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便于进行数据分析,首先将教据中的位点信息由原来字母编码方式转换为数值编码的方式.根据位点的编码信息和患病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找出某种疾病最有可能的一个或几个致病位,最.同时采用显著性检验进一步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证明了建立结果的合理性。此外,通过主成分分析,从原有的300个主成分中取出了225个主成分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基因变量的信息。再通过主成分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与疾病最有可能相关的一个或几个基因。最后,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找出与相关性状有关联的基因位点。

  • 标签: Logistic回归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遗传统计学 全基因组关联性分析(GWAS) 位点(SNPs)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大豆种子繁育中的遗传改良与遗传资源保护策略。通过对大豆种子的遗传特性进行详细分析,结合现代遗传学和生物技术手段,提出了一系列改良方法。这些方法涵盖了基因编辑技术、选择育种等多种手段,旨在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品质和增强抗逆性。论文还阐述了如何有效保护大豆遗传资源的重要性。建立遗传资源库、加强国际合作是其中关键步骤,这有助于保护和充分利用大豆的遗传资源。本文旨在为大豆种子繁育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促进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大豆种子,遗传改良,遗传资源保护,基因编辑,选择育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监测Omicron株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毒种遗传定性。方法毒种通过不同的方式,即未经过空斑纯化的毒种和空斑纯化的毒种,在细胞上进行连续传代后,收获细胞培养上清提取病毒核酸,利用二代测序进行病毒宏转录组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Omicron株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毒种的全基因组突变位点及突变频率和插入/缺失的差异。结果空斑纯化毒种连续传代后,ORF1ab和S基因序列上的高于5%的突变位点明显少于未经空斑纯化的毒种,且在纯化毒种全基因组中未检测到插入/缺失突变。结论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路径的毒种连续传代样本的全基因组序列,结果表明毒种经过空斑纯化后的遗传定性优于未纯化毒种,为灭活疫苗研发毒种的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灭活疫苗 毒种 二代测序技术 遗传稳定性
  • 简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性肾病的2个主要的突变基因(PKD1和PKD2)已被识别。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性肾病的突变基因在2002年已被识别,它编码的是一种功能不详的蛋白——纤维囊素。致病基因的识别使具有复杂多变表型的众多肾疾病予以分子学上的重新定义

  • 标签: 遗传性肾病变 致病基因 治疗 染色体 肾结构
  • 简介:我母亲与父亲分床已经10多年了、她常说,女人只是男人发泄的工具,女人从性生活中什么都得不到,我结婚后,虽然和丈夫的感情很好,但在性生活中一点激情都没有、我怀疑母亲是性冷淡,而我也受到了影响,性冷淡会不会遗传呢?

  • 标签: 性冷淡 遗传 性生活 母亲 女人
  • 简介:教学目的与要求:一、知识方面:概述伴性遗传。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2.探讨如何利用伴性遗传的知识指导人类的优生优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 标签: 伴性遗传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情感态度 优生优育 人口素质
  • 简介:人类系谱判定是生物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如能把系谱图中的遗传方式分析对,其余的计算就不难了,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这一套方法能较好的分析系谱,当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

  • 标签: 遗传系谱 判断方法 生物学 高中 学习难点
  • 简介:摘要肺癌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之首,当前肺癌治疗中发生耐药是困阻临床工作者的重大难题。近年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与肺癌耐药联系密切,尤其在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非编码RNA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以上三个特征探讨影响肺癌耐药的机制,并针对机制探讨能有效改善肺癌耐药的药物,可为临床工作中肺癌耐药相关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对肺癌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DNA甲基化 组蛋白类 微RNAs RNA,长链非编码 肺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许多父母都为了能够让孩子得到快乐而发愁,但是正如一位研究人员现在所说的那样,如果快乐主要是靠遗传,那么这些担心可能已经太迟了。

  • 标签: 英语 阅读教学 阅读材料 翻译
  • 简介:在生物界,有许多无法用孟德尔遗传规律解释的遗传模式,这些“别样”的遗传模式是高中生物主要内容的延伸,更是考试的热点。在教学中适时总结补充,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

