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实施定期口腔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100例,其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采用定期口腔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人数明显比对照组少,在护理前两组的焦虑和抑郁分值差异极小,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分值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实施定期口腔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口腔管理意识,降低焦虑和抑郁的情况,同时还能保证正畸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 标签: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 口腔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病患者采用口腔药膜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7年 7月 -2019年 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 100例患有口腔黏膜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 50例。采用常规方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常规方法结合口腔药膜方法对试验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显效率为 80.00%,对照组为 40.00%,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4.00%,对照组为 60.00%,试验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P<0.05)。分别对患者给予不同方法实施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复发 2例,占 4.00%,对照组患者复发 16例,占 3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口腔黏膜病患者采用口腔药膜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复发人数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黏膜病 口腔药膜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在口腔修复方面,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以及新技术手段被广泛的应用其中,这样一来,对于口腔医师与口腔技师的沟通交流要求也越来越高。通常来讲,在口腔修复过程中,口腔医师与口腔技师的沟通几乎贯穿整个过程,如果医技之间不能进行高质量的沟通,也必然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较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就口腔医师与口腔技师的沟通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口腔医师 口腔技师 有效沟通 合作
  • 简介: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究口腔正畸疗法在口腔细菌微生态中的作用。随机选取接受口腔正畸疗法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然后选50例口腔健康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主要在患者牙龈沟内采集样本进行细菌培养,然后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果接受正畸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牙龈沟内的细菌分布状况与对照组几乎没有差别,细菌类型主要有球菌和杆菌;接受正畸治疗后的30天、90天,观察组的球菌、杆菌含量明显减少,螺旋体、梭状菌的占比增加(P<0.05);并且观察组中核梭杆菌、福塞氏类杆菌等口腔细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最终得出结论采用口腔正畸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口腔细菌微生态,提升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并且有效提升核梭杆菌、福塞氏类杆菌等口腔细菌的检出率,从而引发口腔炎症。

  • 标签: 口腔正畸 细菌微生态 ALP 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用口腔护理改善口腔卫生的价值和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口腔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不采取口腔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口腔护理模式。每隔一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卫生检查。对两组的患者的PH值以及牙菌斑指数进行统计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牙菌斑指数是(0.71±0.29),实验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是(0.28±0.19),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口腔PH值为(5.01±0.61),实验组患者的口腔PH值(5.99±0.72),存在明显差异,(P〈O.05〉。结论利用口腔护理干预的模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促进病情恢复,改善口腔清洁度和卫生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护理 口腔卫生
  • 简介:【摘 要】目的:对通过口腔护理改善口腔卫生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 56个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学生通过口腔护理后的牙菌斑指数,对口腔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对口腔护理过程对口腔患者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结论: 56名护理学员在通过相互的口腔护理操作后,护理学员总体的牙菌斑指数呈下降趋势;对比学员的下臼齿内侧的牙齿护理前后牙菌斑指数发现,学员该位置的牙菌斑指数均高于其它位置。统计过程并无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护理方法具有明显减少口腔中牙菌斑的数量的作用,这对改善人们的口腔健康有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在对相关人员进行口腔护理的过程中,应更为注重对患者口腔内部下臼齿内侧的护理,以提高口腔护理的质量。

  • 标签: 口腔护理 护理效果 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外科手术后的病患的口腔采取口腔清洗的方式来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我们医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入住的进行口腔外科手术的 120例病患进行研究,根据实验的需要,将这些病患分为研究 A组( 60例)与研究 B组( 60例)。研究 B组的病患采取常规性的术后口腔护理方式,研究 A组的病患采取口腔冲洗的护理方式。对两组病患的伤口的愈合、感染与情况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 A组的病患的口腔愈合情况比研究 B组的愈合情况好, P>0.05;研究 A组的病患的口腔感染人数比研究 B组的口腔感染人数少, P<0.05;研究 A组的病患对口腔的清洁满意程度比研究 B组的高, P<0.05。结论:对进行口腔外科手术后的病患的口腔进行冲洗方式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病患的伤口愈合率,降低感染率,从而提高病患对口腔清洁的满意度,这种方式应当被进一步地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口腔外科 术后护理 口腔冲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癌放疗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口腔癌放疗患者138例,采取回顾调查法,对口腔癌放疗患者进行一般资料收集及发生口腔感染现状。根据口腔感染判定标准,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口腔癌放疗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相关危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38例口腔癌患者中发生口腔感染的患者19例,占13.7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血浆白蛋白<40 g/L、放疗周期3周以上、不良口腔习惯及粒细胞绝对值<0.5×109/L均为导致口腔感染发生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放疗周期3周以上及不良口腔习惯均为导致口腔感染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口腔癌患者年龄≥60岁、化疗周期3周及以上和不良口腔习惯等均为放疗后口腔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此,应加强口腔卫生的健康重要宣传,改善不良口腔习惯,多给予高龄患者支持和关爱,提升其自我口腔清洁能力,根据患者病情实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放疗次数及时间,提升患者的治疗耐受度。

