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科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和耐药性情况,并针对患者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和耐药性情况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方法:对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一年时间内来我院进行呼吸道疾病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追踪调查,对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与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对患者病原菌进行培养得到125株病原菌,125株病原菌中属于多重耐药菌的有55株,病原菌在患者身上感染的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大多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病原菌数量最多的五个病原菌种类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五种病原菌对患者常用的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在对呼吸科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和耐药性情况分析后可知,在呼吸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感染病原菌的药敏法分析结果合理对患者进行抗生素的使用,并对患者实施规范化的有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通过预防和控制这两种途径对呼吸科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解决。

  • 标签: 呼吸科 多重耐药菌 感染分布 耐药性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老年共病患者在多重用药阶段接受安全性管理的效果。方法:对2020年阶段在某军区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接受药物干预的100例人员视作研究对象,这些人员均属于高龄老年共病患者,按照干预的时间划分上半年干预的基础组以及下半年干预的实践组,记录患者管理干预的情况,研究多重用药期间最佳安全管理思路。结果: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基础组的患者用药知识掌握评分均数为(77.33±2.97)、实验组的患者用药知识掌握评分均数为(93.14±3.12),互相对比之下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更高,p

  • 标签: 高龄老年人 共病患者 多重用药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护理期间应用安全缝隙多重阻断模式护理对于非计划拔管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ICU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安全缝隙多重阻断模式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

  • 标签: ICU护理 安全缝隙多重阻断模式护理 非计划拔管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取多学科协作管理防控措施对控制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MDRO)的效果。方法:抽取126例(2019年1月-2022年6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时间节点进行分组,开展多学科协作管理前(2019年1月-2020年9月)的63例患者为对照组,开展多学科协作管理后(2020年10月-2022年6月)的63例患者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防控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非重复株)MDRO的检出率、IUC患者(非重复株)MDRO感染率均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且该组患者经多学科协作管理后的防控措施依从性比对照组患者好(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管理用于医院多重耐药菌的防控管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MDOR的检出和感染率并且有利于提高感染防控依从性。

  • 标签: 多学科 协作管理 多重耐药菌 防控措施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我院ICU室治疗期间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系统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护理干预,回顾其临床诊治资料,统计其感染菌株菌种分布和来源部位分布情况,并以同期63例ICU非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做对比分析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的感染菌株菌种为CRPA(49.21%)、Kp(39.68%)、MRSA(6.35%)、CRAB(4.76%);感染菌株来源部位为呼吸系统(52.38%)、泌尿系统(36.51%)、血液(11.11%)。感染组中年龄≥60岁、有创治疗、抗生素使用种类≥3种、导尿管留置时间≥7 d、ICU住院时间≥7 d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这些因素为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因素。结论: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菌种及菌株来源部位较多,风险因素也较多,临床应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采取科学护理措施,最大限度降低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

  • 标签: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膜早破产妇感染预防中应用多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9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胎膜早破产妇80例作为分析对象,并以等量随机电脑法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一般组与分析组,每组40例。一般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组给予多重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相较于一般组,分析组的宫内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呈更低显示,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多重护理对胎膜早破产妇进行干预,可切实减少宫内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出现,确保母婴健康,可推广于临床上。

  • 标签: 胎膜早破产妇 多重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多重耐药菌感染原因,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 获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病例信息,判定符合纳入标准后与纳入本次研究,其中50%多重耐药菌感染者纳入研究组,另外50%非多重耐药菌感染者纳入参照组,分析研究组感染相关原因。结果 嵌顿、胆囊破裂 、联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频率、合并胆囊息肉各情况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提升均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多重耐药菌感染原因深入分析发现,嵌顿、胆囊破裂 、联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频率、合并胆囊息肉均为危险因素,这会增加患者并发症、医疗负担、传染等风险,因此应采积极预防及护理,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和传播风险。

