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8
/ 3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赵天广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健康河北指导中心 邮编:050061

摘要: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团结农村力量、维护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导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村卫生服务,农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新生儿健康率提高,免疫覆盖率居高不下,传统慢性病得到规范,传染病报告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初衷,也体现了国家推进卫生改革的决心和使命。随着县、乡、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的完善,表明我国已逐步从疾病预防转向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康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一、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系统整合原则

处理好“三医联动”、医防整合、政府与市场等关系。明确政府卫生投资责任,落实政权与行政权力互补的投资机制,合理划分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责任。大力发展基层公共卫生,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医防结合,打造适合中国发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二)坚持全民参与防控原则

我们将在“十二五”规划成果的基础上,深化卫生领域变革的实施,按照国家战略目标,着力切实改善人民健康。“十三五”期间,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仍然受到多方质疑,出现了各种有利和不利的方面。中国政府要克服一切困难,千方百计鼓励全社会的广泛动员和参与,加强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形成智者群体预防控制的疾病控制和健康保护体系。

(三)坚持继承和创新并举原则

总结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和技术经验,有选择地学习,推广适合中国发展的措施,让健康中国的理念在中国生根发芽。同时,要采取对策和措施,解决当前公共卫生问题,以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增强疾病预防控制力度,向更高目标迈进。

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

20世纪60年代,中国初步建立了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使农民免受传染病的侵袭,不仅提高了农民的寿命,而且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此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和机制。据有关统计,2004年国家投资10亿元,2005年投资30亿元。公共卫生系统五年发展计划自2006年以来一直在实施。之后将投资200多亿元。财政补贴金额有增长的趋势,但在农村卫生机构总收入中的比重没有增加,也没有随着GDP比重的增长而增加。政府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资有目共睹,但却忽视了资本投资与制度调整之间的联系,割裂了机制建设与功能完善之间的联系,导致各卫生机构职能重叠,有限的公共资源分散,由于公共卫生体制改革缺乏突破性进展,与新时期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不相适应,旧的农村公共卫生体制未能实现根本性变革,无法适应农民日益增长的新健康需求。

(二)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公共卫生人才储备不足,无法形成团队合作。现有医学人才中,专业方向不均衡,全科医生极度缺乏,无法满足当地医疗机构的需求。此外,公共卫生系统进行公益性改革后,跳槽和离职人数不断增加,人员流动性非常大。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增加,考核项目增加,但工资没有增加,造成人员严重流失。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从预防医学毕业后转向临床医学。目前,中国大多数卫生院人才匮乏,无法招收人才。即使招聘人才,也留不住人才。据统计,目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10%具有本科学历,30%具有大专学历,45%具有中专学历。其余15%的卫生人员学历较低,难以承担医疗卫生任务。财政投入不足和人才流失导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停滞。医务人员厌倦了日常工作,加强对农村居民疾病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没有缺失。

根据《2021卫生统计年报》,2020年,将有898万名卫生技术人员,占总数的76.5%,96万名农村卫生规划师,占总数的8.2%。可以看出,在人口比例最高的农村地区,分配给他们的农村和卫生工作者的数量非常少,全科医生的数量更少,农村卫生中心的员工非常稀少,更不用说引进卫生专业人员了。从学历来看,农村卫生从业人员学历较低,技术人才匮乏,专业人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健康和疾病预防控制人才严重短缺。

(三)农民公共卫生意识淡薄,疾病防控意识差

首先,对传染病的严重性认识不清。从村民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公共道德缺失的现象。特别是在重大传染病暴发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更加突出。农村资金保障有限,应急物资储备无法动态管理和监控。一旦发现疫情,就严重缺乏预防和治疗药物和设备。此外,农民的保守观念和对疾病的无知导致农村地区传染病严重且难以控制。根据目前农村地区的急救和医疗救助水平,很难确保疫情期间农民的生命和健康。其次,对各种慢性病的认识不深。乡镇卫生院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没有做好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尤其是慢性病的保健工作。公众的受欢迎程度很低。目前,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没有正确的健康宣传知识,更容易陷入误区,不利于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应加强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入健康卫生理念,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引导村民树立从治病到防病的观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防病意识,分享医疗改革带来的红利。

三、解决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1.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机构建设

