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正>目次:一、风险社会与国家安全保障职能的扩张(一)风险与对待风险的法律观(二)自由主义风险观在现代风险社会面临的挑战(三)国家职能的变迁与集体安全的强调二、风险控制:从个人责任到行政性规制(一)通过个人责任控制风险的缺陷(二)风险社会责任原理的变迁及其隐忧(三)行政性风险规制活动的兴起(四)兴衰的背后:从个人责任转向集体性治理三、风险规制兴起对传统行政法原理的挑战(一)自由主义的行政法原理(二)面向未来的规制与法律保留原则虚置(三)面向未知的规制与比例原则适用的困境四、寻找风险社会的法理学:代结论

  • 标签: 风险社会 国家安全保障职能 风险规制 个人责任 集体性治理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连续性应当被理解为一个宪法学课题.无论是从制宪权的内容还是从制宪权主体的角度出发,既有的宪法理论都没有能够妥当地说明这种连续性.这种连续性需要从1949年“建国”的正当性原理当中去寻找.以新政治协商会议及其通过的《共同纲领》为集中体现的建国行动,包含了一项以人民的名义向人民作出的政治承诺,即未经人民正式选举产生的新政协代行正式人民代表的职权,目的是为了正式的人民代表能够在不远的将来无拘束地自由出场,以便自由地制定出正式的宪法.这个原理可以被称为新中国宪法史中的基本法.

  • 标签: 建国《共同纲领》政治协商会议 基本法
  • 简介:<正>目次一、作为身份的公民权二、作为财产权的公民权三、公民权的契约维度四、公共信托:实现复合型公民权的操作机制五、结论"要理解宪法(或政体),我们必须探寻国家的性质;而要理解国家的性质,我们必须考察公民权的属性,因为国家是公民组成的实体"——亚里士多德

  • 标签: 共和主义 公民权 宪政 公共信托
  • 简介:海德格尔向来很少提及法哲学和政治哲学,而从海德格尔的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研讨班的授课纲要入手,则可以系统地讨论其法哲学和政治哲学理论。海德格尔在现象学存在论的阐释方法的指引下,考察了法权、国家、政治等主题并阐明了其本质。由此可见,海德格尔的政治哲学以政治存在论为奠基,最终表现为政治决断论。

  • 标签: 现象学存在论 法哲学 政治哲学
  • 简介:自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生态问题被受到人类关注,人类开始正视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冲击,生态问题成为众多学者、思想家广泛研究的问题。高校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把握科学理论体系,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生态问题,从而理解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生态马克思主义 高兹 生态理性 现实意义
  • 简介:品格证据禁止规则是普通法上的一项传统证据法则,过去未经指控的类似错误行为被界定为品格证据而被禁用。不过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往往可以根据概率原理对上述行为证据作无关品格的推测从而承认其可采性。尽管近年来也有学者对通过概率原理来采信类似错误行为证据加以批评,但是在尊重品格证据禁止规则的同时,依照概率原理果断采信证明力较高的证据是符合普遍的经验法则的。

  • 标签: 品格证据 未经指控的过去错误行为 概率原理 无关品格的理论
  • 简介:在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中,'随意殴打型'的寻衅滋事罪是一种共同犯罪,在对共同犯罪中的行为人进行认定时,必须借助共同犯罪的基本原理,才能对案件做出妥当的处理。此外,'随意殴打型'的寻衅滋事罪所造成的人身危害后果应当仅限于轻伤以下。由于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没有像第二百九十二条第二款有特殊的拟制规定,即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所以,如果寻衅滋事导致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并不必然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要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必须从客观上考察行为人的行为是不是刑法上的伤害或者杀人行为,主观上是否具备刑法上伤害的故意或者杀人的故意,但不管如何,行为人在寻衅滋事这部分内仍然可以认定为共同犯罪。

  • 标签: 寻衅滋事罪 共同犯罪 承继共犯 实行过限 部分共同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