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公司对外担保,是公司以自己的信用或其特定财产为他人债务的债权人之债权实现提供保障的行为。我国现行《公司法》放松管制、强调自治,其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该条规定不但明确了公司享有对外担保的权利,而且规范了公司对外的担保

  • 标签: 对外担保 股东大会决议 担保合同 三人 债权人利益 担保行为
  • 简介:应收账款债权作为质押标的,在“物权法”草案讨论审议时引起了学界极大的反响和争议。但是已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仍然坚持了这一规定。然而尽管得到了法律的确认和肯定,并不代表着它所面临的理论困境和实际问题已经解决。本文试图从该规定对传统理论的突破与背离,以及实践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法律的进一步完善和今后司法实践正确的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效途径。

  • 标签: 应收账款债权 权利质押 登记效力
  • 简介:优先具有重要功能,是我国水制度和水市场建立的重要一环.在水取得方面主要有河岸原则、先占用原则和所有权绝对原则,而在水优先位序规则的确立上,各国因具体情况不同,采取的方案也不尽相同.我国在遵循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兼顾公平与效率及遵从习惯、因地制宜三大原则的前提下,应确立先占用原则为主的水取得优先原则,同时承认习惯水,进而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水优先位序规则.

  • 标签: 水权 水权优先权 水权优先位序
  • 简介:登记制度与公证制度的互动关系是新近理论研究的热点。特别是我国《物权法》颁布后,在未来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中,公证制度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发挥什么样的效力,更为同仁所关注。德、法的不动产法定公证制度能否被我国所直接借鉴,或者它是否仅仅适合生存在德、法国家,而在中国会必然地碰到水土不服的问题,从而不能在中国生长。在中国,昆明在实践着德、法的不动产登记模式。

  • 标签: 不动产登记制度 物权登记制度 公证制度 登记模式 实践 昆明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延续了一贯通过司法解释约束和指导下级法院的做法,在2005年《公司法》颁布之后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司法解释。2010年底颁布的《司法解释(三)》大幅度补充和修订了规则,这一思路和《司法解释(二)》,以及将要出台的系列司法解释的思路是一贯的。随着2013年新《公司法》的修订,最高人民法院对《司法解释(三)》也做出了相关修正,但仅及于极个别具体规则。对这一具体化和扩张性解释规则可分为公司作为主体的权利规则扩充、股东问的对抗性权利规则扩充、债权人保护规则扩充、与股权确认相关的规则扩充以及有限责任例外规则等并对该规则。应从中国公司立法的特点出发,就《司法解释(三)》中的优缺点、局限性进行分析,对这种规则背后的公司观念以及《公司法》的思维模式加以总结。

  • 标签: 公司法 司法解释 有限公司 法定资本制 债权人保护
  • 简介:动产抵押制度作为我国法定的非占有式担保亟待完善,其一方面无法回应实践中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未能顺应动产担保改革的国际潮流.国内反复出现的让与担保反映出当事人降低担保变现成本的需求,域外法中的信托制度显示出其在保护资金方面的优势.尽管让与担保与信托制度较我国动产抵押制度具有某些方面的优势,但因其缺乏公示性以及与现有制度不相融合等原因,让与担保与信托制度均无法替代我国现有的动产抵押制度.在有益功能的实现方式上,既有制度的继续改良优于引进让与担保与信托制度.我国的动产担保应致力于完善现有的动产抵押制度,通过借鉴美国UCC第9编等先进经验,并结合让与担保制度及信托制度的有益启示,应在动产抵押的公示登记、功能化路径、价金识别、实现程序等方面进行改良.

  • 标签: 动产担保 抵押 让与担保 信托 所有权保留
  • 简介:本案涉及一个法律问题和实务问题。保险公司开办的履约保证保险业务,从法律关系的性质上界定,应该属于保证关系还是保险关系?笔者试对下列这起追索信用证垫付款纠纷案进行分析,并进而对保险业界提出几点忠告,

  • 标签: 履约保证保险 保险关系 付款 财产保险 保险业 业务
  • 简介:基本案情2001年2月14日,原告某商贸有限公司(合同甲方)与被告张某(合同乙方)签定劳动合同一份,张某接受该公司聘用从事业务工作。该合同约定,合同期限自2001年元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止,并约定:“签定合同时,乙方的所在单位或亲属盖章,签字担保,在乙方不履行义务给甲方造成损失并承担责任时,担保人负连带赔偿责任。担保条款的担保期限为本合同有效期再延长6个月或到乙方在甲方手续结清止。”

  • 标签: 担保条款 劳动合同 2001年12月 2001年2月 设立 连带赔偿责任
  • 简介:动产抵押制度作为我国法定的非占有式担保亟待完善,其一方面无法回应实践中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未能顺应动产担保改革的国际潮流.国内反复出现的让与担保反映出当事人降低担保变现成本的需求,域外法中的信托制度显示出其在保护资金方面的优势.尽管让与担保与信托制度较我国动产抵押制度具有某些方面的优势,但因其缺乏公示性以及与现有制度不相融合等原因,让与担保与信托制度均无法替代我国现有的动产抵押制度.在有益功能的实现方式上,既有制度的继续改良优于引进让与担保与信托制度.我国的动产担保应致力于完善现有的动产抵押制度,通过借鉴美国UCC第9编等先进经验,并结合让与担保制度及信托制度的有益启示,应在动产抵押的公示登记、功能化路径、价金识别、实现程序等方面进行改良.

