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孔天胤既是一位官员、诗人、学者,又是一位卓越的出版家。作为一位有担当的博学鸿儒,孔天胤不仅自己深钻精研,还特别注重通过典籍的刊刻印行,扩大正统文化的传播。他先后主持刊刻了《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考异》《集录真西山〈文章正宗〉》《西京杂记》等书籍,为保存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典籍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为我国文献学和版本学界所珍视。

  • 标签: 孔天胤 刻书 《资治通鉴》 《西京杂记》
  • 简介:茅盾与钱锺,一个是革命作家,一个是非革命作家,基本上没有交集和来往,关于两人的各种传记文献中都没有提到过对方的名字。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人都是文坛名家,而且都住在北京,不仅见过面,而且还有一点点文字上的交往。钱锺曾给茅盾写过一封信,为一位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教授牵线搭桥。

  • 标签: 交往解读 茅盾钱锺书 钱锺书交往
  • 简介:麂子:知汝今年已十岁,有知识,读古人,当晓其道理。如人之邪正,事之可否,皆须问先生,略识大意。至于事亲当孝,事君当忠,事长当顺,处友当信,接人待物当诚敬有礼,此不待问而知也。雇子、麝子尚少,当步步友爱教之。先生必尊敬事之,不可一毫疏慢.言动起居皆须以礼。不可一刻造次。闻小儿辈谈俚语鄙事,则正色待之。

  • 标签: 黄道周 接人待物 《杖后示儿书》 家庭教育
  • 简介:北宋前期的知制诰和以后的中舍人及翰林学士负责撰写敕命或制敕包括诰词的初稿,称为“行”,又称“书名行下”、“签行下”、“行词”、“行”、“命词”、“演词”、“撰述”、“草”等。知制诰和中舍人及翰林学士一般应在本人撰写的敕命或制敕包括诰命初稿后面署上自己的名或姓名,偶尔还在其后写“行”字。给事中负责复看或复审这些初稿,也在其后署上自己的名或姓名,初步断定在最后面并不签一个“读”字。有时由於皇帝或权相的干预,出现过命令给事中或起居舍人、中门下检正诸房公事“行”,或者命令中舍人或中门下检正诸房公事“读”等反常情况,而一些中舍人、给事中、起居舍人等也往往严词拒绝。

  • 标签: 宋朝 敕命 知制诰 中书舍人 给事中 书行
  • 简介:寸衷执象信难求,芳草连天忆旧游。尘影毫端都忏尽,悲欣底事上心头。弘一上人博通中西,学际天人,艺事靡所不究,究则靡所不精,并世才士鲜出其右者。愤国事日非,疾趋东瀛,以谋救亡之道。在日与诸生结春柳社,饰为茶花女,姿容曼妙,倾倒一世。归国掌教庠序,颇开风气,吴梦非、刘季武、丰子恺、潘颐翁诸子胥出其门。偶取西乐填以小词,谱为送别之章,流播众口,古道长亭,夕阳芳草,在在动人离思。年近不惑,忽断尘缘,皈依律宗,持戒苦修,凡二十五载。披剃后向日谙习,诸端悉皆忏除,所不废者,惟书道耳。

  • 标签: 书绝句 绝句弘一
  • 简介:2013年6月1日上午,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总理送给到访的习近平主席两件礼物,其中一件是英文版的童话《皇帝、新娘与龙袍》,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桑丽莎。1996年,桑丽莎从她的祖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以下简称特多)来到北京就读。此前,桑丽莎是特多一家国家级报社的记者。作为特多共和国到中国的第一个留学生,桑丽莎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习。这所大学为了让留学生熟悉中国文化,经常安排他们到长安大戏院看京剧。留学生们看完戏,总要和现场懂英文的中国观众交流一下以便加深理解。

  • 标签: 丽莎 国礼 加勒比共同体 朱伟 加勒比国家 多巴哥岛
  • 简介:<正>一九八二年一月由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崇彝所著《道成以来朝野杂记》,系据著者手稿迻录付排,是一部记载清道光、咸丰以来直到解放前北京掌故和风土人情的笔记。著者崇彝,字黼丞,亦字泉孙,号巽庵,别署选学斋主人,姓巴鲁特氏,正蓝旗

