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液检验作为检验专业中一门较为重要的专业课程,是检验专业学习中一个难点,其中骨髓细胞形态是专业学生应着重学习的部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发布任务引导学生以任务为线索进行探索式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本文将针对血液中检验专业的专业特点,提出如何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提升该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 标签: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血液学 检验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针对影像检查中进行增强扫描中出现造影剂外渗的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对比和探讨。方法:将在2021年1月-2021年5月期间来我院接受影像检查增强扫描的200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甲组和乙组,这些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水疱等临床症状。甲组的100位患者接受以普通的常规性护理为基础的干预性护理措施,这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并发症护理。乙组患者接受常规性护理。结果:甲组患者的总满意率(96%)要明显的高出乙组(88%)的总满意率,两组患者在数据对比中具有差异性,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 护理干预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不同常规影像检查方法对微小肝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本院63例微小肝癌和20例再生结节患者临床资料,为所有患者做超声、CT和MRI扫描,对比三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结果 超声和CT平扫+增强扫描检出率,以及MRI平扫+增强扫描检出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CT平扫+增强扫描和MRI平扫+增强扫描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针对微小肝癌患者,应选择CT检查作为首选方案,同时以MRI扫描作为辅助手段,帮助临床进一步确诊。

  • 标签: 微小肝癌 超声检查 CT增强扫描 MRI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脂肪肝采取血清指标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本院2021.7-2022.7确诊的脂肪肝患者50例为观察组,与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对比,将体检者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经血清指标检验后的TC/TG/LDL-C/HDL-C水平。并对比两组肝功能检验下ATL/AST的水平。结果:两组血清指标中TC/TG的检验差异明显,观察组的数值明显较高;LDL-C/HDL-C水平则无明显差异。两组肝功能的指标中,观察组ATL/AST指标偏高,(P

  • 标签: 血清学指标检验 脂肪肝 临床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的肠道疾病之一,肠道微生态失衡及气机升降异常是功能性便秘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肠道微生态失衡会致肠道内菌群紊乱,从而增加便秘发生的机率。气机升降异常主要包括脾肠、肺肠、肝肠气机异常。故从肠道微生态平衡与中医气机升降如常的高度一致性总结出健脾益气、宣降肺气、疏肝理气的组方用药思路,以调达气机,恢复肠道稳态,改善便秘。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功能性便秘 气机升降 健脾益气 宣肺降气 疏肝理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血液病患者输血前免疫血液检查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7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对应标本,并通过试管法对标本进行 ABO正反定型、抗体鉴定检测,采用固相凝集法对标本血小板抗体进行筛查。结果 血液病患者 ABO血型正反定型的凝集强度易发生改变导致定型困难,自身与同种抗体常单独或同时存在导致供受者红细胞与血小板的不相配合,血型异常与抗体阳性的情况与血液病的种类有关。结论 血液病患者易发生血型异常、易产生红细胞与血小板抗体,应结合其病史和输血史分析输血前检查结果选择适合的血液,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血液病 ABO定型 不规则抗体 血小板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食品卫生微生物检测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案。方法:数据取自2019年5月-2020年5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取的100份食品样品,均行菌落总数试片、平板菌落计数及TTC培养基法检测,分析3种方式的最终检测结果。结果:菌落总数测试片的合格率为90.00%,不合格率为10.00%;平板菌落计数的合格率为91%,不合格率为9.00%;TTC培养基的合格率为92.00%,不合格率为8.00%,3种检测方式的合格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菌落总数试片、平板菌落计数及TTC培养基法用于食品卫生微生物中,测定菌落总数的效果相当,检测时需结合实际合理选择方案、可保证人们食品卫生,效果较理想。

  • 标签: 食品卫生 微生物学检测 菌落总数 测定方案
  • 简介:摘要随着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与全面健康深度融合,康复治疗和运动康复专业逐渐兴起。为了更好的理解两者就业方向的区别与联系。笔者从开设背景、基本现状、面临问题、未来设想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

