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立法语言必须逻辑严谨地表达法的价值,法的规范类型和结构须与法的价值取向一致,条文的整体设计须契合法价值的生成环境。这些一般规训应为立法语言所遵循。厘清刑事诉讼法的价值结构及影响因素,对刑事诉讼立法的语言完善有指引意义。

  • 标签: 刑事诉讼法价值 立法语言技术 程序性制裁
  • 简介:英汉语言中表现为同词或同字反义的例证尽管稀少,但作为一种罕见的语言现象,即一词多义(polysemy)的特殊表现形式,却令世人瞩目.本文旨在现有例证的基础上,对英汉语言中这一特殊语言现象进行分类和分析.

  • 标签: 成因 同词或同字反义 分类 分析
  • 简介:中美刑事审判程序差异巨大,中国刑事审判中的公诉意见书在美国刑事诉讼程序中没有直接的对应文书。但是从内容和功能来看,美国检察官的开场陈述和终结陈述与我国公诉意见书具有相似的法律作用。笔者对美国检察官的法庭开场陈述和终结陈述的言辞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公诉意见的规范和陈述提出有益建议。

  • 标签: 公诉意见书 刑事审判程序 规范建议
  • 简介:贵港市检察院在贯彻落实自治区纪委、自治区组织部《关于坚决整治党员干部纵酒的行为》(简称“禁酒令”)时,近日出台了更加具体的《实施意见》,将“禁酒令”规定的六条细化为26种禁止性情形,内容包括:严禁参与与宗族封建迷信活动有关的酒会;亲友聚会时严禁强行劝酒或强迫他人喝酒;严禁在家中酗酒,避免因饮酒引发家庭矛盾和夫妻失和等等。

  • 标签: “禁酒令” “一票否决” 贵港市 立体空间 廉政文化 细化
  • 简介:<正>中国自1994年正式接人国际互联网,在短短的19年时间里,中国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2]但随之而来的网络犯罪充斥着整个虚拟空间,并呈逐年增长趋势。[3]面对来势汹涌的网络犯罪,司法实践却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立法者对虚拟世界的立法关注不足。当前网络法律体系以初级互联网为基

  • 标签: 虚拟空间 网络诽谤 传播淫秽物品 法益 帮助行为 虚拟世界
  • 简介:<正>我国《民法通则》第二章的标题是"公民(自然人)",这种表述民事主体的方式延续在以后的各种法律文件和民法著述中。在中译本的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民法典中,关于民事主体部分的规定,都不曾有这种现象。事实上,民法上的民事主体在汉语语境中的表述曾历经数次变化,在1929年的国民政府的民法典中是"自然人",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各种法律文件中改称为"公民",在1986年的《民法通则》中被称为"公民(自然人)",而在1999年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

  • 标签: 自然人 市民社会 社会主义民法 我国民法 苏俄民法典 民法通则
  • 简介:依据我国《宪法》第19条第5款的规定,普通话相对于方言和民族语言具有特殊的宪法地位——普通话条款的规范内涵明确指向了国家目标条款的规范效力。国家法层面的节制态度并不影响语言成为国家和宪法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问题的宪政立场首先表现为作为人权的语言权在宪法中以基本权利形式的具体展开与功能建构,其次则是由国家目标条款所形成的国家任务,而其背后蕴藏的更是对语言形成自我决定与自我实现功能的认识。

  • 标签: 普通话 语言权利 国家任务 基本权利
  • 简介:在法律实施的过程中,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对同一个法律条文的清晰性作出不同判断或对其规范意义作出不同理解?更进一步讲,这些不同的判断或理解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以哈特等为代表的主流观点认为,这些“不同的判断或理解”只具有较小的偶然性。但以语言学中关于语法意义与语用意义的二分理论为基础展开分析,却将发现在法律实施过程中“不同的判断或理解”其实是必然的,并且这种必然性并非法律世界的一种负面因素,它恰恰是法律之所以可以与时俱进地回应生活世界的关键所在。并且,也只有承认并正视这一点,法律实施中的很多现象、问题才可以得到一个圆洽的解释。

  • 标签: 立法之法 语法意义 语用意义 立法者 用法者
  • 简介: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言论表达的重要场域.2013年“两高”司法解释通过网络诽谤和网络寻衅滋事来规制网络空间行为,固然有其规范言论自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理性秩序的动因,但也实现了从网络空间向现实空间的“穿越”,并会产生一定的法律问题和社会风险.因此,需要我们进行理性反思和控制,以促进司法的社会向度回归与社会资本重建,从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 标签: 网络空间 司法解释 法律“穿越” 法治中国
  • 简介:GATS、FTAs以及双边协定共同编织了中国邮轮产业发展的国际法空间,相关国内法规范以及政府行为均栖身其中。邮轮产业所涉GATS一般性义务包括提供最惠国待遇、国内监管接受约束以及竞争法领域的一般义务三项,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的具体承诺涉及邮轮旅游和邮轮航运两大领域。针对具体承诺现状,今后在双边协定中不应给予对方服务和服务提供者实质性优惠待遇,国内监管应更注重监管方式的合理、客观和公正。同时,继续不开放内水邮轮产业,维持对香港独资设立旅行社的数量限制,继续将邮轮出境旅游服务保留给中国非外商投资的邮轮企业。

  • 标签: 邮轮产业 GATS 市场准入 国民待遇
  • 简介:网络传播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网络著作权侵权现象也以迅猛的态势蔓延开来。本文将结合最近正议的“作家声讨百度文库侵权”事件探讨作为信息存储空间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问题。作者通过对国内外立法、司法理论和实际案例的研究,认为百度公司作为网络信息存储空间的服务提供者,面对网络用户上传的作品没有进行事先审查的义务,然而对于事后侵权事实的通知负有审核和及时删除的义务。对于其文库空间内网络用户上传的作品,百度文库能够被分析认定为“有合理理由知道”侵权作品的存在,因而很难享受我国法律规定的免责条款。最后在对互联网行业他律和自律的探寻下,期待著作权人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构建和谐网络环境下的共赢。

