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隐喻角度,以及后项语素的隐喻义出发对汉语“N+N式”复合名词的中心确认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此种复合名词的中心仍然是后项语素。

  • 标签: 偏正式复合名词 隐喻 隐喻义 中心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杨振宁教授说,他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学会了演绎法,到了美国又学会了归纳法,并认为这两方面对他的工作都起了决定性作用.这说明,科学家既不能离开实验,也不能离开归纳和演绎.

  • 标签: 演绎法 归纳法 实验 决定性作用 西南联大 杨振宁
  • 简介:此句型常用于熟人之间,它用于询问对方的身体状况,意为“你好吗?”。除了特别亲密的人之间,否则,一般地,它往往只是单纯的一句客套话,即问话人并非是真的想要知道对方的身体状况,故对方一般都应回答:I'mfine,thanks.

  • 标签: 回答 交际 知道 句型 归纳 要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几年,高考全国课标卷现代文阅读的第2和第3道选择题的设题为:①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013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②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013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③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014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④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

  • 标签: 原文内容 现代文阅读 信用工具 交子 宋代社会 货币供给
  • 简介: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5节《生活中的平面图形》中,有这样一段话:“如图,从一个多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你能看出什么规律吗?”

  • 标签: 初一 数学 北师大版 第一章 第5节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 简介:探究1平面内有n(n≥2)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多少个交点?

  • 标签: 归纳 应用 直线
  • 简介:介词也叫前置,是一种虚词,不能单独使用,只能用在名词或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语)前面,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句子成分的关系。介词后面的或词组叫介词宾语,介词和介词宾语一起构成介词短语。

  • 标签: 介词宾语 用法归纳 句子成分 介词短语 前置词 名词
  • 作者: 张永刚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0-02-12
  • 出处:《英语周报》 2010年第2期
  • 机构:在英语中,it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既可代人也可代物、时间、天气等,还可以作引导词。其用法灵活多变,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常考内容之一。现将其用法归纳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up具有两种词性:后边没有宾语或跟有其它介词时,up为副词,后边跟有宾语时,up为介词。1.表示“向目的地”或“向说话人所在地”,如:Thebusconductorcameuptome.(副词)公共汽车售票员向我走来。(说话人所在地)Themaintroopsmoveduptothefront.(副词)主力部队向前线开去。(目的地)2.表示“向(在)上,向(在)北方,向(在)中心地带,向(在)住宅区”等,其反义为down,如:

  • 标签: 说话人 主力部队 up LEAVE moved CLIMBING
  • 简介:【热身练习】将下列汉语句子译成英语。1.这个箱子可以用来当桌子。2.他过去不常来这里。3、这把刀是用来切面包的。4.竹子可以用来建房屋。5.几个月后他就习惯一个人生活了。

  • 标签: 用法归纳 to 汉语句子 个人生活 英语
  • 简介:在我听过的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课的课堂教学中,感觉有一个问题需要探讨,就是对教学内容所涉及史事的特点如何进行归纳和把握。以高中历史必修I第一个专题的第一课题为例,教学内容涉及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些老师在教这部分内容时,主要讲述宗法制、分封制、世卿世禄制的具体内容,而对课标要求的“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则没有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讨。

  • 标签: 古代政治制度 高中 新课程 史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