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手术室心理护理对剖宫产妇女的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 在我院妇产科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3月间接收的选择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中选择 12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 60 例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 60 例增加手术室心理护理内容。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焦虑及抑郁评分、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对选择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而言,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内容上增加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心理护理 剖宫产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计算围绝经期妇女(40~50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骨折风险与内脏脂肪量的内在联系。方法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334例围绝经期妇女的问卷资料(年龄、体重、烟酒史、既往骨折史、激素应用情况等),通过双能X线扫描获得定量指标骨密度值及内脏脂肪量,采用FRAX软件计算骨折风险,并与内脏脂肪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围绝经期妇女随年龄增加,骨密度值逐渐减少,骨折风险逐渐增高;内脏脂肪量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0.35,P<0.05);内脏脂肪量与骨折风险呈正相关(r=0.58,P<0.05)。结论FRAX能精准反映围绝经期妇女骨折风险,有助临床提前干预;内脏脂肪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致病因子之一。

  • 标签: 围绝经期 妇女 骨折 风险 内脏脂肪量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门诊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门诊 2017年 10月 -2018年 11月间就诊的围绝经期妇女 98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根据就诊的先后时间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参照组,一组为实验组,每组各 49例,参照组采取的为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的为全面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的 TG、 TC、 ABI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 TG、 TC、 ABI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 TG、 TC、 ABI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具有明显差异,且实验组与参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围绝经期妇女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护理 门诊 妇女 围绝经期心血管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奇偶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我院88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产妇分为参照组(44例,给予开展常规护理)、实验组(44例,给予采用人性化护理)。对其宫缩时间、出血量、产程总时间、护理满意度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满意度95.45%(42/44)例高于参照组护理总满意度81.82%(36/44)例,经过2值检验后,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引产护理 瘢痕子宫 中期妊娠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产褥期妇女保健中上门访视服务的作用及对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90例本院辖区内产褥期妇女,通过计算机1:1的方式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产后保健护理,研究组采取上门访视服务。分析上门访视的作用并观察对产妇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产褥期妇女保健中采取上门访视服务能够更好的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产褥期妇女保健 上门访视服务 SF-36
  • 简介:摘要: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团结农村力量、维护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导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村卫生服务,农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新生儿健康率提高,免疫覆盖率居高不下,传统慢性病得到规范,传染病报告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初衷,也体现了国家推进卫生改革的决心和使命。随着县、乡、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的完善,表明我国已逐步从疾病预防转向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康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 标签: 农村 公共卫生 服务体系
  • 简介:【摘要】:农村医学教育因培训资源等多方面的限制,对全科医学师资等方面的培训存在许多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此类医学人才未来的专业实践能力。基于此,本文在探究农村地区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探究农村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主要从培养的方面、标准、管理等方面入手,以期较全面的探究农村全科医师培训问题,更好提升这一培训的效果。

  • 标签: 农村医学教育 全科医学师资 培养途径
  • 简介:摘要:此次研究的基本目的:以农村基层济源呼吸内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呼吸内科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举措。研究方法:筛选的研究对象均为农村地区某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患者就医时间明确,控制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为了提升研究的代表性,确定研究例数为200例,200例患者再细分为实验组别和对照组别,以均分的方式完成划分。分析对比两组强化感染预防前后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率。研究结果: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在院内出现感染的情况,实验组远低于对照组,同时发现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统计差,具备统计学层面的意义,即p低于0.05.研究结论:结合农村基层医院呼吸内科感染预防控制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强化预防对策,可以将院内发生的概率大爱的降低,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效果,在临床医学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基层医院 呼吸内科 感染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新冠肺炎导致疫情全球大流行对众多群体造成难以忽略的影响,大学生这个备受关注的群体同样首当其冲。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大学生在疫情期间就业与升学、学业、经济、心理等方面压力进行深入剖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笔者的思考与探究。

  • 标签: 新冠肺炎 农村大学生 压力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电话回访在农村糖尿病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 方法 本文随机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0 月的 100 例糖尿病出院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患者;对照组不进行电话回访,实验组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用药、饮食、运动以及心理等方面的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和复查时的血糖水平。 结果 实验组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空腹血糖以及餐后 2h 的血糖情况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对农村糖尿病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通过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其血糖情况,易于农村患者接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标签: 电话回访 农村糖尿病患者 健康教育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2017年望都县农村地区 6~ 17岁学生维生素 A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随机抽样方法 ,以我县农村送检的学生血清样本为研究对象 ,共抽取样品 280份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测定血清视黄醇浓度 ,评价维生素 A营养状况。结果 我县 6~ 17岁农村学生血清视黄醇浓度为( 0.35±0.09) µg/mL,其中 6~ 11岁组血清视黄醇浓度分别为( 0.33±0.08) µg/mL ,显著低于 12~ 17岁组的 (0.38±0.09) µg/mL ( t=4.87, P<0.0005) 。维生素A缺乏率、边缘缺乏率分别为 2.14%、 25.36%; 6~ 11岁学生维生素 A边缘缺乏率为 32.74%,高于 12~ 17岁学生的 14.29%( P<0.05)。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本县农村地区学生的维生素 A缺乏轻度存在 ,但边缘缺乏情况较为严重。

  • 标签: 维生素 A 缺乏 血清视黄醇 学生 农村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绵阳市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微生物卫生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农村地区水质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 在绵阳市9个县市区的农村地区监测农村水样1126份,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5750—2006 检测微生物学指标。结果 2021年共监测农村地区水样1127份,微生物指标合格样品数为851份,合格率为75.51%。2022年共监测农村地区水样1126份,微生物指标合格样品数为860份,合格率为76.38%。结论 绵阳市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尚存在较大卫生问题,微生物指标合格率较低,应加强对饮用水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和监测。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微生物指标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