  • 标签: 网络服务提供者 著作权侵权 避风港 过错
  • 简介:以罗马法中的Ius之含义为争议核心的罗马法中是否存在权利概念的问题,肯定说将Ius理解为"权利",但这一论断无法经受语言学上的反训理论和逻辑学上的类比推理的双重考验。经考证,Ius应为"应得"概念,后世"权利"、"义务"概念均由其下位义发展而来。并且,对原始文献的文本分析和伦理学上的研究亦表明,"应得"概念契合于罗马人的正义理念和务实精神。考虑到我国目前将Ius汉译为"权利"的主流做法有其历史成因,且所谓罗马法中的"权利"之表述已成习惯,就Ius之汉译不妨采取一种介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方案,将其在不同语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含义分别译为"应得"、"权利"和"义务",同时强调对后两种译法在理解上应当保持清醒的历史意识。

  • 标签: 罗马法 权利 应得 Ius
  • 简介:于志刚教授《“犯罪记录”和“前科”混淆性认识的批判性思考》一文存在诸多重大理论和方法上的缺陷,其中在犯罪记录与前科制度方面存在关键性缺陷。刑法第100条是为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程提供信息服务的基础制度。因此,它既不是“犯罪记录”,也不是“前科制度”,而是要求犯过罪者“强制申报刑事受罚经历”的自我信息披露制度。构成犯过罪者融入社会关键性障碍不在民间评价,而在于官方非刑法领域的前科制度系列。

  • 标签: 刑法第100条 犯罪记录 前科 规范性评价 非规范性评价 犯过罪者融入社会障碍
  • 简介: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但语言障碍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刑事诉讼效率及诉讼参与人权利的平等实现。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司法机关都将双语诉讼作为保障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行使诉讼语言文字权利的主要途径。双语法官、检察官进行诉讼的实践中出现了人员严重不足和断档流失以及难以胜任翻译工作、翻译质量不高等问题;翻译人员参与刑事诉讼的实践也暴露出刑事诉讼法在保障少数民族被追诉人诉讼权利方面的不足和规范少数民族语言诉讼程序方面的缺陷,特别是翻译制度的缺失,使得这些问题尤为棘手和突出。建立翻译人员信息库和完善双语司法模式,是目前较为现实的路径选择。

  • 标签: 刑事司法实践 少数民族公民 刑事诉讼法 语言障碍 路径 云南省
  • 简介:6月26日至28日。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第四届研讨会在大连举行,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代表,就“加强腐败资产追回”的国际合作等问题进行研讨。针对这一话题。记者采访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负责人。涉贪赃款赃物“漂白”转移境外记者:腐败犯罪资产是如何被转移到境外的?追回这些资产对打击此类犯罪意义何在?反贪总局负责人:在日益严峻的反腐败工作形势下,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嫌疑人犯罪后潜逃前,必定想方设法隐匿或转移,尤其是向境外转移赃款赃物。通常情况下,他们以洗钱方式将赃款赃物“漂白”或变现后,

  • 标签: 最高人民检察院 反贪污贿赂 腐败犯罪 资产追回 负责人 空间
  • 简介:在民事诉讼管辖制度中,只有特殊地域管辖才受到案件涉网络性质的影响。造成影响的直接缘由是迥异于现实空间定位规则的以TCP/IP协议簇为核心的网络空间定位规则,法律事实发生地与法院辖区间的原本关联被切断。这种影响的直接表现是在涉网络案件中是否需要剔除或增设管辖连接点,以及如何结合网络空间定位规则,重新建立法律事实发生地与法院辖区间的直接关联。网络空间具有"技术——社会"的双重结构特性,涉网络案件管辖问题的解决,应在网络空间的社会性的基础上,参酌技术性,主要以法律解释的方法对传统规范进行改良。在涉网络合同案件中,经由规范解释便可解决问题,而在涉网络侵权案件中,还需要对规范加以修正,建立"实际发生损害"标准。

  • 标签: 涉网络案件 地域管辖 空间定位规则 管辖连接点
  • 简介:针对日本近年来社会舆论与国会里的改宪动向遥相呼应的现象,文章以网络公共空间BBS中的舆论为切入点,剖析传媒领域里的舆论领袖对于社会舆论形成的影响,指出所谓的改宪舆论,其实并不代表广大国民的多数意见,其中蕴藏着颠覆自由与民主主义的危险倾向。

  • 标签: 传媒 舆论领袖 舆论 宪法时刻 改宪
  • 简介:<正>撰写一份判决书不等同于书写一篇学术论文,所以,法官的大脑不能成为各种学说的跑马场。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判决书的撰写也必须像书写论文一样具有论证过程、注重说理方法。有学者将判决书描述为"一幅精选的图景",认为裁判者在决定何者可入选与如何入选时要经过许多选择,寻找想找到的东西并坚持到底直至找到,当最初找到的东西不符合试图建构的图景时,需要改变力图寻找东西的标

  • 标签: 法教义学 犯罪论体系 裁判者 阻却事由 法律解释 证明标准
  • 简介:医疗资源配置问题所诱发的医疗事故日益增多,也进入到刑事司法的视野。对于此类医疗事故案件,法律上应该权衡医疗方和患者方的双方利益,结合医疗服务提供的具体形态,设计规范机制。站在限制医疗过失处罚范围的立场上,宜于要求主观上对危险的预见达到一个较高的、具体的程度。

  • 标签: 医疗过失 转院义务 值班医生 待命医生 医疗事故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