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在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我院 2016 年 9 月 ~2017 年 11 月收治的 120 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 60 例进行常规喂养指导,观察组 60 例进行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对比两组产妇乳房胀痛和乳汁分泌情况。 结果 对照组产妇初次泌乳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对产妇进行乳房按摩护理可促进早期乳汁分泌、缓解乳房胀痛,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早期乳房按摩 产后泌乳 乳房胀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乳房血管模型在乳房缩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20例乳房肥大患者术前进行CT扫描,将收集的影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后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乳房血管模型,根据患者个性化模型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与术前沟通,并规划手术操作方案及术中指导。结果打印的40只乳房模型共有63条主供血管,其中多数乳房血供来源于胸廓内动脉(左侧68.97%,右侧61.76%)。术前根据患者乳房具体血供来源设计内上方蒂或外上方蒂术式。患者对于采用3D打印乳房血管模型进行术前宣教和术前谈话的整体满意度较高。结论3D打印乳房血管模型应用于乳房缩小手术中能够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术前沟通,能够直观地指导术者进行术前手术规划与术中手术操作。

  • 标签: 3D打印 乳房肥大 乳房缩小术 乳头 乳晕复合体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对产妇进行低频电疗联合手法穴位按摩对乳房肿胀的疗效。方法 将产后乳胀的 30例产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低频脉冲电疗联合手法穴位按摩乳房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热敷加用吸奶器抽吸治疗。结果 观察两组产妇治疗两天后,乳房胀痛消退情况、乳房疼痛程度及疗效。

  • 标签: [ ] 低频脉冲 手法穴位 产后乳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早期乳房按摩对乳房胀痛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将511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55例,对照组256例。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实验组产妇在此基础上于剖宫产术后12~24小时开始对产妇进行乳房按摩的指导与督促,观察剖宫产产妇术后3~5天乳房胀痛的发生率以及术后3天泌乳量。结果实验组在剖宫产术后3天的泌乳量较对照组多。结论剖宫产术后12~24小时对产妇进行乳房按摩能预防乳房胀痛,促进泌乳,从而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

  • 标签: 剖宫产产妇 乳房按摩 泌乳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在提高产妇泌乳量和缓解乳房胀痛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间在我院成功分娩的3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其余16例作为实验组,实施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泌乳量和乳房胀痛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泌乳量更高,乳房胀痛情况更轻(P<0.05)。结论:早期乳房按摩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产妇的泌乳量,并缓解乳房胀痛,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乳房按摩 产妇泌乳 乳房胀痛 泌乳量
  • 作者: 陈敏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沭阳南关医院,江苏宿迁 223600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产妇产后实施早期乳房按摩护理模式对其泌乳和乳房胀痛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时间范围2022年1月-2023年1月,研究对象从该时间范围内本科室接收的产妇中选取42例,采取红篮球分组方法进行分组,21例常规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21例研究组产妇实施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产妇的平均泌乳时间、血清泌乳素、NPR(乳房胀痛)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妇平均泌乳时间,比常规组少,血清泌乳素,比常规组高,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产妇NPR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在产后产妇中的应用具有突出效果,不仅可以减轻产妇乳房胀痛感,而且能够促进产妇泌乳,在临床上推荐广泛推广和运用。

  • 标签: 早期乳房按摩护理;产妇泌乳;泌乳时间;乳房胀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对产后泌乳与乳房胀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21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2例产妇进行研究,双色球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初乳分泌时间少于对照组,催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产后1d、2d、3d泌乳量高于对照组,而乳房肿胀发生率与肿胀缓解时间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产后泌乳 乳房胀痛 早期乳房按摩 泌乳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行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间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经对症处理皮瓣均存活。术后半年随访显示,患者对再造乳房的形态和感觉均表示可以接受。结论:做好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行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乳腺分叶状肿瘤 皮瓣乳房再造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产后乳房穴位按摩对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的可行性和效果,进而得出结论产后乳房穴位按摩不仅能减轻乳房胀痛,还能促进乳汁分泌,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后 穴位 乳房按摩 乳房胀痛 乳汁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对产后乳房胀痛及产后泌乳的效果。方法:在 2019.01-2019.12时间段中,选取我院收治的 60例产妇为实验组,给予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同期选取 6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乳房胀痛率 5.0%显著低于对照组 21.7%,差异显著, P<0.05。实验组首次泌乳时间为( 15.6±0.7) h,对照组首次泌乳时间为( 23.8±1.3) h,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产妇护理中给予早期乳房按摩护理,有利于产后泌乳,缓解产后乳房胀痛,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早期乳房按摩护理 产后乳房胀痛 产后泌乳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定期乳房护理干预对产妇生后减轻乳房胀痛以及泌乳效果。方法将本院130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采用早期定期乳房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胀痛程度及乳汁分泌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生产后乳房胀痛分疼痛级别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在生产后24H~72H乳汁分泌量显著多于对照组产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定期乳房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轻产妇生产后的乳房胀痛情况,乳汁分泌明显,满足婴儿需要。

  • 标签: 乳房护理 乳房胀痛 泌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在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03月—2021年08月治疗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表法将这50例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患者依次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研究组采用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有效结论。结果:研究组产后首次泌乳时间、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48 小时乳汁充足率明显由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差异,p

  • 标签: 早期 乳房按摩 产后泌乳 乳房胀痛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房穴位按摩护理对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和泌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03月至2021年03月之间本院收治的200例产后乳房胀痛产妇,随机分为参比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参比组产妇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使用早期泌乳穴位按摩护理。对比两组产后乳房胀痛产妇护理后的泌乳情况和乳房胀痛情况。结果:产后乳房胀痛产妇护理后,实验组产妇的泌乳情况好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产妇的乳房胀痛情况少于参比组(P<0.05)。结论:产后乳房胀痛产妇使用早期乳房穴位按摩护理能够改善产妇泌乳情况,减轻乳房胀痛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乳房穴位按摩护理 产后乳房胀痛 泌乳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牛羊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但生产中经常发生的乳房炎,对牛羊的产乳量及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应该重视牛羊乳房炎的防治,制定科学并且有效的防治策略,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理念,以确保饲养场的经济收益。本文主要从牛羊感染乳房炎的原因入手,介绍牛羊感染后的表现及有效的策略,供参考。

  • 标签: 牛羊 乳房炎 兽医防治 有效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女性乳房是两个半球形的对称的性器官。在乳房的实体中,乳腺组织是起功能主导作用的,也是变化最活跃的。乳腺的直接"上司"是卵巢。乳腺是卵巢内分泌的靶器官,与女性的子宫、阴道是"姊妹"器官,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乳房既是哺乳器官,也是女性的性器官。在性生活中,乳房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部位,在触摸、爱抚、亲吻等刺激下,乳头可以勃起,乳房出现胀大、饱满等性反应。随着性高潮的到来,乳房的性反应会更强烈;随着性高潮的消退,乳房的性反应也会逐渐消失。

  • 标签: 乳房疾病 卵巢内分泌 乳腺病 靶器官 女性乳房 性反应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