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联合S-Detect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西省中医院超声科诊断并进行治疗的12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患者,男54例,女66例,年龄(46.87±2.90)岁,年龄范围为34~56岁。按照手术病理情况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转移组(n=44)与未转移组(n=76)。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SWE诊断情况。采用Kappa检验对SWE诊断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对S-Detect智能辅助诊断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分析、联合诊断效能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SWE诊断与S-Detect智能辅助诊断的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结果转移组患者的年龄、肿瘤形态不规则率、肿瘤边界不清晰率、存在钙化率、存在血流异常分布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的弹性模量值最大值[(66.10±11.77)kPa]、弹性模量值平均值[(46.76±11.17)kPa]、弹性模量值最小值[(14.55±5.77)kPa]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50.46±10.98)kPa、(32.98±11.01)kPa、(10.26±5.74)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E诊断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2.381,P=0.123)。S-Detect智能辅助诊断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2.777,P=0.096)。联合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SWE诊断、S-Detect智能辅助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0.892)高于SWE诊断(0.775)与S-Detect智能辅助诊断(0.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E诊断联合S-Detect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对于甲状腺微小乳头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显著的鉴别意义,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剪切波弹性成像 S-Detect智能辅助诊断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开放与全甲状腺根治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治疗的80例甲状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取全甲状腺根治,对照组采取开放甲状腺根治。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手脚麻木(2.5%,1/40)、饮水呛咳(0.0%,0/40)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5%,7/40;10.0%,4/40),P<0.05。结论全甲状腺根治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应激反应稍轻、术后并发症更少,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根治术 腔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癌患者应用完全甲状腺根治临床效果以及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的疗效。方法56 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完全甲状腺根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负性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 (98.21土20.07)min. 术后住院时间(3.26+ 1.25)d短于对照组的(138.38士21.71)min、(5.38土 1.28)d,中出血量(23.26土3.12)ml少于对照组的(39.46土3.2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甲状腺癌 腔镜 甲状腺癌根治术 并发症 开放性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胆囊根治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优质护理下患者围期的相应指标变化。方法:将本院收治的下胆囊根治围手术期患者作为研究群体,经过护理分组,回顾两组资料,回顾2020年后入院的20例患者优质护理下,与2020年之前入院的2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下,患者腹痛、上腹包块、黄疸、消化道穿孔的不良症状几率,并对比护理下患者KPS功能状态评分。结果:优质护理后患者遗留总不良问题占比5%,常规护理后患者的遗留病症占比15%,其中较之优质护理上腹包块、黄疸、消化道穿孔分别有1例,优质护理之下的70%患者可完成自理活动,25%的患者具备基本自理能力,5%患者无法自理,常规护理下总体自理占比80%,15%的患者缺乏自理能力,(P

  • 标签: 腔镜下胆囊癌根治术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1(Cla-1)对甲状腺乳头(PTC)的诊断临界值及联合试验诊断效能。方法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两家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295例PTC和13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BTL)患者为对象,收集其临床和病理学资料。根据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计算Cla-1表达指数、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HMW-CK)阳性表达率和白细胞分化抗原56(CD56)缺失表达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TC的Cla-1诊断临界值;分别以Cla-1+HMW-CK、Cla-1+CD56、HMW-CK+CD56和Cla-1+HMW-CK+CD56等组合进行串联试验,采用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PTC患者年龄M(P25,P75)为48.0(41.0,55.0)岁,其中男性230例(78.0%)。