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医院存在很多风险较高的科室中,心内科就是其中之一,对于心内科护理而言,风险是贯穿整个护理过程而存在的。并且心内科疾病存在不易预见、病情变化快、病情严重等问题,所以心内科护理对于护理人员的技能知识、经验以及反应能力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务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心内科护理过程中所可能爆发的风险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风险防范式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对象92例均筛选自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胸外科住院治疗患者中,视不同护理模式均分为两组各46例,一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组名定为对照组,一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组名定为联合组,比较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发生风险事件的机率为17.39%(8/46),远高于联合组4.34%(2/46)的发生率,以x2检验风险事件总发生率这一计数指标,得P<0.05。结论:针对胸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在常规护理同时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性。

  • 标签: 胸外科 风险防范式护理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骨科手术室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护理措施,以此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受骨科手术的10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风险护理管理方法,对两组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风险管理意识评分情况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分析手术室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制定风险管理防范措施可以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提高护理工作。

  • 标签: 骨科手术室护理 风险管理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80例患者,将他们随机、平均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小组,前者实施护理风险管控,后者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护理之后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相应的护理或管控,观察组无论是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还是在患者满意度上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采用护理风险管控模式,可以发挥出对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以及良好护患关系维系的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的护理管理环节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护理风险管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急诊科风险管理内容全面分析,探究该措施临床成效及在医疗纠纷、投诉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影响。方法:40例本院就诊患者,为此次回顾性研究参考对象,依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具体组别为:对照组(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实验组(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2组均来自本院急诊科,各组中收纳患者病例数以20例为准,且资料收集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其中,常规护理管理用于前者,风险管理模式用于后者,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关于医疗纠纷发生率、投诉事件发生率,实验组VS对照组,评测数据有更低显示,P<0.05;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中,实验组居更高水平,P<0.05。结论:风险管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预防医疗纠纷事件、投诉事件,减少发生率,而且能够较好地促进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进一步提高,推广性显著。

  • 标签: 急诊医疗纠纷 投诉事件发生率 护理管理质量 风险管理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胸外科护理管理中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效果展开探讨。方法 于2019年10月~2021年9月在某院接受胸外科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于2019年10月~2020年9月接受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0月~2021年9月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深入分析对照组胸外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于2020年10月进行持续性的质量改进,在此基础上,对两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以及护理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的几率为3.33%,而对照组发生护理事件风险的几率为20.00%,由此可见,实验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评分、心理护理评分、健康护理评分以及生活护理评分,结果表明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方法应用于胸外科护理管理中,能够显著降低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几率,能够大大提升护理质量,由此可见,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风险防范式护理 胸外科护理 风险事件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风险防范式护理在胸外科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方式以及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胸外科患者共40例参与本次研究,根据护理模式差异,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对于20例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对于20例实验组患者,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对比。结果:经过本次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20)5.0%,低于参照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4/20)20.0%,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胸外科患者护理干预中,需强化风险防范式护理,关注各项细节,规避护理干预中的风险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胸外科 风险防范式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险防范式护理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收治胸外科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风险防范式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患者负面情绪明显减轻,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我院为胸外科疾病患者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可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风险防范式护理 胸外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防范措施。方法纳入我院手术室护士20名为对象,选取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手术患者8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手术患者8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室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室常规管理与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安全缺陷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缺陷事件发生率3.75%比对照组31.25%低,P<0.05。结论临床中要详细分析手术室护理缺陷风险,再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管理的效果明显。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缺陷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团队协作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用于儿科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8-2022.8期间收治的98例儿科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9例)以及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团队协作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风险评估、风险预防以及风险处理评分、患者依从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风险评估、风险预防以及风险处理评分,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对比两组患者依从度,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儿科患者实行团队协作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能有效改善其风险问题,提升患者依从度,值得应用。

  • 标签: 团队协作 风险防范式护理 儿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防范骨科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展开此次研究,选取此期间在我院骨科治疗的患者68例,应用随机数表达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及观察组(n=34),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风险管理,对比两组跌倒、坠床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跌倒、坠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进行风险管理,可降低跌倒、坠床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

  • 标签: 风险管理 防范 跌倒 坠床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对防范临床输血风险及输血误差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 2019年 1月 ~2020年 3月收治的 60例输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 30例输血期间行常规护理,观察组 30例输血期间行针对性护理,分析两组输血误差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输血误差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临床输血中开展针对性护理,可降低输血误差,避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输血 风险 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当中存在的缺陷,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106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强化手术室风险管理的前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加强管理后)54例和对照组(加强管理前)52例,评价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调查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程度、投诉率以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无菌操作、物品管理、护理记录以及健康教育等各项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于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程度(94.4%>84.6%)相对更高,投诉率(1.9%<5.8%)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0<5.8%)相对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风险管理,弥补其缺陷,有效防范护理风险的发生,以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手术室护理缺陷 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总结临床护理防范策略。方法 选择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样本,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然后,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风险比较多,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满足统计学条件( P < 0.05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满足统计学条件( P < 0.05 )。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临床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风险 护理防范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防范。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方法分为风险管理组(n=50)和常规管理组(n=5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不良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风险管理组患者的基础护理、消毒卫生评分(94.3±15.8)分、(96.7±13.6)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68.7±13.2)分、(76.4±13.2)分(P<0.05)。在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方面,风险管理组为2.0%(1/50),常规管理组为14.0%(7/50),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结论神经内科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较常规管理好,更能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将低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内科护理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检查中应用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6月-2022年7月,消化内镜检查者40例,根据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分析患者护理质量以及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个护理质量评分较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实施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还能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切实保证患者检查安全性。

  • 标签: 消化内镜检查 主动防范 风险护理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防范护理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2年10月我院接受急诊护理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对照组患者实行普通护理管理,对观察组患者则实行风险防范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护理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护理技能、护理文书、分层考核评分分别为(93.22±3.04)分、(94.35±4.52)分、(96.53±4.05)分、(94.72±3.5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基础护理、护理技能、护理文书、分层考核评分(83.67±5.27)分、(83.56±5.86)分、(82.54±5.84)分、(83.51±5.24)分(P

  • 标签: 风险防范护理 急诊科护理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患儿使用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 双盲法随机抽取并均分62例重症肺炎患儿(2021年3月-11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效果对比。结果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护理安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儿日常护理工作中融入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出现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 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 风险事件发生率 投诉率 护理安全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