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和蛋白异质体3(AFP-L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杭州市大江东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5例为原发性肝癌组,良性肝病患者59例为良性肝病组,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进行研究。观察三组受检者AFP-L3、AFU水平,比较其单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及其与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L3、AFU水平分别为(30.15±2.92)%、(71.62±3.02)U/L,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的(6.28±0.82)%、(15.07±2.14)U/L和对照组的(2.78±0.61)%、(8.55±1.27)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74.744,F2=45.492,均P<0.05);良性肝病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7.751,F2=21.415,均P<0.05)。原发性肝癌组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3.85%,AFP-L3检测阳性率为76.92%,AFU检测阳性率为84.62%,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χ2=7.372,P<0.05);原发性肝癌组AFP-L3检测、AFU检测以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8.959,χ22=110.483,χ23=139.423,均P<0.05);良性肝病组AFP-L3检测、AFU检测以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68,χ22=18.632,χ23=12.252,均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L3和AFU水平与肿瘤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655,t2=1.522,均P>0.05);与淋巴结是否转移、TNM分期以及是否有癌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265,t1=27.936,t1=31.834;t2=22.467,t2=21.599,t2=28.478,均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L3、AFU水平显著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对指导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肿瘤 α-L-岩藻糖苷酶 甲胎蛋白异质体3 甲胎蛋白异质体 甲胎蛋白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对晚期胃癌患者生存周期及血清蛋白(AFP)、糖类抗原242(CA242)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晚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比较两组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A242、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促肿瘤生长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微小RNA(miR)216a、miR95、miR4286水平。结果观察组缓解率为42.0%(21/50),高于对照组的22.0%(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FP、CA242、CEA、CA125、CA19-9均低于对照组[(15.04 ± 3.65)μg/L比(20.65 ± 4.17)μg/L、(20.88 ± 6.37)kU/L比(35.46 ± 7.33)kU/L、(8.65 ± 2.13)μg/L比(15.39 ± 3.25)μg/L、(26.15 ± 8.49)kU/L比(34.16 ± 7.50)kU/L、(22.29 ± 5.80)kU/L比(38.81 ± 6.79)k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EGF、MMP-2、MMP-9、IGF-1、PECAM-1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miR216a高于对照组,miR95、miR4286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位PFS为3.0个月,中位OS为6.6个月,观察组中位PFS为3.3个月,中位OS为7.0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皮肤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3/50)比24.0%(12/50)、4.0%(2/50)比18.0% (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能提高抗癌效果,促进病情缓解,安全性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肿瘤生长指标、调控miR有关。

  • 标签: 胃肿瘤 甲胎蛋白类 抗原,肿瘤相关,碳水化合物 替吉奥 奥沙利铂 生存周期
  • 简介:目的: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的EP9-A2文件,对测定血清中蛋白(AFP)含量的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光激化学发光法进行方法学比对试验,比较二者结果的-致性。方法:收集40例患者血清标本,以罗氏Cobas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为比较仪器(Ⅳ),博阳LIC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为实验仪器(Y),同时检测血清中AFP的含量;分析2种生化仪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和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致性。结果:2种仪器测定的结果相关性良好(r=O.9925),预期偏倚可以接受。结论:在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检测的前提下,2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致,其偏差可为临床所接受。当同-实验室同-检验项目存在2种以上检测方法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判断其临床可接受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 标签: 光激化学发光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甲胎蛋白 一致性 NCCLS-EP9-A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LP)、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PIVKA-Ⅱ)联合检查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杭州市大江东医院收治的PHC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25例和未转移组47例,另选取72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组者血清AFP、ALP、PIVKA-Ⅱ水平,工作者受试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三者在PHC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临床价值,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AFP、ALP、PIVKA-Ⅱ水平与PHC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AFP、ALP、PIVKA-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64、24.53、47.89,P=0.012、0.005、0.001);转移组血清AFP、ALP、PIVKA-Ⅱ水平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8、38.12、54.17,P=0.04、0.001、0.000);ROC分析血清AFP、ALP、PIVKA-Ⅱ对PHC具有诊断价值,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更高(P=0.021、0.014、0.003、0.001);与单一指标比,三项指标联合预测PHC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显著升高(P=0.036、0.027、0.018、0.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PHC的特异性(89.57%)、灵敏度(92.60%)、阳性预测值(89.53%)及阴性预测值(83.75%)显著升高(P<0.05)。Pearson分析血清AFP、ALP、PIVKA-Ⅱ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AFP、ALP、PIVKA-Ⅱ对PHC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三者联合检查能提高诊断效能。

