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西域内属始于汉代,地处西域要冲的龟兹可堪谓“两”经营西域地区之典范。“两”朝廷在治理西域的方略上,亦可称得上是一次政治上的“制度创新”。没有采取以往对漠南、东夷、西南蛮夷、南越等地的治理模式,廷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能够正视西域地方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同中原地区的差异,大力推行怀柔政策,可谓是一次政治体制上的伟大创举。

  • 标签: “两汉” 西域龟兹 军事政治 社会管理
  • 简介:地方史志书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独有的地方性百科全书,它以丰富的资料和特殊的价值受到了中外学者的格外重视。宋代著名的山西籍史学家司马光曾视方志为“博物之书”,清代章学诚则更称方志为“一方之全史”。

  • 标签: 方志 地方史志 史学家 志书 司马光 章学诚
  • 简介:作为从东汉以来的名门望族,弘农华阴杨氏受到学者关注,对于杨氏的世系、家族史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使我们可以了解关中杨氏的世系传承,以及他们的家族史概况。只是,就杨播一系而言还有数事可考,一是十六国时期杨结父子的去向,二是杨珍入北魏所得丰厚礼待的原因,

  • 标签: 十六国时期 北魏前期 杨氏 事迹 名门望族 家族史
  • 简介:本文在以往汉人宗族家族研究与评述基础上,关注了非视域的大家族及其研究,以史学、民族学与汉人类学三维度,分析与非宗族家族研究及其分支阈径,主要为:中国史学本体与人类学本体的历史人类学之家族宗族研究;西欧汉学与西欧汉学脉络的汉人类学宗族研究;中东欧民族学与历史民族学脉络的非汉族体大家族研究。

  • 标签: 汉与非汉 宗族家族 研究阈径 史学本体 人类学本体
  • 简介:牛女原始故事发生在西汉水即今甘肃西境内。作为神话传说,它产生于东汉水即南阳与襄阳之间,其本质则是西王母的走婚制与中原地区的夫妻婚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牛郎迎娶织女,正是传统耕织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基本模式和基本理想。农耕时代,粮食的收获要靠自然的成熟,致使远古先民必须观察自然,所以天文学相对发达。远古先民把人事活动与自然星象联为一体,借助于星象宣泄自己的意志,即借助于牛女星宿的“分离”来表达“相聚”的愿望。七夕牛郎会织女的本质在于教育女子(无论婚否)学会生活,学会做女人,也是学会做家务和性爱。牛女故事在汉代得以兴盛,主要的因素在于汉代地方官吏在任职期间不允许携带家属。独身生活使他们有闲暇考究天象,探索自然的奥秘,并思念妻子,期盼相会。所以,牛女神话故事本身的传播也是汉代官吏对传统的行政制度的反抗和控诉。

  • 标签: 汉画像 牛郎织女 原型分析
  • 简介:汉高祖刘邦与诸侯功臣共同盟誓,形成所谓“高皇帝约”,此盟誓成为封建诸侯及协调与诸侯关系的基本法律规定。“父死子继”作为“高皇帝约”的一项内容,脱胎于初家产析分原则,演化成刘邦与诸侯“共天下”的政治保证。其后经过汉文帝、景帝的不断解读,以“父死子继”为核心内容的“高皇帝约”被确立为汉代帝位继承的基本法则。所谓“天下者,高皇帝之天下也”作为“高皇帝约”的延伸,逐渐成为帝国历史记忆和祖先崇拜的母本。

  • 标签: 高皇帝约 父死子继 继承 汉文帝
  • 简介:对于《礼记·乐记》成书时代与作者的考察,过去多关注于史书记载及前人的评论,而未注意其版本材料的考察。通过比较史书记载的初《乐记》的版本及材料来源,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其作者及时代问题。

  • 标签: 《史记·乐书》 《乐记》 《汉书·艺文志》 版本材料
  • 简介:斯·希伯是德国共产党中央委员、著名作家兼记者。1925年,他从欧洲来到上海,参加中国的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北伐战争,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和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译处工作。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返回欧洲。“九·一八”事变后,他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第二次来中国。

  • 标签: 汉斯 中央委员会 战士 文化 国民革命军 反革命政变
  • 简介:贵州省博物馆藏的东汉“永元坛”,一九八○年《贵州日报》副刊上李衍垣同志的一篇文章和陈恒安先生在《贵州文史丛刊》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上发表的《贵州出土永元罐铭文考辨》曾加以研究。读了之后,很有启发。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求同存异,提出一点异议。

  • 标签: 贵州文史丛刊 永元 《贵州日报》 安先生 博物馆藏 一九
  • 简介:多尔衮是清入关定鼎的关键人物,自然倍受后世史学研究的瞩目.关于其称号问题,我国前辈史学家郑天挺先生的《多尔衮称皇父之臆测》、《墨勒根王考》、《多尔衮与九王爷》和《释"阿玛王"》及王锺翰先生的《释汗依阿玛》等专题文章①有较深入的钩稽、考释和阐发,殆成定论.《释"阿玛王"》中总结道:"多尔衮生平称号最多,天命、天聪时俗称之九王,天聪二年赐号墨勒根代青.崇德元年封睿亲王,世祖即位称摄政睿亲王,顺治元年十月封叔父摄政王,通称皇叔父摄政王,顺治五年十一月改皇父摄政王,即卒(顺治七年十二月)谥成宗义皇帝,削爵谥(顺治八年二月)后官书称睿王,俗称墨勒根王,乾隆四十三年追封谥日睿忠亲王.