BTL患者年龄M(P25,P75)为53.0(46.0,61.0)岁,其中男性34例(24.8%)。PTC和BTL患者均检测了Cla-1,检测HMW-CK者分别为198和97例,检测CD56者分别为242和136例。PTC中Cla-1表达指数M(P25,P75)为80.0%(45.0%,90.0%),高于BTL [0.0(0.0,2.0%)](P<0.001);HMW-CK阳性表达率为93.9%(186/198),BTL中均为阴性;CD56缺失表达率为89.7%(217/242),高于 BTL[1.5%(2/136)](P<0.001)。Cla-1表达指数以19.0%为临界值时,诊断PT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 [AUC(95%CI):0.981(0.969,0.994)],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2%(272/295)、98.5%(135/137)和94.2%(407/432)。各联合试验诊断PTC的灵敏度为89.3%~94.7%,特异度均为100.0%,准确度为93.1%~96.9%。结论可将Cla-1表达指数≥19.0%作为诊断PTC的临界值;Cla-1和 HMW-CK(CD56)串联试验可提高诊断特异性。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紧密连接蛋白 诊断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495-3p)与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UCA1)在甲状腺乳头(PTC)中的作用。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采集肿瘤标本,将取得的40对PTC组织作为实验组,与之对应40对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40对甲状腺乳头组织及旁正常组织中miR-495-3p与UCA1的表达水平,并采用Pearson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在TPC-1中加入miR-495-3p抑制剂,用RT-qPCR检测UCA1的表达,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在PTC组织中miR-495-3p的表达低于旁正常组织(0.78±0.11比1.37±0.64,t=5.74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miR-495-3p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0.74±0.07,t=2.187, P<0.05)。在PTC组织中UCA1的表达高于旁正常组织(1.04±0.26比0.97±0.16,t=17.8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UCA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1.134±0.174,t=2.254, P<0.05)、腺外侵犯(0.82±0.06,t=0.773, P<0.05)相关。PTC中miR-495-3p与UCA1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71,P<0.05)。抑制TPC-1中miR-495-3p的表达,提高实验组UCA1的表达水平(1.00±0.01比3.25±0.05,t=5.665,P<0.01)。结论miR-495-3p可负调控UCA1,从而在PTC进展中发挥作用。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微小RNA 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 侵袭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强度概念,探讨甲状腺乳头(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危险因素及对其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09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06例行PTC颈淋巴结清扫完整临床资料,根据颈侧区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LNM阳性组(75例)、LNM阴性组(31例)。探讨性别、年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肿瘤位置、侵犯被膜、多灶性、肿瘤腺体内分布、肿瘤直径、CLNM数目、CLNM率等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CLNM强度对颈侧区LNM的影响。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P=0.087)、肿瘤位置(P=0.249)、肿瘤腺体内分布(P=0.219)、肿瘤直径(P=0.224)与颈侧区LNM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侵犯被膜(P=0.030)、多灶性(P=0.031)、CLNM数目(P=0.022)、CLNM率(P=0.001)与颈侧区LNM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NM数目和CLNM率增加与颈侧区LNM呈正相关;当CLNM数目≥4或(和)CLNM率≥20%时,颈侧区LNM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犯被膜、多灶性是颈侧区LNM的危险因素;当CLNM强度:转移数目≥4枚或(和)转移率≥20%时,建议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强度 颈侧区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膀胱内翻性乳头瘤是一种以肿瘤内翻性生长为主要特征的尿路上皮良性肿瘤,具有多样性、易伴生移行细胞和高复发等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会增加疾病诊断难度,同时也会增加疾病治疗难度,从而会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就需要临床积极探寻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干预,才能改善其预后。