  • 标签: 肝肿瘤 淋巴转移 甲胎蛋白 碱性磷酸酶 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诊断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蛋白预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免疫联合靶向序贯外科手术生存获益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收治的免疫联合靶向序贯外科手术切除、初诊时血清蛋白阳性(>20 μg/L)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BCLC) C期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入组50例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5例,年龄(53.0±10.5)岁。根据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后患者血清蛋白是否降至正常水平分为蛋白正常组(n=27,蛋白≤20 μg/L)和对照组(n=23,蛋白>20 μg/L)。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患者生存和复发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疗效。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均未达到中位生存期。蛋白正常组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0%、88.2%,对照组分别为73.4%、54.1%。蛋白正常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尚未达到,对照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11个月。蛋白正常组术后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8.1%,对照组为39.5%。蛋白正常组累积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0、8.83,P=0.006、0.003)。蛋白正常组肿瘤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以及病理学完全缓解均优于对照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后血清蛋白>20 μg/L(HR=2.952,95%CI:1.023~8.517,P=0.045)的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增加。结论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后血清蛋白降至正常可以作为BCLC C期肝细胞癌患者序贯外科治疗的预后预测指标,蛋白与患者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疗效有关。

  • 标签: 癌,肝细胞 甲胎蛋白类 外科手术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乙肝相关肝癌进行凝血四项、PIVKA-Ⅱ以及蛋白(AFP)三联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的50例乙肝相关良性肝病患者和50例乙肝相关肝癌患者,依次纳入对照组、观察组,2组受试者均于测定凝血四项、AFP、PIVKA-Ⅱ,并对比结果。结果:PT、APTT、TT的测定结果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FIB的测定结果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AFP、PIVKA-Ⅱ测定结果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AFP检测阳性率观察组为78.00%,对照组为24.00%,P<0.05。结论:通过进行凝血四项+PIVKA-Ⅱ+AFP的三联诊断能够在乙肝相关肝癌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该诊断方案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乙肝 肝癌 凝血四项 PIVKA-Ⅱ AFP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蛋白结合率的检测方法,测定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血清马尿酸(hippuricacid,HA)、硫酸吲哚酚(indoxylsulfate,IS)、硫酸对甲酚(p-cresylsulfate,PCS)及3-羧基-4-甲基-5-丙基-2-呋喃丙酸(3-carboxy-4-methyl-5-propyl-2-furan-propionicacid,CMPF)4种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的蛋白结合率。方法通过对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关系、精密度等考察,验证超滤法联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a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y,HPLC-MS/MS)测定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的游离浓度的可行性,并采用该方法测定CKD患者血清HA、IS、PCS、CMPF的蛋白结合率。结果内源性干扰物质在待测物的出峰位置基本不干扰HA、IS、PCS、CMPF的测定;本方法在10-1000ng/ml(IS、PCS、CMPF)、50-5000ng/ml(HA)范围内线性良好;日内精密度为0.84%,日间精密度为1.18%;超滤膜回收率均〉95%;健康对照组HA、IS、PCS及CMPF的蛋白结合率为(83.44±3.04)%、(98.73±0.55)%、(98.42±0.95)%、(96.66±2.65)%;CKD3-5期HA、IS、PCS及CMPF的蛋白结合率依次为3期(79.72±3.82)%、(99.18±0.45)%、(98.64±0.64)%、(95.89±3.52)%;4期(71.09±7.66)%、(98.24±0.95)%、(98.26±0.73)%、(91.82±5.10)%;5期(61.22±7.62)%、(97.41±1.10)%、(96.85±1.51)%、(97.51±1.52)%。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和重复性好,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定量分析测试要求。HA蛋白结合率均〉60%,与HSA之间具有中等强度结合,IS、PCS及CMPF的蛋白结合率均〉90%,与HSA之间具有高强度结合。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 蛋白结合率 超滤法
  • 简介:摘要目的经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RFA)治疗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和蛋白(AFP)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180例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PHC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100例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RFA治疗PHC患者,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对象TNF和AFP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TNF、AF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AF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RFA治疗PHC可有效降低TNF和AFP水平,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从而起到促进预后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肝癌 甲胎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术前普美显核磁共振对肝癌微血管侵犯(MVI)的危险因素相关性及预测价值,建立一个预测肝细胞癌发生MVI的诊断模型。方法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05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普美显核磁共振影像资料,初步建立术前普美显核磁共振联合血清蛋白、异常凝血酶原对术前预测MVI的诊断模型,利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对该诊断模型进行校准度分析。结果建立血清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术前普美显核磁共振对MVI的预测诊断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得出结果,曲线下面积(AUC)为0.807,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63.4%。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对已建立的预测MVI的诊断模型进行校准度分析,结果为χ2=8.436,P>0.05。提示该预测诊断模型的实际测量值和期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预测诊断模型拥有很好的校准能力,同时也表明该诊断模型预测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具有较高一致性。结论血清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术前普美显核磁共振可有效预测肝癌MVI。

