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简介:选取聚丙烯工业吸油棉为固定化生物载体材料,通过开展材料改性及固定化工艺优化研究,制备出适用于溢油污染海岸线环境的固定化高效石油降解生物制剂。结果表明:优选0.2mol/LNaOH溶液作为固定化载体材料改性液,改性前后比表面积由33.120m~2/g增至189.621m~2/g,平均孔径由16.997nm增至36.810nm;明确最优固定化参数:固定化初始pH值7~8、固定化初始温度28~32℃、载体投加量2.00~2.50g/L;固定化高效石油降解生物制剂TPHs降解率均高于游离菌群和未改性载体材料,环境耐受性及原油降解效率显著提升。

  • 标签: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材料改性 石油烃降解菌
  • 简介: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行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不但涉及设备本身,而且与人、环境等密切相关,针对这种特点,从人-机-环境-管理4个方面出发,建立了全面的大型游乐设施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并用AHP法来确定权重。因大型游乐设施评价过程中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故综合采用基于AHP-灰色模糊理论的安全评价方法对某游乐园的大型过山龙进行安全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 标签: 安全工程 游乐设施 AHP 灰色模糊理论 安全评价
  • 简介:选取“油气开采”与“石油炼制”两个典型过程,运用系统思想和过程方法,基于对源头调整、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和整体提升等方面的系统考虑,建立了五因素的“油气生产企业低碳发展”系统模型,然后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和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首次构建包含“低碳能源结构、过程能源利用效率、过程碳排放控制、碳资源化利用和低碳管理水平”五个准则、26项指标、三个层次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建立包含“确定指标权重、原始指标值的标准化、评价指标值的综合合成”三个主要步骤的综合评价方法.

  • 标签: 低碳 油气生产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 简介:施工企业安全评价是一种多指标综合决策行为,评价指标值具有模糊性,可以利用区间数进行量化。基于上述思路,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数的施工企业安全评价模型。首先定义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的单指标距离测度,然后利用线性评价函数和区间数运算法则计算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之间的综合距离测度,评价对象的安全状况属于综合距离测度最小值对应的等级。该模型物理意义明确,计算过程简捷,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评价系统的原始信息。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应用方法,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结论合理可信。

  • 标签: 安全管理 施工企业 安全评价 区间数 模型
  • 简介:本文根据秦皇岛旅游生态环境的特点,对秦皇岛旅游生态环境进行了功能分区,并提出了实现秦皇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 标签: 旅游生态环境 功能区 指标体系
  • 简介:广西大化县属于典型的岩溶地区,具有岩溶区特有的脆弱生态环境系统,石漠化面积较大,生态系统稳定性差.以大化县16个乡镇为评价对象,合理选取9项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影响因子,并建立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方法进行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从而为大化县的岩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有4个中度脆弱乡镇,8个轻度脆弱乡镇,4个潜在脆弱乡镇.图1,表5,参16.

  • 标签: 大化县 生态环境脆弱性 主成分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
  • 简介:针对国内硫黄回收装置安全评价方法的缺失和不足,对HAZOP方法在硫黄回收装置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基于传统HAZOP定性分析方法,结合风险矩阵定量化管理概念,对风险依据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进行定量化处理,形成一种新的风险评价技术——HAZOP风险量化技术。并应用该技术对某硫黄回收装置进行安全评价研究。通过危险因素辨识,建立了硫黄回收装置工艺参数偏差矩阵和风险矩阵等安全评价模型。根据风险等级划分。确定装置主要危险因素与风险的关系。研究表明,HAZOP风险量化技术提高了硫黄回收装置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 标签: 安全工程 HAZOP 硫黄回收装置 风险
  • 简介:从基本管理、长期管理、资金支持、社区共管4个主要方面制定了管理有效性评价的13项评价标准,对湖南省目前6个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进行评估。研究表明,这些保护区在渔业资源保护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面临着经费紧缺、基础设施不足和社区参与薄弱等诸多问题。

  • 标签: 湿地 自然保护区 管理评价 湖南省
  • 简介:通过SOS/umu试验分析检测屋面和道路在2017年5、6月2场降雨过程中的遗传毒性变化。结果表明,从降雨初期到结束,在5月份屋面产生降雨径流2h内和道路产生径流20min内雨水样品的检测结果均呈阳性,诱导率IR均大于2,表现出DNA损伤效应;在6月份屋面产生降雨径流60min内和道路产生径流10-60min内雨水样品的结果均呈阳性,表现出遗传毒性。2场降雨中屋面和道路雨水样品的TEQ4-NQO均随降雨时间先增加后逐渐减小,5月份屋面雨水样品的毒性大于路面雨水样品的毒性,6月份则相反。遗传毒性分析降雨径流中污染物毒性的变化为雨水的安全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降雨径流 SOS/umu试验 遗传毒性
  • 简介:通过ICP-AES法测定了26个云南野生牛肝菌居群中As元素含量,分析不同地区、种类牛肝菌对As的富集特征;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云南野生牛肝菌的As污染水平;根据FAO/WHO规定的每周As允许摄入量评估野生牛肝菌的As暴露风险。结果显示:(1)不同产地、种类牛肝菌中As含量差异明显,其中菌盖的As平均含量在(0.18±0.31)~(13.33±2.21)mg·kg^(-1)dw之间,菌柄的As平均含量在(0.06±0.10)~(17.09±5.8)mg·kg^(-1)dw之间;表明牛肝菌对As元素的富集程度与牛肝菌种类、生长环境等因素有关;(2)不同种类牛肝菌菌盖、菌柄的As污染指数分别在0.35~26.66及0.12~34.20之间,且多数牛肝菌的As污染指数大于1,表明多数牛肝菌的As含量超过GB2762-2012规定的限量标准,处于重污染水平;(3)若成年人每周食用500g新鲜牛肝菌,则通过牛肝菌摄入的As均低于FAO/WHO规定的PTWI标准(As≤0.9mg),未达到As暴露水平;然而日常生活中人们除了通过野生牛肝菌摄入As元素外还会通过其他食物(大米、肉类等)、饮水、呼吸等途径摄入As元素,因此,为了防止As暴露危害人体健康,不宜大量或长期食用野生牛肝菌。

