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对精神科护理风险进行标准化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科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照组没有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和对比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5.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58.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对护理风险进行标准化管理,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风险 标准化管理 不安全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为发现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治疗情况的因素,为今后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收集我区2013—2017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整理、进行描述性分析。结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男性大于女性;18~44岁中青年患者占比例较大;在册率低于、管理率及治都较低;患者贫困患者超过总人数的一半。今后工作重心为加大排查力度及宣传力度,定期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和督导,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

  • 标签: 精神障碍 管理治疗 现状 分析
  • 简介:摘要从精神科护理工作不断出现的一些现状和问题入手,结合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本质任务与风险类型,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在基础上引用相关研究成果,准确找出影响精神护理风险的两因素,最终在管理模式、人员素质、制度建设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工作 风险 问题 规避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颅脑外伤所导致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为当前颅脑外伤所致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017年期间住院收治及门诊残疾鉴定者共计100名颅脑外伤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数据的分析和总结,将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种类和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数据统计。结果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发病率较高,100名患者当中共计49名患者出现了精神障碍,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颅内感染,低氧血症以及脑室受压是造成精神障碍的主要因素。结论针对当前的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来说,应当重视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进行全面规范化的护理工作,改善患者的精神问题,提升颅脑外伤精神障碍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颅脑外伤 精神障碍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探讨防护措施,增强自身防护措施,降低精神护理人员意外伤害。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人员 防护
  • 简介:摘要本研究阐述了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并从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专业技能,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注重护患沟通交流,消除纠纷隐患等方面,分析了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以期为提高精神科护理水平,降低护理差错发生几率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的精神科20例住院患者发生猝死的情况,分析导致猝死的可能因素。结果患者存在的基础疾病、发生猝死的时刻、心电图的异常等都与猝死发生有关。结论对于临床精神病患者的日常治疗中要注意药物的使用、特殊时间加强护理,定期检查可以有效预防猝死发生,临床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回顾分析 精神病 住院患者 猝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于早期精神分裂患者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出院指导,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实施延续性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BPRS评分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且GQOL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显示实验组患者各方面情况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对早期精神分类症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荐价值。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音乐治疗和团体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患者人数为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音乐治疗和团体心理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前PASS以及SDSS分值较高,并且组间差异不明显,而治疗后,分值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音乐治疗和团体心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增加患者社会功能,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音乐治疗 团体心理治疗 慢性精神分裂症 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中应用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存在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抗精神病药物(喹硫平)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喹硫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OAS评分和PANSS评分进行观察评估。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OAS评分和PANSS评分发现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OAS评分和PANSS评分发现,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丙戊酸镁 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患者 攻击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2例在本科住院的咯血病人的抢救及护理,总结经验,从而提高抢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本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科住院的12例咯血患者的抢救及护理。结果12例咯血患者通过积极抢救及合理护理,11例均病情好转出院,1例死亡。结论积极抢救咯血及合理的护理,对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十分重要。

  • 标签: 大咯血 抢救 护理体会
  • 简介:文章首先以归因效果理论、习得无助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归因理论等当代有影响的三归因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因素上谈三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教师应当将学生的成败进行积极归因,并积极引导学生形成与保持自我正确的归因方式。

  • 标签: 归因理论 教育方法 归因方式 学习态度 教育心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氯胺酮预防小儿氟醚麻醉术后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取80例氟醚麻醉手术患儿进行研究,实验组4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采用氯胺酮,比较两组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躁动评分的躁动评分(1.2±0.4)分、躁动发生率2.5%显著低于对照组(2.1±0.5)分、17.5%,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氟醚麻醉术后躁动临床效果显著优于氯胺酮。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氯胺酮 小儿 七氟醚 预防术后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低流量氟烷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探讨。方法从我院选2016年2月—2018年2月实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40例作为探讨,均为ASAⅠ~Ⅱ级患者,因我院是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不久,手术病例不多。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低流量氟烷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流量氟烷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具有麻醉诱导时间短、不良反应少、苏醒快、血流动力学更稳定等特点,临床结果非常好,值得去推广和运用。

  • 标签: 腹腔镜 七氟醚 麻醉 低流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消痞颗粒治疗6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6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参与研究,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参消痞颗粒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胃镜分级变化状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胃镜分级与对照组明显较得到改善,两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消痞颗粒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胃镜分级,有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参七消痞颗粒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应用瑞芬太尼复合氟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2例小儿扁桃体手术患者,常规组61例对患者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治疗组61例对患者使用瑞芬太尼复合氟醚进行麻醉。结果治疗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手术时间和OA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56%明显优于常规组21.31%;治疗组的疼痛发生率9.83%明显低于常规组疼痛发生率是3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应用瑞芬太尼复合氟醚,麻醉效果显著,镇痛效果好,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较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扁桃体手术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 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