⅰ级患者的(120.43±21.69)pg/mL、(21.76±5.22)ng/mL、Ⅱ级患者的(203.51±42.77)pg/mL、(44.92±10.8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5.100、46.040,均P<0.001);NYHA Ⅰ级患者的NT-proBNP、H-FABP水平均明显低于NYHAⅡ的级患者(t=7.231、8.130,均P<0.001);且NT-proBNP、H-FABP单独检测对心力衰竭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76.92%、78.85%、84.69%、86.73%,均明显低于两者联合检测的98.08%、9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760、10.913,均P<0.05);NT-proBNP、H-FABP水平与患者的预后状况呈正相关(r=0.362、0.611,均P<0.05)。结论NT-proBNP、H-FAB水平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其联合检测能提高重症心力衰竭的诊断敏感度和准确度。

  • 标签: 心力衰竭 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预后 敏感度 准确度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