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也不断增加,甚至一部分人在这样的压力下出现精神方面的问题。目前,人们较大程度上更为重视生活水平及健康水平,而忽略精神卫生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精神卫生管理水平,对其实施社区精神卫生管理很有必要。本文就如何强化社区精神卫生管理的重要性提出几点对策,以期借鉴。

  • 标签: 社区 精神卫生管理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开放病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为护理干预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自杀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攻击危险评估量表对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10月在开放病房住院的1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结果存在自杀危险的45例,占33.09%,其中极危险6例(30~41分),很危险10例(20~29分),危险29例(12~19分)。存在攻击危险的患者60例,占44.12%,其中攻击危险Ⅳ级5例,Ⅲ级25例,Ⅱ级30例。结论精神科开放病房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存在自杀、攻击行为的危险,量化评估可为住院患者护理提供干预依据。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危险评估 开放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氟烷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体会。方法通过随机的选择的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共4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丙泊酚静脉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组采用吸入氟烷诱导和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儿各时间段的有创动脉压(IB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气道压(Peak)的变化情况和麻醉效果。结果手术T4以后观察组EtCO2(38.1±2.7)、Peak(13.1±1.5)和对照组EtCO2(38.1±2.6)、Peak(14.1±1.5)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时间上观察组(13.5±5.2)min,对照组(13.6±5.2)min,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醒后,观察组出现躁动、恶心呕吐的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时,运用氟烷能够明显增强治疗效果,而且刺激相对来说比较小,患儿还可以快速的清醒,但是术后患者极易出现躁动的情况,而且恶心呕吐的出现的次数相对来说比较多,必须做好及时预防和处理工作。

  • 标签: 七氟烷 小儿腹腔镜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而精神病人会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出现自杀、自残、冲动伤人、毁物等伤害他人行为。这些情况可危及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安全护理管理是精神科管理中的重要部分,护理工作中任何疏忽大意都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为此精神科安全护理管理是精神科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 标签: 精神科 病房安全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精神病患者一般均具有一定的暴力倾向,为确保精神科护士的自我安全,需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提升自我防护能力。

  • 标签: 防护 安全性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前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编号随机抽样法选取盘龙区社区纳入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的诊断精神分裂症患者178名,用访谈法进行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BS)及患者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评定,之后进行管理,18个月后再次评定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管理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除家庭成员躯体健康因子外,其余各个因子阳性回答率均较高(>60%),特别是家庭经济负担因子,阳性回答率高达96.63%。经过18个月的管理后,FBS总分较管理前减少(P<0.01),其中家庭经济负担、家庭日常活动改善极为明显(P<0.01)。结论严重精神障碍的社区管理对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有良好效果。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社区管理 家庭负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额全身麻醉中氟烷与氯胺酮在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全身麻醉的64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氟烷联合氯胺酮麻醉)和对照组32例(氯胺酮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在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清醒时间、苏醒时间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氟烷和氯胺酮两种药物进行混合使用来对患儿的身体进行麻醉,能够有效的降低患儿的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是一种较为安全和便捷有效的临床麻醉方式。

  • 标签: 小儿 七氟烷 氯胺酮 麻醉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氟醚麻醉诱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需进行全身麻醉的65例患儿进行分组,观察组患儿应用氟醚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患儿应用丙泊酚,对比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全身麻醉中应用氟醚麻醉诱导,不良反应少、起效快、效果好。

  • 标签: 七氟醚 麻醉诱导 小儿 全身麻醉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绩效考评与绩效奖金分配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通过制订护士绩效考核评价方案,将绩效评价与量化管理相结合对精神科护士工作业绩进行评定,并按绩效量化进行奖金分配。比较实施前后病人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综合评分、护理缺陷及护理论文科研创新情况。结果病人满意度由实施前90.00%提高到实施后98.00%;护理缺陷较实施前明显下降,护理工作质量、护理论文科研创新较实施前明显提高。结论护士绩效考评与绩效奖金分配在精神科中应用,能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树立了竞争意识,增强护士责任心,科室凝聚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 标签: 绩效考评 奖金分配 精神科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疾病进行综合康复的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2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和综合康复管理,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采用综合康复管理形式,其优势显著,能提升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精神疾病 综合康复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长期就诊于综合科的原因。方法对45例以咽喉部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5例患者均以咽异物感、吞咽不畅、咽痛、压迫感、声嘶、烧心、焦虑、紧张、疑癌为主诉持续就诊于综合科。经鉴别诊断,给予综合对症及心理干预治疗,显效率达77.8%。结论综合科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能力不足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 标签: 精神疾病 躯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3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发育迟滞患儿30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结论对精神发育迟滞的治疗以照管、训练、教育、促进康复为主,并结合病因和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临床治疗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临床收治的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32例的临床护理方法措施进行分析。结果32例躯体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经治疗,痊愈15例,显效11例,进步4例,无效2例。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患者的意识障碍减轻或消除情况,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复情况。睡眠情况好转,改善营养状况,生活自理能力改善。

  • 标签: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实行分组护理管理的目的及效果,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分组管理,分为心身科护理组、精神科护理组、康复护理组、心理护理组。结果护士实施分组护理后,提高了护士的慎独精神,加强了执行力,减少了护理意安全事故的发生。结论护士实施分组护理管理,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执行力提高,慎独精神增强,减少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使整体护理质量进一步的提高。

  • 标签: 精神科 护士分组管理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文精神在医护活动中得以全面推广,医院不仅仅是为患者消除疼痛,更从精神层面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与细心的照顾,让患者感受到温暖,是医护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中简要概述了医护活动中人文精神应用的重要性,并阐述了人文精神于医护活动中的具体应用。

  • 标签: 人文精神 医护活动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自我是人格心理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在不同的治疗理论中有不同的理解和作用。本文沿着精神分析心理学发展的内部逻辑线索,总结了新精神分析治疗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自我观并分析其差异。理解不同疗法自我观的差异,有助于我们理解其治疗观的差异,对更好地探索心理障碍的根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自我 分析疗法 个体心理分析疗法 自我分析技术 客体关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细节管理的作用。方法2015年10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精神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利用细节管理的方式寻找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将细节管理引入精神病患者护理工作中,使其护理工作更加地规范化与完善化,分析细节护理前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质量。结果采用细节管理后在精神科护理质量和护理文化、护理实际操作能力与急救药物管理质量、护理安全质量等方面明显高于细节管理前,两组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精神科护理工作而言,在护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细节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细节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