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某机械制造企业噪声作业工人职业性听力损伤发生情况与年龄、接噪工龄、噪声强度的相关性,为职业性听力损伤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某机械制造企业 2017年进行职业体检的在岗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对不同年龄、接噪工龄、噪声强度的噪声作业人员职业性听力损伤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段、不同接噪工龄、不同接触噪声强度的噪声作业人员职业性听力损伤、高频平均听阈≥ 40dB以及高频平均听阈≥ 40dB且单耳听阈加权值> 25dB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从业人员的年龄、接噪工龄、接触的噪音强度的增加,职业性听力损伤、高频平均听阈≥ 40dB以及高频平均听阈≥ 40dB且单耳听阈加权值> 25dB的发生率逐渐增大。结论 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损伤发生率与年龄和接噪工龄有关。随着年龄、接噪工龄、噪音强度的增加,职业性听力损伤的发生率逐渐增大。

  • 标签: 噪声 职业性听力损伤 年龄 接噪工龄 噪声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某机械制造企业噪声作业工人职业性听力损伤发生情况与年龄、接噪工龄、噪声强度的相关性,为职业性听力损伤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某机械制造企业2017年进行职业体检的在岗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对不同年龄、接噪工龄、噪声强度的噪声作业人员职业性听力损伤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不同接噪工龄、不同接触噪声强度的噪声作业人员职业性听力损伤、高频平均听阈≥40dB以及高频平均听阈≥40dB且单耳听阈加权值>25dB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从业人员的年龄、接噪工龄、接触的噪音强度的增加,职业性听力损伤、高频平均听阈≥40dB以及高频平均听阈≥40dB且单耳听阈加权值>25dB的发生率逐渐增大。结论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损伤发生率与年龄和接噪工龄有关。随着年龄、接噪工龄、噪音强度的增加,职业性听力损伤的发生率逐渐增大。

  • 标签: 噪声 职业性听力损伤 年龄 接噪工龄 噪声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作业治疗在提高格林 -巴利综合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方法 对 1例格林 -巴利综合症患者进行以提高日常自理能力为主的作业治疗。结果 患者的徒手肌力检查和改良 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结论 作业治疗通过有目的的作业活动以促进格林 -巴利综合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效果显著,但仍需要大量案例积累及系统评价。

  • 标签: 格林 -巴利综合症,作业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作业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n=40)和观察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制性运动联合作业疗法对颅脑损伤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干预效果。方法:选取颅脑损伤患者80例(2022年1月至3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作业疗法)和观察组(作业疗法+强制性运动),各4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I评分、上肢FMA评分及上肢肌力分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颅脑损伤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强制性运动、作业疗法联合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颅脑损伤 上肢功能障碍 作业疗法 强制性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本院接收的脑卒中老年患者200例,依据病人入院时间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单一运动疗法,运动疗法联合作业疗法两种方式进行干预,对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比较。结果:研究显示,将上述干预方式联合应用后,乙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提升,且提升效果优于甲组。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业疗法于运动疗法联合应用,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升有积极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作业疗法 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上肢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