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机械养路作业时的职业卫生问题和职业危害因素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大型机械养路作业时的职业卫生问题和职业危害因素调查分析

崔守明刘纪青郭佳

崔守明刘纪青郭佳

(新乡市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河南新乡453003)

【摘要】目的:探讨大型机械养路作业中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和职业危害因素及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方法:通过观察、询问、听取介绍等形式,收集有关资料,考察工人的劳动过程、劳动制度及生活卫生设备等资料,同时测定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于操作部位进行其他有害因素的测定。结果:大型机械养路作业同时存在着噪声、振动、粉尘等多种有害因素,有害因素强度:重力加速度0.19~0.80g,噪声强度为84.6~98.5dB,粉尘浓度为4.77~82.29mg/m。调查组的自觉症状、心电图异常、听力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5.6%、60.0%、52.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型机械养路作业中多种有害因素的联合作用对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损害,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大型机械养路作业;有害因素;联合作用;健康损害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357-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手工操作已被现代化的大型线路养护已逐步取代,但大型线路养护作业也带来了新的职业卫生问题和职业危害因素[1]。为了解这种作业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及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我们对某大型机械养路段进行了较全面的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选择大型机械养路段操作的现场,对作业时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

1.1职业卫生学调查

通过观察、询问、听取介绍等形式,收集有关资料,调查了解生产工艺,防护设备及工人劳保情况,考察工人的劳动过程、劳动制度及生活卫生设备等资料。

1.2职业危害因素测定

根据生产过程,选择工人经常停留、操作的区域,于呼吸带高度,采集空气样品,测定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于操作部位进行其他有害因素的测定。

1.2.1不良物理因素测定

噪声强度测定采用日本NL—11型精密声级计,按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规定的方法,振动强度测定采用日本VM-61型便携式振动计,按TB/T1828-2004《铁道机车和动车组司机室人体全身振动限值和测量方法》规定的方法。

1.2.2作业带生产性粉尘

粉尘浓度测定采用国产SFC-3BT粉尘采样器按GBZT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中规定的方法。

1.3作业工人体检

调查组为大型机械养路段125名工人,平均年龄为32.33岁,接触工龄为3个月~6年,对照组为不接触有害因素的工厂工人130人,平均年龄34.02岁。

1.3.1问诊包括职业史,即往病史,一般内科检查。

1.3.2胸部X线拍片检查采用国产F200—2型X光机,根据《尘肺病的诊断》标准来确诊。

1.3.3听力测试应用丹麦产AS-72型听力计按ISO/oTS6189(1980)规定,在本底噪声强度为25dB(A)的隔音室内进行。听力损伤判断标准:高频损伤为4~6KHz频段听阈≥30dB,语频损伤指在高频损伤的基础上0.5~1.2KHz的听阈均值≥25dB。

2结果

2.1生产过程中主要卫生问题

作业车包括:捣固车、动力稳定车、配渣车、清筛车;生产过程基本可分为起轨、超平、石渣清理、配渣、夯实等环节,作业时几种车型联合作业。起轨是把线路的钢轨提起,在计算机控制下对线路取平(起平),对钢轨下的石渣进行清理,筛出石渣中的尘土,配以新的石渣,再进行夯实捣固。工人基本在操作室内作业,但也需要经常巡视设备,观察钢轨、路基的情况。作业过程中产生较严重的粉尘、噪声。由于作业车自重较轻,振感较强,而作业时无防噪,减振及防护口罩等设施,生产条件较恶劣。

2.2现场测定结果

2.2.1气象条件:气温14℃,气压90.2Kpa。

2.2.2测定结果:四种车型选择6个测定点,噪声频谱特性中高频。

表1四种车型有害因素测定结果

2.2.3作业工人体检情况

2.3.3.1大型机械养路作业工人的自觉症状主要以头痛、头晕、心悸等神经衰弱综合征,耳鸣,消化系统症状为主,检出率为45.6%,高于对照组(P<0.05);

2.3.3.2心电图异常、听力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60.0%、52.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对大型机械养路作业生产环境职业卫生学调查表明,四种不同的车型在三个轴向上的重力加速度较大,测得的频率在12~38Hz范围,垂直方向上的重力加速度在0.18~0.70g范围内,水平方向上的重力加速度在0.22~0.81g范围内。16~20Hz、0.33g以上,20~80Hz、0.5~1.0g的全身振动可使人感到严重不适,以至不能耐受。四种车型测得噪声强度范围在84.5-98.6dB(LeGA),噪声、振动均可以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系统造成损害,噪声同时损害听觉系统。0作业环境中粉尘浓度范围4.76~82.25mg/m,参照国标10mg/m3,最高浓度超标倍数7.2。若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对工人身体健康势必会造成危害。

作业工人由于同时受几种有害因素的危害,出现的病状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不同有害因素造成的损害同时出现。结合体检结果可看出,本次调查组自觉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心悸等神经衰弱综合征,耳鸣、消化系统症状)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异常、听力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振动,对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听觉系统、消化系统等均产生明显不良影响。胸片未见异常,可能是工人作业时是在车上远离路基,而粉尘是夯实路基时产生的,故接触较少的缘故。

针对作业现场的状况,建议对养路作业工作采取以下防制措施:①严格执行国家安全卫生标准,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②针对泄露源采取防护措施,如消波或吸收材料构成屏蔽室;设备出厂前,必须进行鉴定,不得超标。同时也可采用机械手进行远距离操作,使工人脱离辐射环境。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型机械养路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联合作用对人体产生的危害要比单一有害因素严重得多,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瑞,顾震海,张梦萍,等.油田固井水泥粉尘对作业工人健康危害的调查研究.环境与职业医学,2O10,22:24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