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底静脉栓塞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对44例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采用栓塞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手术室空气、导管、手术包、术者洗手、手术操作等方面要严格消毒;合理掌握栓塞剂剂量,梗死面积应控制在60%以内,若>60%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本组患者栓塞面积在50%~65%,既可避免大面积栓塞造成的严重中毒状态,又不影响脾脏免疫功能。术后给予营养支持。结果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手术成功率91.2,止血率达100%。并发症发生率为14.17%,主要为自发性腹膜炎,占9.33%,术后即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均消失;随访6~12个月,曲张静脉基本消失38例,中度曲张5例,仍重度曲张1例;这1例重度曲张患者出现新侧支循环静脉通路。随访半年发现无一例再出血。结论术前、术中和术后采取积极措施,可明显降低胃底静脉栓塞术的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胃底静脉 栓塞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先天性动静脉瘘的临床效果。方法1997—2006年收治先天性动静脉瘘患者45例,7例行手术治疗,8例行单纯性栓塞治疗,30例行手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结果手术治疗7例,5例复发;单纯性栓塞治疗8例,6例复发;手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30例,1例复发。手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与手术治疗及单纯性栓塞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联合介入栓塞的方法是治疗先天性动静脉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动静脉瘘 先天 栓塞 介入性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MSCTA对急性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证实的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急诊CT平扫、CTA及三维重建资料。结果:13例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mesentericarteryembolism,SMAE)7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superiormesentericveinembolism,SMVE)6例。直接征象:7例SMAE中,平扫见血栓密度影2例,CTA均见充盈缺损;6例SMVE中,平扫见血栓密度影4例,CTA均见充盈缺损。间接征象:13例中肠梗阻5例,腹水6例。SMAE:血管壁钙化5例,薄纸样肠壁改变2例,肠壁水肿增厚强化减弱3例;SMVE:增强扫描管壁环形强化、管径扩张5例,缆绳征4例;受累肠管、肠系膜广泛水肿增厚,增强扫描可呈明显减弱或未强化特点,肝脏门脉期强化减弱不均匀2例;合并门静脉、脾静脉血栓2例。结论:CTA对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的诊断敏感性较CT平扫高,对于CT平扫阴性的患者行CTA检查很有价值。

  • 标签: 肠系膜血管栓塞 急腹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患者行PICC置管异位并静脉栓塞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充分评估患者情况,调整PICC末端位置;分析发生静脉栓塞的原因;使用药物治疗,密切观察PICC管通畅性及患者置管肢体情况;使用期间正确冲管封管;指导患者吞咽功能康复锻炼。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PICC管正常使用,患者的置管肢体无主观不适,肿胀消失,静脉栓塞未再进展。

  • 标签: 吸入性肺炎 PICC置管异位 静脉栓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在预防ICU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ICU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16.67%,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护理在预防ICU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预防 ICU 静脉血栓栓塞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期间的监护要点,总结经验。方法选择2015年—2017年在我院重症病房(ICU)接受治疗的4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随机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2例),对照组采用ICU病房常规监护,观察施以全面监护,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溶栓有效率为90.9%,显著高于对照组75.0%(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系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肺栓塞患者采用溶栓治疗方法,并辅以有效监护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静脉溶栓治疗 全面监护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于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预防肺栓塞的护理。方法 筛选 2017年 1月 15日 ~2018年 11月 15日来我院骨科治疗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 120例,将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进行分类,然后给患者实施患肢制动以及卧床休息等防止肺栓塞发生的护理措施,同时进行基础的护理。最后统计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 通过回顾分析得知所选取的 120例研究对象实施预防肺栓塞护理后,出现肺栓塞的有 4例,发生率为 3.33%。结论肺栓塞在血栓患者中最为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并发症,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医治其致死率高达 93%,如果对血栓的患者做好有效的预防护理,将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血栓患者发生肺栓塞的概率,即使发生肺栓塞也能降低患者的致死率,同时也能提高病人的身心健康。