本文先简述了膀胱内翻性乳头瘤的发病机制及危害,然后,总结了膀胱内翻性乳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期能为后续临床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胃癌患者应用腹腔辅助胃癌根治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应用腹腔辅助行胃癌D2根治治疗,对照组43例行开腹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临床手术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组手术时间与淋巴结清扫个数对比无明显差异。其它观察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腹腔镜辅助 胃癌根治术 胃癌 肿瘤标志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EP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超声特征及不同亚型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9月至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7例病理诊断为乳腺EPC的患者资料,按病理分为3个亚型,对其在临床、病理及超声表现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组患者中,男2例,女55例,年龄41~88(63±11)岁。EPC病灶直径7.0~7.5(2.9±1.9)cm。其中16例单纯型EPC,9例EPC伴导管原位(DCIS),32例EPC伴浸润。分子分型以面型为主(55/57,96.6%),Luminal A型38例,Luminal B型17例。EPC声像图多表现为大小>2 cm(68.4%)、形态规则(64.9%)、边缘光整(54.4%)、无毛刺成角(82.5%)、不伴钙化(93%)结节。不同亚型存在差别,单纯型较伴浸润型病灶更靠近乳头、形态规则、边缘光整(P<0.05);伴浸润的EPC较伴DCIS的 EPC血流更丰富、更远离乳头(P<0.05);单纯型与伴DCIS差别不大(P>0.05)。结论单纯型EPC超声多见形态规则、边缘光整、内部结构囊实性等良性征象。若病灶距乳头距离>3 cm、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提示伴浸润可能性大。影像多模态的联合有助于EPC的精准诊疗。

  • 标签: 乳腺肿瘤 包裹性乳头状癌 超声 亚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的峡部甲状腺乳头(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of the isthmus,PTCI)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规律及不同手术方式与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合适的手术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收治的48例cN0 PTCI患者,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组及非LNM组,进一步再将LNM组分为了LNM数目≤5枚及LNM数目>5枚组。并对其性别、年龄、肿瘤数目、直径、包膜外侵犯,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CLNM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手术范围与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等指标进行总结分析。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记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本研究48例cN0 PTCI患者中,LNM发生率为56.25%(27/48),气管前、喉前、左气管旁及右气管旁LNM分别为47.9%、22.9%、20.8%及16.7%。肿瘤最大径>1 cm发生LNM的比例明显增加(P=0.014)。LNM>5枚患者中,其肿瘤最大径>1 cm、喉前、左侧及右侧气管旁LNM的发生率明显高于LNM≤5枚患者(P=0.008,P=0.033,P=0.025,P=0.027)。左侧气管旁LNM患者中,合并喉前LNM或气管前LNM的比例明显增高(P=0.008,P=0.007)。喉前和(或)气管前有LNM的患者发生双侧气管旁LNM比例和风险明显增加(P=0.016,OR=5.92, 95% CI: 1.39~25.3)。48例cN0 PTCI患者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43例,峡部扩大切除+喉前及气管前淋巴结清扫5例。全组48例,术后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降低者21例,均发生在甲状腺全切组,为暂时性PTH降低。48例术后随访(37.1±9.3)个月,范围为1~6年,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cN0 PTCI LNM发生率高,最常见的转移为气管前及喉前淋巴结。对于肿瘤最大径>1 cm的患者需行更彻底的手术,如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而对于无包膜外侵犯的cN0 PTCI患者,肿瘤最大径≤1 cm,且中冰冻提示无喉前、气管前LNM的患者,可考虑仅行峡部扩大切除+喉前及气管前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峡部 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全切术 甲状腺峡部扩大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侧N1b甲状腺乳头患者侧颈及中央区各亚区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初治甲状腺乳头96例患者,术前确诊单侧侧颈淋巴结转移,式为甲状腺全切除加双侧中央区和侧颈Ⅱa、Ⅱb、Ⅲ、Ⅳ及Ⅴb区淋巴结清扫,中用缝线标记颈部各区分界,分析各亚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本组96例单侧N1b患者的颈部各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同侧气管旁85%,Ⅲ区82%,Ⅳ区77%,气管前55%,对侧气管旁47%,Ⅱa区40%,喉前34%,Ⅱb区6%,肌间6%,Ⅴb区4%。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1 cm和气管前淋巴结转移相关(OR=3.282、3.064,均P<0.05),右侧Ⅵb区淋巴结转移与喉返神经腹侧(Ⅵa区)淋巴结转移相关(OR=3.364,P<0.05)。结论单侧N1b的甲状腺乳头中央区各亚组淋巴结均有较高的转移率,手术范围至少应包括侧颈Ⅱa~Ⅳ区及整个中央区,包括对侧气管旁淋巴结和右侧Ⅵb区淋巴结。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淋巴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升高基因1(AEG-1)调控细胞自噬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诱导甲状腺乳头(PTC)增殖和转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正常甲状腺细胞和PTC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AEG-1在PTC细胞中的表达,选择AEG-1最高表达的PTC细胞进行AEG-1 shRNA的感染,分为sh-NC组和sh-AEG-1组。