  • 标签: 动产担保 抵押 让与担保 信托 所有权保留
  • 简介:一、动产让与担保的形成与法律认定(一)动产抵押的必要性与禁止质占有改定之间的相克让与担保是由'动产抵押'制度形成、发展而来的产物。从德国19世纪中叶起,在没有不动产(土地)的城市居民、手工业者之间,将家庭财产及工业设备等动产作为担保从而取得金融融资的方式变得十分流行。因为市民不可能离开此种生活类动产,所以便形成了抵押。然而,在民法上,关于动产担保,由于'占有担保(Faustpfand)原则'严格

  • 标签: 动产让与 担保问题 让与担保
  • 简介:诉讼保全措施能否对担保人适用?编辑同志:我院受理一起经济纠纷案件,某甲向某乙借款,某丙为甲的担保人。法院受理后,因某甲无还款能力,某乙遂向法院申请保全,请求冻结某丙在银行的存款。对法院能否冻结某丙的存款产生了二种意见分歧。第一中意见认为,只要是案件的...

  • 标签: 诉讼保全措施 担保人 县人民法院 经济纠纷案件 还款能力 当事人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和第11条关于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效力判断规则,系对原《公司法》第60条第3款的解释。在2005年《公司法》修订后,如何根据该法第16条、105条和第122条的规定,正确认定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合同效力,学界和实务界并未能取得一致看法,这成为物权法担保编司法解释起草和论证工作中需要加以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不揣浅陋,撰文如下,权当引玉之砖。一、学术观点的分歧与缺陷对于违反《公司法》第16条、第122条的规定,未经适当的公司机关决

  • 标签: 判断规则 合同效力 对外提供 法定代表人 物权编 担保合同
  • 简介: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费用担保是临时措施的一种,目的是为保证被申请人能从败诉的申请人那里获得费用补偿。实践中法院和仲裁庭都有权作出费用担保裁定,但理论上以后者作出更为合宜。对于费用担保的适用条件尚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需要在具体案件中对所有的相关因素作综合和衡平的考量,并予以谨慎适用。其中申请人的经济状况、最终裁决执行的难度以及双方当事人的态度和行为是最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 标签: 费用担保 国际商事仲裁 临时措施 仲裁规则 裁定权 仲裁协议
  • 简介:代表人越权对外担保的法律效力这一难题的解决,需要对公司担保法律规则进行体系化解读。越权对外担保的上位概念是越权代表,对其效力的分析应以处理越权代表的一般规则为基础。越权代表所涉及的根本问题是代表行为是否归属于公司,《合同法》第50条中的“代表行为有效”应解释为“代表行为归属于公司”,而非“合同有效”。只有在确定代表行为归属于公司之后,才能认定合同成立,进而对合同有效无效予以讨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判断中,越权对外担保具有与一般越权代表区别对待的正当性及必要性。2005年《公司法》第16条就是为此制定的区别对待立法,其着力点在于改变公司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判断中的不利地位。该规定以法律形式限制了代表人对外担保的决议,因此第三人对公司对外担保是否得到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批准应负有形式审查义务。

  • 标签: 公司担保 公司章程 法定代表人 越权代表 公司越权 体系解释
  • 简介:众多学者认为信访为我国所独有,但西方国家存在已久的请愿与我国的信访有何关系或关联?本文从信访着手,从信访和请愿产生的制度背景、概念界定、理论基础、权利属性和现实功能等五个方面对信访与请愿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异同,希冀能够对信访制度改革与完善的讨论有所裨益。

  • 标签: 信访权 请愿权 制度背景 概念界定 理论基础 权利属性
  • 简介:<正>一、前言为准备本次研讨会,笔者收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寄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以下简称"建议稿")。从一个日本现代中国法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建议稿"第五编的规定存在着什么问题?有哪些应该解决的课题呢?这里简单地加以报告。日本民法学者川岛武宜先生曾经说过,"日中两国的经济贸易以及经济协作遇到法律难题的一个根源是日中两国之间在体制上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一言概之,日中两国法体制的基础具有根本性的

  • 标签: 建议稿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国家所有权 个人所有权 物权法 民法典
  • 简介:不动产登记无确权效力。《物权法司法解释一》第1、2条区分了不动产物登记所涉及的民事诉讼纠纷与行政诉讼纠纷的界限。第6条实际上针对的只应是申请并已由法院对财产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普通债权人。

  • 标签: 物权登记 确权效力 特殊动产 物权法解释
  • 简介:财产性权利在紧急避险制度适用方面已无较大争议点,但在生命、身体等人格是否可以适用紧急避险这一问题上,司法实践中尚未达成一致。紧急避险制度的合法性依据有社会法益衡量和第三人容忍义务等。基本人权不应该适用紧急避险。

  • 标签: 紧急避险 违法阻却事由 人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