  • 标签: 口腔癌 放疗患者 口腔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口腔护理结合饮食干预对口腔溃疡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口腔溃疡患者9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口腔护理与饮食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口腔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恢复进食时间、治愈口腔溃疡的时间和进食达标率。结果观察组45例患者治愈口腔溃疡的时间为(4.11±1.28)d,恢复进食时间为(2.65±1.38)d,进食达标率为主食96.97%、蔬菜90.91%、水果93.94%、鸡蛋牛奶90.91%、肉类87.88%。对照组45例患者治愈口腔溃疡的时间为(7.91±2.23)d,恢复进食时间为(7.12±1.36)d;进食达标率为主食27.27%、蔬菜45.45%、水果39.40%、鸡蛋牛奶51.52%、肉类21.21%;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护理具有保持口腔卫生、抗菌、止痛、加快修复黏膜上皮细胞和保证其完整性等优点用口腔护理与饮食干预的结合可以有效快速地提高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让患者的营养达到均衡。

  • 标签: 口腔护理 饮食干预 口腔溃疡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口 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放疗期间 的口腔护理方案, 为减少患者的痛苦以及实现更好的护理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选取本院 20 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此次 研究,纳入标本的 时间介于 为 2018年 03 月 -2019年 07 月,对 20 例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总结合分析,主要进行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和进行功能训练,通过拍片的方式观察肿瘤的变化情况。 结果 20 例口 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全部顺利完成肿瘤的放射治疗,提高了自身生活质量,减少了复发的可能性。 结论 将 优质的护理服务应用于 口 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过程中,可促使其相关临床症状得到更为良好的改善,其生活质量亦会随之大为提升,也会相应的对护理服务给出更高的评价 。

  • 标签: 口 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放疗 生活质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护理干预对患者口腔感染的影响与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口腔疾病患者 100例为对象,随机将 10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 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口腔护理,比较两组的口腔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口腔感染率 2.00%比对照组 14.00%低,护理满意度评分( 38.7±0.5分)比对照组( 31.5±0.3分)高, P< 0.05。结论口腔护理干预对患者口腔感染具有抑制和减少的作用,并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口腔疾病患者 护理口腔 建议
  • 简介:(上海市闸北区中医医院护理部上海闸北200072)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组方紫芩口腔护理液用于病人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需口腔护理的160例病人随机分为二组(各80例)。分别用紫芩口腔护理液棉球和生理盐水棉球进行口腔护理,并观察比较二组口腔护理前后的细菌培养及临床疗效。结果二组口腔护理前后,紫芩口腔护理液和生理盐水细菌培养的转阴率分别为67.14%和22.12%,紫芩口腔护理液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二组疗效比较,紫芩口腔护理液组总有效率达95.10%,生理盐水组为80.10%,紫芩口腔护理液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紫芩口腔护理液用于口腔护理,效果优于临床常用的生理盐水,可以替代生理盐水液。

  • 标签: 口腔护理 紫芩口腔护理液
  • 作者: 何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 637300
  • 简介:目的:分析口腔护理结合食疗在口腔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一百一十五例口腔溃疡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异同分为五十三人为对照组和六十二人为观察组。两组均接受口腔护理并结合常规护理和饮食护理。结果观察组口腔溃疡修复时间较常规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护理与饮食治疗相结合,可合理应用于口腔溃疡治理,促进患者溃疡的消除,减少患者的疼痛。

  • 标签: 口腔溃疡;口腔护理;饮食护理
  • 简介:摘要:在对口腔疾病进行临床护理中应该关注到口腔护理的重要价值,围绕患者的疾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在科学护理基础上提高口腔疾病治疗效果。研究指出在口腔疾病治疗中需要关注到温度等因素对微生物滋长造成的影响,围绕口腔细菌的形成与影响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通过口腔清洁和疾病治疗达到抑制细菌繁殖的目标,避免出现口腔问题造成的其他感染问题。本文结合口腔治疗的临床实践提出护理建议,重视在提高口腔护理水平基础上保障疾病治疗效率。

  • 标签: 口腔疾病 口腔护理 疾病治疗 口腔清洁 细菌繁殖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定期口腔护理对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的应用效果展开探讨。方法:研究2020年1月-2021年6月进行,观察对象纳入70名患者,均为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共两组,每组35名患者,其中一组实施定期口腔护理(观察组,n=35),另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n=35),对其不同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差异探讨。结果: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满意度对比,总满意度指标观察组患者97.14%(34/35)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28/35),(p<0.05);口腔正畸并发症(牙龈增生、牙龈炎症、牙周脓肿)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2.86%(1/35)低于对照组患者80.00%(7/35),(p<0.05)。结论:定期口腔护理管理能够帮助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口腔功能,预防口腔正畸相关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的矫治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定期口腔护理 口腔正畸 固定矫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正畸护理中应用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80例口腔正畸患者摸球分对照、观察组,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口腔修复的工艺制作中,造型设计要具有美学价值,就必须按美学的规律来进行艺术造型。要求在懂得造型结构形态、构造结构、空间结构、线备造型的前提下,还必须要具备丰富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人类审美的主要形式是视觉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口腔修复体无论是单个的还是多个的,是固定的还是活动的都应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

  • 标签: 口腔修复 美学法则 艺术造型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冲洗护理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1年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