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并分析其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5例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CT表现,并与患者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5例患者的CT表现主要为:胸膜下的结节和肿块,其边界较为清晰,肿块或伴有分叶,通过CT平扫,肿瘤的密度与肌肉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CT增强扫描,肿瘤出现均匀或不均与的强化,并伴有曲线状血管影,血管影出现明显强化。结论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通过CT有助于临床诊断此疾病。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CT 胸膜 纤维瘤
  • 简介:摘要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近年来,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使越来越多的ISMAD患者得到确诊。随着对该病诊治经验的积累,对其认识加深,临床诊疗策略也发生转变。我们对文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以现有证据为基础,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对ISMAD的诊疗策略进行总结,并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期规范对ISMAD的诊疗。

  • 标签: 肠系膜动脉 夹层 诊断 治疗 专家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并分析CT检查对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遴选2020年6月-2020年6月内10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均接受X线、CT影像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同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恶性、良性结节,比较不同性质病变的结节直径、血流灌注量等指标。结果:X线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48%、83.33%、84.00%,CT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74%、95.35%、95.00%,CT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P<0.05);同时良恶性病变患者的结节直径、血流灌注量、血容量、强化峰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对孤立性肺结节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可提高肺结节诊断准确率,同时能够清晰反映出不同性质病变的结节直径、血流灌注量等数据,进而为疾病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参考。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CT影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和生活作息方式的改变,肺癌作为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现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第1位。其中一部分早期肺癌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与良性肺部病变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别,痰细胞学检查和胸部X线,作为筛查工具,没有表现出理想的效果,肺癌的检出率仍较低。目前胸部CT在肺癌筛查中表现其独特的优势,如检出率高,无创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将孤立性肺结节定义为肺内孤立存在的、近圆形、边界清晰、直径3mm以内肺部实性病变,周围不伴有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等。本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经阜阳市人民医院影像科诊断的10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胸部CT表现的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来判断影响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为鉴别诊断结节良恶性提供依据。

  • 标签: 孤立性肺结 CT影像学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鉴别诊断肺部孤立性结节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本院确诊为肺结节患者110例,按照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与恶性组,各55例。比较两组患者CT表现,以鉴别良恶性。结果:恶性组影像学征象特征、CT指标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CT检查能有效判断肺部孤立性结节的良恶性表现,提升鉴别诊断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CT 肺部孤立性结节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近10年来接受导管消融手术的孤立性房颤患者214例,根据消融效果分为复发组和消融成功组两组.对两组的假设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消融手术史、房颤类型、房颤病程长短、发病年龄、房颤家族史、血胆固醇、三酰甘油、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房内径大小、消融手术方式等共26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分析,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包括:房颤家族史(P=0.0003)、左房大小(P=0.04)、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术(CPVAI)术中是否采用线性消融(P=0.01)、是否进行碎裂电位(CFAE)电位消融(P=0.02)、是否通过经胸电复律恢复窦律(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房颤家族史是孤立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5.16,95%CI:2.73~26.13,P=0.0001).结论房颤家族史是孤立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具备家族史的孤立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风险增加.

  • 标签: 孤立性房颤 射频消融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内孤立结节的高分辨CT征象在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经高分辨CT检查发现肺内孤立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良恶性肺内孤立结节中各高分辨CT征象的发生率。结果恶性肺内孤立结节组的毛刺、分叶、血管集束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肺内孤立结节组,卫星灶、钙化发生率则小于后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分辨CT有助于显示肺内孤立结节的形态特征,毛刺、分叶、血管集束、卫星灶、钙化可作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肺内孤立结节 高分辨 CT征象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是一种慢性、良性直肠溃疡性疾病,由于该病无特异性,临床上易被误诊为直肠癌或炎症性肠病。现报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SRUS患者,希望诊治过程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并强调长期随访及病理活检的意义。

