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女性乳房不仅是哺乳器官,具有分泌乳汁、哺乳后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作为女性性器官的一部分,是女性性成熟的重要标志,参与整个性反应周期即性生活的全过程。

  • 标签: 女性乳房 性生活 疾病 性反应周期 性器官 哺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饲养管理、环境卫生、激素失调和其他疾病因素诱发等。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比较复杂。部分地区隐形乳房炎发病率高达40%~80%之间。奶牛乳房炎病发不仅会造成产奶量降低,而且还会对乳成分和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给广大养殖者带来巨大损失。通过诊断、治疗、预防等措施,从而降低乳房炎带来的损失。

  • 标签: 乳房炎 病因 症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产后乳房穴位按摩对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我科分娩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进行乳房护理,研究组在产后第2天即开始乳房穴位按摩,按摩手法及乳房护理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结果研究组乳房胀痛程度小于对照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乳房穴位按摩不仅能减轻乳房胀痛,还能促进乳汁分泌,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后 穴位 乳房按摩 乳房胀痛 乳汁分泌
  • 简介:目的比较乳腺癌保留乳房乳房全切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由同一组手术医师连续完成的保留乳房乳房切除手术的乳腺癌患者资料,按照人组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入组条件患者232例,使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制定的测量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和QLQ-BR23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于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调查期间,发放并回收生活质量调查问卷207份,分为保留乳房组(101例)和乳房全切组(106例)。两组患者腋窝手术方式、化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文化程度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肿瘤分期差异采用Z检验,生活质量数据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结果问卷回收率为89%(207/232)。对比两组患者-般资料,结果显示,保留乳房组和乳房全切组在肿瘤分期、腋窝淋巴结手术情况、化疗、内分泌治疗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925,x^2=5.129、0.121、1.943,P均〉0.050),但保留乳房组的放射治疗比例明显高于乳房全切组[91.1%(92/101)比28.3%(30/106),x^2=84.248,P〈0.001],且文化程度高者(高中及以上学历)占80.2%(81/101),显著高于乳房全切组的60.3%(64/106)(x^2=9.684,P=0.017)。QLQ—c30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领域及疲乏、恶心与呕吐、疼痛、呼吸困难、睡眠障碍、食欲、便秘、腹泻、经济困难等子量表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6、2.297、2.106、-1.529、-0.400、0.689、-1.050、0.354、-1.219、-0.473、1.027、-0.118、0.623、0.179、-1.066,P均〉0.050)。QLQ-BR23结果显示,保留乳房组患者的体象评分(83.2±19.6)显著高于全切�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区段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对缓解产后乳房疼痛和促进产后泌乳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2018年10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中选取98例,随机分为两组,为对照组产妇提供常规产后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乳房胀痛情况、开始泌乳时间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乳房胀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早,新生儿每日哭闹次数少、胎便排空时间短,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乳房按摩护理有利于缓解产后乳房疼痛,促进产后泌乳,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早期 乳房按摩护理 产后乳房疼痛 产后泌乳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迟即刻乳房再造中乳房扩张术相关的关键技术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提出并发症防治策略。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实施乳房扩张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48例(年龄32~48岁,平均42.7岁),对这些患者乳房扩张术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扩张器埋置层次位于胸大肌后方,胸大肌附着点充分离断42例,表面覆盖组织完整45例,术中即刻注水47例。术后并发症包括扩张器移位(7例中6例为腔隙剥离不充分)、扩张不充分3例、感染1例。除1例感染患者取出扩张器外,4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假体置换术。结论胸大肌后方腔隙的充分剥离,扩张器表面软组织覆盖物的完整性、扩张器注水方式、包膜处理策略等技术是防治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乳房 扩张术 延迟即刻乳房再造术 关键技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乳房缩小整形术及乳房上提术后,切口皮脂腺囊肿的形成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接受乳房缩小术及乳房上提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手术中去表皮厚度不超过真皮的1/3厚度,B组切除几乎全层真皮,对比两组术后出现切口皮脂腺囊肿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4年,A组中有4例术后出现切口皮脂腺囊肿(13.3%),B组中未出现切口皮脂腺囊肿。两组中均无病例出现乳头乳晕血运障碍。结论在乳房缩小整形术和乳房上提术中增加去表皮的厚度,可以减少术后出现切口皮脂腺囊肿的发生率,且不会影响乳头乳晕的血运。

  • 标签: 乳房 去表皮 皮脂腺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皮肤的乳房皮下腺体切除并硅胶假体植入1期重建乳房的手术技巧。方法对我科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0~Ⅱ期乳腺癌6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手术切除范围、假体植入腔的游离、手术技巧、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探讨乳腺癌患者行乳房皮下腺体切除并硅胶假体植入1期重建乳房的手术方式。结果本组均行乳房皮下腺体切除并1期硅胶假体植入术。4例出现部分乳头坏死、脱落,导致乳头部分缺失,3例出现胸部皮瓣局灶坏死,1例出现保留的乳头乳晕局部坏死,换药后自行愈合,其余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未出现包膜挛缩、血肿形成等并发症,术后外观良好,双侧乳房基本对称。随访1~36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2例(3.1%)发生远处转移,均为浸润性癌。结论乳房皮下腺体切除并1期硅胶假体植入术可满足肿瘤治疗和形体美容两方面要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可供早期乳腺癌患者选择的一种有效术式。

  • 标签: 乳腺癌 皮下腺体切除 硅胶假体 1 期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