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80 个结果
  • 简介:抗战时期,老舍先生一度移居重庆市渝中区白象街88号《新蜀报》报馆院内的一间小屋居住。他的生活极有规律,白天奋笔疾书,晚上绝不熬夜,10点准时就寝。而他的邻居姚蓬则是个夜猫子,一到深夜就文思泉涌,熬夜笔耕。

  • 标签: 老舍 砚台 重庆市渝中区 抗战时期
  • 简介:《墨子·非乐上》引《武观》曰:"启子淫溢康乐①,野于饮食.将将锽锽,筦磬以方②.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天用弗式."历代研究《楚辞》的学者如姚鼐、翁方纲、王引之、朱珔、梁章钜、胡绍煐、郭沫若、闻一多、姜亮夫、刘永济、蒋天枢等都据以论证《离骚》中涉及夏代历史的诗句所隐含的史实及句意,虽然结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都是深思精研之所得.遗憾的是诸家几乎都忽略了对《武观》流传演变的情况作深入的探讨,充分利用其史料价值纠正《史记·夏本纪》中的错误从而对《离骚》中有关的诗句作出较为合理的解说,因此尚需对诸家忽略了的问题作深入的研究.

  • 标签: 《离骚》 刘永济 《楚辞》 翁方纲 闻一多 梁章钜
  • 简介:宋元丰五年(1082)壬戌,苏辙《次韵陈师仲主簿见寄》言:“朽株难刻画,枯叶任凋零。旧友频相问,村酤独未醒。山牙收细茗,江实得流萍。颇似申屠,都忘足被刑。”孔凡礼《苏辙年谱》谓:“末云‘颇似申屠,都忘足被刑。’

  • 标签: 苏辙 年谱 次韵
  • 简介:回家了1947年5月,中共上海局青年组组长朱语今派我由上海回到武汉,利用家庭社会关系开展地下活动。我父亲童璋当时是湖北省银行经济研究室主任,全家住在汉口保华街保元里9号楼上,是银行职工宿舍。父母和五个孩子,一共有七口人。我是老大,1921年生于北京。恩施高中(湖北七高)毕业后,1942年暑期考取重庆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国文系。当时父亲在湖北农业改进所工作,要养活祖父母、夫妻二人和五个孩子,生活非常艰苦。

  • 标签: 湖北省银行 国文系 保元 地下活动 大学师范学院 新湖北日报
  • 简介:1941年元月,柳亚在香港惊悉顽固的国民党反动派策划了新的反共阴谋,调集40万大军包围陕甘宁边区的同时,又于元月7日调集8万多兵力部署在皖南,包围袭击北渡长江的皖南新四军,一时甘皖地区战云密布。皖南新四军9000余人血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1000多人分散突围外,其余大都壮烈牺牲。中华民族被日军肆意践踏,国民党反动派非但不积极抗日,反而把屠刀伸向身边的革命志士,对此柳亚子表示了极大的愤慨,遂于元月14日与宋庆龄、何香凝、彭泽民开了个“四头会议”,决定向国民党重庆当局发表宣言并向民众公开国民党当局的反共阴谋。柳亚当即拟就致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央的宣言《撤销剿共部署,解决联共方案,发展抗日实力》,南宋庆龄领衔,何香凝、柳亚、彭泽民一起署名。

  • 标签: “皖南事变” 柳亚子 国民党反动派 兵力部署 陕甘宁边区 中华民族
  • 简介:《淮南·时务篇》“赏有功”辨正傅亚庶《淮南·时则篇》:“其令曰爵有德,赏有功,惠贤良、救饥渴,举力农、贫穷,惠孤寡、忧罢疾……。”按:“赏有功”文殊不可通,“赏”当易为“禄”,“爵有德禄有功”相对为文。爵、禄原来是名词。爵指封建贵族的等级地位,...

