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应《传记文学》主编郝庆军先生之约,经雷达老师同意,我创作了《雷达传记》。惊闻恩师仙逝,万分沉痛,谨提炼此文纪念恩师雷达先生。1946年,雷达父亲因肺结核逝世,39岁的母亲为实现父亲魂归故土的遗愿,带着一双儿女扶柩还乡。3岁的雷达和母亲、姐姐迎风站在装着父亲灵柩的道基卡车上,从兰州过定西、华家岭、通渭,直到秦安,向南翻过一座高山,就到达雷达的家乡——新阳镇。那座山岩壁陡峭,常有人悬崖丧命。这段艰难的路,成为雷达一生的梦魇。“我陷身在满目荒凉的千山万壑中,夕阳西下,风过处,满山的草木悲鸣,我紧贴岩壁,脚下是仅容一只脚踏的窝窝印,稍一不慎,将会掉入万丈深涧。”这个场景在雷达梦中萦绕近70年,伴随着他走出孤独无助的童年,走向学校,走出甘肃,以作家、评论家的姿态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 标签: 中国文学精神 雷达 传记文学 肺结核 父亲 评论家
  • 简介: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文学院曹胜高教授的《中国学的代际》2013年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直接关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以文学变革期的研究作为关节点,选择了周秦、汉魏、唐宋、元明与近代五个历史节点,

  • 标签: 中国文学 出版 代际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商务印书馆
  • 简介:<正>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思想界出现了一股“文化热”。近几年来,中国学术界对中国化问题的研究、对中西文化关系的研究,给予了极大的注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中国学术界对文化问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这种局面的出现,有它深刻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国际的原因。它是中国社会大变动的一个方面。它本身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变动的深度和广度。不管人们对这种情况是欢欣赞助,是漠不关心,还是鄙弃排拒,它必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和巨大的影响。这股“文化热”兴起的时间虽然很短,但由于它被许多人所关注,已经提出了不少重要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新的,有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但是,就是后者,因为它

  • 标签: 中西文化关系 中国近代史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革命实践 中国共产党
  • 简介:1928年发掘殷墟揭开了用考古资料探讨中国早期文明的序幕。但是探索中国明起源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展开的,可以划分三个阶段:早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研究的热潮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新进展与新问题阶段,2000-2011年。学术界已经形成共识,开展文明起源研究的主力军只能是考古学,田野考古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国外考古学研究文明起源的成果缺乏深度了解也阻碍了中国明起源研究的深入进行。目前已有学者自觉地认识到要主动开展多学科合作研究。探源工程,相对而言在专项研究上,容易得出新的认识,可是在宏观上做总结性的概括则有待不断地解读、探索。

  • 标签: 中国文明起源 研究 回顾 思考
  • 简介:西方文论与中国学碰撞的轨迹周发祥十六—十八世纪:神学观的臆说明清之际,西方基督教传教士陆续来华,揭开了东西方文化较大规模地接触与交流的序幕。随之而来的西方理论,作为这一文化交流的组成部分,也同时开始了它与中国学发生碰撞的历程。不过,首先与之碰撞的...

  • 标签: 中国文学研究 西方文论 传教士 《诗经》 西方汉学 西方学者
  • 简介:在闻名中外的吴城商代遗址所在地吴城村,有一位从事业余考古十二年的回乡知识青年黄水根。他热爱考古事业,勇于实践,多次受到文物部门的表彰。他跟随省文物工作队的老师,跑遍江西三十余个县、市,调查和钻探遗址、墓葬、窑址二百余处。他的钻探技术很高,经他调查钻探的遗址、墓葬,有三处填补了江西考古的“空白”。

  • 标签: 考古工作 吴城商代遗址 钻探技术 探方 吴城遗址 古文化遗址
  • 简介:(1989年10月28日安徽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1996年1月27日安徽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保护法〉办法》的决定修正,2005年4月21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修订)

  • 标签: 安徽 《文物保护法》 中国 考古发掘模式 馆藏文物 民间收藏文物
  • 简介: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香港与内地文化交流,湖南省博物馆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联合举办了《中国古代铭刻文物展》,于2001年9月7日至10月28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展出。

  • 标签: 《中国古代铭刻文物展》 香港 传统文化 文化交流
  • 简介:在我国,城市化不仅表现为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还有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的趋势和城市自身功能的完善,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区域的扩张和城市外貌的更新.而其中,城市区域的扩张和城市外貌的更新,必然引发城市建设与历史文物保护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建国以来的稳定、快速发展阶段,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日益成为一个十分显眼的问题,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都十分关注、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

  • 标签: 中国 城市化 文物保护 历史文化
  • 简介:新年画运动是新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政令化的美术运动,发始于1949年底。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年画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宣传革命的工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再次选择了最具有群众基础的年画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宣传新中国、建立新的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样式。由于政策的鼓励,大批艺术家、文艺团体投入新年画的创作中,产生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独特艺术语言的经典作品。以政治宣教为主要功能的新年画运动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影响了新中国美术界其他画种的发展。但是,随着政治宣教功能被无限放大,艺术家的创作被过分限制和程式化,新年画运动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动力和空间而逐渐走向衰落。本文以这一时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新年画文物为据,探讨新年画运动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特点。

  • 标签: 新年画 新年画运动 馆藏文物
  • 简介:江户时代的日本人接受了宋儒的文章论,并与中国人一样致力于“古文”的创作和对古人之心的体悟。这实际上是对“儒教”的再发现,把儒教内化为自我精神的一种思想搏斗。理解古代、体悟古人的这一方法论创造出日本独有的学术——“古学”,并由此产生了日本的国学。同时,宋学的文章治藉由《古文真实后集》的流传而渗透社会各个阶层,催生出江户时代的多种文艺样式,并创立了近世和文的规范。

  • 标签: 中国文章论 古文 古学 和文 《古文真宝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