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进行心脏临时起搏所需要的材料依所选择的模式而不同,鉴于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采用经静脉内膜起搏,本文主要介绍此方面内容。要进行经静脉心内膜临时起搏术,需要准备心电图仪或监测仪、除颤、急救药品、脉冲发生起搏电极(2极或4极)、16G或18G血管穿刺针、5F或6F动脉鞘管(带导引钢丝)、手术刀、缝合针及缝合线。一般应该尽可能在X线透视指导下进行操作。如果因为客观条件或是患者病情所限而无法在X线透视下施行,就应该尽量选用带飘浮球囊的临时起搏电极。

  • 标签: 球囊漂浮导管 X线 心脏临时起搏 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装临时起搏护理效果。方法:取15例安装临时起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安装临时起搏,心脏起搏率、电极到位率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6.66%,护理满意率93.33%。结论:临时起搏安装期间,重视护理配合,可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安装临时起搏器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临时起搏适用于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急需起搏救治病人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制定好一系列的应急预案。术中护理建立静脉通路,做好锁骨下静脉穿刺及术中配合,备监护仪器随时抢救。术后护理预防电极移位、重视生活护理、及时排除故障。结果76例临时起搏患者获得成功,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后安全出院。结论安置临时起搏是紧急处理严重心动过缓和某些心动过速的可靠方法。在临时起搏的安置使用过程中,做好护理工作为临床抢救患者生命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临时起搏器 心理护理 护理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在永久心脏起搏安置术中的应用。方法:199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者,共903例。将安置了临时起搏的77例设为观察组,未安置临时起搏的826例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所花费的时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异丙肾上腺素使用比例。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术中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比例、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或严重依赖起搏患者,安置临时起搏能增加永久性起搏植入手术安全,有效防止术中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

  • 标签: 心脏 起搏器 临时起搏 永久性起搏 阿斯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床旁安置临时心脏起搏护理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住院患者,均接受心脏起搏优质护理,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患者床旁临时起搏安装成功率 100%,1次安装成功率为80%,操作平均时间为(9.66±2.10)min,留管平均时间为(3.15±1.08)d,不良反应出现率为20%。结论:在住院患者床旁安置临时心脏起搏时采取优质护理,可以确保安装成功率,而且1次安装成功率高,能够减少安装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及影响,也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率,避免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床旁 安置 临时心脏起搏器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植入临时起搏护理的特点;方法我院共选取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护理,对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实施护理后的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高龄患者 临时起搏器护理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极临时起搏导管在临时心脏起搏植入术中应用效果,望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撑。方法:本次病例的初始收治时间和结束收治时间分别为2018年6月和2019年10月,试验病例为临时心脏起搏植入术患者,自我院选取病例共40例,采取随机化分组的方式,确保两组患者的人数、相关临床资料与数据一致,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病例数均为20例,电极导管起搏是两组唯一的变量,前一组为常规普通电极导管起搏,后一组为球囊漂浮双极起搏导管起搏,试验中统计记录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高敏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治疗前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高敏肌钙蛋白明显较低(P<0.05),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差异不大(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出现了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的出现情况较少,参数明显不同(P<0.05),且实验组的植入成功率也较高(P<0.05)。结论:在临时心脏起搏植入术中应用双极临时起搏导管,具有快速有效,安全性高的优势,提高了植入成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临时心脏起搏植入术 双极临时起搏导管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植入临时起搏的有效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股静脉穿刺成功后,植入血管鞘,采用床旁或在X线介导下沿鞘送入起搏电极至右心室,术后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起搏情况、穿刺口,同时给患者于健康教育指导。结果36例患者均成功安装临时起搏,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进展快,合并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同时与手术人员的配合度、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支持护理、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缓慢型心律失常 临时起搏器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边临时心脏起搏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7例经股静脉植入临时起搏的患者采取全面的护理措施。结果27例临时起搏患者,15例安装临时起搏后改善明显,改为永久起搏,1例于术后第3天因多脏器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术后病情稳定,7—10天康复出院。结论做好床旁临时起搏植入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护理是保证临时心脏起搏正常运作,预防各种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 标签: 临时心脏起搏器 植入术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床旁临时起搏安置对永久心脏起搏植入术患者的影响及可行性。方法:将永久心脏起搏植入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分组方式为电脑随机分组,本次研究人数共100例,对照组采取未安置床旁临时起搏、观察组安置床旁临时起搏,并将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以明确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2.25±2.52)h、住院时间(7.22±1.52)d短于对照组、焦虑评分(23.25±2.52)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65.52±2.52)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床旁临时起搏器安置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影响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无导线心脏起搏和传统心脏起搏术后并发症。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GoogleScholar、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索无导线起搏和传统起搏植入的相关研究。由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荟萃分析。结果 与传统起搏相比,LCP 的两年 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 31% ,起搏系统再干预率 降低了 38%,研究显示 95% 的患者同步性 > 70%,解决了传统单腔起搏的弊端。结论 与传统起搏植入术相比,无导线心脏起搏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气胸/血胸、囊袋感染等并发症明显降低。

  • 标签: 无导线起搏器 传统起搏器 并发症 心律失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置入临时性心脏起搏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1例置入临时性心脏起搏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的观察等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1例患者成功完成了临时性置入心脏起搏的手术,经临床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对置入临时性心脏起搏的患者,应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应严密监测及配合,术后要细致观察并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患者通过及时的治疗及护理,未出现心肌穿孔,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痊愈出院。临时起搏置入术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可靠方法,但起搏置入术后有一定的并发症。临时起搏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起搏的功能正常工作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起搏器
  • 简介:洋地黄类药物可加强心肌收缩,减慢心率,增加心搏出量,适合于各种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对伴有快速室率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效果特别显著。但用药不当可引起洋地黄毒性反应而出现严重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此时,应及时安装临时起搏。我科于2003年9月8日收治了1例洋地黄中毒并安装临时

  • 标签: 临时起搏器 洋地黄中毒 安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在乌头碱中毒所致电风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总结16例乌头碱中毒所致电风暴的急救中,笔者使用临时起搏并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文献,探讨临时起搏应用的机制,时机,疗效。结果16例乌头碱中毒所致电风暴的急救中,使用临时起搏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作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临床医生应该予以充分重视1.在乌头碱中毒导致的电风暴的急救中,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差。2.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存在潜在危险。对乌头碱的负性频率作用应该有充足的认识。3.对于QT综合征合并尖端扭转性室速者,提高心率,缩短QT间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临床方法。结论临时起搏在乌头碱中毒所致电风暴急救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并且选用起搏治疗应果断,及时。

  • 标签: 临时起搏器 乌头碱中毒 电风暴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接受介入手术进行治疗期间应用临时起搏的临床效果加以讨论。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6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根据所选病人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病人接受PCI进行治疗,一共30例纳入成为对照组,剩余一组病人在此治疗基础之上应用临时起搏,一共3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病人产生心血管相关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研究组病人再灌注治疗之后低血压的出现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接受介入手术治疗期间应用临时起搏,能够减少手术之后出现心血管事件风险,但是临时起搏会导致病人低血压,需要受到临床的高度关注,从而确保介入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临时起搏器 介入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