  • 标签: 肝癌 微血管侵犯 核磁共振 血清甲胎蛋白 异常凝血酶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蛋白浓度下GPC-3、AFP-L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表达差异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原发性肝癌(PHC组,n=34例)、肝硬化(LC组,n=25例)和病毒性肝炎(VH组,n=2例)。选择30例体检正常的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肝组织和血清中AFP-L3和GPC-3的表达水平。观察肝组织和血清中GP73、AFP-L3和GPC-3的表达水平,并比较AFP-L3和GPC-3单次和联合检测PHC的阳性率。结果PHC组肝组织和血清中AFP-L3、GPC-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三种标记物(AFP-L3和GPC-3)用于检测PHC。阳性率分别为70.6%、76.5%和79.4%。PHC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2.3%、85.3%和88.2%。三项指标联合检测PHC的阳性率高达91.2%,明显高于此,单次检出率(P<0.05)。结论联合检测AFP-L3和GPC-3可提高PHC的阳性率,对PH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甲胎蛋白浓度 GPC-3 AFP-L3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产时电子心监护是一种评估胎儿宫内状态的手段,Ⅱ监护图形是可疑心监护图形,在临床常见,表现形式多样,且不典型,提示胎儿在宫内可疑窘迫,对于该类图形,需正确识别和解读,进行必要的临床干预(如宫内复苏)及后续的再评估。本文重点介绍各种宫内复苏方法及对各种复苏方法的评价。

  • 标签: Ⅱ类胎心监护 宫内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related lipid carrier protein,NGAL)、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亮氨酸氨基肽酶(leucine aminopeptidase,LAP)、α-L-岩藻糖苷酶(alpha-L-fucosidase,AFU)单独和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1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PHC组,将同期就诊的53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良性A组,37例肝囊肿患者作为良性B组,及6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分别用采用速率法、免疫比浊法、电化学发光法等对4组受试者血清AFU、LAP、NGAL、AFP等指标进行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e,ROC)分析不同组合指标检测的PHC诊断效能。结果PHC组、良性A组、良性B组、健康组比较,血清AFP、AFU、LAP水平及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6.832、38.209、23.415,χ2值分别为69.324、72.568、24.695;P均<0.05),且PHC组患者与良性A组、良性B组、健康组分别比较,血清AFP、AFU、LAP水平及表达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HC患者Ⅰ/Ⅱ期组AFP、AFU、LAP与Ⅲ/Ⅳ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FP+AFU+LAP联合检测的灵敏度(89.27%与72.17%、73.52%、76.31%、81.35%、80.69%、86.87%)、特异性(95.76%与81.58%、82.79%、84.16%、86.95%、94.23%、93.29%)和约登指数(0.85与0.54、0.56、0.60、0.68、0.75、0.80)均优于其1项指标(LAP、AFU、AFP)单独检测和两项指标联合检测(LAP+AFU、LAP+AFP、AFU+AFP)。ROC曲线分析发现,AFP+AFU+LAP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0.94)均大于LAP+AFU(0.78)、LAP+AFP(0.85)和AFU+AFP(0.89)。结论AFP+AFU+LAP联合检测能够有效提高PHC的诊断效能,减少漏诊。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脂质运载蛋白 甲胎蛋白 亮氨酸氨基肽酶 α-L-岩藻糖苷酶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LP)、α-L-岩藻苷酶(AFU)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联合检测83例原发性肝癌和50例健康人血清AFP、AFU、ALP和GGT,并分析水平差异。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LP、AFU和GGT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比单项检测高。结论联合检测AFP、ALP、AFU和GG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碱性磷酸酶 &alpha -L-岩藻苷酶 &gamma -谷氨酰转移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氨蝶呤(MTX)治疗眼瘢痕性天疱疮(OC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8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行MTX治疗的OCP患者5例(10眼),其中男2例,女3例。观察MTX治疗6个月、12个月OCP炎症的进展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患者OCP平均发病年龄51.8岁(38~66岁),开始免疫治疗年龄54.4岁(39~68岁)。MTX治疗6个月,OCP好转3例,OCP部分活跃1例,OCP活跃1例。MTX治疗12个月,OCP好转4例,OCP活跃1例。活跃患者OCP睑球粘连进展,在MTX治疗12个月后加用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治疗过程中,1人(1眼)在MTX治疗10个月时发生角膜病毒感染。另有2例应用MTX后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1例转氨酶轻度升高。随访期间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对于OCP患者,MTX耐受良好,早期应用有助于控制眼部病情。

