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盆腔炎患者心理状态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以 40 例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 20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通过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与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其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的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 。 心理护理干预用于盆腔炎患者临床护理中优势明显,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盆腔炎 患者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行为训练对官兵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方法介绍心理行为训练的概念、目的恶化主要方法,探究心理行为训练对于保障官兵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结果经过系统和综合的心理行为训练后,官兵应对挑战和面对模拟战争严酷环境时的心理认知水平得到提高,官兵的心理紧张感和忧虑感得到缓解,这对缓解由于焦虑心理引发的抑郁、偏激以及幻想等心理健康问题具有积极作用。结论心理行为训练对提高和保障官兵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理行为训练 官兵 心理健康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 于本院 2015 年 10 月 --2016 年 10 月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中,随机选取 68 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心理状态明显减轻,治疗完成率 100% ,患者护理满意度 100% ,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 p < 0.05 )。 结论: 应在治疗前,深入分析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缓解其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提高患者治疗完成率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慢性乙肝患者 心理状态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
  •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新冠肺炎对儿科患者的心理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心理干预建议。方法 选择 2020.1~2新冠肺炎期间在儿科门诊随机调查的 20名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 SAS评分表对患儿心理进行评价,观察新冠肺炎期间儿科患者心理影响 。结果 20 名患儿疫情期间有少部分患儿存在紧张、惊慌、害怕、睡眠差、疲乏等情况。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给儿科门诊患儿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做好健康宣教、感染防护,提高患儿及家属的自我防护意识,有助于改善其不良情绪。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理影响 心理干预 防护意识
  • 简介:摘要结合临床实际工作经验,通过患者的言行举止,深入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分析总结,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手段。方法 选择 2019年 2月到 2020年 5月作为调查时间,将到我院进行分娩的 100例产妇作为调查对象,回顾下所有研究对象的资料,总结产后出现心理障碍的产妇人数,并分析导致产妇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对所有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本文 100例产妇产后出现心理障碍 46例,心理障碍发生率 46.00%;经过分析以后可以得出家庭生活、婚姻关系、工作压力、人际交往和年龄层次是导致产妇产后出现心理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产妇产后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表现复杂,要根据产妇的相关表现实施心理护理,促进产妇产后心理质量的提高。

  • 标签: 产妇产后心理障碍 原因分析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急诊监护室患者的心理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急诊监护室收治的8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43例和干预组43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前,在SAS和SDS评分方面,干预组和常规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在SAS和SDS评分方面,干预组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93.12±3.26)分,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82.54±4.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急诊监护室患者心理评估状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不仅有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情况,同时还能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其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心理评估 急诊监护室 心理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56例,以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78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观察对比组间护理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可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 标签: 老年 脑梗死 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分析产妇产后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以及临床如何改善障碍心理以及如何做好产后心理护理。方法:选择在2020年5月至2020年11月这段时间内产科接收的200例待产妇作为产后心理障碍观察对象,并统计在生产结束后出现心理障碍的产妇共124例,将她们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产妇选择传统产后常规护理方案护理,而观察组采用系统精准产后护理模式,此模式主要通过对产妇心理障碍进行严格分析从而制定针对性情绪、心理等方面的护理模式的方案展开护理工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配合度、情绪调节有效率以及自主调节概率。结果:通过仔细观察两组患者在研究期间的行为以及效果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配合度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且观察组患者情绪调节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以及自主调节概率较高,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研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产妇 心理障碍 心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骨科全身麻醉患者,分析心理护理对患者心里的影响和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在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对策,在观察组中采用心理护理对策,统计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心里情绪波动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在观察组中,患者的抑郁、焦虑、强迫和敌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护理骨科 全身麻醉患者 心理波动 的影响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发展趋向于科学化,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掌握好患儿的心理,提高穿刺技术,取得家长的信任,避免护理纠纷。从而也大大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给病人提供了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关键词:门诊采血;学龄前患儿;心理分析;心理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疗法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治疗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晚期肿瘤患者,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6月,7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分别为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心理疗法,比较组间患者不良情绪评分。结果:护理前对比观察和对照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降低,和对照组相比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饮食、睡眠、精神以及疾病认知等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肿瘤患者经过心理疗法后可有效缓解自身不良情绪,有利于促进其在疾病认知、治疗配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心理疗法 晚期肿瘤 不良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甲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状态。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甲亢患者共82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1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甲亢患者心理状态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甲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甲亢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心理特征,并分析心理护理实施效果。方法:对于社区门诊患者中,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期间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开展研究,对作为样本的患者进行分组后,分别制定护理方案。结果: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和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者来到社区门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期间,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通过针对性落实心理护理的方式,有助于调节患者心理状态,保证患者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社区门诊 静脉输液治疗 心理特征分析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飞行人员疗养期间的心理需求,研究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疗养的飞行人员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飞行人员在疗养期间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飞行人员在疗养期间根据其心理需求制定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对比护理前后飞行人员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飞行人员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而观察组护理后飞行人员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据飞行人员在疗养期间的心理需求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更有利于缓解其不良情绪,减轻其心理障碍,从而更好的接受疗养,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飞行人员 疗养 心理需求 心理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患有偏头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文将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偏头痛的患者90例,并将其分为两组,使用常规和心理护理两种方式展开护理干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方式的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心理护理的方式对患有偏头痛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且对患者进行SAS、SDS评分后,其评分的改善程度比常规护理的一组患者更为明显。两组患者最终的研究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结论:以上研究内容和结果显示,心理护理的方式更适合患有偏头痛的患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改善更有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 偏头痛 心理状态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偏头痛患者时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的临床可使用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为实验时间,先选择在该阶段医院中登记为有效的30例偏头痛患者为实验对象,再通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15人,实验组15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法,实验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睡眠质量、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及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满意程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偏头痛患者具有良好的改善心理状态的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偏头痛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卵巢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些年来,卵巢癌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少年患者增多。在卵巢癌确诊及治疗期间,青少年女性患者往往会出现负面心理状况。为此,文章将阐述卵巢癌青少年患者及其心理状况,提出一些心理支持方法,保障青少年女性患者积极治疗,以迎接美好人生。

  • 标签: 卵巢癌 青少年患者 心理状况 心理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于改善肢体功能障碍学生心理状态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的50例肢体功能障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对象的心理状态评分。结果统计显示两组对象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SAS、SDS)均显著改善,但组间比较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肢体功能障碍易对学生的情绪变化、学习积极性和社交能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帮助其以更为积极热忱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 标签: 肢体功能障碍 学生 心理干预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