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对重症中暑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9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ICU住院的重症中暑患者,根据患者30 d存活情况分组。记录患者的基础资料,分析入院24 h内血常规、肝肾功能、肌钙蛋白、脑钠肽、心肌酶谱、凝血常规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Ⅱ。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重症中暑30 d死亡风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NLR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评估NLR对重症中暑患者30 d死亡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高风险患者30 d累积生存率。结果共纳入重症中暑患者115例,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92)和死亡组(n=23)。死亡组患者NLR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HR=1.091,95%CI: 1.049~1.136,P<0.001)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NLR与APACHEⅡ评分具有相关关系(r=0.655,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对死亡的预测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AUC)0.787,敏感度82.6%,特异度67.4%,截断值7.3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显示,低于NLR截断值组患者30 d存活率明显优于高于NLR截断值组患者(P<0.001)。结论NLR增高是重症中暑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对30 d死亡风险具有预测价值。

  • 标签: 重症中暑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重症和轻症破伤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探讨NLR对成人重症破伤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破伤风患者。按照Ablett分级,分成轻症组和重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NLR等。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重症破伤风的潜在风险因素。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风险因素与患者Ablett分级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风险因素对重症破伤风的预测能力。结果65例破伤风患者中,轻症34例,重症31例。重症组的潜伏期为(7.00±3.19) d,短于轻症组的(9.18±2.5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P=0.004)。重症组NLR为4.251±1.936,高于轻症组的2.533±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P<0.001)。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NLR和潜伏期是破伤风重症化的独立相关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2.35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415~3.934,P=0.001;OR=0.748, 95%CI 0.599~0.936,P=0.011]。破伤风患者NLR与其Ablett分级呈正相关(r=0.644,P<0.001)。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NLR为2.471时,对重症破伤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8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1%和61.8%;NLR联合潜伏期(临界值为7.5 d)能提高预测价值(Z=3.43,P<0.001),曲线下面积为0.832,灵敏度为87.1%,特异度为67.6%。结论NLR对破伤风患者是否发展为重症破伤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联合潜伏期能提高其预测效能。

  • 标签: 破伤风 预测 重症 成人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与肿瘤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在TME中,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均具有促进肿瘤进展和转移的作用,且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不仅是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所致,还与突变细胞对TME的适应过程有关。在临床实践中,开发出能同时靶向肿瘤细胞和TME的新治疗策略,将会为肿瘤的治疗指明新的方向。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大量研究都揭示了炎症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是一种新型的炎症标志物,其检测价格低廉且易获得。NLR不仅与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不良预后相关,也与急性心力衰竭的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NLR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 标签: 炎症 淋巴细胞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简介:万古霉素属于糖肽类大分子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具有杀菌作用,另外还可以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阻碍细菌RNA的合成。本品适应证为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细菌所致的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关节炎、灼伤、手术创伤等浅表性继发感染、肺炎、肺脓肿、脓胸、腹膜炎、脑膜炎。

  • 标签: 万古霉素 白细胞减少 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重症肺炎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于我院确诊的12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其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评分将患者分为A组(低危组,分值≤90;n=10)、B组(中危组,分值91-130分;n=35)、C组(高危组,分值大于130分;n=75)三组,之后针对出院患者随访一个月,依据其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46)、好转组(n=74)两组,观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重症肺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 三组的CR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U、WBC、NLR、PCT从高到低以此为C组、B组、A组,三组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重症肺炎的疾病严重程度和NLR存在相关性;两组在吸烟史、性别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好转组住院时间比死亡组长,但在WBC、年龄、PCT、PSI评分、CRP、≥两种以上基础疾病、NLR、NEU方面均比死亡组低(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NLR有相关性,且住院时间、WBC、年龄、PCT、PSI评分、CRP、≥两种以上基础疾病、NLR、NEU均会对患者的临床结局造成影响。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重症肺炎 评估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76例疑为颅内细菌感染患者,入选患者均行C反应蛋白(CRP)与NLR检查,以实验室培养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RP与NLR的诊断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76例患者实验室培养阳性33例,阴性43例;NLR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于CRP,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NLR在颅内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高于CRP,可推广使用。

