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是介导脂多糖(LPS)活化单核/巨噬细胞关键因子.尽管内毒素在慢性肝病和肝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结合蛋白在肝硬化中意义尚不清楚.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内毒素和LBP水平,并探讨其与预后关系.方法:分别以基质显色法鲎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和LBP水平;伴腹水患者同时测定腹水内毒素和LBP水平,并进行2个月短期随访,记录存活情况.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和LB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其中伴腹水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无腹水患者(P<0.05).Child-PughC级肝硬化伴腹水患者腹水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B级患者(P<0.05),而B级患者血浆LBP水平显著高于C级患者(P<0.05).短期随访显示肝硬化伴腹水死亡患者腹水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和LBP水平均升高,LBP水平升高可能是对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一种持续慢性炎症应答.腹水内毒素水平可以作为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短期生存一个预测指标.

  • 标签: 肝硬化 内毒素 脂多糖结合蛋白 预后 腹水
  • 简介:目的探索应用瑞士奶酪模型干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在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我院接受治疗81例PLC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干预模式,和观察组41例,采取瑞士奶酪模型干预。比较两组输液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显著低于对照组4.0%(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9%,显著低于对照组27.5%(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95.1%,显著高于对照组72.5%(P<0.05)。结论应用瑞士奶酪模型管理应用静脉留置针治疗PLC患者,就是用心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收效好。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瑞士奶酪模型 静脉留置针 护理
  • 简介:目的建立硫代乙酰胺(TAA)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探讨Norrin/Frizzled-4在肝损伤间质重建中作用。方法随机将32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8只和TAA诱导组(M组)24只。建立TAA诱导肝损伤大鼠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D105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原代肝星状细胞和肝组织Norrin/Frizzled-4信号通路中细胞外配体蛋白Norrin和细胞膜特异性受体蛋白Frizzled-4表达。结果24只TAA诱导组大鼠死亡11只(45.8%);病理学检查显示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对照组血清CD105水平为(2.18±0.05)ng/mL,显著低于TAA处理1w组(2.36±0.07)ng/mL或2w组(2.42±0.03)ng/m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血清VEGF为(61.48±0.39)pg/mL,显著低于模型组(64.52±0.25)pg/m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原代肝星状细胞和正常肝组织不表达Norrin蛋白或Frizzled-4蛋白,或表达量很低,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Norrin/Frizzled-4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Norrin/Frizzled-4蛋白表达上调,可能与急性肝损伤初期维持血管网络形态及肝间质重建有关。

  • 标签: 肝损伤 Norrin/Frizzled-4信号通路 间质重建 硫代乙酰胺 大鼠
  • 简介:我们1992—04/2003-11共收治9例独肾结石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9例病人均出现尿闭3d以上,由基层医院转入。其主要治疗手段全部通过膀胱镜逆行输尿管插管,使积尿排出,待肾功能完善后,再进行ESWL治疗,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肾结石 并发症 急性肾衰 治疗 先天性独肾
  • 简介:食管胃交界腺癌(AEG)发生于食管和胃交界区域,目前尚无统一分类标准,以解剖学为基础Siewert分类法逐渐被临床认可。Barrett’s食管通路和胃通路是AEG主要发病机制。手术切除是AEG主要治疗方法,新辅助疗法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基因靶向疗法是治疗AEG新方向。目前,东西方国家对AEG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其病因、临床病理特点、分子生物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AEG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食管胃交界腺癌 分类法 危险因素 治疗
  • 简介:细胞调亡(apoptosis)是1972年英国生物学家Kerr等首次提出概念。它是由基因控制细胞自我消亡过程,其发生对机体维持稳态和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引起许多生物学家、免疫学以及临床学家浓厚兴趣,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热点。近几年来已发现细胞调亡在造血、免疫和肿瘤发生机制上重要作用。认为以细胞凋亡为研究手段,可望进一步探讨和揭示疾病发生机制;探讨药物或其手段作用机理和耐药性;寻找新治疗药物和方法。深入研究细胞调亡发生机制及其基因控制并进行基因分离,可望人为地调控细胞调亡,提高治疗效果、预防疾病发生。

  • 标签: 细胞调亡 细胞凋亡 疾病 发生机制 临床学 首次
  • 简介:急性胰腺炎是胰腺急性炎症过程。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症胰腺炎,既是疗效不佳,又是治疗方案不定一个棘手疾病。第七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提出了急性胰腺炎诊治规范^[1]。诊规范提出急性胰腺炎治疗原则:①对胆源性胰腺炎,凡伴有胆道梗阻者应急诊手术或早期手术。无胆道梗阻者,先行非手术治疗,出院前做胆石症手术。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药物治疗 胆道梗阻 氧自由基 肠源性细菌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临时输液室是急诊病人治疗较为集中地方,病员流动量大,人员变动频繁,易发生护理差错。由于急诊科工作特点,护士各负其则,很多操作均需一人独立完成,如核对医嘱、加药、巡视;若收药时核对医嘱不严格可导致用法错误或漏用药物,加药时不认真查对可导致取错药液或不能查出杂质,未能按规定巡视病人可导致不能及时发现病人输液渗漏、输液不畅、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以上均可影响治疗效果。

  • 标签: 护理差错 急诊病人 输液室 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 输液渗漏
  • 简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持续胃肠减压是普外科最常见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并且对疾病转归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鉴于人体生理解剖特点及病人心理因素,有时也会造成插管失败,从而给病人造成一定不适和痛苦。为了提高插管一次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我院普外科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渐提高了插管一次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持续胃肠减压 临床应用 护理技术 插管技术 护理经验 心理护理
  • 简介: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症状,大部分消化道出血经胃镜或结肠镜检查均能明确病因,但仍有近5%患者无法确诊,称之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gastrointestinalbleeding,OGIB),即“经胃镜、结肠镜和(或)X线片小肠钡餐检查术能发现出血部位间歇性或慢性消化道出血”。OGIB可分为不明原因隐性出血[反复缺铁性贫血和(或)反复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和不明原因显性出血(反复血便)。

  • 标签: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BLEEDING 结肠镜检查 诊断 粪便隐血试验 缺铁性贫血
  • 简介:重症胆管炎(ACST)是外科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由于重症胆管炎病理反应复杂,发展迅速,极易导致中毒性休克,病死率高达25%。多年来一直备受临床外科同仁关注。我们1994~2003年共收治ACST病人44例,死亡10例,现将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重症胆管炎 诊断 治疗 急腹症 中毒性休克
  • 简介:肝肾综合征特点是一种功能性肾功能障碍,肾脏组织学上并无显著性变化。其基本发病过程是外周及内脏动脉系统舒张,从而造成动脉血压和系统血管阻力下降。作为代偿,机体动用各种机制来纠正这种血流动力学异常,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和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以及抗利尿激素释放,而肾脏血管对这种代偿机制尤为敏感,从而引起肾血管广泛收缩和钠水潴留,导致肝肾综合征。多种血管因子参与了这一过程。另外,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输出量下降在肝肾综合征病理生理学机制中也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肝肾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肝肾综合征 血管因子 发病机制 进展