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及病毒谱。方法回顾性分析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和RT-PCR方法对患儿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76例患儿中49例明确与病毒感染有关,分别为巨细胞病毒(CMV)27.6%(21/76),EB病毒(EBV)14.5%(11/76),单纯疱疹病毒(HSV)9.2%(7/76),风疹病毒(RV)7.9%(6/76),肝炎病毒(HBV和HCV)5.3%(4/76),混合感染13.2%(10/76)。结论病毒感染占64.5%,其中CMV感染最多,EBV感染次之,肝炎病毒(HBV和HCV)导致的感染比例不到6%。病毒感染婴儿肝炎综合征实验室检查多可见肝功能异常,常并发多系统感染、颅内出血等。

  • 标签: 婴儿 肝炎 病毒
  • 简介:诊断虚拟实验室以多媒体编程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应用语义识别、TIS发音、动态图形识别和多种视频、音频素材构建了一个仿真的临床技能培训和诊断思维环境,采取人机交互方式实施实验,具有创新性、交互性、智能性、仿真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等优点。用于训练和培养医学生、研究生和青年医师,在提高诊断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技能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 标签: 虚拟实验软件 诊断学 构建 应用
  • 简介:微生物专业英语教学在专业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检验专业学生的微生物专业英语教学进行尝试,作者认为微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任务由专业课教师承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学习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提高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

  • 标签: 微生物学 英语教学 检验专业 专业英语 教学目的 教学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检验仪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搞好医学检验仪器实验教学的措施。方法以问卷调查形式对我院检验系300名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于医学检验仪器实验教学的满意程度。并对不满意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00份问卷调查表均被回收,回收率为100%。300名学生中,对医学检验仪器实验教学满意者共260例,所占比例86.67%。其余40例学生提出个人意见,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缺乏主动性、实验目的不明确及大型教学仪器数量较为局限等。针对上述问题,我校积极开展相应措施。结论积极改善教学方案,更新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及应用仿真技术教学等有助于改善医学检验仪器实验教学的不足之处,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医学检验仪器 实验教学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市分枝杆菌病原菌感染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为制订科学合理的结核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7年于我院就诊的结核病患者5480例进行调查分析,每位患者取其3份痰液标本用于检测,采用BACTECMGIT960液体培养和改良罗氏法同时进行,并通过培养基培养检定分枝杆菌菌种。结果5480例患者中,通过BACTECMGIT960液体培养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改良罗氏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015年至2017年3年间,每年检出阳性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每年4个季度中,检出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农村地区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城镇地区,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防控工作呈现出逐年进展的趋势,但疫情仍然存在,结核病控制任务仍需继续大力开展。

  • 标签: 结核病 细菌学 检验
  • 简介:目的:探索多媒体在《血液细胞》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多媒体对《血液细胞》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制作课件。结果:多媒体系统在《血液细胞》形态教学中融声、形、像、文字及动画于一体,使教学内容在表达上有声有色、形象直观。结论:多媒体在《血液细胞》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血液细胞学》 多媒体教学 课件 教学内容 教学质量 教学效果
  • 简介:探讨多媒体技术在血液检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血液检验课程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血液检验教学方法的探讨。证实多媒体技术是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口,可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与网络结合可以进行远程教育,但也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进行教学设计,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最优化的教学方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医学检验人才。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 标签: 多媒体技术 血液学检验 教学应用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扫描联合MRI检查在胆管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经手术治疗确诊为胆管梗阻的9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CT扫描检查,观察组给予MRI检查,比较两组梗阻部位、梗阻部位形态、胆管扩张形态、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都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梗阻部位、梗阻部位形态及胆管扩张形态的诊断准确率都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在胆管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准确率较高,受影响因素较小,因此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影像学 胆管梗阻 病因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寰枢椎在整个脊柱结构中最为复杂,为头颅与脊柱的移行部位,是完成头颅旋转及部分屈伸运动的重要结构.寰枢椎的畸形、损伤、炎症和肿瘤等可造成其正常解剖结构的异常,并因此而导致寰枢椎不稳,若处理不及时,随时可发生压迫脊髓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故有作者把上颈椎不稳对脊髓存在的潜在危险,称之为"上颈椎危象".影像检查能真实直观反映寰枢区正常解剖结构及病变所导致的结构关系改变,是临床上诊断寰枢区病变的主要依据之一.颈椎寰枢关节旋转性固定在文献上有不同的名称,如旋转性脱位(半脱位),旋转性畸形,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等.1968年Wortzman等[1]定名为"寰枢关节旋转固定"(rotaryfixationoftheatlantoaxialjoint),并指出本病显著特点是寰枢关节固定于正常旋转运动时可到达的位置,故此名称较为合适.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起初以平片研究为主,研究方法各异,意见尚有分歧,随着CT和MRI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寰枢区影像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 标签: 寰枢关节 影像学研究 寰枢椎 脊髓 诊断 肿瘤
  • 简介:《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教学。作者结合医学免疫课程教学,探讨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让学生参与、自主、合作、创新学生的课堂,以学生创造能力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 标签: 医学教学 免疫学 创新教育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有的研究表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的激活有关。细胞凋亡的功能和诱导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心力衰竭的免疫调节剂治疗有望成功。