  • 标签: 野生牛肝菌 健康风险 单项污染指数 云南
  • 简介:近年来随着污染的加剧,地下水中检出的污染指标种类不断增加。原有的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未对天然劣质指标进行突出考虑,对指标性质差异性也未考虑,已不适用。在综合分析了地下水污染评价的各种方法后,考虑天然状态下地下水水质差异巨大,天然劣质指标的参评容易使评价结果出现偏差,对天然劣质指标进行单独考虑。另外,判别组分信息,分别对天然组分与人工组分进行评价,最后采用指标分类的污染综合评价方法对地下水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将其运用到淮河流域某地区地下水污染评价中,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某地区地下水中总硬度、铁、锰、氟化物、苯并(a)芘5项指标为劣质指标。研究区感官性状与一般化学指标以Ⅰ级、Ⅱ级为主,Ⅳ级中污染、Ⅴ级重污染水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西部的城区;毒理学指标以3级为主,其次为4、5级。评价结果简单明了,物理意义明确,对比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提出的地下水污染指标分类综合评价方法对劣质指标进行了考虑,有效解决了评价结果偏差、夸大污染程度与范围、不同性质指标容易产生歧义的问题,综合体现了地下水污染信息。

  • 标签: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地下水污染 综合评价 指标分类
  • 简介:含甲醇污水预处理效果不佳会对装置运行和后续流程产生不利影响。为了保证后续处理正常运行,需要对预处理工艺进行改造。文章分析了延长气田含甲醇污水预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工艺改造,优化了加药方案。预处理改造后,污水含油量、铁离子含量、悬浮物浓度明显降低,透光率显著提高。改造后有效缓解了因预处理效果不佳所引起的后续设备和管线频繁结垢、堵塞的问题。

  • 标签: 延长气田 含甲醇污水 预处理 工艺改造
  • 简介: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取25个指标构建城市群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以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对环长株潭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总体来看,环长株潭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处于“较健康”状态(0.2362),处于一个良性发展阶段;城市群内部健康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同.长沙市和株洲市的隶属度为“健康”,湘潭市和益阳市属于“较健康”状态,岳阳市和常德市属于“临界状态”,衡阳市属于“不健康”状态,娄底市的隶属度为“病态”.未来,环长株潭城市群要加强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建设,缩小城市群内部差距,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 标签: 环长株潭城市群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 熵值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简介:根据城市绿化的特点和植物的功能,指出了在园林绿化中一些错误认识和不科学的绿化方式,强调应树立科学绿化观,通过严格管理、科学种养,在节约能源、资金、资源的基础上,保证园林绿化的观赏效果、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

  • 标签: 城市绿化 园林管理 生态建设
  • 简介:循环经济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作用,能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因此,要从企业、产业、区域层面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确保循环经济发展取得实效。

  • 标签: 发展 循环经济 科学发展观
  • 简介:摘要:党建工作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党建工作对提高职工和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电力企业各项改革事业的高质量推进离不开广大职工的参与和支持。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党员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业热情,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的稳定性,确保电力企业在新形势下不断提升整体竞争力,是当前党建工作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就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创新策略进行相关探究。

  • 标签: 电力企业 党建工作 科学化管理 创新策略
  • 简介:本刊讯4月28日,江苏省安委会第三届专家委员会全体人员会议在南京召开。省安委办副主任、省安监局副局长赵利复出席会议并讲话。赵利复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上届安委会专家组的工作。

  • 标签: 江苏省 安全生产 技术支撑 监管 科学 专家委员会
  • 简介: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介质中的环境要素对特定保护对象不产生不良或有害效应的最大限值,是环境标准制修订的科学依据.环境基准理论与方法学一直是国际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也是国家环境管理的重大科技需求.本文在总结国际和我国环境基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环境基准的基本概况、理论方法学及重要进展.同时,结合学科特点和环境基准科技需求,综合分析了与环境基准理论方法学密切相关的系列关键科学问题.

  • 标签: 环境基准 水质基准 土壤基准 空气基准 毒性效应机理 毒性预测模型
  • 简介:根据Fisher最优分割的理论,研究其应用于土壤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可行性。以福建省闽江河口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为实例,用Fisher法计算不同分类方式下的最小误差函数,确定最优的分割方法,确定优化布点方案。结果表明,原布设的8个监测点用Fisher法优化为3个典型点位,可客观反映闽江河口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综合评价结果。

  • 标签: 环境学 Fisher法 最小误差函数 优化布点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 简介: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湿地生态风险评价的实际应用将使人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化学和生物风险源如何影响湿地,并为湿地管理提供科学支撑,这就要求确定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的完整性。生物完整性指数以环境生态毒理学数据为依据,是进行生态系统健康风险评价的最有力工具。大中型无脊椎动物作为易选择的分类群,可用于湿地评估的生物完整性指数的建立,土壤动物特别是线虫类群作为湿地土壤和水环境健康评价的指示生物具有广阔前景。通过线虫分子毒理学等研究方法,可优化出生物完整性指数体系,建立扰动背景下的湿地生态风险评价模型,为湿地污染的监测、防控和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 标签: 湿地 生态风险评价 生物完整性 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