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治国必先治党,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于坚强有力的党的领导核心。对于治理生态比较复杂、矛盾问题较为尖锐、形势较为严峻的边疆地区而言,要顺利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于党建工作质量能否得到提升,关键在于党建引领的治边功能能否得到全面开发。这需要我们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精准定位地方党委的领导职责;努力提高党组织的覆盖率和组织力;致力于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型、学习型和创新型的党组织;培养边疆治理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构建和完善边疆党建质量评价制度。

  • 标签: 党建引领   边疆民族地区   治理现代化
  • 简介:清代在东北边疆地区设立驻防八旗管理机构,派驻八旗官兵,发展农业生产,招抚当地各少数民族部落,区域性的开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各机构、官员在办理公务过程中,形成了大量档案。保存至今的东北边疆满文档案数量大,内容丰富,是东北史、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同时也是满一通古斯诸族语言研究的珍贵语料。

  • 标签: 满文档案 东北边疆 清代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边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机构和代表研究人员进行了简单梳理,认为边疆研究总是基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并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边疆学学科构建任重道远,前途既光明又充满变数,这个变数随着时代发展、国际局势变化而变化。

  • 标签: 边疆学 构建 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边疆少数民族护士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采用自我评定焦虑量表(SAS)及抑郁量表(SDS)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少数民族护士在SAS及SDS与全国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当地汉族护士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少数民族护士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她们的心理健康应引起护理界的关注。

  • 标签: 少数民族 护士 心理健康
  • 简介:民国伊始,不断有人提出云南边疆开发计划,孙中山先生的计划尤为宏大。但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开发计划进展有限。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进展有所改善。抗日战争时期,民国政府和云南地方政府制定了诸多边疆开发计划,欲图以边疆开发推进边防巩固,以边防巩固促进边疆开发,对巩固边防和促进云南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缺乏施行的现实条件等因素,民国云南边疆开发计划未能完全落到实处。

  • 标签: 西南丝绸之路 云南 边疆开发
  • 简介:边疆农村的警民良性互动是公安边防部队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由于边疆农村的地缘情况较复杂,边防民警在工作中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方式上脱离实际,不贴合群众,同时,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日益增强,政府和边防部门未提供相应的村民参与治理的平台等因素造成边疆农村警民互动的困境。借鉴社会互动理论,边疆农村警民互动新模式的建构路径是:寻求共同的语言和文化、思想观念,创设互动情境;构想有意味的符号,调适互动双方的行为;以"角色领会"与"想象性预演"增强互动的有效性;设计相互监督机制,激励互动双方积极作为;以双向回环的方式,形成警民互动的有机循环互动格局。

  • 标签: 社会互动 边疆农村 警民关系 群众工作
  • 简介:晚清以来,持续了大概50多年的国语运动中,提出了“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的口号,它的基本方向是向统一的书面语系统和统一的国语发音系统努力,制定了统一的注音符号用来克服汉语内部发音上的巨大差异。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边疆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民族不同、语言不同,“边疆特殊语文”这个衍生的话题在此运动中自然而然就引发出来了。黎锦熙提出了相关建议,即在已有的注音符号的基础上,增加“方音符号”,并且主张通过以注音符号为中介,编写国语边语四行体的教科书,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培养双语之间的沟通能力。因为这个问题在当时关系到现代民族国家的认同和政治认同,对于该问题再整理和认识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国语运动 注音符号 边疆特殊语文
  • 简介:关于海疆与陆疆界定的问题。首先,应看到中国的海疆与陆疆的形成,均位于治边传统的主体框架内,脱离对中原王朝治边传统(包括治边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对历史上海疆与陆疆的形成和界定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我们研究海疆与陆疆的界定问题,不能离开大的时代背景和治边方面的基本理论,如果没有搞清楚中原王朝在治边方面的边疆观、治边观、治边思想和政策.

  • 标签: 边疆史 治边思想 界定问题 中原王朝 理论与实践 海疆
  • 简介:拿地缘条件限制来为自己不勤政、甚至荒疏于政务开脱,这是没有道理的。应该说,保持边疆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是任何一个有作为和政冶抱负的执政集团都格外重视的问题,没有谁会希望看到国家四分五裂、人心涣散的状况,更不愿为此陷入内部纷争、甚至兵戎相见的地步。这无论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来看都是如此,尤其当前的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乌克兰等国陷入复杂危机的状况更说明这一点。因此,保持边疆稳定、加强民族团结一直是我们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

  • 标签: 内部纷争 地缘条件 不干事 领导干部 历史性巨变 云南边疆
  • 简介:彭桂萼是著名的抗战诗人和学者,也是一位边疆教育实践家。彭桂萼的边疆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开发边疆,教育必须先行;边疆教育工作者应该是拓荒的园丁;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注重科学管理学校。

  • 标签: 彭桂萼 边疆教育 教育思想
  • 简介:近年来,远东地区的许多投资项目在规划阶段就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合作条件,为加快国际合作和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机遇和潜力。这些项目包括吸引外国投资、引进先进工艺和吸纳外国劳动力,以及以出口商品和服务为导向(在项目实施之后)。因此可以说,投资项目具有一定的带动一体化的能力,也就是说,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对外经济关系的稳定发展。

  • 标签: 投资项目 滨海边疆区 一体化进程 对外经济关系 国际合作 外国投资
  • 简介:摘要:袁隆平院士不仅是一位成功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他艰苦朴素,忧国忧民,心怀天下!他毕生的愿望,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实现禾下乘凉梦!他是我们每一位国人的骄傲。教育作为基本国策,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石。特别是在南疆,推行基础教育还有着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教育是火炬,我们师范学院的大学生要继承袁隆平院士“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投身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回应每一个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人生之路,承担“教育强国梦”的使命,建设更加美好的新疆。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拉铁摩尔(OwenLattimore,1900-1989)是中国边疆研究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边疆地区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中国陆地边疆的四大区域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为我们认识边疆提供了重要的文本参考和理论启迪。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袁剑博士的新作《边疆的背影:拉铁摩尔与中国学术》一书即围绕拉铁摩尔及其作品加以展开,对拉铁摩尔及其研究在中国学术界的接受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分析了拉铁摩尔对中国边疆各区域研究的具体特点。本文对该书进行了学术层面的评述,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看法。

  • 标签: 拉铁摩尔 中国边疆 区域研究 边疆人
  • 简介:边疆民族地区作为一个特殊区域,其村寨治理更具复杂性.要实现村寨的善治离不开文化的支持,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凝结剂,它不但可以产生团体归属感,而且可以成为人们互动和沟通的基础.充分利用好文化资源,发挥其柔性治理作用,可以有效推进村寨治理,确保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 标签: 村寨治理 文化资源 边疆民族地区
  • 简介:2013年中国提出的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在不断持续发展过程中面向不断变化的世界所提出的战略构想。本文从挖掘“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价值、“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定位、绥芬河作为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的意义、积极发挥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提出要特别关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中的新疆与中亚合作问题、阿富汗局势对中国新疆的影响两大问题,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建设和落实提供了我国东北和西部边疆的视角。

  • 标签: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国边疆 安定与发展
  • 简介: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暴露了边疆民族地区在协同治理中的问题,制约了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本文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研究范本,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视域下的边疆民族地区协同治理能力开展研究,结合问题提出相关完善策略,以便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疫情防控 德宏 边疆民族 协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