  • 标签: 杂记 道咸 解放前 正蓝旗 古籍出版 迻录
  • 简介:<正>亲爱的四川青年兄弟姊妹们:当我提笔给你们写这封公开信的时候,我的内心里,正浮起一种文字所不能描绘的情感。诸君知道的,我离开故乡已经二十五年了,羁留海外前后整整二十年,特别是生活在敌国这最近的十年间,正是中华民族由苦难中扎挣上进的时代,我没有机会来参加这一阶段建国事业,尤其是文化建国事业,算是我人生过程上最大的一件遗憾。现在应该感谢敌人,卢沟桥的烽火,把我唤回了祖国,残暴的侵略,结束了十年来艰难困顿不自由的流亡生涯。重新投在祖国怀里的我,这情绪,正似一个迷途的羔羊等到他亲爱的母亲时一样。但我很惭愧,没有甚么工作成绩来慰安我久别的母亲。我从去年七月踏回上海码头起,已经决心,誓以生命全部贡献给暴风雨中的祖国。——这是我最低限度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中国青年应有的决心。

  • 标签: 二十年 中国青年 工作成绩 公开信 祖国 母亲
  • 简介:我国古代以科举取仕,其弊端显著,却造就了许多身居要职而博学淹通的官员。阮元是其中一位突出的代表人物。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或作云台),江苏仪征人。赐溢文达。阮元从乾隆五十四年成进士,到道光十八年以老病致仕,经历了整整50年的为官生涯。他是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达官,在督粤前曾历任编修、詹事、山东学政、浙江学政、礼部、兵部、

  • 标签: 阮元 学海堂 山长制 学长制 人才培养 人才选拔
  • 简介:云烟变灭骨清雄,南帖北碑一径通。想见从心挥洒处,缘坡密竹起清风。于髯翁承关学一脉,敦品励行,早怀用世之志。初则兴学办报,继则追随孙逸仙,肇造共和,与有力焉。历掌审计、监察院,端悫耿正,弊绝风清,俨然公府柱石、国之大老。政务余暇,寄情翰墨,广罗墓志碑版,石门铭、龙门二十品尤所倾心,学古而不为所限,所作魏体行楷,体势奇逸,气格卓荦,刚柔相济,得未曾有。偶乘兴题额,人争宝之。

  • 标签: 书绝句 绝句评 评于右
  • 简介:自新王国后期开始,埃及宗教领域出现了日神与冥神崇拜融合的倾向,神庙与陵墓也在结构和功能上逐渐趋同,到托勒密时期达到极致。陵墓在结构和装饰内容上趋近神庙,而神庙则以重重围墙和多个塔门与外界隔绝,神庙铭文中甚至大量出现原本用于墓葬的《亡灵》。在外族统治下,神庙仪式成为社会精英固守传统精神的壁垒,古埃及祭司以满载铭文的神庙建筑来保存文化记忆。唯有经历了世变的撕裂,以'复活'为核心的古埃及宗教才最终融入基督教文明中。

  • 标签: 中的亡灵 亡灵书 埃及神庙
  • 简介:一南宋陈淳述作的《北溪字义》和清代戴震撰写的《孟子字义疏证》,俱以'字义'名其。这是两部特别的。说'特别',那是因为它们虽都以'字义'名其,但实际上并不是专为疏证字义、考订字学之作,而是两部讲理学的,也兼为训诂之属。陈淳(1159一1223)字安卿,号北溪,学者称北溪先生,福建龙溪人,其生平事迹见《宋史·道学传》。他是朱熹的弟子,所撰《北溪字义》,从《四》中选取若干与理学思想相关的字,如性、命、仁、义、礼、智、信、忠、恕、诚、敬、道、德、太极、中庸、经权、义利等,分二十六门,'荟萃周、程、张诸子之绪言成语,而折衷于所闻之师说,与《章句》《集注》之精意。'(施元勋序),其要在维护师门,排斥异说,阐释程朱理学思想。在书中自道阐释要旨说:'大凡字义须是随本