  • 标签: NLR 颅内细菌感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MPO-ANCA-glomerulonephritis,MPO-ANCA-G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患者肾脏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172例MPO-ANCA-GN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肾活检病理特征,且对患者的肾脏预后进行随访。分析所有患者不同肾脏预后的临床特征及接受肾活检的112例患者的病理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影响肾脏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172例患者中男81例,女91例,年龄为66.0(59.0,72.0)岁,诊断时的血清肌酐为343.7(174.2,606.6)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为15.81(7.61,38.04)ml·min-1·(1.73 m2)-1。76例(44.2%)患者接受了初始肾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经过20(3,60)个月的随访,73例(42.4%)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需依赖透析,其中包括6例(8.2%)随访过程中进入RRT的患者和67例(91.8%)初始即接受RRT的患者。接受肾活检的112例患者中,硬化型组进展为ESRD的患者比例最高(15/25,60.0%)。非透析依赖组的基线血清肌酐水平(P<0.001)、尿红细胞计数(P=0.012)和球性废弃比例(P=0.002)均明显低于透析依赖组,而eGFR(P<0.001)、血清白蛋白(P=0.002)和血红蛋白(P<0.001)水平均高于透析依赖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局灶型组患者的肾脏生存率最高(χ2=19.488,P<0.001),而硬化型组的肾脏生存率显著低于新月体型组(χ2=5.655,P=0.017);较高的血清肌酐(>320 μmol/L,χ2=77.229,P<0.001)和尿红细胞计数(>300个/μl,χ2=8.511,P=0.004)水平,较低的类风湿因子(<20 IU/ml,χ2=8.610,P=0.003)、血清白蛋白(<30 g/L,χ2=11.060,P=0.001)和血红蛋白(<90 g/L,χ2=21.921,P<0.001)水平与较低的肾脏生存率相关;在治疗方面,糖皮质激素加霉酚酸酯组的肾脏生存率显著高于糖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χ2=5.056,P=0.025)和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组(χ2=16.459,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血清肌酐水平>320 μmol/L(HR=8.803,95%CI 3.087~25.106,P<0.001)和血清白蛋白<30 g/L(HR=2.566,95%CI 1.246~5.281,P=0.011)是患者进展至ESRD的影响因素。结论MPO-ANCA-GN患者诊断时的血清肌酐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是影响患者肾脏预后的相关因素。

  • 标签: 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过氧化物酶 肾小球肾炎 血管炎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及升粒细胞药物的疗效。方法收集符合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诊断的患儿13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升粒细胞药物为观察组,未使用升粒细胞药物为对照组,比较中性粒细胞恢复至正常的时间。结果133例中,3岁以内占74.5%;呼吸道感染占87.2%。发病季节以7、8月份和11、12、1月多见。在病程3天内出现占54.9%,7天内出现占85.7%;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恢复至正常值天数分别为4.51±1.44天、6.18±2.6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以男性多见,多由呼吸道感染引起。及时使用升粒细胞药物可以缩短中性粒细胞恢复至正常的时间。

  • 标签: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儿童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表达方法,探讨NETs在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SAC)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50例非脓毒症者和21例脓毒症患者抗凝血。脓毒症患者符合3.0定义的诊断标准,血培养鉴定出革兰氏阴性菌,D二聚体含量>0.5 mg/L,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血栓形成,即时收集外周血样。采用别藻蓝蛋白(APC)标记的白细胞分化抗原66b(CD66b)识别多型分叶核细胞(PMNs),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耦联PMNs膜表面MPO,Sytox orange(SO)核酸染料标记脱氧核糖核酸(DNA),建立FCM检测全血NETosis相关标志物方法。7-氨基放线菌素D(7-AAD)染料观察溶血对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进行NETosis相关标志物(SO/MPO)的特异性检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ETosis相关标志物和白细胞总数(WBC)在SAC患者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用Mann-Witney统计量的非参数法估计ROC曲线下面积(AUC),AUC的比较采用配对设计的两相关诊断试验差异假设检验。结果全血分离的PMNs与FACS试剂溶血后的PMNs对7-AAD的阴性表达率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1±6.6)%比(93.5±5.7)%,t=1.984,P>0.05]。NETosis相关标记物SO/MPO不能识别Etoposide药物诱导的PMNs凋亡(Apoptosis)。ROC曲线分析SAC患者的AUC,NETosis相关标记物取2.5%时的AUC高于WBC取8.0×109/L时的AUC(0.97比0.72,Z=2.0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CM检测外周全血PMNs上NETosis相关标志物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在SAC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摘要1例54岁男性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接受甲钴胺、艾地苯醌、辅酶Q10等治疗,治疗1周后因患者双上肢无力,胸闷、憋气等无明显改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胞磷胆碱钠胶囊及维生素E胶丸。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第10天,患者出现头颈部出汗增多,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7×109/L,中性粒细胞0.25,中性粒细胞计数0.4×109/L,考虑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能与依达拉奉有关。停用该药,其他药物继续应用,同时给予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150 μg皮下注射1次。2 d后复查,白细胞计数9.6×109/L,中性粒细胞0.72,中性粒细胞计数6.9×109/L。