  • 标签: 眼瘢痕性类天疱疮 免疫治疗 甲氨蝶呤
  • 简介: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广泛开展,多胎妊娠率不断提高。双妊娠中1死于宫内对母亲和存活胎儿的影响及对于双妊娠中一死宫内的处理,探讨死胎的原因以及进行治疗。

  • 标签: 双胎妊娠 胎死宫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蛋白α与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A组(UAER<20 μg/min,29例)、B组(20 μg/min≤UAER≤200 μg/min,36例)、C组(UAER>200 μg/min,28例),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蛋白α、β2-MG水平,采用Pearon相关性分析UAER与血清蛋白α、β2-MG水平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蛋白α、β2-MG水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A组、B组、C组血清β2-MG水平依次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组、B组、C组血清蛋白α水平依次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ER与血清β2-MG水平呈正相关(r=0.434,P<0.05),与血清蛋白α水平呈负相关(r=-0.386,P<0.05)。血清β2-MG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ROC下面积为0.858,灵敏度为77.40,特异度为93.50;血清蛋白α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ROC下面积为0.763,灵敏度为51.60%,特异度为86.00%;血清蛋白α联合β2-MG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ROC下面积为0.967 ,灵敏度为90.30%,特异度为98.90%。结论血清蛋白α、β2-MG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伤有显著相关性,蛋白α联合β2-MG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价值均高于任何单一指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血清胎球蛋白α β2-微球蛋白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甲蛋白AFP诊断试剂盒的精密度、灵敏度和准确性,判断它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50例健康血清样本、80例原发性肝癌血清样本和50例原发性肝病血清样本。按照相关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性能验证,在允许误差范围50%以内可接受。结果AFP诊断试剂盒的精密度误差在±3%以内,测试结果的数值在误差在±10%以内,准确性符合WST420-2013的要求。线性范围在(15-1000ng/ml)符合要求。结论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甲蛋白AFP诊断试剂盒能满足临床要求,可应用于常规检测。

  • 标签: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甲胎蛋白AFP诊断试剂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龄早产儿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龄分为34~36周组、32~33周组、<32周组,比较不同龄早产儿SF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919例早产儿,其中34~36周组481例、32~33周组293例、<32周组145例。<32周组剖宫产比例低于另2组(P<0.001),32~33周组双比例高于另2组(P<0.05),3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36周组、32~33周组、<32周组血清SF水平分别为(240.1±167.4)、(216.2±137.0)、(204.4±112.8) μg/L,其中34~36周组SF水平高于另2组(P<0.05);32~33周组与<32周组S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显示小龄、剖宫产娩出的早产儿SF水平更低(P<0.05)。结论小龄、剖宫产娩出的早产儿SF水平更低,更应监测SF水平。

  • 标签: 婴儿,早产 血清铁蛋白 贫血,缺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