  • 标签: 《淮南子》 郑玄注 《礼记·缁衣》 孔颖达 《礼记·月令》 师范大学
  • 简介:他曾在《少年中国》上发表《袁世凯十大罪》,痛骂袁世凯为误国罪人;他曾声名赫赫,人称民国"宪法之父";他曾笔意峥蝶,掀起民国思想界"人生观论战"的轩然大波;后来他曾作为国民党四十三名战犯之一(位列四十三人名单榜尾)被通缉,渐渐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

  • 标签: 中国大陆 人生观 国民党 民国
  • 简介:德州地处黄河故道,运河之畔,由黄河而得名,因运河而闻名。文化底蕴丰厚,古迹众多。其中,董读书台是德州运河文化积淀最厚重的古迹。

  • 标签: 读书台 运河文化 象征 人文情怀 古迹 明代
  • 简介:本文分析了羊山土台遗址的形制、性质,结合商周时期高台建筑的发现和巴蜀地区“尚五”传统,认为其为五级台阶状。文章梳理以往对该土台年代的研究,认为其始建于商代至战国之间,废弃于战国晚期至秦。成都平原及附近地区发现的商周时期遗址中,金沙遗址与羊山土台距离不甚远,遗址等级、规模相当,建筑方向一致,羊山土台应当是在东周时期中原高台建筑盛行的风气影响下,由金沙遗址使用者采用当地的建筑技术建造的。

  • 标签: 羊子山土台遗址 成都平原 商周时期
  • 简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虎生三只幼仔,其中一定有一只彪。这个典故出自《癸辛杂识》,彪,也是小老虎,但它更为凶恶,还吃它的'兄弟姐妹',所以老虎特别小心提防幼仔不被彪吃掉。后来,人们常借此谚语比喻众子女中必有一特殊的,或众人之中,一定有性格不同的。【原文】谚云:'虎生三,必有一彪。'彪最犷(guang)恶,能食虎子也。予闻猎人云,凡虎将三渡水,虑先往则为彪所食,则必先负彪以往彼岸;既而挈一次至,则复挈彪以还;还则又挈一往焉。最后始挈以去。盖极

  • 标签: 能食 癸辛杂识 众子 guang 必先 渡水
  • 简介:<正>吴起(公元前440—381年),战国初年一位锐意改革的军事家。他所处的时代,兵革连年,干戈不止,各诸侯国之间为争城掠地,聚敛财富,频繁地发生战争。吴起先是在鲁国和魏国任将军,最后在楚国当了令尹(相当于宰相)。在魏国时期,多次带兵作战,屡战屡捷,有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之说。在总结这些战争经验的基础上,他写过论兵专著四十八篇,保存下来的有《图国》、《料敌》等六篇。韩非子在《五蠹》篇里记载:先秦时代,“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他说的吴便是指吴起。可见,那个时期,吴和孙子是齐名的,两个人的兵法都是充满军事哲学色彩并享誉后世的不朽之作。可以说,吴是仅次子孙子的我国第二位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有人称他为“兵学亚圣”怕不无缘由。

  • 标签: 吴子 统御 兵法 吴起 士兵 魏国
  • 简介:收集关中地区秦墓头向数据制作百分比表,并分析秦墓头向空间分布特点发现,秦地外来移民的埋葬地或应有固定的区域,外来人口中的东头向、北头向者,较集中地埋葬在咸阳黄家沟、西安尤家庄、西安北郊一带;而西安南郊、咸阳任家咀、咸阳塔儿坡一带埋葬的,则大多是土生土长的秦人。咸阳塔儿坡墓地各种头向墓群相互间隔很近,侧面反映了当时咸阳城居民的居住状况,即外来移民与当地秦人曾经在咸阳周边混居杂处,不存在地域、空间的隔阂。

  • 标签: 头向 本土秦人 外来移民 数量比例 葬埋地
  • 简介: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铁兵器,无论是数量、品种,还是质量、技术上,都达到了一定水平。但在这段上下跨越450年左右的历史中,铁兵器是如何发展并取代铜兵器,学界说法不一。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秦汉各时期的铁兵器和铜兵器的出土数量进行了详细统计,发现秦代的铁兵器虽有所发展,但并未占据主导地位;西汉时期尤其是西汉中晚期,才是铁兵器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铁兵器取代铜兵器的重要节点;到了东汉时期,则是这种取代过程的巩固加强期。