  • 标签: 心力衰竭 发病机制 免疫学
  • 简介:诊断是一门联系基础与临床的医学桥梁课程,实验诊断教学是临床医学诊断的主要内容之一。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实验诊断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教改及实践教学过程中,就发现的一些矛盾进行了进一步思考: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式的改变;实验教学内容的改变。

  • 标签: 实验诊断学 教学 改革 矛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检测中的血液细胞形态检查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1月收集的64份异常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将收集的64份正常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血液细胞形态检查。结果血液细胞形态观察组有23例正常,假阳性率为35.93%,血液细胞形态对照组有5例异常,假阴性率为7.81%,血液细胞形态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联合检查血液细胞形态15例异常,假阴性率为23.43%。血液细胞形态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联合检查血液细胞形态异常率比较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测中,采用血液细胞形态检查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常规检测 血液细胞形态学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冷凝集素综合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流行性出血热、肺吸虫病、静点头孢哌酮钠饮酒后类白反应及疟疾等疾病血液细胞形态误诊、漏诊分析,从而提高医学检验工作者对血液细胞形态在临床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不抗凝外周血做血涂片,用瑞一姬染色,通过具有细胞形态丰富工作经验的检验人员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形态、数量及血液寄生虫。并进行相关的血液实验及生化检查。结果通过对细胞形态认真观察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得到明确诊断。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在形态检查方而只能是一种过筛手段,在可疑情况,尤其在病理条件下必须进显微镜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便减少血液细胞形态误诊与漏诊,从而能对疑难血液病做出明确诊断。

  • 标签: 血液细胞形态学 误诊 漏诊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细胞级粉碎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我院选取川贝母、云芝、西洋参、天麻与三七5味中药,每种各取1kg,将剂量分配好后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采用细胞级粉碎技术对该组中药进行粉碎,对照组采用常规粉碎技术对组内中药进行粉碎,待两组中药均完成粉碎工作后对两组中药粉碎颗粒细化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中药在接受细胞级粉末碎后细化质量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细胞级粉碎对中药细化有着很好的效果,细化后药效成分不受影响且更易人体吸收,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中药 细胞级粉碎 中药药剂学
  • 简介:该文基于统一制作课件的设想,介绍了临床血液和血液检验这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基本方法和技巧。提出只有对多媒体课件进行精心制作,有效地应用,才能更好地辅助教学。

  • 标签: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 教学 多媒体教学课件
  • 简介:临床微生物与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试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检验专业的发展和临床对微生物检验试验教学实施了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原有的试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进行了改革,在试验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生物安全理念;在教学中开展了系列实验,采用了以模拟标本为形式的综合性实验;建立了一套比以前单纯考试更能反应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的考评体系。提高了学生运用微生物知识,解决临床医学检验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 标签: 微生物学 试验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已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观察其X线及CT的影像表现,并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分级,将其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各自的诊断符合率。结果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共有0级患者2例,Ⅰ级患者18例,Ⅱ级17患者,Ⅲ级患者11例,Ⅳ级患者8例。不同影像方法诊断结果的比较有高于CT诊断符合率(89.3%)显著高于X线的情况(58.9%),比较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CT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显著更优,能准确判断骶髂关节的各种病理改变,有利于疾病的分级、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影像学诊断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