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结合当代现实和实践作了深刻阐发。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解放的伟大精神武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都有着重大贡献。毛泽东忠实继承并全面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他突出强调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深入研究物质与意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指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辩证法的精髓,等等,为我们继承和发展唯物辩证法指明了方向。

  • 标签: 辩证唯物主义 核心 精髓 精神武器
  • 简介:按劳分配理论中需要重新认识的几个问题田广研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也是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一个基本原则。其理论依据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基本特征的分析。马克思设想,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后,生产者将组织成为...

  • 标签: 按劳分配理论 劳动者 新认识 生产要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消费资料
  • 简介:没见面时,我从不曾想到,我们会成为朋友,因为我们经历不同、信仰不同:他是一位耄耋之年的基督徒,有神论者,而我是不惑之年的无神论者。但当我们第一次见面后,我却感到,我们不可能不成为朋友。因为我们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许多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对于彼此所信仰和追

  • 标签: 信仰 建设社会主义 价值观 国教会 主教 基督徒
  • 简介:认识论这个概念在19、20世纪之交通过罗素和梅耶松被引入英美和法国哲学。以这一概念的兴起以及它所引出的问题和悖论为切入点,通过重点探讨卡瓦耶斯借助数学的资源,从概念哲学的角度出发对待认识论悖论的方式和他对哲学提出的一些新问题,可以勾勒出一幅对当今认识论以及人们一般所认为的"知识"概念所做的一番重新评价的图景。

  • 标签: 认识论 卡瓦耶斯 概念哲学 数学 知识
  • 简介:明代“大礼议”围绕明世宗入继大统后的伦序安排问题进行了一系列争辩。清儒从礼学角度入手,不但彻底否定了张璁派“统嗣二分”原则,同时又批评杨廷和的伦序安排认为其会导致太庙“昭穆紊乱”。那么在清儒那里怎样的伦序安排才能使太庙“昭穆不紊”?清儒对太庙昭穆的认识与其对整个宗法制度的理解密不可分。宗庙的昭穆之常为父子相继,昭穆之变则会出现“以弟后兄”“以孙后祖”的情况。本文正是希望在这一常一变之间梳理出清儒对于昭穆制度的认识,这也将有助于辨明清儒“大礼议非礼”一说的礼学基础。

  • 标签: 礼学 昭穆 大礼议
  • 简介: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为例,论述了发掘文稿(包括手稿和刊印稿)的材料性对确定文本的写作过程、写作时间、作者等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对材料性的发掘应该服务于编辑学的主要任务。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 编辑学 文本
  • 简介:我国有上千个艺术院系,有多少艺术的信徒在那里学习。如何教给他们创造的能力,这是艺术教育从业者应该给自己提出的问题。要知道,一个有创造力的民族才是生机勃勃的民族。

  • 标签: 教学体系 创新要求 工具论 多媒体 技术 误区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基本理论范畴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线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它是反映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的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深入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线问题,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并为学科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主线
  • 简介:在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我们需要坚持科学的方法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原则是其中重要的方法论之一。这一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批判地吸收前人思想成果,并在开创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中自觉加以运用的。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问题上,我们应当克服三种割裂理论与实践统一原则的错误倾向,只有克服这些倾向,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标签: 理论 实践 马克思主义 方法论
  • 简介:认识作为一个过程来看待,把认识论的诸问题放在过程中来考察,是认识论中一个重要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往一切旧哲学的重大区别之一,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这个问题以来,第一个清晰而完整地论述认识的辩证过程的是毛泽东同志。

  • 标签: 认识过程 两个飞跃 辩证过程 物质和意识 认识主体 哲学基本问题
  • 简介:"主要矛盾"是毛泽东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毛泽东最早使用"矛盾"这个概念,是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而最早使用"主要矛盾"的概念,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形成比较成熟的关于矛盾问题的系列论述,即毛泽东的矛盾观,其标志性成果是《矛盾论》。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关于"主要矛盾"提出过一系列的命题和判断。从中我们即可以看出他对"主要矛盾"地位和内涵的规定,又可以分析出他之所以成功解决问题和最终出现偏离的理论根源。

  • 标签: 毛泽东 “主要矛盾” 认识出发点
  • 简介:“战”之词义,主要有两解:一曰交战,一曰交媾。本文认为“战”在哲学层面上体现为斗争与相合的统一,相合是其本质,“交战”义则违背了“生生之谓易”之至理;征之帛书《周易》和《焦氏易林》.认为“战”确有“交媾”义,怛“交媾”未能传达《易》“战”形神兼备之神韵:“战”既勃发着流宕不羁的野性,又凸现至情至睦之质;既充满情感,又饱含形象性,它是远古时代情蕴的写照。对于这样一个浓缩了《周易》精神的词汇,我们应该从哲学和情感两个层面上把握它。而不应该简单化、机械化地观照它。

  • 标签: 两解 《易》理 神韵 形神兼备 文化透视
  • 简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又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主要是由该思想体系所具有的时代特点和世界意义决定的。要深刻理解这一表述,首先要弄清这两个概念的关系。从词义上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不是简单的同义词,而是既有内在联系又有鲜明区别的两个概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针对中国讲的,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则主要是针对世界讲的,具有鲜明的世界意义。当然,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关系又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割裂开来。

  • 标签: 中国马克思主义 21世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思想体系 民族特色 辩证统一
  • 简介:1959年庐山会议前夕,苏共中央突然决定中断提供核武器资料样品与彭德怀路过莫斯科时间的某些契合,庐山会议期间彭德怀7月14日信件与赫鲁晓夫反对人民公社言论的某些契合,引起了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高度警惕。庐山会议硝烟扩大到适与赫鲁晓夫有公务接触的彭德怀身上,构成了1959年庐山会议毛泽东对彭德怀信件认识拐点的重大国际背景,构成为错误批判彭德怀的重要可能成因之一。

  • 标签: 毛泽东 赫鲁晓夫 彭德怀信件 庐山会议
  • 简介:用访谈法探讨8个已求助和5个未求助家庭的青少年和父母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比较已求助者和未求助者、青少年和父母对心理咨询认识的差异。结果显示,青少年和父母从6个方面描述心理咨询:功能、形式、适用问题、服务提供者、求助者和效果,各方面提及次数最多的分别是问题解决、谈话法、心理困扰、心理医生、心理有病的人和有帮助;误解包括心理咨询是针对心理有病的人,只有严重问题才需要求助。已求助者比未求助者更了解心理咨询,提及问题解决、心理困扰和有帮助的次数更多。青少年更多认为心理咨询是心理老师处理正常群体的心理困扰;父母更多认为心理咨询是心理医生处理心理疾病。青少年和父母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趋于理性和准确,但仍有误解需要澄清。

  • 标签: 青少年 父母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认识
  • 简介:一老子《道德经》一开头就宣称:“道可道,非常道。”其意是告诉人们,我这虽然不是普通平常的道,也就是不是讲的一般小道理,但我所说的非同的大道理是可以认识能够理解的,而且必须运用的。

  • 标签: 《道德经》 老子 “道” 解读 道理 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