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APC)治疗食管胃黏膜异位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在胃镜检查中发现的23例食管胃黏膜异位症患者,行病理学检查确诊后进行APC治疗。结果23例患者共接受42次APC治疗,所有患者局部胃黏膜均由食管鳞状上皮替代,镜下治疗愈合率为100.0%。治疗后出现不适症状5例,均通过抑酸剂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APC治疗食管胃黏膜异位症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食管胃黏膜异位症 氩离子凝固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取研究对象70例,均被确诊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为达到研究目的,将根据70例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内35例,并于对照组内实施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EMR),观察组中则实施ESD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据本次研究数据分析看,ESD对肿瘤病灶的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明显高于EMR(P<0.05);同时ESD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实施ESD治疗有更高的疗效、更低的复发率,还可有效预防并发症风险。

  • 标签: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镜下黏膜剝离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32例早期胃癌患者,对照组14例,研究组18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根治性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消化内镜下黏膜剝离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炎性因子、手术结果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6、IL-8、IL-12及IL-1β水平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胃肠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根治性手术相比,早期胃癌患者实施消化内镜下黏膜剝离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减少IL-6、IL-8等炎性因子的分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术后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内镜 黏膜剝离术 早期胃癌 治疗效果 炎性因子 手术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混合外剥内扎中采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混合患者,奇偶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治疗)与观察组(采用外剥内扎+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开治疗),每组2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创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混合外剥内扎中采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开的治疗效果确切,可以更好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具有临床使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肛门内括约肌 部分切开术 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估保留(肛管移行区)ATZ上皮中医结扎治疗环状混合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收手术治疗的环状混合患者90例,以45例为1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采用分段外剥内扎,观察组行保留ATZ上皮中医结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为86.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分别是46.8±13.2min、14.5±4.2d,对照组分别是52.4±16.8min、27.6±4.5d,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创面愈合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环状混合的治疗中保留ATZ上皮中医结扎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创面愈合所需的时间,具有较高的手术疗效。

  • 标签: ATZ上皮 中医结扎术 环状混合痔 手术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部分瘢痕切除联合肛门多点位括约肌松懈治疗混合术后肛门狭窄,促进肛门愈合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本次试验经过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23年1月-2024年5月,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5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两组,受试者均处于单盲状态,治疗组采用部分瘢痕切除联合肛门多点位括约肌松懈,对照组采用瘢痕切除合并肛门后侧位括约肌松懈。并对照两组病人术后刀口处愈合所需时间、肛门狭窄治疗有效率、肛门疼痛改善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在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且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肛门疼痛改善效果更好,疼痛评分更低(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混合病患者疾病的过程中,采用部分瘢痕切除联合肛门多点位括约肌松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肛门狭窄情况。

  • 标签: 部分瘢痕切除术 肛门多点位括约肌松懈术 混合痔 术后肛门狭窄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会阴正中切开与会阴侧用于阴道助产的效果。方法60例头位阴道分娩的产妇中,行会阴正中切开30例(实验组)和会阴侧30例(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产后会阴切口肿胀、疼痛、感染及愈合情况。结果产后5d内,侧组有明显肿胀和疼痛23例,正中切开组有明显肿块和疼痛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会阴侧组I期愈合18例、Ⅱ期愈合7例、感染3例、裂开2例,正中切开组I期愈合28例、Ⅱ期愈合2例、无感染和裂开,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会阴正中切开比侧痛苦小,切口愈合快,有利于母乳喂养。

  • 标签: 会阴正中切开术 会阴侧切术 阴道助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会阴正中切开与会阴侧用于阴道助产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3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行会阴侧,观察组行会阴正中切开,比较两组产妇中切口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新生儿体重及产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I期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裂开及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住院天数为2d,显著少于对照组4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体重不是选择会阴正中切开及会阴侧的关键因素,会阴正中切开具有中出血量少,患者创伤小,术后愈合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会阴正中切开术 会阴侧切术 阴道助产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消化道息肉是指隆起于胃、肠黏膜上皮,并向胃、肠腔突出的局限性病变,许多消化道息肉是一种癌前期病变1,因此,临床一经检查发现,就应及时切除息肉,以防止癌变。内镜下黏膜切除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主要方法,可避免开腹或腹腔镜手术,体表不遗留手术疤痕,具有损伤小、费用低、术后疼痛少、恢复快等优点2,倍受患者的喜欢。本文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消化道息肉的进展进行综合叙述。

  • 标签: 消化道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适应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内镜黏膜下剥离与传统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3日至2018年7月23日期间我院早期胃癌100例患者(实施奇偶数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2.85±5.15)min、中出血量(128.64±15.86)ml、生存时间(39.85±5.69)个月、并发症(4.00%)、总有效率(96.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胃癌患者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传统手术 胃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宫腔镜电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刮宫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电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64.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电治疗异常子宫出血,能够将子宫息肉及其内膜组织彻底去除,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异常子宫出血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