  • 标签: 多尔衮 亲王 称号 史学家 史学研究 乾隆
  • 简介:二十等爵制对两政局演变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与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汉代二十等爵制问题的宏观考察均已取得许多进展,为我们全面理解并深入探讨这一课题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学术界对两二十等爵制问题的探讨仍然比较零散琐碎,尚缺乏系统性、深入性的考察,并无全面深入考察这一问题的研究论著问世。就研究深度、史料运用而言,两二十等爵制问题研究仍有继续拓展的空间,主要存在四处不足之处。

  • 标签: 两汉 二十等爵制 文献综述
  • 简介:越南母道信仰蓬勃,其中柳杏公主被誉为第一女神,香火鼎盛。本文依序考察越南女神——柳杏公主的各种越南汉喃文献资料(包含笔记、小说、仙传、神敕、神迹、玉谱、降笔、对联、题诗、演音、嘲文、显灵传说、民间故事等),探索柳杏公主故事的发展演变之迹,以藉此呈现越南母道信仰的丰富多釆,并彰显越南汉文小说(如《传奇新谱》)与越南民间信仰关系深厚之一端。此外,本文还注意到受中国道教影响的越南柳杏公主信仰,甚至回传到广西京族来,这也是中越两国道教文化密切交流的一项明证。

  • 标签: 越南 道教 柳杏公主 汉喃文献
  • 简介:《普贤行愿品》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经典,为藏两系佛教所共同重视。现在通行的藏文译本,虽然其基本内涵和反映的佛教精神相同,但在内容、结构、文字翻译、科判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普贤行愿品 汉藏译本 异同考释
  • 简介:内地丝织与西藏佛教结缘已逾1300年,在增进藏艺术交流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文章聚焦明代佛教织绣,依据文献及15件传世实物,从图像内容、布局、形态、色彩、款识、尺寸、装裱等入手,通过分析、比对,论述其渊源、产地及相关问题,并对无款识佛教织绣的年代做了初步推断,进而指出明代佛教织绣既是藏艺术交流的结晶,也是雪域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

  • 标签: 明代 缂丝 刺绣 藏传佛教 艺术交流
  • 简介:2016年,资阳的西部车城之路进入到了第16个年头。16年前.建市伊始的资阳市就制定了以车兴市的宏伟蓝图。响亮地向世界宣示,资阳要做“西部车城”!在2000年.敢于提出这看似不可能的宏伟目标,对共和国最年轻的地级市资阳来说,需要何等的胆气和魄力,而朝着这一目标奋勇前进,更需要相当的坚韧和笃行。

  • 标签: 资阳市 西部 基因 历史 奔驰 地级市
  • 简介:97岁的阿沛·阿旺美,是一部人生的大书。他是当年在中南海勤政殿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唯一健在的代表,从年轻的庄园主少爷到西藏地方政府高官,从首席谈判代表到国家领导人,在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中,阿沛投身于时代的伟大变革,亲历了西藏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首往事,他的内心充满了欣慰和自豪,虽历尽沧桑而无怨无悔。

  • 标签: 地方政府 进军西藏 西藏自治区 解放西藏 伟大变革 和平谈判
  • 简介:现任日本首相安倍三再度执政一年来,其许多做法与中日甲午战争前10年伊藤博文内阁颇为相似。今年正值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明年将是不平等的《马关条约》签署120周年。在这120年间,中国和日本经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甲子,这主要是时代背景与日本的国家发展模式不同所引起的。抚今思昔,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十分必要。从2014年甲午马年开始,未来的新甲子中日关系前景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仍将取决于未来日本走什么道路。

  • 标签: 安倍晋三 伊藤博文 甲午战争 钓鱼岛 中日关系
  • 简介:秦、三兵器铭文的数量较多,在古文字和战国史的研究中占有重地位。本文通过实例,从文字学、年代学与礼制意义、历史地理、补充史事、官府手工业管理体制、姓氏制度六个方面,对兵器铭文的重史料价值作了阐述。

  • 标签: 兵器 史料价值 三晋
  • 简介:根据边疆“接触区域”理念,运用相关资料,研究作为“文化中介入”的商人在康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商入不仅从事商品交换活动,也给康区社会带来许多新思想,引进许多新观念,积极参与康区当地的政治活动以及有关藏民族关系的政治事务,使他们在康区社会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商人 文化中介入 康区 边疆社会 汉藏边疆 接触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