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采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I、RI较低,且PS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PSV升高,而RI和PI均下降,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治疗后,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SjvO2升高,且CaO2和O2ER均下降,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1、6个月的NIHS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 血流动力学
  • 简介:  摘要:目的:调查赤峰市蒙古族旗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二级预现状,为改善本地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表,对长期居住在赤峰市蒙古族旗县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患者共480名,将调查数据,排列患病高危因素构成比,并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结果:复发率26.2%,其中是相关危险因素方面,既往有型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患病率较高均为79.4%、53.9%,不健康饮食习惯中经常食用肉食、高钠饮食分别是83.1%、85.8%;单因素分析中,高血压未控制、血糖控制情况、高血脂高以及未体统口服抗栓药物均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赤峰市蒙古族旗县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级预防工作不乐观,其中最主要因素为患者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危险因素认识不足。改善患者对二级预防的认知,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能够降低本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提高二级预防效果。

  • 标签:   社区 脑卒中 二级预防
  • 简介: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弛缓期瘫痪的疗效。方法将9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7d内弛缓期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现代康复治疗组(A组)30例,针灸治疗组(B组)30例,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治疗组(C组)30例,分别于发病后3个月和6个月对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各组运动功能评分治疗3个月、6个月后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3个月后,相较于A组,B组(P〈0.05)与C组(P〈0.01)具有显著性改善,C组较B组具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6个月,C组较A、B2组具有极显著改善(P〈0.01)。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各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3个月后,C组较A组具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6个月后,B、C2组较A组均具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治疗在提高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善生活能力方面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和可重复性,针灸治疗在改善运动功能方面优势明显,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风患者的临床预后及生活质量,为临床上急性缺血性中风弛缓期瘫痪患者中医康复方法的选择和干预时机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 标签: 中风 弛缓期 针灸 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对患者血脂、细胞因子影响。方法:选自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CSS评分、MMSE评分、血脂和细胞因子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24%)高于对照组(70.7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SS评分、LDL-C、TG、TC、TNF-α、MMP-9、IL-6水平降低,而MMSE评分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SS评分、LDL-C、TG、TC、TNF-α、MMP-9、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而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明显,且可改善患者血脂和细胞因子,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 标签: 银杏内酯注射液 缺血性脑卒中 疗效 血脂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症的病患使用康复介入治疗对其功能恢复及常见并发症影响的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2月的 200例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症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 50人每组的常规康复组、早期康复组、重症康复组。常规康复组在入院两周后进行康复介入治疗,早期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 2天后进行康复介入治疗,重症康复组在其入院第一天进行康复介入治疗。对比常规康复组、早期康复组、重症康复组的 FMA、 MBI、 NIHSS、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常规康复组、早期康复组以及重症康复组的 FMA、 MBI、 NIHSS,在 1个月与 3个月治疗后均比其入院时的效果好,且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重症康复组与早期康复组相比, P> 0.05,无明显差异,但其与常规康复组相比,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重症康复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早期康复组以及常规康复组低,且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症病患使用康复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康复介入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症 功能恢复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缺血性卒中恢复早期偏瘫痉挛程度与虚实证候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58例,分为实证组和非实证组,采用改良的Ash-worth评定量表、中风证候积分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分别观察评价2组患者入组第1天和第21天的痉挛程度、证候演变及日常生活能力,并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入组第1天,实证组的痉挛程度与证候积分的相关系数为0.581(P〈0.01),呈显著正相关,非实证组二者相关系数为0.030(P〉0.05);入组第21天非实证组痉挛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449(P〈0.05),呈显著负相关,实证组二者相关系数为-0.279(P〉0.05).结论在缺血性卒中恢复早期,实证组偏瘫痉挛程度与证候积分相关性更强,在非实证组则痉挛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相关性更显著.

  • 标签: 脑卒中 虚实证候 痉挛性偏瘫 日常生活能力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9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以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护理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NIHSS评分、FIM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