  • 标签: 骨科 下肢深静脉 血栓 预防 肺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NBCA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469例施行NBCA栓塞治疗的脑AVM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并发症的情况以及分析他们的血管构筑学特征.结果469例脑AVM共行1108次栓塞,每例栓塞1~8次,平均2.3次;共发生并发症11例(出血性并发症4例,缺血性并发症7例),其中死亡2例,植物生存l例,轻度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1例,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7例.结论本组脑AVM行NBCA栓塞治疗有较低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但对于栓塞高危病人,应采取特殊的栓塞策略.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栓塞治疗 NBCA 并发症分析 神经功能缺损 脑AVM
  • 简介:目的:分析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恶性肿瘤患者的原发肿瘤种类、分期、分化程度等,以识别高危患者,提高防治意识,减少VTE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原发肿瘤种类、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化疗方案及预后等临床信息。结果在所有18531例恶性肿瘤患者中,280例并发VTE,其中男性157例,女性123例,年龄(66.60±12.60)岁。包括单纯肺栓塞(PTE)41例,单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89例,PTE合并DVT50例。肺癌82例,消化道肿瘤78例,泌尿系肿瘤32例,妇科肿瘤27例,血液科肿瘤27例,乳腺癌12例,其他部位肿瘤22例。相比未并发VTE肿瘤患者,并发VTE多见于肺癌、妇科肿瘤和其他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1例(53.9%)并发VTE肿瘤患者病理类型为腺癌;206例(73.6%)患者发生VTE时,肿瘤处于进展期;247例有明确TNM分期患者中Ⅲ~Ⅳ期患者187例(66.8%);144例有明确病理组织分化程度报告,中、低度分化程度者120例(85.4%)。至随访结束,共有130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24.0±7.8)个月,明确诊断VTE后3,6,9,12个月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46.9%、69.2%、80.0%和82.3%。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肿瘤本身、肺栓塞和感染。结论肿瘤与VTE密切相关,腺癌、进展期肿瘤、分化程度低的肿瘤患者和化疗方案中含铂类药物者更易发生VTE,临床医师应注意对这部分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VTE的发生。

  • 标签: 恶性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症 肺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一例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前预留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方法溶栓治疗前应用不同型号的静脉留置针预留在患者上肢以备患者监测凝血系列的化验检查。结果选择了一次性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20G静脉留置针,反复间隔几次采血也能保持顺畅。结论选择正确型号、正确类型的静脉留置针预留备用采血,能减少反复穿刺血管造成再次出血的风险,也减轻了患者痛苦。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PTE 穿刺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正确掌握肺栓塞溶栓的护理,提高肺栓塞溶栓成功率。方法158例肺栓塞患者用微量泵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调查分析。结果158例肺栓塞患者用尿激酶溶栓获得成功。结论微量泵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的方法是有效安全的。尿激酶是从健康人尿中取得一种蛋白水解酶,亦可有人肾细胞培养制取,无抗原性,可直接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酶,因而可溶解血栓1。在溶栓过程中,护士应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肺栓塞 尿激酶溶栓 护理
  • 简介:颅内脑动静脉畸形(arteryvenousrealformations,AVM)是一种先天性局部脑血管发生上的变异,形成脑动静脉之间的短路,而导致一系列脑血流动力学紊乱,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临床上表现为反复的颅内出血,部分或全身性抽搐发作,短暂脑缺血发作以及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等。我院较早开展了应用α-氰基丙烯酸丁酯(NBCA)血管内栓塞治疗AVM,取得了较好疗效,并积累了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血管 栓塞治疗 护理
  • 简介:癌肿是最重要的获得性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癌肿可表达促凝蛋白,直接和间接地激活凝血系统,亦可产生炎性细胞因子,触发高凝状态和血栓栓塞的危险。肿瘤包块可外压邻近血管而使静脉血流淤滞。还包括静止不动、癌肿及其治疗和潜在的易栓遗传因素等。许多常用的治疗措施亦增加VTE的危险,包括手术、化疗药物、辅助性激素的使用、应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和留置中心静脉通道装置。某些确定的肿瘤类型发生VTE的危险较大。特发性血栓栓塞初次发病时需作广泛的肿瘤筛选,对发现潜在隐匿的恶性肿瘤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 标签: 癌肿 静脉血栓栓塞 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专科护理小组在医院内VTE预防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我院在2022年1月组建VTE专科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开展专业性培训,明确小组成员工作职责和内容,对比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实施VTE专科护理小组后护理人员VTE相关知识水平评分、风险评估准确率、预防措施落实正确率、预防措施执行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VTE专科护理小组的建立与实施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更好的预防VTE的发生。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专科护理小组 建立 实践
  • 作者: 许潇文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1-17
  • 机构:甘肃省中心医院   甘肃   730000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各有36例患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凝血功能较对照组患者为低凝(P<0.05);对照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67%,生活质量总评分为(77.21±2.06),实验组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肿瘤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利于预防下肢DVT,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妇科 肿瘤患者 综合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预防肺栓塞的护理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静脉血栓患者共80例。按照患者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实验组为4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预防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肺栓塞发生率较低,对照组较高(P﹤0.05)。结论:预防护理措施在静脉血栓患者护理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可明显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 标签: 静脉血栓 肺栓塞 预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