  • 标签: 自由基清除剂 白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 依达拉奉
  • 简介:摘要中性粒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的主要组成部分,拥有对抗各种病原体的强大能力,是最先到达感染部位的炎症细胞。既往对中性粒细胞作用局限于趋化、吞噬、释放蛋白酶及脱颗粒等方式。随着研究深入,一种新的防御机制——中性粒细胞外陷阱(NETs)被提出,其是中性粒细胞在应对病原微生物刺激的情况下,高度活化后释放出以DNA为骨架附着众多蛋白质的大面积网状结构。虽然NETs可以诱导病原体,限制炎症扩散,但是各种成分亦会对机体造成损伤,加剧病理生理变化。现就NETs的成分、来源、刺激因素、形成机制以及在多种肺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广泛的思路。

  • 标签: 肺疾病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外陷阱
  • 简介:摘要中性粒细胞是抵御外来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炎症诱导损伤的主要介导者。中性粒细胞一度被认为是终末分化的同一种类白细胞,并且功能特点单一,寿命短暂,转录活性低,迁移至组织后不能回归血液循环。但是近年来研究表明,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循环或组织中的确存在表型及功能各异的中性粒细胞亚型。现对中性粒细胞在脓毒症和肿瘤发生时表型及功能异质性进行综述。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炎症 脓毒症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治疗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42例,分成实验组71例和对照组71例,对实验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4.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6.4%,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效果良好,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难治性哮喘(重症哮喘)仍是临床治疗的瓶颈。中性粒细胞募集和浸润参与重症哮喘和激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是中性粒细胞激活后释放到胞外的网状超微结构。现有证据表明,NET具有抗感染和促炎的双刃剑作用,与重症哮喘密切相关。靶向NET或NET组分有望成为治疗重症哮喘等中性粒细胞炎症性疾病的潜在靶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高死亡率的心血管疾病,多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动脉粥样硬化是脂质代谢性疾病,也是一种进展性炎症反应。心肌梗死诱发的炎症反应在心肌损伤修复等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是最广泛的一种炎症细胞,贯穿心肌梗死发生发展全过程。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梗死 炎症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利妥昔单抗导致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LON)的发生率和临床特点。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2年12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1.5×10^9/L为判定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标准。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66例,男性94例,女性72例;年龄16-90岁,平均年龄(63±11)岁;B细胞淋巴瘤158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6例,视神经脊髓炎2例;利妥昔单抗疗程为2-16个,中位疗程5个。158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AnnArbor分期为Ⅰ、Ⅱ、Ⅲ、Ⅳ期者分别为37、30、22和66例;骨髓受累者27例。166例患者中19例(11.4%)发生20例次LON,其中10例(6.0%)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级6例,4级4例);末次应用利妥昔单抗至发生LON的中位数时间为56d(22-105d);最低NEUT的中位数为0.95×10^9/L[(0.05-1.47)×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期间3例患者(均为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出现并发症(肺炎/菌血症、带状疱疹、发热各1例),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以及抗感染或抗病毒治疗后恢复。出现LON后5例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4级4例,3级1例)接受了GCSF治疗,14例未行特殊干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6d(5-42d)。没有发现LON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瘤分期、骨髓是否受累有关,但停药6个月时LON患者的IgM水平和B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无LON患者(均P<0.001)。结论我院利妥昔单抗致LON发生率为11.4%。利妥昔单抗所致2-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多呈自限性,预后良好;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可并发感染,使用GCSF治疗有效。

  • 标签: 中性粒细胞减少 利妥昔单抗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自身活化水平,研究PMN在全身型JIA病程中的自身活化状况,比较全身型JIA与少关节型JIA,川崎病(KD)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其他风湿性疾病PMN自身活化区别,并探讨PMN自身活化在全身型JIA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全身型JIA18例,少关节型JIA15例,KD10例,SLE9例,另设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27例。使用二氢若丹明(DHR)荧光染色外周血样本PMN,流式细胞术检测PMN自身活化水平,即DHR分析[活化细胞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全身型JIA活动期PMN自身活化率为(33.94±24.95)%,MFI为10.68±5.0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自身活化率为(8.02±8.11)%,MFI为3.18±1.05,P〈0.01];其他风湿性疾病PMN自身活化率和MFI分别为:少关节型JIA[(5.58±2.77)%,3.38±0.691,KD[(10.65±6.65)%,4.19±1.14],SLE[(7.29±2.97)%,3.73±0.8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复查全身型JIA患儿PMN自身活化率较JIA活动期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第1次随访自身活化率下降至(7.00±2.96)%,MFI为4.32±1.31,与JIA活动期比较,P〈0.01。结论PMN在全身型JIA活动期存在明显的自身活化;随着病情缓解,PMN的自身活化率降低;本组其他风湿性疾病DHR分析显示PMN无明显自身活化现象。提示PMN在全身型JIA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评价外周血PMN自身活化水平,可能为诊断全身型JIA及鉴别其他风湿性疾病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指标。

  • 标签: 特发性关节炎 中性粒细胞 二氢若丹明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