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有效对急救药品进行管理,临床对门诊急救药品使用不同方式管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与2015.7开始对我院门诊部急救药品采用封存、开放两种模式交替管理,对管理前后3个月药品完好情况以及清点药物所需时间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开放组急救药品清点所需时间为124.6±9.4h,封存组清点所需时间为18.6±3.6h,封存方式管理药品清点时间用时明显少于开放管理,P<0.05;开放组药品短缺现象占14.6%,药品破损占6.3%,药品过期失效为4.2%;封存组药品短缺现象占4.2%,所有药品均未发现破损、过期失效、,封存管理方式药品短缺、过期失效、药品完好情况均好于开放管理,P<0.05。结论封存管理模式可从各个方面优化药品管理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减少药品损耗、过期、短缺等现象出现,有效降低医院治疗成本。

  • 标签: 管理 封存 开放 药品 急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在肝硬化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患者中的成像特点。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脉高压伴有脾功能亢进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排除肝硬化、肝转移瘤及没有造成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改变的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所测得门静脉强化峰值时间分别再延迟3、5、7、9s接受检查,比较两组门静脉主干强化峰值时间、肝实质的密度差值(P-Ll值和P-L2值)、图像质量评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对照组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时间分别为(51.12±11.21)、(34.53±7.12)s,观察组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后第3、5、7、9s的P-L1值分别为(53.12±7.43)、(64.19±6.36)、(78.39±7.18)、(55.13±6.68)Hu,P-L2值分别为(34.56±4.03)、(38.21±4.39)、(63.09±5.15)、(49.31±5.07)Hu,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9±1.25)、(5.82±1.42)、(7.69±1.79)、(6.83±1.58)分,7s与3、5、9s时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后第3、5、7、9s的P-L1值分别为(114.41±11.15)、(91.09±8.21)、(74.38±11.52)、(54.02±9.61)Hu,P-L2值分别为(73.23±8.43)、(52.12±7.09)、(43.38±6.74)、(38.13±6.47)Hu,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8.69±1.02)、(6.82±1.31)、(5.97±1.23)、(5.81±0.89)分,3s与5、7、9s时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正常人比较,肝硬化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的门静脉主干达强化峰值的时间延长,且在到达峰值7s后成像最佳,图像质量最高。

  • 标签: 肝硬化门脉高压 脾功能亢进 CT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治疗时按照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本院收治妊娠糖尿病患者中选择66例为对象,数字表随机排序均分对照组(33例,常规方案治疗)和观察组(33例,按照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水平等改善情况。结果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门冬胰岛素 地特胰岛素 妊娠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半肝联合肝动脉切除治疗三种类型肝胆管癌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我院外科科室收治的45例采用半肝联合肝动脉切除疗法,对三种类型的肝胆管癌进行临床研究,通过观察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12例患者的左半肝已采取手术进行切除,16例患者的右半肝已采取手术进行切除,10例患者的左三叶已采取手术进行切除,7例患者的联合尾状叶已采取手术进行切除,在45例患者的手术中,所有患者均切除肝动脉。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依据癌化程度和细胞特性将其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三级癌症,其中高分化癌症占23例,中分化癌症占13例,低分化癌症占9例。这45例患者均采用半肝联合动脉切除法进行治疗,有1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占总治疗病例的26.67%。结论半肝联合肝动脉切除治疗三种类型肝胆管癌具有较高的根治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肝动脉切除 三种类型肝门胆管癌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用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奥曲肽治疗组有效率83.9%,垂体后叶素治疗组有效率77.4%,奥曲肽及垂体后叶素对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疗效基本相当(P〉0.05),垂体后叶素不良反应比奥曲肽多,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患者的疗效基本相当,垂体后叶素价格显著低于奥曲肽,但垂体后叶素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用药。

  • 标签: 奥曲肽 垂体后叶素 门脉高压性胃病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胺碘酮与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我院收治的104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均分为基础组与联合组,基础组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冬氨酸钾镁治疗,对比患者治疗效果与主要指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于基础组,且相关指标优于基础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药物治疗,患者同时接受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应用。

