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长期低浓度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接触对作业工人的免疫功能及白细胞(WBC)的影响。方法选择大连市某一家具厂作为调查点,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企业装配、涂装和包装岗位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检测与评价,选取96名工作年限大于两年的苯系物接触工人和83名非苯系物接触人员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通过检测作业工人血WBC、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lgM)和补体C3、C4含量了解苯系物接触工人的健康损害情况。数据处理两组均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作业环境中苯、甲苯、二甲苯、超标率分别为72.1%、37.3%、16.5%;家具厂作业工人WBC、血清IgG、IgA、lgM和补体C3、C4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具厂作业场所苯系物污染较为严重,对作业人群的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 标签: 苯系物 作业工人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某部从事特殊作业岗位人员屈光间质的调查分析,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648名工作人员进行视力、裂隙灯检查,了解屈光间质的情况,并提出预防措施和给予必要的治疗。采用分组对照比较。结论长期从事特殊作业岗位工作的人员会受到电磁辐射、雷达、微波、推进剂等有害因素的影响,产生眼睛晶状体混浊改变,通过对从事特殊作业岗位人员屈光间质的调查分析,提出预防对策。

  • 标签: 从事特殊作业岗位人员 屈光间质 预防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作业疗法加促通技术对提高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瘫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为50例,对对照组采取作业疗法,干预组采取作业疗法加促通技术疗法,对比两组脑瘫患儿在治疗前后精细运动的功能效果。结果对比两组的FMFM评分后,干预组为(42.48±10.35),对照组为(36.17±7.56),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采取作业疗法加促通技术,对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疗效进行观察,其疗效尤佳,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加以探讨。

  • 标签: 作业疗法 促通技术 脑瘫患儿 精细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作业疗法联合运动疗法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方法将1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作业疗法联合运动疗法)58例,对照组(作业疗法)5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训练3个月后,应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的FMA评分和B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作业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重返社会树立了信心。

  • 标签: 作业疗法 脑卒中 偏瘫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会区工业企业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情况,为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与分布,按照《工作场所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进行采样,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论新会区工业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噪声、粉尘、化学毒物为主,三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超标率分别为35.3%、19.9%、7.1%,超标的企业以金属及机械制品、纺织、造纸、石场、油漆等企业为主。

  • 标签: 职业病危害因素 监测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期职业性噪声、粉尘暴露对作业工人机体状况的影响。方法以某汽车制造企业同时接触噪声、粉尘两种危害因素的工人作为观察组,以单独接触噪声工人为对照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观察指标包括血压、心电图、肝脏B超。结果观察组5年工龄组工人B超脂肪肝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6~10年工龄组工人高血压检出率、心电图异常检出率、B超脂肪肝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1~15年工龄组工人B超脂肪肝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6~20年工龄组工人心电图异常检出率、B超脂肪肝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职业活动中,两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对作业工人的身体危害有叠加作用,职业性粉尘接触对作业工人机体非特异性损伤不容忽视。

  • 标签: 噪声 粉尘 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更科学的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是对传统方法的改进。本文阐述了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方法,从作业、成本动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医院成本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 标签: 作业成本法 医疗服务项目 成本核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张家港市有害作业工人的乙肝病毒(HBV)阳性情况。方法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1531名从事有害作业的在职职工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本次检测的1531名职工中,其中阳性率最高的是乙肝表面抗体(HBsAb),为46.51%。结论男性和女性、男性不同年龄组、女性不同年龄组、男女的乙肝病毒携带(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的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乙肝两对半 乙肝病毒标志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池市近四年来粉尘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河池市2010年-2013年粉尘作业工人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对体检结果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四年共体检17991人次。疑似尘肺病检出率0.72%,粉尘作业职业禁忌证检出率1.16%,其它疾病或异常检出率38.12%。煤矿开采业疑似尘肺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行业,检出率为2.61%。结论尘肺病是我市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加强粉尘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型机械养路作业中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和职业危害因素及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方法通过观察、询问、听取介绍等形式,收集有关资料,考察工人的劳动过程、劳动制度及生活卫生设备等资料,同时测定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于操作部位进行其他有害因素的测定。结果大型机械养路作业同时存在着噪声、振动、粉尘等多种有害因素,有害因素强度重力加速度0.19~0.80g,噪声强度为84.6~98.5dB,粉尘浓度为4.77~82.29mg/m。调查组的自觉症状、心电图异常、听力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5.6%、60.0%、52.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型机械养路作业中多种有害因素的联合作用对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损害,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大型机械养路作业 有害因素 联合作用 健康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加拿大作业表现量表(COPM)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定结果,为患者制定家庭康复训练方案,提高患者在家庭康复中的效果。方法筛选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51例,汉族30例,维吾尔族21例,均在出院前进行加拿大作业表现量表评定,根据患者作业活动的表现和满意度评定结果,为患者制定家庭康复方案,在患者出院一月后再次进行评定,并对两次评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出院前评定时,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所选生活自理能力项目均明显多于生产和休闲活动,出院后一月再次评定时患者的作业活动的表现和满意度评定结果均明显高于出院前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M简单,易懂,容易操作,利于患者了解配合,突出患者所期望的作业表现问题,对康复治疗师为患者制定家庭康复训练方案有指导意义,同是也可以评价家庭康复的效果。

  • 标签: 加拿大作业表现量表家庭康复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在手术中的安全使用环节,做到手术中电刀使用良好,防止因操作不当引起灼伤或使用不良。方法尝试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管理工具,对手术室高频电刀的使用进行高危因素分析,针对使用中不安全环节进行事前预防,并不断完善流程改进。结果对高频电刀使用中关键环节进行改进后,手术中高频电刀98.9%使用良好,1.1%设备出现故障为负极板连接线接触不良。结论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手术中高频电刀使用进行过程分析,总结出使用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关键环节,提出改进措施,进行事前预防并不断完善流程,这样更能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 标签: 高频电刀 应用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在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疗法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30例偏瘫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作业治疗+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治疗前后对所有患儿的上肢功能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上肢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治疗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可明显提高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治疗的康复疗效,缩短康复疗程,

  • 标签: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脑瘫 作业治疗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作业治疗小组活动对下腰痛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作业治疗小组活动对下腰痛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1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6例)采取常规康复治疗与传统宣教,观察组(96例)在此基础上辅以作业治疗小组活动治疗,出院后,予以小组活动视频、下腰痛预防手册。两组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回访或家居随访。在患者治疗前后、随访时(出院8个月后)用改良巴氏量表(MBI)和疼痛程度模拟量尺(VAS),进行疗效分析与评估。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时,2组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和随访时,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1.83±1.07)分和(2.36±1.43)分、MBI评分分别为(91.14±3.72)分和(85.16±4.76)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评分(P<0.05);且随访时,观察组下腰痛复发率(13.5%)明显低于对照组(26.0%)。结论(1)作业治疗小组活动能明显降低下腰痛的复发率;(2)作业治疗小组活动的介入不仅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康复 作业治疗 小组活动 下腰痛 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