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进一步提高外科护理质量;方法将普通外科在2014年3月~2014年9月收治外科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及优质护理组(观察组)各70例,在实施优质护理前后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开展,提高了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明确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明显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保证了医疗护理及患者安全,使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普外科 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针对健康体检群体的普遍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服务对策即树立现代的健康理念;创造优越的体检环境;建立畅通的服务流程;配置系统的检查设备;提供全程的人性化服务;做好体检后的健康管理,收到了预期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住院患者对本院的护理服务质量感知现状。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接收的140例肿瘤住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通过Servperf模型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感知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对待每一位患者态度相同”和移情性中的“向其他患者推荐该医院”SQ>0,其它的9条项目SQ<0。而“病房环境安静舒适”、“进行护理、饮食介绍、用药指导”、“综合护理服务能力较好”的期望值和感知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调查肿瘤住院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感知现状可知,影响性服务是对医院较为薄弱环节,因此护理人员要重视影响性服务

  • 标签: 肿瘤 Servperf模型 护理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方法健全组织机构,统一思想认识,创新管理模式,深化细节护理,提供满意服务,建立服务综合评估体系,后勤保障护航,及时总结评价,纠正工作偏差。结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促进了团队精神的培养和护士长职能的发挥,加强了资源的共享,推动了护理队伍的整体发展。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基础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延伸服务在消化内科疾病中运用护理体会的分析。方法从我院选取36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延伸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疾病中采用延伸服务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都有极大的提升,应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消化内科疾病 护理延伸服务 对比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理护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级护理学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随机选取一个班级总共54名学生为实验组,在教学中引进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另外一个班级共52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比较《护理心理学》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际操作考试成绩,对观察组的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际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均≧92.59%。结论在心理护理教学中引进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培养学生的护理服务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心理护理教学 服务意识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导医实施感动服务提升门诊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将800例患者依据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用常规方法导诊,观察组用感动服务导诊;将两组患者各项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服务态度、形象感觉、门诊环境、咨询服务、就诊等候、来院复诊等项目评分均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依据服务对象需求为患者及其家属实施感动服务的效果更佳。

  • 标签: 门诊导医 感动服务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方法回顾分析针对21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术患者的健康教育。结果21例接受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植入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和适当的健康教育,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术的健康教育,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在CT机中,探测为其中一个重要部件。对于X线穿过受检体后的剂量测量,都有探测来完成,然后向A/D中传送,将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然而,在具体的应用中,还经常会有问题出现在CT机探测中,需要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的分析这些故障,制定出有效的处理方案。

  • 标签: CT机 探测器 故障问题 处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宫内节育(IUD)异位患者的诊治方法,探讨其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对32例宫内节育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12例给阴道取出;2例经开腹取出;2例经阴道行后穹窿切开术取出;16例在腹腔镜下取出,所有患者均在节育取出后临床症状得以消失。结论计生人员要掌握放置宫内节育的禁忌症与手术适应症,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定期随访患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一旦发生宫内节育异位,需尽快通过适合的手术方法取出。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异位 诊治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植入临时起搏的有效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股静脉穿刺成功后,植入血管鞘,采用床旁或在X线介导下沿鞘送入起搏电极至右心室,术后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起搏情况、穿刺口,同时给患者于健康教育指导。结果36例患者均成功安装临时起搏,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进展快,合并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同时与手术人员的配合度、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支持护理、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缓慢型心律失常 临时起搏器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放置宫内节育的常见并发症与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本科接诊的因放置宫内节育所致副作用和并发症妇女150例,综合分析本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在放置宫内节育后,妇女比较容易发生出血、疼痛等副作用和节育脱落、嵌顿、感染、带妊娠等并发症。结论女性在放置宫内节育之后需定期到正规医院中接受检查,以有效减少其疼痛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并发症 妇女 放置宫内节育器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患者呼叫仪呼叫。方法应用定时,提醒护士立即执行一些有时间规定的护理操作,有效减少患者因此使用呼叫仪。结果患者使用呼叫仪呼叫次数减少,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使用定时,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够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提高病人的满意率。

  • 标签: 定时器 呼叫仪使用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立即放置宫内节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因计划外怀孕于我院门诊行人工流产术的健康育龄期妇女181例,根据人工流产术后放置宫内节育时间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95例,对照组于人工流产后6月内延迟放置宫内节育,观察组于人工流产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在人工流产术后1、3及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术后妊娠率、节育脱落率、因症取出率、生殖道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人工流产术后随访6个月,无1例妊娠。对照组人工流产术后发生3例妊娠。两组节育脱落率、因症取出率及生殖道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立即放置宫内节育为一种安全可行的长效避孕方法。

  • 标签: 人工流产术 宫内节育器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宫内节育取出难易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实施常规取手术的90例围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取手术难易程度,将其分为A组(68例,取顺利)、B组(22例,取困难);对比两组妇女的手术年龄及置环时间。结果A组妇女的手术年龄平均为(48.6±2.7)岁,明显短于B组(52.1±3.5)岁(P<0.05)。A组妇女置环时间平均为(16.4±3.1)年,明显短于B组(18.5±3.8)年(P<0.05)。手术时,A组绝经后期患者比率为57.3%,明显低于B组86.4%(P<0.05)。结论对于留置宫内节育避孕的妇女而言,在围绝经期早期进行取手术可降低取难度、减少痛苦。

  • 标签: 围绝经期妇女 宫内节育器取出手术 影响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菌落计数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价值。方法选取食品检测样品30份,药品检测样品30份,对照样评为纯净水,采用BCC-50菌落计数,抽取专业人员对已知菌落皿采用菌落计数测读,并且选取5个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判读,采用人工法和仪器法分别对纯净水、食品(牛奶)、药品进行检测,对比各自变异系数。结果标准板与仪器测读结果显示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标准板,仪器检出误差变小;选取5人进行专业的检验,结果显示纯净水变异系数(人工为40.29%、菌落计数为1.75%)、奶粉(人工为23.02%、菌落计数为0.39%)、药物中(人工为24.82%、菌落计数为0.62%)菌落计数变异系数均小于人工检验变异系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菌落计数可以明显提高食品药品中菌落的检验检测效率,可推荐使用。

  • 标签: 菌落计数器 食品药品检验检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高通量透析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7月98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全面护理组。所有患者应用高通量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全面护理组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高通量透析作用原理认知、遵医水平、满意度;透析并发症出现率。结果全面护理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全面护理组高通量透析作用原理认知、遵医水平、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全面护理组透析并发症如低血压、反超、内瘘等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高通量透析采取综合临床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对治疗原理认知和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出现,改善预后,提升满意度。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高通量透析器 临床护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