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腹腔化疗临床疗效及影响胃癌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R0根治术进展期胃癌患者255例。分为3组,即A组(对照组,仅行手术治疗)、B组(腹腔化疗组,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3支)、C组(腹腔化疗组,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6支),观察并分析3组临床疗效果。结果: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腹腔化疗可延长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术后3年、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其中应用6支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术后5年生存率要高于应用3支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三组在术后总生存时间和术后1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病理N分期、病理TNM分期、清扫淋巴结总数和清扫淋巴结阳性数。结论:进展期胃癌术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腹腔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 腹腔化疗 总生存期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持续静脉输注联合FOLFOX/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初治或复治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3例,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15mg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第1天至第7天,总量为105mg,共持续168小时,第6天开始联合FOLFOX/FOLFIRI方案治疗,3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13例患者共完成54周期治疗,全部病例均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总有效率为(ORR)23.1%,疾病控制率(DCR)为69.2%,中位PFS为4.7个月。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延迟性腹泻和外周感觉神经麻木等,无化疗毒性相关死亡病例。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持续静脉输注联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肯定,毒副反应能够耐受。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FOLFOX/FOLFIRI方案 晚期结直肠癌 联合化疗 毒副反应
  • 简介:目的对中高度催吐风险化疗方案导致的恶心呕吐应用阿瑞匹坦三联疗法进行预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接受具有中高度催吐风险化疗方案治疗的癌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信封法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48例予传统托烷司琼预防,观察组52例给予阿瑞匹坦三联疗法进行预防。观察两组患者从化疗开始至第1次发生呕吐的时间,呕吐预防效果,生活质量,以及阿瑞匹坦三联疗法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第1次发生呕吐时间(4.55±1.20)h晚于对照组(2.21±0.5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呕吐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92.21±10.36)分高于对照组的(76.32±8.21)分(P〈0.001)。两组患者均有头晕、乏力、便秘、焦虑等不良反应,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高度催吐风险的化疗方案导致的恶心呕吐癌症患者给予阿瑞匹坦三联疗法进行预防,可延长患者第1次恶心呕吐发生时间,预防效果显著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恶心呕吐 化疗 阿瑞匹坦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替吉奥(S-1)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n=61)和B组(n=59),两组均接受口服S-1治疗。根据体表面积(BSA)制定方案:BSA〈1.25m2,80mg/d;1.25~1.5m2,100mg/d;〉1.5m2,120mg/d;d1~d14,3周为1周期。仅A组在S-1基础上联合HIFU。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0版评价近期疗效并计算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采用NCICTCAE3.0标准评价毒副反应,记录疼痛缓解率并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全组均可评价近期疗效。A组获CR3例、PR15例、SD28例和PD15例,RR和DCR分别为29.5%和75.4%;B组获CR1例、PR5例、SD15例和PD38例,RR和DCR分别为10.2%和35.6%;A组的RR和DCR均高于B组(P〈0.05)。A组的中位生存期(OS)为11.2个月,6、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0.0%和40.0%,均优于A组的7.9个月、70.0%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疼痛缓解率为57.4%(35/61),高于B组的20.3%(1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3~4级毒副反应,1~2级毒副反应为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腹泻、手足综合征及神经毒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联合S-1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轻且患者可耐受,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胰腺肿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替吉奥
  • 简介:目的观察洛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采用洛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具体如下:洛铂30mg/m^2静滴3h,d1;卡培他滨2500mg/m^2,每13分2次口服,d1-d14。3周为1个周期。按照RECIST1.0版标准评价疗效以及WHO急性及亚急性毒性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全组22例患者中,无1例获CR,获PR9例,SD8例,PD5例;有效率为40.9%,疾病控制率为77.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9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4.2个月,1年生存率为72.7%。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手足综合征,均以1-2级为主。结论洛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洛铂 卡培他滨 化学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国产氯屈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6例伴有骨痛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试药组(国产氯屈膦酸二钠组)和对照组(骨膦组)。结果:止痛有效率试药组为82.8%,对照组为85.2%;活动改善率试验组为65.4%,对照组为6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止痛有效率和活动能力改善率均无显著差异,均毒副作用轻微。结论:国产氯屈膦酸二钠能较好地控制骨转移癌性疼痛,改善活动能力,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氯屈膦酸二钠 治疗 肿瘤 骨转移 疼痛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病例的疗效.方法:选择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54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其中低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37例,高分化腺癌7例,粘液腺癌6例.放疗总剂量在60~72GY/22~24F/每周4~5次,其毒性作用用血液学、生化试验、胃肠道和泌尿系统反应进行评估.观察有无放射性肠炎症状,监测血细胞.每3月复查MR或CT1次,二年后每6月复查MR或CT1次.结果:迄2000年12月25日止共随访54例,随访到53例(98.1%),失访1例(1.9%);中位随访时间为15.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4.3个月(3~30个月).疗效判定标准:按WHO制订标准,完全缓解5例,占9.3%;部分缓解27例,占50.0%.稳定15例,占27.8%;进展6例占11.1%.有效率为59.3%.一年生存率61.1%(33/54),症状缓解率92.6%(50/54).放射性肠炎发生率约为5.6%.均未出现白细胞减少和肝、肾功能降低与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具有明显的剂量分布优势,局部控制率和症状缓解率高,放射性肠炎发生率低.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治疗 直肠癌 术后复发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94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康莱特注射液100ml,静滴,第1-7天,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FOLFIRI方案化疗,2次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观察临床有效率,毒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化疗后临床有效率分别为34.1%和16.0%(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提高分别为56.8%和12.0%(P〈0.05);治疗组的骨髓抑制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重度延迟性腹泻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能提高化疗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起到减毒增效作用。

