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我科行PTCA+STENT术患者45例,共植入支架63枚。其中择期手术的为39例,急诊手术的为6例,二次手术的为8例.对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护理体会。结果本组45例手术顺利,平均时间1.6h,术后恶心呕吐6例,腹胀3例,尿潴留2例,穿刺点渗血、血肿12例,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为一种创伤小、安全性强的介入手术。本文总结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45例,通过在临床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培训,提高责任意识,注重术后常规监护,密切观察伤口变化,严格术后护理,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抗凝治疗,严格支架内血栓的预防和监护,严格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包扎制动,注重术后出血的护理,低血压的防治,减少拔除动脉鞘管可能发生的血肿、心律失常、低血压或休克及冠脉痉挛等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冠脉支架 冠脉支架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排气困难的解决方法,减除产妇的痛苦,增进健康。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10月800例剖宫产术后排气困难的产妇20例,给予开塞露40ml肛注通便,以解决术后排气困难问题。结果20例产妇均在排便后排气,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结论开塞露通便来解决术后排气困难的方法,经济、方便、易行、产妇无痛苦,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剖宫产术后干预 排气困难 开塞露肛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敷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解除弹力绷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行冠状动脉诊断及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热敷后解除弹力绷带,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徒手解除弹力绷带,比较两组病人粘贴部位的皮肤情况。结果对照组皮肤出现异常情况的有18例,观察组皮肤异常的仅有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敷后解除弹力绷带可明显减少病人皮肤的损害,增加病人的舒适感。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弹力绷带 热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健康教育在胃大切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胃大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循证健康教育的内容,观察两组病人知识掌握程度、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差异。结果两组病人在知识掌握程度以及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循证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病人的知识水平,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结论循证健康教育能提高胃大切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教育效果。

  • 标签: 循证健康教育 胃大切术 早期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血栓栓塞是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不论应用机械瓣或生物瓣,术后均须抗凝治疗。采用适当的抗凝治疗方法,是巩固瓣膜置换术的疗效,维系病人安全和健康的有力保障。护理人员通过对病人服药的宣教,病情的观察,以及病人自己的信息反馈,及时的将病情变化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积极的处理,为终身服药提供客观依据。现将08年3月-10年3月,施行机械换瓣手术172例,术后服用终身抗凝药物华法林的观察体会回报如下。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 终身抗凝 华法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黄蛰虫对药物流产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宫腔少量蜕膜组织残留且自愿接受保守方法者150例(给予口服大黄蛰虫丸治疗)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同等条件行清宫术者150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患者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及宫腔异常回声消失率。结论大黄蛰虫丸对药物流产术后蜕膜残留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大黄蛰虫丸 药物流产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术后活动的最佳时间。方法60例行PTCA或PTCA+支架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拔除动脉鞘管后6h开始床上活动和24h开始床上活动两组,两组病人分别在拔管前后不同时间,在室温下测定下肢皮肤温度(术侧、健侧)。结果拔管后6h开始活动的病人,术侧皮温在拔管后12h明显恢复(P<0.05或P<0.01),健侧则在6h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而拔管后24h开始活动的病人,术侧皮温在拔管后48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健侧则在12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拔管后6h开始活动较24h开始活动恢复的要好,表明提前活动有助于病人下肢血液循环,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术后活动 最佳时间 下肢皮肤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血液灌流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运用血液灌流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18例治疗前后症状及炎症指标明显改善,2例改善不明显,总有效率90%。结论血液灌流能帮助清除体内免疫复合物及部分抗体,部分患者治疗后可获得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但必须配合常规治疗,不能完全替代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液灌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地调查康复运动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脂影响。方法按病例单双号随机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康复组除常规治疗外,制订科学的康复训练,患者术后和出院后即可开始运动按计划训练。术后长期跟踪随访患者,术后10个月左右复查患者的血脂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结果2组患者术后血脂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采取科学的康复运动,可明显降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脂水平。