  • 标签: 秦汉时期 铁兵器 出土数量
  • 简介:为了更科学地保护我国传统木构建筑,需要研究我国江南地区传统木构建筑的风性能,为此,以江南地区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佛教木构建筑——保国寺大殿的主殿为例进行风性能研究。首先基于三维激光扫描获得的真实可靠的保国寺大殿的几何信息,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主殿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再利用MATLAB软件编写脉动风速时程,并将风压作用于有限元模型上分析,得到主殿的风响应。得到结构模态、位移时程曲线、位移谱曲线、加速度响应,并对时程位移风系数和规范风系数进行对比。结构的振动响应主要由前三阶型控制,在强风荷载作用下,最容易出现的变形就是南北向振动、东西向振动和扭转振动;各个典型节点的最大位移均在侧向位移容许值内;迎风面阑额中心位移最大、屋面上半部次之、屋面下半部及檐柱柱头最小;主殿相连的两个部分的加速度相差较多,屋面和屋身的连接节点应成为日后保国寺大殿的保护重点;时程风系数变化与规范风系数的变化规律不同是因为结构横向刚度分布不均匀;时程风系数是规范风系数的1.2~1.4倍,这是由于按照规范计算风系数的过程中只考虑了第一阶型的影响而忽略其他所有型的结果;规范风系数的计算只适用于形状、质量沿高度不变的高耸结构,不适用于类似本研究中的低矮木构传统房屋结构。

  • 标签: 保国寺大殿 木结构 风振响应 AR模型 SAP2000
  • 简介:贵赴台湾参加学术交流1995年8月1日至7日,本刊副主编、宁夏社科院副院长余贵研究员前往台湾参加了“第三届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宣读了题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穆斯林少数民族走向现代化》的论文。主会场在台北市福华饭店举行。会后,又应邀...

  • 标签: 清真寺 台湾 学术交流 台北市 青年服务队 新竹科学园区
  • 简介:甲午战争后,“侨资”被清廷认定为芦汉铁路建设的重要资金。盛宣怀与张之洞、王文韶等人共谋,将张勋从南洋调回国内,共同参与铁路的筹建,张勋侨领和富商的身份成为他们应付清廷及对付竞争对手的有效手段。张勋主张以包揽广东境内的铁路修筑权以吸引富有的粤侨商人的投资。在实践中,张勋被任命为中国铁路总公司和通商银行的第一总董,成为一面引进“侨资”的旗帜,并完成了在南洋的招商任务。张勋介入芦汉铁路建设,成为晚清时期引进侨资的先声,对此后侨资在中国的经济建设及晚清华侨政策的变化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张振勋 芦汉铁路 侨资 晚清
  • 简介:弢简介著名文化学者,南阳师范学院教授、中国冯友兰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他酷爱读书,勤于著述。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积极致力于弘扬传统国学,在国内外义务讲学2000多场。现年74岁高龄的他,依然积极投身于国学教育事业,乐此不疲。

  • 标签: 国学教育 文化学者 传统国学 南阳师范学院 冯友兰 学会副会长
  • 简介:羽(1900年-1980年),出生于湖南省武冈县(今邵阳县)农民家庭。1926年湖南大学电机工程专业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赴日本求学。1928年归国后到北平求职,出任《村治》月刊编辑。1929年底,参与创办撕东方》杂志。先后在中国大学和朝阳大学任教,参加“中国社会史论战”。“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曾任中共北平市委领导下的“自由职业者大同盟”书记。

  • 标签: 吕振羽 历史学家 “九一八”事变 抗日救亡运动 湖南大学 大革命失败
  • 简介:满谦先生1903年生,广西荔浦县人。1935年7月毕业于我国当时最著名的音乐学府国立上海音专。是我国享有盛誉的著名艺术教育家,现代音乐家和男中音歌唱家,是广西现代艺术教育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他以一生的执着追求,殷殷赤子之心,几十年如一日,献身于艺术教育和现代音乐创作,对艺术教育和现代音乐作出过诸多的贡献。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他以极大的爱国主义热情,为唤起民众,宣传抗战,竭尽了全力,是一位忠贞的爱国者。

  • 标签: 满谦子 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 爱国主义 音乐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