  • 标签: 室性心律失常 门冬氨酸钾镁 胺碘酮 效果 联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冬胰岛素 30注射液与格列吡嗪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 2016年 12月到 2018年 12月收治的 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为 9%~11%,按照随机表数字法分为实验组( 50例)和对照组( 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格列吡嗪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冬胰岛素 30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餐后 2h血糖水平以及空腹血糖水平的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上述三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为 9%~11%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接受冬胰岛素 30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患者的血糖水平显著改善,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 标签: 门冬胰岛素 30 格列吡嗪 老年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与格列吡嗪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为9%~11%,按照随机表数字法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格列吡嗪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冬胰岛素30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空腹血糖水平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上述三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为9%~11%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接受冬胰岛素30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患者的血糖水平显著改善,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 标签: 门冬胰岛素30 格列吡嗪 老年 糖尿病
  • 简介:中上部胃癌易发生脾淋巴结转移,脾淋巴结清扫是胃癌D2淋巴结清扫术重要部分。脾结构及血管分布复杂,一定程度限制了保脾淋巴结清扫的应用。随着外科设备及技术的发展,保脾脾淋巴结清扫术逐渐受到认可及应用。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防控术中出血,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保脾脾淋巴结清扫术具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有望成为胃癌根治术的标准之一。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淋巴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吴伤科握提训练器辅助吴伤科双层小夹板治疗老年FernandezⅠ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之间我院门急诊老年FernandezⅠ型桡骨远端骨折102例,筛选出符合入组标准者95例,男24例,女71例,平均年龄68.3岁。手法复位后将其分为石膏+握拳训练组和吴伤科双层小夹板+握提训练组(均在固定1周后开始训练)。使用桡骨远端骨折改良Lidstrom评分系统评估复位后即刻、固定1周和固定6周随访时的影像学结果。两组去除外固定后继续原功能训练4周后,采用Mayo腕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比较两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完成随访者86例。石膏+握拳训练组和双层小夹板+握提训练组在1周随访时,Lidstrom评分结果为一般和差的病例总数依次为3例和6例;6周随访时为12例和8例,且桡骨短缩>12mm例数为9例和6例;Mayo腕关节评分显示吴伤科双层小夹板固定+握提训练组获得了较石膏固定+握拳训练组更高的评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握提训练器辅助吴伤科双层小夹板固定系统治疗老年FernandezⅠ型桡骨远端骨折,与石膏固定+握拳训练相比较,在保持和恢复良好骨折复位方面优于石膏固定,短期随访获得了更高的腕关节功能评分。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功能训练 双层小夹板 外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脉高压症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为26例肝硬化脉高压患者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26例均顺利完成手助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67-237min,平均187min;术中出血量467-1820ml,平均510ml;术后住院7-16d,平均9.7d;术后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联合贵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脉高压症安全、微创、可行,明显降低了复杂腹腔镜手术的难度及风险,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防止术中大出血。

  • 标签: 脾切除术 手助腹腔镜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二醇化冬酰胺酶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08月--2018年02月,以我院收治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电脑完全随机法将之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分别有26例。常规组予以左旋冬酰胺酶治疗,研究组予以乙二醇化冬酰胺酶治疗。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的完全缓解率(50.00%VS53.85%)、无进展生存率(73.08%VS69.23%)、总生存率(92.31%VS88.46%)比较无意义(p>0.05);但研究组肝功能损伤率15.38%、过敏反应3.85%均少于常规组26.92%、15.38%(p<0.05)。结论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而言,左旋冬酰胺酶与乙二醇化冬酰胺酶治疗效果相当,但乙二醇化冬酰胺酶所致的肝功能损伤、过敏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乙二醇化门冬酰胺酶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德谷冬双胰岛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23年2月-2023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54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治疗组及一般组(n=27)。一般组行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强化方案治疗,治疗组应用德谷冬双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FBG(6.496±0.498 vs 6.500±0.487)mmol/L、PBG(8.848±0.980 vs 8.852±0.827)mmol/L、HbAlc(7.500±0.343 vs 7.522±0.358)%水平与一般组对比(P>0.05);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11.104±1.728 vs 11.185±1.618)h与一般组对比(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23.963±2.120 vs 23.630±2.151)U/d及低血糖发生率(7.407 vs 3.704)%对比(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中生理机能(89.815±5.092 vs 86.852±5.397)分、社会功能(83.333±3.397 vs 81.111±3.490)分、精神健康(84.074±3.679 vs 82.037±2.504)分及活力(85.741±4.320 vs 83.519±3.344)分评分均高于一般组,组间比较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德谷冬双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FBG、PBG、HbAlc等相关临床指标改善与临床经典基础-餐时强化方案对比效果相当,但用药次数减少,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依从性更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2型糖尿病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行瑞舒伐他汀联合冬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的糖尿病肾病90例,根据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行冬胰岛素单独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冬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干预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效果均好于对照组,且尿素氮、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等肾功能指标改善水平、血脂水平也好于对照组,上述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冬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果改善血糖水平与肾功能指标,具有积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门冬胰岛素 糖尿病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颈动脉触诊两种手法的准确率。方法 两组志愿者分别培训两种手法,通过模拟人检验两组触诊颈动脉的准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下颌手法准确率90.35%,传统手法准确率68.4%,下颌手法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手法。讨论 下颌手法培训简单,定位准确,准确率高,能够正确快速判定颈动脉有无搏动,早期判断心脏骤停。

  • 标签: [] 大动脉搏动 颈动脉触诊 下颌式手法 心脏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冬氨酸-鸟氨酸治疗黄疸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的10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黄疸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由5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通过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冬氨酸-鸟氨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ALT(丙氨酸基转移酶)、TBIL(总胆红素)、PTA(酶原活动度));治疗前后的肝纤维化指标(HA(透明质酸)、PCⅢ(Ⅲ型前胶原)、Ⅳ-C(Ⅳ型胶原)、LN(层黏连蛋白))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LT、TBIL、PT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TBIL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PT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PCⅢ、Ⅳ-C、L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PCⅢ、Ⅳ-C、LN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48/5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疸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通过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以及肝纤维化,临床疗效明显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门冬氨酸-鸟氨酸 黄疸型慢性病毒性肝炎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