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吻合口漏(AL)是食管癌及结直肠癌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主要的致死原因,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近年来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围术期管理的经验积累,尤其是吻合器的临床应用,使得AL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已有所降低,不过仍是外科医生所面临的最为棘手问题之一。因此,早期发现或预测AL就显得尤为重要,进而可提早干预,避免或减轻AL带来的临床症状及不良后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然而,目前关于预测AL的方法并未有严格的标准,主要集中在术后生物标记物的检测,本文旨在对降钙素原(PCT)在预测AL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食管肿瘤 吻合口瘘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吻合口溃疡出血在内镜下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73例吻合口溃疡出血患者为治疗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76例为对照组,两组进行内镜下治疗和常规内科治疗,对两组的疗效和临床观察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总有效率、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观测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注射治疗结合抑酸药物可有效治疗吻合口溃疡疗。

  • 标签: 吻合口溃疡 吻合口溃疡出血 内镜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胆肠吻合术是治疗肝外及良恶性肿瘤、先天性胆管扩张、炎性胆管狭窄、需要切除病变后重建胆管引流、医源性胆管损伤等肝门部胆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胆肠吻合术是肝胆外科的常用术式,对于肝胆外科医生而言,无论是手术方式的选择、缝合方式的选择、缝合材料的选择乃至支架管是否放入都需要术者进行慎重考虑,因为任何一个选择的差别或不恰当都会导致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胆管炎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增加。胆肠吻合相关技术的发展到目前已经相当成熟并且有一部分观点也已形成了统一,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有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 标签: 胆管肠吻合术,肝 术式 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总结我院胸外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765例食管癌术后并发16例吻合口瘘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结果14例治愈,1例死亡,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结论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是吻合口瘘治愈的关键。

  • 标签: 食管癌 手术 吻合口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的252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22例患者的病因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发生术后吻合口狭窄22例患者,发生率为8.7%(22/252)。结论吻合口瘘、切缘癌残留、多层吻合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高危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可以降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在显微镜下行清创术,术中仔细寻找损伤的静脉,然后将其吻合,建立血运以修复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结果14例撕脱皮肤全部成活,手部外形正常,皮肤感觉在3个月~1年内恢复正常.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方法 适应证 吻合静脉 修复 手掌 皮肤逆行撕脱伤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探讨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0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行胃癌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和保护因素。结果腹腔镜下胃癌手术810例(全胃切除术560例,远端胃切除术250例),开腹胃癌手术1260例(全胃切除术840例,远端胃切除420例)。术后吻合口漏总体发生率2.80%(58/2070),腹腔镜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35%(11/810),开腹术后发生率为3.73%(47/1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院联合脏器切除(B=3.549>0,OR=34.773>1,P=0.000)、糖尿病(B=1.338>0,OR=3.812>1,P=0.000)、术前低蛋白血症(B=0.654>0,OR=1.922>1,P=0.049)、术前新辅助化疗(B=0.694>0,OR=1.530>1,P=0.043)均为独立危险因素,而腹腔镜(B=-1.459<0,OR=0.233<1,P=0.000)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胃癌手术,腹腔镜手术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联合脏器切除、糖尿病、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新辅助化疗是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高危因素,而腹腔镜手术为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保护性因素,合理应用腹腔镜及恰当处理有助于降低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和进展。

  • 标签: 腹腔镜胃切除术 胃癌 吻合口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吻合器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痔疮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外剥内扎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吻合器痔环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痔疮患者,给予吻合器痔环状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吻合器 痔疮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用灌肠法代替近端结肠造口辅助治疗直肠切除术后低位吻合口漏。方法1993年5月以来,308例根治性直肠切除低位和超低位吻合术时未行预防性近端结肠造口,术中将直肠吻合口严密关闭于腹腔之外,术后延迟骶前引流管拔出。出现吻合口漏19例,其中2例行暂时性近端肠造口治疗,17例采用灌肠等非手术疗法。后者除全身抗炎支持治疗外,辅以每日清洁灌肠1~2次排空结肠。结果17例吻合口漏均于2~30d治愈。结论重复清洁灌肠对吻合口漏的保守治疗有一定辅助作用。