  • 标签: 北溪字义 程朱理学 生平事迹 《四书》 义疏 朱子
  • 简介:翰墨雍容君子风,长才不忝滑稽雄。胸罗掌故无人说,轻拂五弦送远鸿。元白先生末世王孙,京华名士,而身世坎,宠辱相寻。少年辍学,弱冠失业,不惑陷弭谤之灾,知命丁红羊之劫。兼以断弦破梦,悲苦摧心,拂逆迭至,几无已时。剥极而复,运与时来,国重硕学,世推老成,既执书坛牛耳,复掌文史清秘,论学传道,议政参禅,万事丛集,应接不暇。先生沧桑过眼,掌故罗胸,炎凉饱经,

  • 标签: 书绝句 绝句启功
  • 简介:两间荷戟独彷徨,狂热浩歌夜未央。写到荒碑秋正肃,意连广宇入苍茫。迅翁一代文宗,铸字为刃,融火于冰,荐血轩辕,横眉儒竖,孤诣苦心,知者亦众矣。郭鼎堂尝与笔战,往复论难,几于破口。天旋日转,乃逐时风而降心,托知己以输悃,推挹阐扬,不遗余力,至谓鲁迅无心作书家而所遗手迹自成风格,冶篆隶于一炉,远逾唐宋,直攀魏晋。虽谀辞满纸,要不失为个中人语。迅翁

  • 标签: 书绝句 绝句评 评鲁迅
  • 简介: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分南响堂、北响堂两处,相距15公里,是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响堂山石窟主要代表北朝晚期(东魏、北齐)的佛教造像艺术,在石窟演变中具有承上启下的环节作用。国内外学者自20年代开始对其进行研究,迄今出版、发表论述甚多,然而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编号,许多学者在研究论述当中或引用当地俗称(如大佛洞、刻经洞、中堂、南堂等),或以南向北或以北向南依次称为1号窟、2号窟、……无意间给研究带来许多不便。

  • 标签: 石窟 东魏 佛教造像 北齐 学者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简介:上海市社联根据本市社会科学类学术社团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制定了《上海市社会科学类学术社团章程示范文本(2007版)》,旨在为本市社科类学术社团制定章程提供范例。根据市社联的规定,本市社科类学术社团制定的章程。应当包括章程示范文本中所列全部条款.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补充。

  • 标签: 学会章程 上海市 社会科学类 学术社团 修改 钱币
  • 简介:各位代表:我受第四届理事会的委托,就《安徽省钱币学会章程》修改部分,向大会作简要说明,请各位代表审议。这次会章的修改部分,是在总结过去四年学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使《章程》更

  • 标签: 修改说明 学会章程 安徽省钱币
  • 简介:“威约”亦见《焦氏易林》。《中孚之比》:“威约拘囚,为人所诬,皋陶平理,几得脱免。”《既济之旅》:“威约拘囚,为人所诬,皋陶平理,部械出牢,脱归家闾。”此“威约”与“拘囚”连用,联系《报任安》“在穽槛之中”、“幽于园墙之中”,不难发现,此词就是表示被剥夺人身自由之意。

  • 标签: 《报任安书》 《焦氏易林》 人身自由 皋陶 中孚
  • 简介:《上社公》不是刘道衡呈文的原件,而是刘道衡已经流落缅甸时期编辑诗文集时的文稿副本的传抄本,到沙元的文稿抄件已经是第四次抄本,早已不具有杜文秀大理政权帅府文献的价值,用现代语言说,就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材料,不能作为评论杜文秀大理政权外交政策的证据或依据。在刘道衡诗文集文稿末所抄录的“大元帅批”文,也看不出是否是“大元帅批”文的原貌。刘道衡呈送《上杜公》后,并没有移送帅府内阁审议,并对审议结果作出裁定。仅有杜文秀个人对他文章的评论,称之为“古文好手”,没有涉及他的献策内容,更谈不上是否采纳他的献议,刘道衡谋求出任大理政权派赴英缅专使的企图也落空。

  • 标签: 刘道衡 《上杜公书》 史实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