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咯血是呼吸系疾病常见症状,往往患者出血时情绪非常紧张,尤其大咯血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临床上快速而有效止血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应用纤支镜引导直视下置入球囊导管填塞压迫道治疗大咯血,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球囊导管填塞压迫气道 治疗 大咯血
  • 简介:目的总结心肺移植术后避免道吻合口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例心肺移植患者术后2年内对道吻合口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支管管镜下气道吻合口黏膜光滑,愈合良好,道通畅,未发生并发症。结论精湛的移植技术、免疫排斥和感染的良好防治可以避免道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道吻合口并发症是可防可治的。

  • 标签: 气道吻合口 心肺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西利宾胺预防抗结核药引起肝损害的疗效。方法在我所接受抗结核治疗的患者486人,分为观察组,238例,对照组248例,两组均给予2RHZE/4RH方案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同时加服西利宾胺治疗,对照组加服肌苷治疗。结果观察组发生肝损害21例(21/238)占8.8%,对照组发生肝损害64例(64/248)占25.8%两组比较P〈0.05。结论西利宾胺能较好预防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肝损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西利宾胺 抗结核药 肝损害 预防
  • 简介: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4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多西紫杉醇75mg/m2,静滴,d1,卡铂根据AUC5计算用量,静滴,d1,21d为1周期,每个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生存期。结果47例患者治疗后CR0例、PR24例、NC17例、PD6例,有效率为51.1%。KS评分增加者70.2%(33/47)、稳定21.3%(10/47)、下降8.5%(4/47)。中位生存期9个月(95%CI8~10个月),1年生存率27.1%。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全组68.1%(32/47)出现白细胞下降,其中Ⅲ度~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5.5%,恶心、呕吐29.8%(14/47),脱发87.2%(41/47)。其余毒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比较轻微。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药物疗法 多西紫杉醇 卡铂
  • 简介:目的观察双水平道内正压通气(BiPAP)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即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BiPAP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h及一周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患者住院天数、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3h后及一周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PaCO2明显下降,而PaO2显著上升,两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iPAP在AECOPD的治疗中有确切疗效,可快速改善临床呼衰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 正压通气治疗 AECOPD 临床疗效 Ⅱ型呼吸衰竭 BIPAP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水平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方法采用经鼻罩/鼻面罩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16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结果13例患者血气指标明显改善,预后良好。结论双水平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是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手段,且因并发症少、疗程短、费用和死亡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Ⅱ型呼吸衰竭 纳洛酮治疗 呼吸机辅助通气 面罩BIPAP 呼吸衰竭患者
  • 简介:病例资料患者,刘XX,女,72岁,因双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20余年于2015年6月11日入院,既往重度骨质疏松,双下肢表浅静脉曲张。入院查体示:患者跛行步态,双膝间隙压痛明显,胸片未见明显肺部异常,肺纹理未见明显增粗或异常增高致密影。初步诊断为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于6月15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双侧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术中出血50mL,输血400mL。

  • 标签: 关节置换术 唑来膦酸 静脉输注 患者 下肢表浅静脉曲张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简介:目的探讨支气管结核道狭窄行球囊扩张术治疗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耐受性。方法通过对63例支气管结核道狭窄行球囊扩张术治疗,住院过程心理护理的经验总结。结论对支气管结核道狭窄行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住院全过程的、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耐受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治疗依从性 球囊扩张术 支气管结核 心理护理 气道狭窄 住院全过程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新型鼻塞持续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所收治的40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其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儿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的双鼻塞吸氧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则应用新型鼻塞持续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的患儿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是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患儿而言,观察组患儿的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水平比较是明显更好的,p<0.05;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都未出现较多或较为明显的并发症情况,组间对比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新型鼻塞持续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治疗有效率更高,患儿的血气指标更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且无明显的并发症情况,安全性较高,具有优秀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持续道正压通气(NCPAP)结合纳络酮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98例生后发生反复呼吸暂停且胎龄≤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成NCPAP结合纳络酮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CPAP结合纳络酮治疗;对照组则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荼碱结合纳络酮治疗,并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中显效38例,有效11例,总有效49例;对照组中显效22例,有效13例,总有效35例,两组治疗效果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NCPAP结合纳络酮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反复呼吸暂停 疗效评价 治疗组 纳络酮 早产儿
  • 简介:目的分析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与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性,探讨呼吸机管道更换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150例ICU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为4组,A组(n=38例):每间隔2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B组(n=37例):每间隔5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C组(n=40例):每间隔7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D组(n=35例):每间隔10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比较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率.结果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C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每间隔7d更换呼吸机管道比每间隔2d、5d和10d更换更为合适,可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管道 相关性分析 更换时间 小儿 机械通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