  • 标签: 吻合口漏 低位 直肠 辅助治疗 清洁灌肠 结肠造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鼻内窥镜下对100例(即10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鼻腔泪囊吻合术,观察其主要临床效果;结果以上患者均接受随访3个月至1年以上的内容,其中100例患者中治愈的有80例,占比重为80.00%,好转的患者有20例,其占比重的20.00%,总有效率为100.00%,且在随访过程中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具备良好的临床疗效,满足微创手术的实际需求,具备较高的临床运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鼻内窥镜 鼻腔泪囊 吻合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1年期间收入16例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吻合口漏相关原因,并予以合理处理措施,制定出预防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均开展非手术治疗,术后存在吻合口瘘,配合禁食、持续胃肠道减压、肠外静脉营养以及抗炎及对症处理后,会逐步减少引流量,约2~3周后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一旦发生尽早开展合理措施展开治疗,同时,做好术前防范干预成为降低胃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重要措施,值得应用。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吻合口漏 预防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可降解吻合环在右半结肠癌并梗阻的外科手术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12月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运用生物可降解吻合环为40例右半结肠癌并梗阻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结果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恢复良好,术后7-14天出院。结论生物可降解吻合环运用于右半结肠癌并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中,具有操作简单、吻合牢靠、恢复快、吻合口瘘发生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疗效安全确切,值得将它广泛运用于临床工作中。

  • 标签: 右半结肠癌 肠梗阻 吻合环吻合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镍钛记忆合金压力吻合夹(Ni-TiCAC)在消化道吻合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PubMed、WebofKnowledge和CBM数据库,纳入所有消化道吻合术中应用Ni-TiCAC与外科吻合器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7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4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i-TiCAC组在手术时间[MD=–8.30,95%CI(–15.58,–1.02),P=0.03]、进食时间[MD=–0.37,95%CI(–0.70,–0.03),P=0.03]、排便时间[MD=–1.13,95%CI(–1.67,–0.59),P〈0.0001]、排气时间[MD=–0.30,95%CI(–0.55,–0.06),P=0.01]和住院时间[MD=–1.04,95%CI(–1.35,–0.74),P〈0.00001]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与外科吻合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吻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84,95%CI(–3.91,0.22),P=0.08]。在安全性评价方面,两组术后与吻合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研究证据表明,Ni-TiCAC在消化道吻合术中应用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压力吻合夹 外科吻合器 吻合术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上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食管胃吻合与双通道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72例胃上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7例,女25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25~81岁。172例病人均行消化道重建,其中83例行食管胃吻合,设为食管吻合组;89例行双通道吻合,设为双通道吻合组。病人均由胃部肿瘤科主诊医师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联合D1+淋巴结清扫术。消化道重建由主刀医师决定行食管胃吻合或双通道吻合。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或线上App等方式进行随访。术后1个月进行第1次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2~5年每6个月随访1次。采用反流性食管炎问卷调查、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判断病人胃食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2月1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食管胃吻合组病人手术方式(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淋巴结转移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4例、9例、0,2枚(0~15枚),(12±4)d;双通道吻合组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65例、15例、9例,3枚(0~28枚),(11±3)d,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0.887,Z=-1.058,t=3.284,P<0.05)。(2)随访情况:172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3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食管胃吻合组和双通道吻合组病人随访期间胃食管反流、吻合口狭窄分别为58例和14例、10例和1例,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51.743,7.219,P<0.05)。结论胃上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吻合更适用于胃大弯侧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或位置偏下肿瘤;双通道吻合与食管胃吻合比较,不增加并发症,且术后胃食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降低。