  • 标签: 康复运动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患者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锁孔技术)清除血肿术后早期应用脑脉通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8例(幕上)+12例(幕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术后平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前者术后早期加用脑脉通汤一疗程,其余治疗两组相同,进行同期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GOS、ADL结果差异显著。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早期应用脑脉通汤,能有效地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手术 脑脉通汤
  • 简介:摘要对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糖尿病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室间隔穿孔修补、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IABP的护理、严格控制血糖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糖尿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探讨老年人腹部手术后患者意识障碍的发病状况及控制措施。方法对该院2008年3月~12月间收治气静全麻腹部手术老年病人82例中出现术后意识障碍的患者的发病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护理干预,并研究干预对术后意识障碍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气静全麻腹部手术老年病人82例,其中11例出现术后意识障碍,发生率为13.41%,经过临床护理,11例病人均于手术后48~72小时恢复正常转到普通病房。结论由于术后发生意识障碍,病人神志模糊,思维紊乱,行为失控,兴奋,烦躁不安,常因自行拔除导管或引流管而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早期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老年人 腹部手术 气静全麻 意识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ATP生物荧光法监测和评价腔镜器械人工清洗与机械清洗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7、8月份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卵巢手术所使用的腔镜器械,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签法)随机抽取30套腔镜器械,包括分离钳及管腔、5mm穿刺器各30件。按国家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进行人工清洗与机械清洗。在清洗前、初步冲洗后、酶液浸泡刷洗后、超声清洗后、干燥后等5个时间点,分别采用ATP生物荧光测试管中专用棉拭子沾湿无菌水进行取样,测定相对光单位值(RLU)。RLU值≤2000为清洗合格判断标准。结果清洗前不同腔镜部件的RLU值存在统计学差异(X2=11.265,P=0.000),其中操作钳齿RLU值最高。完成清洗干燥程序后与清洗前比较,3种不同腔镜部件的RLU值均减少,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机械清洗组的操作钳齿和钳柄管腔,其RLU值均低于人工清洗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而穿剌器在两组清洗方法中RLU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清洗后,90个内镜部件的清洗合格率为84.4%,不合格率为15.6%(X2=69.091,P=0.000)。三种不同部件的清洗合格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清洗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钳柄管腔(93.3%)、操作钳齿(90%)、穿剌器(70%),(X2=6.948,P=0.031)。通过清洗和干燥后,三种腔镜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均比清洗前提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腔镜器械采用机械清洗的清洗效果优于人工清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积极开展全程优质服务,以有效的沟通的方式发挥消毒供应室与各临床科室的协同作用,达到消毒供应室与临床科室工作的完美配合。方法针对临床科室的更换消毒物品选择相对应的语言表达方式,用不同语言技巧与临床护士进行沟通交流,力求最有效的沟通。将供应室无菌物品全程质量监控、管理工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等纳入日常沟通工作中,每月对各临床科室进行满意度调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解决。结果经过沟通起到了与临床科室间无菌物品供应及需求的和谐,畅通了无菌物品的下送全程优质服务管理工作。结论沟通在消毒供应室与各临床科室的无菌物品质量管理全程优质服务中十分重要。

  • 标签: 沟通 消毒供应室 全程 优质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难点及对策,有利于该项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顺利实施。方法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通过认真学习,规范培训,加强宣传力度,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对护士实行分层使用,合理排班,因地制宜,因人施护,从细节入手。结果护理质量较前明显提高。结论使患者及医护人员对该项工作正确认识,转变观念,提高了服务意识,增强责任心促进护患沟通,减少差错,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 标签: 民族地区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作 难点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学习《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方法。方法组织全院训练骨干对《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原文通读,导读,将规范精神渗透在每项技术服务中学习。结果制定了24项《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流程与评分标准;按规范训练全院945名主管护师以下的护理人员;将规范中1个制度与6个原则汇集成册发至医院内部信息化平台的护理天地网供各科护士组织学习。结论集中组织训练骨干学习规范能提高训练骨干的组训能力,提高训练效果。

  • 标签: 组织学习 临床护理技术 技术服务 规范 骨干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同时子宫肌瘤剜除可行性及术后复发情况。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于我院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剜除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22例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剜除的患者中随访到82人,随访3-6年中,6人复发,复发时间为1.08-3.5年,1人再次手术。结论剖宫产术同时剜除子宫肌瘤是安全可行的,育龄患者子宫肌瘤剜除术后应定期复查。

  • 标签: 妊娠 子宫肌瘤 剖宫产 子宫肌瘤剜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每组30例。传统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整体护理组以病人为中心,根据病情实行全方位的护理。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开发的癌症病人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QTQ-C30)对两组患者化疗10天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整体护理组患者的各项功能和总的生活质量均比传统护理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显著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整体护理 食管癌 化疗 生活质量
  • 简介:作者简介杨兴锋(1969.5-),男,湖北武汉人,汉族,本科。手足显微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能开展断指(肢)再植,手指再造,手足部皮瓣修复及复杂手足外伤治疗等各种较高难度手术,学科带头人及科室主要创始人之一,从事骨外科、手足显微外科工作20余年。摘要目的探讨手外伤带蒂髂腹股沟皮瓣整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至2010年1月,采用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外伤病人339例,修复术后对255例患者进行了整形治疗。结果339例的手外伤患者采用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治疗,其中255例皮瓣修复术后进行了整形,约占75.22%,整形术后皮瓣成活率为100%;84例皮瓣术后未进行整形,约占24.78%。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术后6~12个月之间为常规整形时间,整形术后随访6~8个月,皮瓣伤口全部Ⅰ/甲愈合。皮瓣整形术后的愈合时间约为2~3周,平均约为2.5周。结论手外伤带蒂髂腹股沟皮瓣整形术后效果理想,患者和家属满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参考价值。

  • 标签: 手外伤 带蒂髂腹股沟皮瓣 整形术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预防术后尿潴留干预模式及具体措施,并验证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8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68例,对照组312例。干预组患者术前、术后实施相关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尿潴留病人的发生率,缓解伤口疼痛,帮助其保持较良好的身心状态。

  • 标签: 护理干预 预防 尿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