  • 标签: 单基因遗传 简单遗传模式 复杂遗传模式 多基因遗传
  • 简介:基因是携带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功能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人类的器质性疾病或功能性疾病大多也与基因息息相关。特别是遗传疾病给患者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压力,从基因层面上认识和治疗遗传疾病显得更重要。本文概括了基因遗传病的类型和基因治疗方面的知识,为明确基因与遗传疾病的关系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单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 基因治疗
  • 简介:表观遗传变异是一种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但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或)减数分裂实现代间传递的变异,主要包括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和miRNA。本文分别对植物中这三种变异类型的特征、作用机制、功能及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其中组蛋白修饰包括乙酰化、甲基化和磷酸化等。不同组蛋白修饰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对植物细胞内的重要事件起决定作用,如种子的萌发、开花以及对环境的应答等。组蛋白修饰的主要研究方法为ChIP-on-chip和GMAT。DNA甲基化作为基因表达的一种调控机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DNA甲基化程度与基因表达活性之间存在负相关性,DNA甲基化程度越低,基因表达活性越高;反之,则越低。DNA甲基化研究方法主要包括MSAP法、McCOBRA和MS-DBA等;植物miRNA序列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主要调控植物形态建成,尤其是花的发育。其研究方法涵盖了miRNA的鉴定、表达分析和功能研究。此外,不同植物表观遗传变异之间相互调控,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表观遗传调控网络。

  • 标签: 植物表观遗传变异 DNA甲基化 MIRNA 组蛋白修饰
  • 简介:摘要在国内科学与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小鼠在实验室中的应用越发广泛,为探究小鼠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小鼠的应用优势、应用以及基因改造相关技术,以期可为后期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小鼠 遗传 基因
  • 作者: 代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93-01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突破1.3亿,且高血压患病率仍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话题。据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具备遗传性的,父母都是高血压时,孩子患上高血压概率会达到45%;如果父母有一方是高血压,则孩子患上高血压的概率也会达到28%。1高血压类型及遗传特点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是具备遗传性的;继发性高血压则不具备遗传性。原发性高血是较为复杂的多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后所形成,成年高血压类型基本都是原发性高血压,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则主要是采取药物控制,保障血压在正常区间,通过各种预防措施尽可能降低高血压对身体多个器官的危害。继发性高血压本身不具备遗传性,由其他疾病引起所表现出的高血压症状,如果该疾病得以治愈或控制,高血压症状也会随之消失。2高血压会遗传吗?原发性高血压是会遗传的,但需要重视的是其具有相对性,不是父母患有高血压,子女便会一定患上高血压,只是父母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相对的子女患上原发性高血压的几率更大。不仅仅是高血压有遗传性,高血脂、高血糖患者也是具备一定的遗传性的,且部分糖尿病患者甚至存在家族史,而这些病症都可引发高血压。遗传基因我们是无法改变的,但其只是潜在因素,真正诱发高血压疾病的还是与后天人们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和营养均衡的饮食结构是降低高血压风险的关键[1]。3高血压遗传原理高血压具备遗传相关性,但在遗传性的具体表现很多人存在认知误区,即认为高血压疾病患者子女也会在某个时间点患上与其父母同样的高血压;这种认知其实是错误的,高血压遗传原理主要是指其遗传的并非高血压疾病本身,而是遗传了父母容易患上高血压疾病的体质,60%高血压患者都存在高血压家族史。有部分父母其是在生完孩子后才患上高血压,这部分父母比较关心这样还会遗传给孩子吗?针对这类群体应明确高血压疾病发生因素主要是以基因和环境构成,基因往往是先天便决定的,因此部分父母即便生完孩子后患有高血压,生孩子前未有高血压,也无法确定其之前便没携带此类基因,因此一旦这部分父母检测有原发性高血压,即使其发病时间节点是在生育后,也仍旧有可能将易患高血压疾病基因体质遗传给孩子。4诱发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