  • 标签: 胃肿瘤 胃上部癌 近端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双通道吻合 食管胃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的手术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查找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的随机对照试验,观察2种手术方式的术后胰瘘发病率,以及总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胃排空障碍发病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病率、再手术率、住院天数。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 163例患者,其中行胰管空肠黏膜吻合579例,行胰肠套入式吻合5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在术后胰瘘发病率(RR=1.13,95%CI:0.88~1.45,P=0.34),以及总的病死率(RR=0.80,95%CI:0.42~1.52,P=0.49)、并发症发生率(RR=1.04,95%CI:0.88~1.24,P=0.63)、胃排空障碍发病率(RR=1.26,95%CI:0.90~1.76,P=0.18)、术后出血发生率(RR=0.86,95%CI:0.51~1.44,P=0.57)、术后感染发病率(RR=1.20,95%CI:0.86~1.69,P=0.29)、再手术率(RR=1.05,95%CI:0.62~1.78,P=0.84)、住院天数(WMD=-1.36,95%CI:-2.91~0.20,P=0.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术后胰瘘发病率、总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胃排空障碍发病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病率、再手术率、住院天数方面无明显差别。

  • 标签: 外科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 胰肠套入式吻合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方叶切除联合大口径胆肠吻合治疗高位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肝方叶切除联合大口径胆肠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术式的胆汁引流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并对比不同大小胆肠吻合口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最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为胆管炎(9.4%)和胆漏(9.4%),最常见远期并发症为反流性胆管炎(15.6%),无吻合口再狭窄、结石形成或癌变。与术前相比,随访期间总胆红素(t=19.455, P=0.000)、直接胆红素(t=18.479, P=0.000)、碱性磷酸酶(t=3.229, P=0.002)和γ-谷氨酰转肽酶(t=3.057, P=0.003)均明显下降。胆肠吻合口直径2~3 cm组与>3 cm组患者胆汁引流效果相当(t=0.284, P=0.778),近期胆管炎(χ2=0.121, P=0.728)、胆漏(χ2=0.121, P=0.728)及远期反流性胆管炎(χ2=0.205, P=0.652)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方叶切除联合大口径胆肠吻合治疗高位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临床疗效肯定,胆肠吻合口直径>2 cm即可。

  • 标签: 肝切除术 吻合术,外科 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5例行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患者使用术中亚甲蓝检查来测试吻合口的完整性,回顾性分析术中及术后吻合口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205例患者中10例(4.9%)出现术中吻合口漏,予以缝线加强,均未出现术后吻合口漏。205例中有3例(1.5%)未发现术中吻合口漏的患者出现了术后吻合口漏。术中亚甲蓝检查是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评估吻合口完整性的重要方法,能减少术后吻合技术缺陷相关的吻合口漏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Kamikawa吻合术与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68例(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63例、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5例)食管胃结合部和胃上部肿瘤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7例,女11例;年龄为62(39~78)岁。68例患者中,35例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Kamikawa吻合术设为Kamikawa组,33例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设为双通道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chew-wun wu特殊症状量表评分、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术中情况。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近端胃切除联合D1+淋巴结清扫术。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15±0.31)h、(89±11)mL和(4.21±0.11)h、(142±20)mL,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2.34,P<0.05);消化道重建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95±0.13)h、(30.4±2.4)枚和(1.69±0.76)h、(28.0±2.4)枚,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9,0.73,P>0.05)。(2)术后情况。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03±0.12)d、(5.46±0.22)d、(13.00±0.50)d和(4.42±0.21)d、(9.97±0.76)d、(16.46±0.92)d,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0,-5.58,3.40,P<0.05);引流管放置(有、无)分别为32、3例和33、0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1级、2级、3级、4级)分别为31、0、4、0例和27、3、1、2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8,P<0.05);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反流症状、吻合口瘘、胰瘘、肺部感染分别为4、2、0、0、0例和0、1、3、1、2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腹腔出血、淋巴瘘、胃瘫并发症。Kamikawa组4例围手术期发生吻合口狭窄患者中,2例经1次胃镜球囊扩张治疗后病情好转;2例经4次胃镜球囊扩张治疗后病情好转。(3)随访情况。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3、6、12个月。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术后12个月chew-wun wu特殊症状量表评分分别为(16.8±0.7)分和(14.6±0.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5);发生≥Grade B级反流性食管炎分别为2例和1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吻合口狭窄。结论腹腔镜近端胃切除Kamikawa吻合术与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和胃上部肿瘤安全、可行,前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后生命质量更高。

  • 标签: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近端胃切除 Kamikawa吻合 双通道吻合 临床疗效 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