  • 标签: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直肠炎 炎症性肠病 直肠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结节的病理基础复杂多样,准确判断其性质是选择临床处理方式的重要前提。该文对肺结节的定义及分类、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诊断思路和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并梳理临床思路,探讨处理策略,旨在加深影像医师对肺结节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拓展科研思路。

  • 标签: 肺肿瘤 影像诊断 管理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孤立性真皮黑素瘤(SDM)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DM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SDM临床表现为黑色、肤色、红色的丘疹或结节,无特定好发部位。病理表现为局限性真皮/皮下孤立性结节,无明显包膜,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征,表皮不受累。结论详细的临床资料以及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正确诊断SDM的关键。

  • 标签: 痣和黑素瘤 肿瘤转移 存活率 孤立性真皮黑素瘤 皮肤转移性黑素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4例SPN患者的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并经图像后处理,显示SPN的形态学特征及与毗邻支气管、血管的关系等。结果①64排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楚的显示SPN的形态学特征及与毗邻支气管、血管等的关系。②54例SPN中与毗邻支气管有关系的17例(3148%),其中恶性结节16例(2963%),良性结节1例(18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54例中与其邻近血管有关系的恶性结节占28例(5185%),良性结节占5例(9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恶性结节供血血管直径平均345mm,良性结节供血血管直径平均245mm(4)SPN强化前后CT净增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孤立性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及毗邻支气管、血管的关系,对SPN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和雷达拼图产品等,结合WRF中尺度数值模拟,对2013年5月22日发生在山西省中南部的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河套地区正涡度平流的持续输送是500hPa切断涡旋形成、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低层冷平流沿其前方输入,后部有更强的暖平流输入,使涡旋不断加深发展,在其附近激发孤立对流云团,孤立云团上空存在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垂直结构,使得其上空上升运动持续加强,孤立对流云团得以维持和发展,其间形成的γ-中尺度和α-中尺度强对流云团是造成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原因,而地面海上高压后部水汽的持续加强和高空脊前干空气南侵,产生明显干锋生作用,是强对流的重要触发机制。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拼图显示,此次强对流过程是由单体回波发展合并加强造成的,这些单体回波的演变经历了“单体—加强合并—带状回波—弓形回波—减弱消亡”的过程;整个过程分为2个阶段,其回波面积、强度、移动速度不同,造成强对流天气特征差异明显。此次强对流天气存在3种类型,其温湿廓线结构及环境参数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判断强对流天气类型的指标。

  • 标签: 区域强对流 孤立云团 干锋生 温湿廓线 环境参数
  • 简介:摘要对于孤立性亚段肺栓塞存在2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这些是否为血栓,其次即使真实存在血栓,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是否需要抗凝治疗?文献报道,急诊约11%的SSPE为假阳性。最近对SSPE的诊断和治疗的文献综述结果显示,未进行治疗的SSPE患者复发率很低,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中,临床出现重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诊断应用于肺内孤立结节的诊断效果。方法将我院120例肺内孤立结节患者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部患者良性结节患者是56例,占该组的46.7%;恶性结节病例是64例,占该组的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内孤立结节可以通过CT诊断来观察期特诊,这有助于良性恶性肺内孤立结节的区分。

  • 标签: 肺内孤立结节 CT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MSCT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和腹膜后SFT的MSCT表现、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0例肿瘤4例来自腹膜,6例来自腹膜后间隙,肿瘤均呈椭圆形,边界清楚,1例<5cm者密度均匀,9例>5cm者密度不均匀,可见低密度坏死区,明显囊变1例,1例肿瘤内见斑片状高密度出血,3例伴有多发小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表现两种强化方式:动脉期、静脉期均为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者7例。病理学检查肿瘤由多种排列方式的梭形细胞构成,3例恶性SFT可见核分裂。免疫组织化学CD34阳性10例,Vimentin阳性10例,Bcl-2阳性9例。结论MSCT检查可以对腹部SFT进行明确定位,确定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为手术切除提供帮助,当肿瘤血供丰富、坏死明显、局部包膜不完整时提示可能为恶性SFT,其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标签: 孤立性纤维瘤 腹部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