  • 标签: 康莱特注射液 FOLFIRI方案 晚期胃肠道肿瘤 化疗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乐沙定与氟脲嘧啶(5-FU)、四氢叶酸钙联合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30例,其中胃癌组(A组)15列,肠癌组(B组)15例,均以乐沙定、5-FU、四氢叶酸钙联合化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组CR3例,PR8例,SDl4例,PD5例,总有效率36.7%。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和神经感觉障碍,大多数为Ⅰ-Ⅱ。结论:乐沙定联合5-FU、四氢叶酸钙治疗消化道肿瘤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化疗方案。

  • 标签: 乐沙定 化疗 晚期消化道肿瘤 氟脲嘧啶 四氢叶酸钙 联合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常规放疗联合吉西他滨(泽菲)加顺铂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2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实施常规放疗,计划照射剂量(60—75)Gy,(2~2.5)Gy/次,1次/d,5d/wk。同步行吉西他滨加顺铂化疗,方案为放疗d1起开始化疗,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1.0g/m2,d1,d8,顺铂25mg/m2,d1~3,每21d重复。放疗后再采用该方案化疗共4-6个周期。结果近期疗效CR9例,PR41例,SD7例,PD5例。有效率80.6%。毒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结论常规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加顺铂同步治疗局部晚期NSCLC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可耐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治疗 吉西他滨 顺铂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多态性对术后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方法法选取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32例,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后均接受化疗.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反应检测EGFR基因型,根据EGFR基因型不同,将患者分为G/G基因型组(n=28)、G/A基因型组(n=70)、A/A基因型组(n=34).比较3组患者化疗后的复发情况、病死情况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组患者的化疗后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化疗后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A基因型组和A/A基因型组患者的化疗后2年复发率均低于G/G基因型组(P〈0.05).3组患者的化疗后1年和化疗后2年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期间,3组患者消化道症状、神经毒性、中性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基因型为G/G型是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后2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结论EGFR基因型为G/G型与局部进展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后复发有关.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型 宫颈癌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地塞米松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关节外科80例行TKA的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地佐辛联合地塞米松)、B组(地佐辛)、C组(地塞米松)、D组(生理盐水),每组各20例,A组术前3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及地塞米松10mg,B组术前3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C组术前30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D组为对照组。术毕患者均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IA)。观察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膝关节功能相关指标、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睡眠满意度、恶心及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术后6h,A、B、C组分别为:(5.01±1.20)分、(5.52±1.15)分、(6.23±1.26)分,低于D组的(6.71±1.68)分(P=0.031、P=0.040、P=0.021);VAS术后12h,A、B、C组分别为:(4.43±1.04)分、(4.87±1.42)分、(5.03±1.28)分,低于D组的(6.01±1.80)分(P=0.002、P=0.007、P=0.002);VAS术后1天,A、B、C组分别为:(2.89±0.92)分、(3.01±1.32)分、(3.76±1.45)分,低于D组的(4.71±1.81)分(P=0.035、P=0.019、P=0.024);VAS术后3天,A、B、C组分别为:(1.58±0.53)分、(1.87±0.64)分、(2.45±0.82)分,低于D组的(3.38±1.02)分(P=0.015、P=0.040、P=0.046);VAS术后5天,A、B、C组分别为:(1.07±0.32)分、(1.62±0.43)分、(2.01±0.51)分,低于D组的(3.11±0.82)分(P=0.007、P=0.008、P=0.009)。VAS术后1天,B和C组分别为(3.01±1.32)分、(3.76±1.45)分,高于A组的(2.89±0.92)分(P=0.005、P=0.004)。膝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术后2天,A、B组分别为:(30.27±5.81)°、(29.02±4.79)°,优于D组的(16.27±2.43)°(P=0.003,P=0.006)。ROM术后2周,A、B组别为:(98.21±9.05)°、(94.57±8.64)°,优于D组的(85.36±8.01�

  • 标签: 地塞米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疼痛 镇痛 地佐辛
  • 简介:目的探讨晚期十二指肠癌患者一线化疗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晚期十二指肠癌患者40例,9例未接受化疗,31例接受化疗,其中GEMOX方案13例、FOLFOX方案13例、卡培他滨单药2例和吉西他滨单药3例。采用RECIST1.1版与NCI-CTC4.0版标准评价化疗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31例化疗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共完成化疗146个周期,中位化疗4个周期(2-12个周期)。GEMOX方案组获PR1例、SD10例、PD2例,疾病控制率(DCR)为84.6%;FOLFOX方案组获SD6例、PD7例,DCR为46.2%;单药组:卡培他滨获SD2例,吉西他滨获SD1例、PD2例,DCR为60.0%。31例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S)为15.7个月,9例未化疗患者的中位OS为4.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EMOX方案组的中位OS为27.9个月,FOLFOX方案组为15.2个月,单药组为15.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6)。GEMOX方案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8个月,FOLFOX方案组为4.0个月,单药组为5.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常见不良反应多为1-2级,主要为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乏力及恶心等。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是否肝转移及是否化疗与晚期十二指肠癌的预后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是否肝转移及是否化疗是影响晚期十二指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GEMOX方案、FOLFOX方案、卡培他滨单药及吉西他滨单药一线化疗均对晚期十二指肠癌有效,且耐受性良好;其中GEMOX方案可能有更好的生存获益。分化程度、是否肝转移及是否化疗可能是影响晚期十二指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临床上可作参考。

  • 标签: 晚期十二指肠癌 一线化疗 COX回归分析 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中和固定系统(dynamicneutralizationsystem,Dynesys)用于腰椎退行性滑脱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像学改变。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我科对17例明确诊断为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单节段病变患者进行了后路椎板开窗减压,Dynesys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53~72岁,平均61.3岁。手术节段分布:L3/4间隙3例,L4/5间隙10例,L5/S1间隙4例。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估。通过术前及随访时X线片测量椎间隙高度比及椎间活动度。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的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失败。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5.4个月。VAS腰痛评分:术前5.9±2.7,末次随访1.8±1.2;VAS腿痛评分:术前3.1±2.4,末次随访1.2±0.9。ODI指数:术前(39.4±17.3)%,末次随访(14.8±11.2)%。术前及随访时所有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间高度比:术前2.5±1.2,随访时2.8±1.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活动度:术前(4.6±1.5)°,随访时(1.8±1.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系统内固定是轻度腰椎退行性滑脱的一种早期疗效满意的治疗选择。