  • 标签: 康复治疗学专业 运动康复专业 就业方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及影像特征。方法:研究时间节点范围确定为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间,将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抽选出65例设立为观察对象,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向全部患儿均给予X线诊断模式以及CT诊断模式,以诊断模式的差异性分为两组,将X线诊断模式定义为常规组,将CT诊断模式定义为研究组,将采集到的患儿痰液标本培养并予以病理学确诊,针对两组诊断模式的影像诊断确诊率以及误诊率施以比较及观察工作,同时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CT诊断影像表现特征。结果:研究组患儿影像诊断确诊率同常规组予以比较后,要明显优于常规组且两组之间的结果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影像诊断误诊率同常规组予以比较后,要明显优于常规组且两组之间的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疾病展开临床诊疗工作时应用CT诊断模式,能够清晰显现患儿出现混合性病症以及支气管病变,CT诊断模式拥有较高诊断准确性以及较低误诊率等优势,可以实现早期诊治目标,继而加快患儿的病情康复进展,故临床可积极提倡并广泛应用CT扫描检查。

  • 标签: CT诊断 小儿肺炎 支原体肺炎 影像学特征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型血清检测的方法,研究药物诱导免疫溶血性贫血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4月送检血样870份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来检测红细胞的致敏情况,并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用药物包被法、免疫复合物法来检测血浆和红细胞放散液中的药物抗体。结果在本次检测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结果有148例,药物包被法对血浆和红细胞放散液检测出头孢菌素抗体4例,免疫符合法检测出头孢菌素抗体3例。结论药物诱导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检测中,为进一步提高准确率,可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浆和红细胞放散液药物抗体检测,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药物诱导免疫溶血性贫血 血清学检测 抗人球蛋白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临床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2020年2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始终秉承着全员、全程及全方位育人的教学方式,将爱国情怀、敬畏生命、科学精神培养等思政思维融入组织胚胎教学中,与“三全育人”的完美结合,传授学生医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医护工作者。基于此,本研究着重分析课程思政在组织胚胎中的重要作用及教学思路,以供参考。

  • 标签: 课程思政 组织胚胎学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型血清特点。方法:在我院展开研究,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共选取5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血型和血清特点。结果:特发性患者有 17例,占比34.00%,继发性患者有33例,占比66.00%。就5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来说,其均为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患者,并且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显示为阳性,其中单独IgM类冷自身抗体患者有6例,单独IgG类温自身抗体患者有41例,温冷双自身抗体患者有3例,合并存在同类抗体的患者人数为15例。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自身抗体会对血型鉴定造成干扰,需要将多种方法进行应用,实现对患者的血型鉴定,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性。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血型特点 血清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胃肠道间质瘤CT影像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共84例,均给予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患者CT影像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本研究84例患者中,经病理检验证实,CT检查有4例漏诊,其余80例患者均为正确诊断,诊断的阳性率为95.24%;根据间质瘤患者的危险程度进行分级,其中低度恶性潜能间质瘤患者16例,重度恶性潜能间质瘤患者12例,高度恶性潜能间质瘤患者56例,三组患者病灶的生长部位和强化程度、方式比较无统计差异,但中度和高度恶性潜能患者形态不规则以及密度不均匀者明显多于低度恶性潜能者,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形态与密度分别与危险程度具有高度相关性( r =624、0.141,P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CT影像学表现 病理特征 关系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特点。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7月至2022年4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400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记录所选老年住院患者出现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情况,对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病原特点,以此更好地防范和治疗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结果:本次实验所选400例老年住院患者中共计出现35人出现医院获得性肺炎,占比为8.75%;老年住院患者是否存在意识障碍、是否接受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是否在入院前使用抗生素对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出现概率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肺炎克雷伯杆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是导致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常见致病菌。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包括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抗生素的使用等,革兰阴性菌在菌株中占据较大的比重。

  • 标签: 老年患者 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原学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胃肠道间质瘤CT影像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共84例,均给予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患者CT影像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本研究84例患者中,经病理检验证实,CT检查有4例漏诊,其余80例患者均为正确诊断,诊断的阳性率为95.24%;根据间质瘤患者的危险程度进行分级,其中低度恶性潜能间质瘤患者16例,重度恶性潜能间质瘤患者12例,高度恶性潜能间质瘤患者56例,三组患者病灶的生长部位和强化程度、方式比较无统计差异,但中度和高度恶性潜能患者形态不规则以及密度不均匀者明显多于低度恶性潜能者,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形态与密度分别与危险程度具有高度相关性( r =624、0.141,P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CT影像学表现 病理特征 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