采用CCK8和EdU(5-乙炔基-2′-脱氧尿苷)实验检测AEG-1对PT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AEG-1对PTC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AEG-1对PTC细胞体内生长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AEG-1对自噬相关蛋白和EMT相关蛋白表达影响。分别采用自噬诱导剂Rapamycin和EMT诱导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处理sh-NC组和sh-AEG-1组PTC细胞,采用CCK8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结果与正常甲状腺细胞Nthy-ori3-1相比,PTC细胞中AEG-1的表达水平增加,其中在TPC-1细胞中表达最高。AEG-1 shRNA转染TPC-1细胞后,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体内成瘤能力均降低(P<0.05)。与sh-NC组相比,sh-AEG-1组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表达增加和LC3B蛋白表达降低,EMT相关蛋白E-cadherin表达增加和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P<0.05)。CCK8和Transwell小室实验表明自噬诱导剂Rapamycin和EMT诱导剂TGF-β处理均减弱了sh-AEG-1对PTC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AEG-1通过诱导细胞自噬及EMT促进PTC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细胞系,肿瘤 星形胶质细胞升高基因1 自噬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淋巴结阴性(clinical lymph negative,cN0)甲状腺微小乳头(pa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cN0 PTMC CLNM概率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科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92例cN0 PTM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男41例,女151例,50例存在CLNM,142例无CLNM。依据是否病理证实存在CLNM将患者分为2组,转移组及未转移组。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瘤体直径、多灶性、是否伴桥本氏病、是否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结甲)、是否近后背膜、纵横比是否>1、是否存在瘤外浸润、是否存在淋巴结肿大、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用Pearson卡方检验对假设检验的计数资料进行分析,使用R语言软件包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筛选入组条件从而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应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验证。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瘤外浸润(P=0.032)、存在淋巴结肿大(P=0.010)、TG>68 μg/L(P=0.007)为CLNM的危险因素。逐步回归建立最优模型入组因素包括瘤体直径≥0.5 cm、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瘤外浸润、存在淋巴结肿大、TG>68 μg/L(AIC: 212.27),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Harrell’concordance index,c-index)为0.711。校准图绘制结果及内外部验证,结果证明其一致性及适用性良好。结论瘤外浸润、淋巴结肿大、TG>68 μg/L是cN0 PTMC CLNM的危险因素,研究中建立的列线图可有效对cN0 PTMC患者CLNM率进行预测,有助于临床医生的诊疗决策。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结节性甲状腺肿 瘤外浸润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升高基因1(AEG-1)调控细胞自噬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诱导甲状腺乳头(PTC)增殖和转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正常甲状腺细胞和PTC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AEG-1在PTC细胞中的表达,选择AEG-1最高表达的PTC细胞进行AEG-1 shRNA的感染,分为sh-NC组和sh-AEG-1组。采用CCK8和EdU(5-乙炔基-2′-脱氧尿苷)实验检测AEG-1对PT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AEG-1对PTC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AEG-1对PTC细胞体内生长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AEG-1对自噬相关蛋白和EMT相关蛋白表达影响。分别采用自噬诱导剂Rapamycin和EMT诱导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处理sh-NC组和sh-AEG-1组PTC细胞,采用CCK8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结果与正常甲状腺细胞Nthy-ori3-1相比,PTC细胞中AEG-1的表达水平增加,其中在TPC-1细胞中表达最高。AEG-1 shRNA转染TPC-1细胞后,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体内成瘤能力均降低(P<0.05)。与sh-NC组相比,sh-AEG-1组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表达增加和LC3B蛋白表达降低,EMT相关蛋白E-cadherin表达增加和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P<0.05)。