  • 标签: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多重耐药菌 感染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方法 于2022年10月-2023年05月期间,选取17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 细菌培养标本352例,其阳性标本101例,其中多重耐药菌30例,多重耐药率为29.70%,其中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占比为11例(43.33%);176例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较多的为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占比25.57%,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占比14.77%。结论 通过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可提高临床的合理用药性,降低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医院 抗菌药物 多重耐药菌 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重监测下的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96例,将其按照电脑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48例。观察组进行多重监测,对照组进行常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药物使用、麻醉恢复情况及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丙泊酚和顺势阿曲库铵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麻醉后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1d、3d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手术进行多重监测下全凭静脉麻醉能够降低术后认知功能,减少神经损伤,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肺结核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 2015年 4月~ 2016年 7月肺结核合并多重耐药菌住院患者 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組进行常规护理;全面护理组进行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疾病治疗依从性、焦虑水平、抑郁水平;投诉事件发生率。结果 全面护理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常规护理组高( P<0.05);全面护理组疾病治疗依从性、焦虑水平、抑郁水平优于常规护理组( P<0.05);全面护理组投诉事件发生率比常规护理组低( P<0.05)。结论 肺结核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采取全面护理方法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患者依从性,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其治疗效果,减少投诉事件发生。    关键词:肺结核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全面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小儿多重耐药菌感染问题进行临床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医院在感染问题的护理方式,更好的为患儿服务。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儿童的患者为对象,他们均来自儿科综合病区、新生儿病区及重症监护室,入选的儿童人数一共有439例,并根据检测方法归纳引起患儿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结果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感染的主要是受到光谱β-内酰胺酶所导致的,其次,则为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从原因上分析,该疾病患者多为年龄小、体重轻的患儿,此外,也会受到手术、慢性疾病的影响。结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原因分析,有利于加强预防环节的各项准备工作,控制病菌感染的方式,提升医护人员对于病菌的预防水平和责任感。此外,对患有感染的患儿进行隔离,实施相关的预防改善制度也有良好的疗效,能够减少护患矛盾,提升幼儿疾病治疗的有效性,控制其传播能力,具有良好的实践价值。

  • 标签: 小儿 多重耐药菌感染 医院感染 控制 护理措施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提高,医院作为一个为患者提供服务的机构,其软硬件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患者就医的选择,不同价格床位也为血液病患者这一特殊易感群体提供了机会。医院感染是当前公共卫生领域内的一个极重要问题,是医疗实践中的一大障碍,医院感染问题,作为衡量现代化医院管理水平重要内容之一,已日益引起临床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文探讨分析多层次床位在血液科病房中的使用与管理,从而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 标签: 医院管理水平 血液病患者 专科病房 床位 价格 多重
  • 简介: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organism,MDRO)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卫生部“卫办医发[20083130号”通知要求:加强对MDR0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建立和完善对MDRO的监测,预防和控制MDR0的传播,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精神科封闭病房收住的患者大多为重性精神病,住院时间长,社会功能明显损害,缺少应有的主诉,生活懒散,自我保护能力差,而且由于患者处于封闭式管理,人员密度大,空气洁净度差,共用餐具等易反复发生院内感染,加之不规范使用抗生素,继而造成MDR0感染。

  • 标签: 精神科 封闭病房 多重耐药菌感染 原因分析 管理对策
  • 简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有较高的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危险。我们研究了一种多重预防方法,于1995年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HSS)开始运用。它包括术前对患者患血栓性疾病(VTE)的风险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在术前、术中、术后应用一系列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后血栓和出血的风险。这些措施包括术前停用促凝血药物及患者的自体血采集;使用硬膜外低压麻醉,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HA)中股骨侧处理之前,静脉给予肝素;术后使用充气加压装置,患肢穿戴弹力袜并强有力地主动背伸和跖屈踝关节,同时尽早下床活动,以降低血液淤滞。如果这些措施能够很好地实施,对于术前没有VTE诱发因素且术后能早期活动的患者,不需要术后使用强效的抗凝药物,从而减少常规使用抗凝药物导致的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医疗费用。此方法已在近万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应用,结果显示血栓、出血发生率以及总死亡率均很低。

  • 标签: 血栓性疾病 人工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ICU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采用知-信-行干预模式,观察干预前后医护人员认知水平、防控意识及控制感染效果的变化,评价知-信-行干预模式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住在ICU患者的资料,首先进行基线调查,了解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及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知识的认知、防控态度、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从2013年4月开始采取知-信-行干预模式对ICU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进行质量管理,为期15个月,对干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评价干预效果。

  • 标签: ICU医护人员 多重耐药 知-信-行 干预 研究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1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