对农村卫生院的设置情况进行统计评估,特别是对偏远山区卫生院的实地调查,增加财政补贴,对属于D类危险建筑的医院区域进行改造,提升为广大群众服务的卫生院,改善环境。对于经济相对发达的乡镇卫生院,鼓励其打造品牌,提高卫生院的综合实力。对于品牌创建成功的健康中心,给予相应的财政奖励和补贴,在全市健康中心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鼓励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创新医疗服务供给模式,大力推进家庭医生承包服务,推行个性化医疗运行机制,为农村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增强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2.加强医防整合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当为农村居民提供不定期的培训和指导。公立医院和基层卫生院要加强分工协作,实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置。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实行门诊预约服务,逐步扩大签约服务内容,减少普通门诊就诊次数,减轻门诊医生的压力。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医生可以综合考虑卫生中心的医疗资源,提出合理的转诊建议,帮助联系上级医院的专科门诊。对于慢性病患者和康复期患者,签约医生深入村庄和家庭进行随访和康复指导,讲解健康知识,积极开展家庭护理,实现“医防结合”的防治模式。

(二)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解决本地人才问题的最重要途径就是培养本地人才。从国情来看,许多学生已经从预防医学转向临床医学。他们认为,由于就业困难和前景不佳,预防医学不如临床医学实用。这就要求学校拓展公共卫生领域,改革预防医学课程,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特别是加大应急管理和传染病预防的体系建设。同时,依托医科大学平台,继续加强全科医师培训,加强医疗预防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医疗预防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此外,学校应兼顾教学和科研,增加公共卫生研究投资,建立新的研究实验室和研究体系,开发防疫领域的前沿技术。

做好卫生专业人员的引进工作。中国还需要努力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人才供需平衡机制和协作教育联动机制。改革农村卫生院用工制度,在编制外招聘合格的公共卫生人员,切实提高农村医生的整体职业素质。此外,如何提高现有卫生人员的专业能力非常重要。加强现有公共卫生人员能力建设,鼓励乡村医生多渠道提高专业素质,选拔优秀工作者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进修。

(三)提升农村地区健康管理和健康素养

1.加强农村居民健康管理

根据农村实际情况,优化服务内容和细节,使每一位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到医疗政策的红利,有效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农村居民在接受医疗时,应将其健康状况实时输入计算机,形成电子档案,进行系统管理,不断更新健康信息,使电子档案管理基本覆盖所有农民。特别是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如果已经存在电子文件,则可以在每次就诊期间随时访问这些文件,以增加就诊的方便性和准确性。加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健康管理,实施两项癌症筛查,治疗和预防疾病,保障农村妇女身心健康。加强优生学观念的灌输,改善乡镇卫生院的产科资源,为更多育龄妇女提供全套产前检查,而无需花费时间和精力挤进县公立医院。设立母婴喂养咨询、产后随访等专门诊所,满足孕妇需求,传播最新育儿理念,合理喂养,提高新生儿免疫力。由于现代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大多数新生儿容易发生鼻和呼吸道过敏。随着第二个孩子的释放,儿童医院在特殊时期容易过度拥挤。加强基层卫生院儿科建设,确保小病不出农村,减轻县儿童医院的压力。同时,开展科普课程,教授如何科学喂养和护理新生儿以及儿童疾病。开展职业病研究分析,检查评价职业病的病因和影响因素,加强农村职业人群健康教育,开展职业病规范化管理。通过广播电视台和农村卫生院,在农村开展营养知识宣传,特别是对慢性病、风湿病等重点人群进行系统的饮食指导,加强健康保障。

2.加强农村居民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素养

健康素质能力是提高公共卫生水平的关键和核心,能够促进居民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简言之,健康素养就是促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卫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切断疾病传播。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如何使用酒精消毒水?如何防止水滴?如何实现七步洗涤技术?这些概念在我们的头脑中非常模糊,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那里的环境卫生条件差,公共卫生意识低,容易导致疾病的迅速传播。这种2019冠状病毒疾病迅速普及了公共卫生知识。我们深知,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首要任务。然而,健康素养并不是一天就能培养出来的。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载体,通过学校、社区、村庄的联动,加强公共卫生信息教育,将健康素养融入生活和教育。过去,农村地区是一个单一的通信工具。现代科技的进步可以通过制作小动画来解释,也可以通过微博渠道发布重要通知和新闻。开展慢性病、精神病、传染病、健康饮食等健康知识政策的宣传教育,将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的疾病预防意识,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健康信息素养,切断疾病传播渠道,形成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长猛. 对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思考建议[J]. 活力,2021(1):40-41.

[2] 赵文强. 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路径探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5):551-554.

[3] 倪楠冰,于红梅. 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 智慧健康,2020,6(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