  • 标签: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移位 腰椎 脊柱疾病 Dynesys系统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物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32例髌骨下极骨折(AO/OTA34-A1)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6例,观察组采取间断垂直钢丝缝合联合Krachow缝合法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采用髌骨爪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本组获12~23个月,平均(16.2±0.30)个月随访,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疼痛和屈伸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B?stman评分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76±0.43)个月,对照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79±0.52)个月,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两组术后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均无并发症发生;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观察组为(129.4±0.43)°,对照组为(129.1±0.51)°;膝关节B?stman评分,观察组为(29.6±0.23)分,对照组(29.4±0.20)分。结论间断垂直钢丝缝合联合Krackow缝合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髌腱的完整性,以维持膝关节功能,操作方便,固定牢靠,有利于患者早期行功能锻炼,对髌骨下极骨折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髌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折切开复位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放疗、肝动脉灌注化疗(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及放疗联合TACE在治疗局部晚期肝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IIIb-IVa期肝癌。单纯放疗10例,单纯TACE8例,联合治疗13例,姑息治疗14例,比较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总体生存时间。结果:放疗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6例,有效率60%。TACE组CR0例,PR3例,有效率38%。联合组CR0例,PR8例,有效率62%,有统计学差异(P=0.041)。TACE与放疗、联合治疗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28,P=0.021)。放疗组、TACE组、联合组中位总生存时间(OS)和PFS分别为7个月、7个月、22个月(P〈0.001)和4个月、3个月、13个月(P〈0.001),均有统计学差异,姑息组中位OS为3个月。三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及诱发乙肝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方面,发热(P〈0.001)、腹痛(P〈0.001)、肝功能不良(P=0.007)三组比较有统计差异,不良反应以放疗组最少见。结论:对于局部晚期肝癌,单纯放疗、单纯TACE、放疗联合TACE均可改善近期疗效、PFS和OS,以放疗联合TACE为最佳,精确放疗稍优于单纯TACE。

  • 标签: 肝癌 放疗 介入化疗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含洛铂的化疗方案在食管癌、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收集关于是否采用洛铂的化疗方案在治疗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的对照试验,应用ReviewManager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临床试验,共4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洛铂联合组的客观缓解率不劣于对照组(OR=1.39,95%CI:0.94~2.07,P=0.10)。洛铂联合组神经毒性发生率较低于对照组(OR=0.28,95%CI:0.09~0.85,P=0.03)。在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及脱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食管癌、胃癌、肠癌方面,洛铂联合化疗组的疗效不劣于对照组,但洛铂联合组不增加其他毒副反应的基础上,尚能降低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含洛铂的化疗方案可以做为食管癌、胃癌、肠癌的治疗选择。

  • 标签: 洛铂 食管癌 胃癌 肠癌 META分析
  • 简介:由美国EliLily研制成功的健择(吉西他宾),于1998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胰腺癌一线药物,我们自2003年起用健择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胰腺癌30例,分析了其客观有效率及改善肿瘤的相关症状的情况。

  • 标签: 晚期胰腺癌 化疗治疗 疗效观察 介入化疗 健择 全身
  • 简介:目的观察三乙醇胺乳膏(trolaminecream)在预防和治疗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中的作用以及发生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271例鼻咽癌患者,按照是否应用三乙醇胺乳膏分为用药组138例和对照组133例。两组均行同步放化疗。结果用药组出现1级放射性皮炎56例,2级70例,3级12例,对照组分别为34、76和2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2级皮肤反应的照射剂量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558,P=0.000),用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3级皮肤反应的照射剂量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组出现2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LogRank=29.061,P=0.000)。影响出现2级以上放射性皮炎的因素为是否用药和是否同步放化疗。结论在放疗早期使用三乙醇胺乳膏不仅可以提高皮肤对急性放射性损伤的耐受性,延缓皮肤反应出现时间,还可以减轻皮肤损伤的程度。同期放化疗增加了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的危险性。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性皮炎 同步放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锚钉治疗老年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按照值班日,由我科两个创伤骨科治疗组分别收治患者,依照手术方案将两组随机定义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肩关节复位后,复查CT提示大结节骨折块移位>5mm。观察组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锚钉复位固定肱骨大结节和修复肩袖;对照组仅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肱骨大结节。术后随访评估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均获12~18个月随访,两组肱骨大结节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两组术后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Constant-Murley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200);且术后观察组Constant-Murle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根据功能评级,观察组术后优良率达86.67%,而对照组优良率仅为66.67%。观察组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而对照组有5例出现肱骨大结节骨折块移位,2例出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锚钉治疗老年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更加牢固,并发症更少,临床疗效好。

  • 标签: 肩脱位 肩骨折 骨折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