CCK8和Transwell小室实验表明自噬诱导剂Rapamycin和EMT诱导剂TGF-β处理均减弱了sh-AEG-1对PTC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AEG-1通过诱导细胞自噬及EMT促进PTC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细胞系,肿瘤 星形胶质细胞升高基因1 自噬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jugulo-omohyoid lymph nodes,JOHLN)对甲状腺乳头(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内静脉后群淋巴结转移的预警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于本中心行侧颈清扫的患者资料,分析JOHLN与颈内静脉后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JOHLN预测颈内静脉后群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3.5%、46.4%、82.0%、49.1%、74.1%,上部肿瘤JOHLN预测的准确率为84.3%;本研究有11例出现侧颈跳跃式转移,均有JOHLN转移,其中9例为上部肿瘤,2例位于中部。跳跃式转移中有6例出现颈内静脉后群淋巴结转移,且均为上部肿瘤。结论JOHLN能有效预测侧颈转移的风险。尤其是上部PTC,术前评估JOHLN,可帮助决策侧颈淋巴结清扫,减少再次手术或避免侧颈部过度治疗;对于上部肿瘤,JOHLN可能是癌细胞向侧颈转移的优先通道;JOHLN可能是上部肿瘤发生跳跃式转移的媒介。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 简介:摘要为探讨单孔胸腔Mckeown食管根治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108接受胸腔Mckeown食管根治的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接受单孔胸腔Mckeown食管根治,67例接受三孔胸腔腹Mckeown食管根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术前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肿瘤位置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T分期、N分期、总手术时间[(197.3±21.3)min对(188.6±25.8)min,t=1.820,P=0.072]、胸部手术时间[(110.2±13.6)min对(105.1±13.2)min,t=1.956,P=0.053]、胸腔出血量[(117.6±65.7)ml对(110.9±64.2)ml,t=0.519,P=0.605]、胸腔淋巴结清扫数量[(11.2±5.0)枚对(11.5±5.0)枚,t=-0.236,P=0.814]、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3.2±2.8)枚对(3.3±3.0)枚,t=-0.100,P=0.921]、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2.5±1.1)枚对(2.4±1.2)枚,t=0.068,P=0.946]和术后住院时间[(10.3±4.7)天对(12.1±4.8)天,t=-1.937,P=0.0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术后第1天VAS评分低于三孔组[(5.5±1.7)对(6.4±1.6),t=-2.804,P=0.006],单孔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亦低于三孔组[(3.6±1.8)对(4.1±2.3),t=-1.125,P=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胸腔Mckeown食管根治安全可行,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近期效果满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和宫颈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患者为400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8月~2018年1月,其中宫颈、宫颈炎、CINⅠ、CINⅡ~Ⅲ患者各100例,对上述研究人员进行分型检测,分析高危型HPV感染、宫颈前病变与宫颈的关联。结果:宫颈癌病理类型主要为鳞癌、其次为腺癌、腺鳞癌以及神经内分泌等,其中HPV感染亚型最高的为16型,其次为18型、58型。结论:HPV的状态水平,和宫颈病变呈正相关,并且关系较为密切,并且宫颈前病变和宫颈群体HPV感染亚型分布和病变级别高低、疾病分期、病理类型有关。

  • 标签: 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笔者报道了1例经临床治疗甲状腺髓样-乳头骨转移患者,患者的病理类型在文献报道中较为少见。笔者通过对131I联合125I粒子局部植入治疗所取得的疗效进行经验总结,为甲状腺髓样骨转移的治疗提供新的参考方法。同时通过SPECT/CT显像对125I粒子植入治疗实体肿瘤进行初步评价,以便找到一种新的、更加精确和简便的剂量学验证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甲状腺乳头(PTC)患者侧颈淋巴结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复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9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PTC CLN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CLNM数目临界值,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侧颈淋巴结复发的高危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侧颈淋巴结的复发风险。结果245例患者中,侧颈淋巴结复发32例,因甲状腺癌死亡4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长径、腺外侵犯和CLNM数目>3枚均是影响患者侧颈淋巴结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侧颈淋巴结复发是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预测侧颈淋巴结复发的列线图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0。结论基于侧颈淋巴结复发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有助于早期发现侧颈淋巴结复发的高危患者,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预后 列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